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成為“國際莫名的華晨”
文|獨立汽車分析師 鐘師
縱觀華晨汽車的發展歷程,就是“缺憾”兩字。如果沒有非市場因素傷筋動骨地折騰,今天中國的本土品牌轎車的領軍企業排序就得重寫,華晨上中華轎車項目的時機、市場機遇和車型定位都是最理想的,但就是“內患”讓原本能夠改寫中國轎車競爭格局的篇章留下令人遺憾的殘頁。如今我們看到,在如此興旺的中國轎車市場中,本土品牌中級轎車被市場邊緣化了,大眾、豐田、本田等國際主流的中級車型已牢牢占據著中國市場。
其實,中國的中級轎車市場是整體轎車市場中最有價值的區塊,能達到利潤、銷量、品牌之間最佳的平衡。經濟型車能走量而不上利潤,現在連走量都成問題,更別提品牌貢獻度了;高級車能上利潤和拉品牌,卻難走量。盡管現在合資車型基本掌控國內中級轎車市場,但不等于本土車型就被自然窒息,還是企業努力不足,中級車中的細分市場仍然存在可觀的空間。
中國本土車廠普遍個頭不大、體能不足,國內市場發展又如此之旺,因此企業應該集中資源在一個時空段攻破一個市場區間,華晨就應該在中型轎車上有明顯的突破。其實,只有在處于已經競爭國際化的中國市場能站立起來的中國車廠,才可能再到國際市場賭一把,而目前中國車廠在本國市場中都離完勝尚有遠距,到發達國家市場去撞運氣無疑是飛蛾撲火。所以,華晨也不必先繞到發展中國家市場去練兵試戰,但是一定要先在中國市場做出彩,才有可能在國際市場不掛彩。
我們看到了日本、韓國車廠的全球化神話,但也應該關注到一個簡單的事實:日本、韓國的本土車廠從來就在本國市場主場競爭中占據絕對優勢,而不是后院丟失突圍山野。日本、韓國車廠在本國市場吃光了才去吃海外的。中國本土車廠如果在本國市場都在吃合資車廠的殘羹剩飯,不能絕地反擊,舍近求遠到發達國家市場去掘金,注定兇多吉少。
國際市場就像誘人的果實,中國車廠至少要在本國市場站穩后才能伸長手去摘。中國車廠必須要去全力爭搶國際市場的份額,總得先要在國內市場練就出身強體壯的身板。即使在目前的中國轎車市場,凱美瑞、雅閣、帕薩特后面還是留出市場空地待類似華晨中華等產品去填補。我們寧可看到國內有名的華晨中華,也不希望看到國際莫名的華晨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