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興企業的成長道路(3)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2日 15:01 《經濟導刊》 | |||||||||
真辭假辭總經理 1999年2月,鑒于集團業務架構調整的完成和職業經理隊伍的成熟,董事會決議接受我辭去公司總經理職務的辭呈。 這次公司管理高層調整,其核心不是我辭去總經理職務,而是公司管理層分工的變化
幾年前,我就有不再兼任總經理職務的想法。 在20世紀80年代創立企業時,我的目標很明確:建立一間新型公司,給社會創造財富,給年輕人提供施展才干的空間,始終站在改革大潮的前沿—對于如何開拓業務和建立新型企業制度,我的大腦每天都充滿了想法和激情。 但到了1992年之后,經商下海一族的文化層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市場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我開始有危機感——腦中的想法越來越少,更有甚者,到了1998年,構思的周期要長達半年時間。在1997年,整個中國內地的企業已經面對著“知識經濟”和“全球市場一體化”的大潮!自1997年下半年開始的亞洲金融危機以來,市場劇烈變化,更使我深深感到,僅憑十幾年積累的經驗已經不足以應對市場的變化。新的市場形勢既給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也伴隨著危機!一著不慎,滿盤皆輸。要使自己、使萬科能夠跟上形勢的發展變化,就必須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研究新的形勢和制定解決新問題的措施。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在更高的層次上對市場作出準確的判斷和決策。 盡管在新興企業中,創業者既是董事長又兼總經理的不乏其人,從1988年萬科改造為股份公司,我一直是董事長兼總經理,但應該看到:兩職一身是一種特定環境下的產物,萬科正在駛上規范化的軌道,我繼續兼任下去,顯然不利于萬科的健康發展。 新興企業早期的發展在相當程度上依賴于權威。但是我曾經反復指出,新興企業要做大,就必須擺脫權威的陰影,走出人治的怪圈。20世紀80年代,企業生長環境缺乏規范,創業者擁有的資源非常有限,這就需要所謂的強權人物領軍殺開一條生路!等到企業解決了生存問題,有了長足的發展,企業帶頭人的權威自然也就樹立起來。“權威”是企業的一種資源,但在不規范環境下培養出來的權威人物,往往會帶來伴隨著夸大權威作用的個人崇拜、聽不進專家建議的一言堂、決策時易于沖動、好大喜功、脾氣暴躁等惡習,其負面影響顯而易見。 無疑,企業發展過了求生存的階段,要想健康發展,創業者就要擺脫上述原始階段的惡習,并在公司層面強調專業化,培養成熟的管理方法,逐漸弱化創業者的權威作用。 中國內地目前不是缺少老板,不是缺少有產者,而是缺少職業經理人,缺少律師、會計師、設計師、規劃師——萬科致力培養的是職業經理人。 萬科化背后的默契 企業由不同的人組成,他們的性格和能力千差萬別,團隊成員在企業中各有職責,如領袖、管理者、專業技術人員等等,其工作角色對其能力和特長要求也各有側重。企業決策者要善于把握宏觀大勢,高瞻遠矚,根據復雜多變的市場形勢作出適時的判斷與決策;而對于業務負責人,就更側重于其開拓性和實際操作的能力,即將決策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利潤;至于管理者,可能更多地要求他作風嚴謹、工作細致,能夠不斷地進行管理優化和管理創新。 作為優秀團隊中的一分子,萬科的高層管理人員都有著自己突出的優勢。但是辯證地來看,優勢的背后可能正意味著劣勢。比如我自己,盡管敏銳、對大勢有近乎直覺的把握能力,但是并不擅長直接的操作。同樣,在萬科的其他職業經理身上,也客觀存在著各種局限。對人不能求全責備,對組成萬科團隊的職業經理也是一樣。關鍵是,用人所長,實現團隊成員之間的優勢互補,才是對職業經理隊伍應有的態度。 因而,如何從人力資源和管理效率的角度,來對萬科的職業經理的素質和才能進行合理配置,從而實現更優化的組合,使團隊發揮出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威力,就成為萬科在實現業務架構調整、管理架構調整之后必須解決的課題。 從這個意義上講,組合也是生產力。團隊成員的優化組合、合理分工、有效協作,可以從根本上促進團隊的力量。 從人力資源角度看,在新興企業里,如何解決好人事問題往往比解決業務問題更費精力。在這種背景下,創業者的權威作用分外凸顯:在人事的旋渦當中,權威人物一年到頭都忙于斡旋、疲于協調。但是理性地看,這種辛苦的必要性很值得懷疑,事實也證明其效率往往并不高。 萬科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企業的核心理念,即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在萬科,企業的核心理念就是“萬科化”,它涵括了“專業化、規范化、透明度”三大內核。通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尤其是近幾年公司的不斷調適,這三大企業理念已經成為萬科成長的核心支持,成為萬科的核心競爭力的源泉。 現如今,各行各業的競爭相當激烈。企業無論大小,都在積極尋找一己的競爭優勢:全方位品質管理、積極引進外部資源、進行再造工程……可是,企業們雖然遍求藥方,多方嘗試,結果卻往往事倍功半——其實,企業內部的團結協作就是莫大的競爭優勢,而在中國,這一點卻備受忽略。 作為一家以多元化經營起步的新興企業,萬科于1992年轉換思路,提出走專業化道路的發展思路,一時間備受關注和爭議。事實上,萬科的“專業化”就是強調在社會分工的大環境里,企業必須有所為、有所不為,通過提高專業化水準來提升自身的競爭優勢。這也許并不適用于所有的企業,但是對萬科來說,這的確是發展的必由之路。 當我們把目光投向更深層面,就會發現,專業化和團隊合作是互為支持的。專業化可以創造優勢,而只有內部協作,才能夠維系優勢于長久。事實上,專業分工的細化,不但沒有弱化合作的作用,反而使各個部門、單位之間的銜接與配合更顯重要。 團隊強調合作,合作需要溝通。合作之于組織,一如DNA之于人體,沒有這類基因在血脈中流動,組織就展現不出某種固有的特質,也就無法成就合作的果實。難以想像,一個對團隊中各組織的理念、資源、產品、服務不甚了解的成員,能夠跨越部門局限,去了解和滿足客戶的需求;更難以想像一個內部溝通不暢的企業,能夠在市場競爭中保持敏感。 人才是萬科的資本。萬科以人為本的企業理念,以為職員提供理想之終身職業為己任,并努力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這些都極大地增強了萬科的凝聚力。可以說,萬科的企業文化和“萬科化”,在公司內初步形成了追求創新的進取精神和蓬勃向上的工作氛圍。 (季紅摘編自王石《道路與夢想——我與萬科20年》2006年1月中信出版社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