蒙牛:經營人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0日 21:47 《財經時報》 | |||||||||
關于牛根生的傳奇,實際上是從一首當地小調開始的:“一家一戶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一家一戶兩頭牛,生活吃穿不用愁;一家一戶三頭牛,三年五年蓋洋樓;一家一戶一群牛,比蒙牛的老牛還要牛!” □ 本報記者 王婷
伊利與蒙牛,兩企業雖然均脫胎于中國乳都內蒙,但伊利穩健、溫情;而蒙牛卻有著一股內蒙人獨有的霸氣與義氣。 “蒙古民族特別好客,也沿襲了成吉思汗的侵略性和擴張性。比如蒙牛的文化,老市場寸土不讓,新市場寸土必爭!”蒙牛副總裁孫先紅用一種特別的語氣來強調蒙牛的天性。 賭注 蒙牛的崛起看似像個奇跡,但事實上卻有著相當艱難的歷程。 任何蒙牛的創業元老,應該都不會忘記,1999年在呼和浩特,幾個草原的漢子,租了一間破舊的民宅,擺了幾張掉漆的桌子,侃了幾天幾夜,弄出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蒙牛”。那年,牛根生43歲,啟動市場資金只有1300多萬元。 他帶著從伊利出來的一百多號舊部,就在呼和浩特安營扎寨。 蒙牛成立之初,面臨的是“無工廠、無奶源、無市場”的“三無”狀態。面對資金壓力,他決定引進戰略投資人。2002年12月19日,和林縣盛樂經濟園區蒙牛公司總部,3家國家知名的國際金融投資公司摩根士丹利、鼎輝及英聯,共同向蒙牛投資2600萬美元。 2004年,蒙牛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雖然蒙牛上市之前,其管理層與摩根士丹利及另外兩名策略股東鼎暉投資、英聯投資訂立了一個被稱之“千萬豪賭”的協議:如蒙牛在未來3年的年盈利復合增長不能達到50%,蒙牛管理層就必須將所持有的7.8%公司股權,即7830萬股轉讓給摩根士丹利等策略股東;反之,若達到50%的增長幅度,摩根士丹利等股東就將把同等數量的股權轉讓給公司管理層。 這意味著蒙牛的管理層若想贏得7830萬股票,蒙牛在2006年的盈利要達到5.5億元以上。根據蒙牛管理層的預測,2004年蒙牛公司的純利不少于3億元,較上年增長83%。以此發展速度,2006年前實現復合增長50%將不存在問題,因此這一“賭局”對蒙牛管理層是有驚無險。 而對賭局的另一方來說,未來3年,即使與蒙牛管理層的賭局輸了,三家外資機構也會從所持有股票的股價增長中得到回報。 蒙牛的成功用“驚人”形容并不過分。1999年剛創立時,蒙牛一文不名,名列中國乳業的第1116位。到2005年,已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名列中國乳業第二位。 5年增長200倍,6年銷售200億,投資收益率大于5000%。 善于造勢的蒙牛,2005年對外宣布其囊括四宇、海納百川的計劃。用蒙牛總裁牛根生在接受記者專訪時的話說,首先,應該從2001年12月19日蒙牛三期工程奠基時開始,當時蒙牛的目標就是完成“內蒙牛、中國牛、世界牛”的戰略。 完成“中國牛”分四步走:第一步是沿邊路線,完成從新疆到內蒙古、甘肅、青海最后到黑龍江等六個省份2800公里的布局;第二是沿河戰略,也就是沿隴海路線進行布點,以黃河東西段走向為主,完成陜西、山西、山東、河北到北京、天津;第三步戰略布局是長江線,上游在成都市建立生產廠,此后在宜昌當陽建立冰淇淋生產廠,接著是離南京最近的馬鞍山;第四步沿海戰略,目前已經在廣東的汕頭、廣州建立生產廠,也將在福建尋找新的合作伙伴。完成四步布局的蒙牛將基本實現“中國牛”戰略,接下來將開始實施“世界牛”的戰略計劃。 這樣一個內蒙的企業,從名字到行為方式,都是十足的內蒙漢子的味道。 概括他的成功,蒙牛副總裁孫先紅在其《蒙牛內幕》中,如此形容蒙牛的成功,歸根結底,蒙牛的成功在于善于“經營人心”:在企業內部,注重向下經營人心,以聚攬人才,激發其工作熱情;在市場上,善于經營客戶之心、消費者之心,善于搶占其心智資源,建立企業品牌的美譽度與忠誠度。如果中國企業都像蒙牛這樣注重“心”的經營,那么一定會很快涌現出一批世界級的企業。 而經營人心,或許也可以用這幾個字來概括,誠信待人。 經營人心 “與自己較勁”和“與別人較勁”是牛根生常常提起的兩句話。 蒙牛與自己較勁,更多體現在那場聲勢浩大的超級女聲比賽。 蒙牛是湖南衛視超級女聲贊助伙伴。在最如火如荼的時期,幾乎每一個員工的電腦桌面都是蒙牛酸酸乳的廣告招貼。 當時的廣告效應,間接為蒙牛帶來的收益是巨大的。 但是蒙牛副總裁孫先紅卻說,不管廣告做什么,我覺得其實消費者都還是認可我們的產品,就算廣告做得再好,產品不行,總有一天消費者不會喜歡。而我們還要開發出新的產品,不斷滿足消費者的需要。 牛根生還有個著名的“兩手抓”說法。那就是,左手牽著億萬消費者,右手拉著百萬農牧民。 對消費者,孫先紅說,那就先愛上消費者,比如戀愛,才會更加注意自己在對方心里的形象。 對兩百萬農牧民,蒙牛做得也很多。 在自治區境內,蒙牛的生產基地是“一體兩翼”——以總部呼和浩特為主體,向西已進入包頭市、巴彥焯爾盟等地,向東已經進入興安盟、通遼市等地。到2004年,蒙牛就已經成為自治區最大的收奶戶,一年共為百萬奶農發放奶資近30億元,奶農人均純收入1000多元,比上年增加500元。 同樣在自治區境內扶持、帶動為其配套的奶牛養殖小區、牧場500余個。 回饋社會 “用通俗一點的話講,品牌就是一個人的性格。有好品牌,也有壞品牌。就好像人也有個性。好的品牌就好像人似的,通過品行、品德表現出來。”孫先紅對品牌的定義很形象。要讓蒙牛在消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就得通過產品和消費者進行交流。 但是,這還不夠。 去年,蒙牛在大搞與超級女聲的商業活動以后,又搞起了另一個活動。 因為蒙牛所在地區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歸呼市管轄。這幾年蒙牛乳業的發展,帶動了當地許多農牧民致富,但還有許多貧困農牧民,孩子們上學還有困難。 孫先紅認為,就像蒙牛的企業文化一樣,“思路決定出路”。蒙牛不僅要在物質上帶動當地發展,也要在精神層面上帶動。抱著這種思想,蒙牛和“同一首歌”積極聯系。但在聯系過程中,發現“同一首歌”投資費用很高。 蒙牛開始與“同一首歌”溝通:這個地方盡管由于有蒙牛這樣的龍頭企業帶動,一部分地區已經富裕了,但還有邊遠地區很貧困,這正好和“同一首歌”的經營理念“有愛就有希望”相契合。“同一首歌”也覺得一定要花最少的錢來做一場演出。 此后,蒙牛和“同一首歌”商量,在“同一首歌”走到全國各地的時候,還會有貧困地區,到時是不是可以由蒙牛與其繼續合作,每年在“同一首歌”演出的時候,由蒙牛出一個基礎費用,大概是150萬元,再加上當地的配合,持續地在貧困地區搞演出活動。 這既是蒙牛一個新鮮的點子,對社會無疑也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第一場活動就在呼和浩特的和林格爾縣舉行,蒙牛與“同一首歌”的合作只花費了不到300萬元資金,基礎費用150萬元,用于演員和舞臺等。而“同一首歌”在其他地方的演出費用都需要500萬到800萬元。 同時,孫先紅等還策劃著以后每年能在全國搞3到5場這樣的在貧困地區的演出,并探討著今后能不能建立“同一首歌”希望小學支持孩子們上學。 企業魂 孫先紅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蒙牛的內核。 “企業文化會產生一種無形的力量。就好像電視劇《亮劍》里面有個獨立團,團長李云龍的妻子被日本的特別小分隊抓住,逼迫他就犯。他說,他們以為把我李云龍殺了,獨立團就沒了,但是要知道,人死了,魂還在。” 蒙牛用做人的準則,潛移默化地影響員工。 比如他們會說,“有智慧,請你拿出智慧;沒有智慧,請你流汗。你既不流汗也不拿出智慧,請你離開本崗位。”這是日本東芝的企業信條。 他們也會說,股東投資求回報,員工參與為收入,父老鄉親盼稅收。 牛根生常言奉行“財聚人散,財散人聚”的經營哲學,他始終過著普通人的日子。在員工食堂,身為總裁的他,一樣地排隊,一樣地刷卡,一樣地找座位。一碗面條,一碟咸菜,是他在食堂里最經常的“盛宴”。 他在崗僅六年便打算辭去總裁一職,并籌劃2008年在他50歲時辭去董事長職務。 在蒙牛更替總裁之際,蒙牛內部成立了顧問委員會,也就是過去的出資人委員會,這是對董事會的一種補充。主要由包括孫先紅在內的一大批創業元老擔任。 “原來這一批創業元老,有非常豐富的實戰經驗,但第一梯隊要讓不同的年輕人上來,趁著我們還年輕的時候,我們都能帶帶年輕人。”精力充沛的孫先紅對記者說。 談到牛根生,孫先紅說,“老板把總裁的位置讓出來,他才做了幾年,這在中國的企業中并不多。我們的管理團隊中,比如董事會就有三個外國的董事。決策上早就國際化了,而兩個事業部——奶粉事業部和國際牧場的負責人也是‘老外’,這使得我們的香港市場以及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塞班島等海外市場,都做得很好。” 在采訪過程中,孫先紅有句話讓記者印象深刻,即“蒙牛、伊利和上海光明不一樣,為什么我們一起步,就要胸懷祖國放眼世界。沒辦法,因為上海光明如果不走出來,也就是20個呼和浩特那么大,產品也就可以賣到六七十個億。但蒙牛伊利就是幾千萬,一個億都做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