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化工的自主創新實踐(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4日 15:03 《北大商業評論》
自主知識產權的價值創新 至此可以看到,中國化工的自主技術創新戰略有兩個目標:一是獲取自主知識產權,二是提升企業價值。成功的技術創新戰略應該同時實現這兩個目標,即獲得“自主知識產權的價值創新”。 在中國化工下屬企業,有少數企業做到了這一點。例如江西星火有機硅廠的“5萬噸/年有機硅甲基單體生產新技術及裝備”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申請專利8項(發明專利4項),授權專利4項,實現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目標;同時,在中國有機硅行業首次實現了規模化生產,3年替代進節約外匯1.4億美元,降低了設備投資額4億元,極大地提升了企業價值。 再如天華院,2000年以前十年間獲授權專利20項,其中發明專利1項;2000年后的五年間獲得專利授權30項,其中發明專利4項,另有多項尚在審查的已申請專利。根據大連理工大學專家的研究,天華院已經成為典型的創新型企業。2000~2005年創新在天華院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為75%(技術創新貢獻率為53%、制度創新貢獻率為22%),實現了提升企業價值的目標。 企業戰略指導下的創新行動 斯坦福大學托尼•達維拉教授在《創新之道》中總結出“成功創新的七個法則”,其中第三個原則就是“使創新與企業的戰略相吻合”。中國化工的自主創新活動正是這項法則的實踐佐證。首先,中國化工在成立初期就制定了“自主性”的企業戰略,突破了中國企業多年來形成的“我也是”(Me too)戰略思維定勢;其次,任建新詳盡地闡述了在企業戰略指導下的創新方向和途徑;第三,集團下屬的若干企業在戰略的指導下,采取了以“多重組合”為特色的技術創新戰略行動。 自主性企業戰略 中國化工的戰略定位是“老化工,新材料”,即傳承幾代化工人的基業,在重組改造國有化工企業的過程中發展化工新材料,并適當向上下游延伸,在化學工業關鍵領域和重要行業體現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 與許多國有大型企業相比,這一企業戰略具有明顯的“自主創新性”: (l)尊重歷史及其作用。“老化工”是中國化工業的歷史寫照,是中國化工成長和壯大的基礎,必須從戰略高度傳承幾代化工人的基業。 (2)獨特的戰略定位。“化工新材料”既不同于一般的化學工業,又不同于一般的材料工業,而是在化學工業和材料工業的“交匯處”開創的全新行業和市場。 (3)清晰的戰略目標。即在關鍵技術領域和化工新材料行業體現控制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影響力(在若干細分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和帶動力(帶動下游產業及中國整個化學工業)。 (4)重視并購重組與改造的戰略功能。并購重組對象不僅包括國有化工企業,還包括外國優質的化工企業。 (5)保持戰略彈性。“適當向上下游延伸”是其主要體現:選擇“適當”的業務領域,在“適當”的時機,以“適當”的方式,向上下游延伸。 戰略指導下的技術創新 在2006年集團公司科技工作會議上,任建新把“以企業發展規劃為指引確定企業技術創新的定位和方向”,也就是“企業戰略指導下的技術創新”作為全集團技術創新七項主要工作的第一項提出來,體現了中國化工自主技術創新戰略的定位。 從層次上來看,企業自主技術創新必須服從于總體經營戰略;同時,由于技術創新的整體性、長期性和根本性,技術創新本身又形成一個戰略層面。在這個層面,自主知識產權的價值創新是目標,各種類型和方式的技術創新行動是手段。企業必須根據所處行業的技術特征、資源和能力狀況,客戶需求偏好和競爭對手的戰略行動,以及主導品類的成熟生命周期階段來選擇合適的技術創新類型和手段。 以企業戰略為指導的技術創新,在中國化工不僅是一種意識和理念,而且是一項具體的指導原則和方針,它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得以體現: (1)圍繞集團公司主導產業,積極申報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根據集團公司“老化工,新材料”的戰略定位,中國化工2007年向國家申報了“工程塑料與特種高分子材料產業化關鍵技術開發”項目,該項目涉及的聚苯醚、聚碳、氟橡膠、聚脲、聚苯硫醚纖維等技術內容,均與中國化工的主營業務密切相關。 (2)以產業化裝置和產品的持續優化改進為創新中心。產業化裝置在化工行業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不僅是化工企業擴大產量的基礎,同時也是化工企業降低成本的主要領域。 (3)聚焦在1~2個關鍵技術領域,取得行業技術領先者地位。這種聚焦戰略原則正是戰略特征的具體體現。 多重組合的技術創新戰略行動 中國化工自主創新行動的主要特點是“多重組合/結合”: 創新類型:產品創新與工藝創新的組合。從2006年獲獎的創新成果來看,工藝設備和技術創新占主導地位,產品創新次之。這種狀況是符合化學工業的技術特性和中國化工的戰略定位的。一是由于產業化生產裝置在化工企業競爭力中的核心地位,工藝裝備技術創新具有戰略性意義;二是由于中國化學工業處在后來者位置,中國化工定位在“化工新材料”(中國許多產品自給率不足10%),不發展下游終端產品,所以產品創新的地位與作用相對較低。 創新過程:技術推動與市場拉動的組合。申報和完成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屬于技術推動型創新過程。以創新客戶價值為目的創新則屬于市場拉動型創新過程。這兩種過程在中國化工的實踐中普遍存在。中國化工擁有24家轉制型科技院所是技術推動型創新的主體,而其它的生產經營企業則要成為市場拉動型創新的企業。最理想的狀況是,集團內科技型企業與生產型企業分別以技術推動或市場拉動為主導,同時在集團內形成技術創新網絡和聯盟,提升集團公司的整體價值。中國化工正在朝著這個方面努力,例如籌建中的中國化工技術中心和中國化工工程中心將是這種努力的一部分。 創新來源:引進技術與自主創新的結合。中國化工的大部分技術創新屬于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例如無錫樹脂廠,從波蘭引進了國內第一套交換法雙酚A裝置后,經過技術消化和吸收,使這項不成熟的技術裝置在1996年實現了正常生產。2002年將產能從1.2萬噸/年提高到1.6萬噸/年。2000年后,無錫樹脂廠又從日本千代田公司引進2.5萬噸/年雙酚A項目,在消化吸收助催化法生產技術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把這項技術移植到波蘭進口的裝置上,替代了其離子交換法生產技術,2005年使裝置產能從1.6萬噸/年再提高到2.5萬噸/年,并且首先采用國產助催化劑替代進口助催化劑。2005年后,無錫樹脂廠利用掌握的技術,協助設計院開發9萬噸/年雙酚A技術軟件包,既實現了技術自主,又提升了企業競爭力。 創新方式:有機創新與海外并購創新相結合。有機創新類似于某種“自主創新”,主要是指依靠內部資源和能力開展創新活動。并購創新是指通過合并與收購等外部化方法解決其品類更新和技術創新問題,公司可以成為兼并者或被兼并者。 中國化工在2005年之前主要采取國內有機創新的方式,例如藍星清洗在化學清洗技術領域、江西有機硅廠在有機硅單體技術領域,以及若干科研院所在其科研開發項目。2005年之后,中國化工在海外成功實施了多項跨國并購,從而開拓了并購創新的新方式。 中國許多企業在過去20多年中采取“以市場換取技術”的策略,其結果是核心技術未掌握,國內市場也拱手讓人。并購創新由思科公司率先實踐,必將是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未來采取的創新方式。 創新活動:產學研合作與國內外科技人員交流的組合。產學研合作在中國化工下屬企業中普遍存在。許多企業的技術創新項目是與大學、科研院所、地方企業的合作過程中完成的,大致上,產學研的合作程度決定了技術創新項目的成功程度。例如西南院與河南駿馬化工集團的合作,達到了三重效應:一是以專利實施許可方式實現了科技成果的產業化,二是以技術投資入股方式形成共同利益主體,三是參與下游產品開發,提升了科研院所整體市場競爭力。此外,國內外科技人員的頻繁和有效的交流與溝通,也是中國化工下屬許多企業創新活動的方式之一。 創新戰略: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的組合。這類創新戰略只在少數企業中實施過,例如前面提到的藍星清洗、炭黑院和西南院。目前中國化工下屬企業中的技術創新較多,商業模式創新較少,兩者的結合則更少,這是中國化工高層決策者值得注意的一個現象。 根據托尼•達維拉教授的理論,所謂商業模式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l)價值主張:應向市場銷售和送達什么價值?(2)供應鏈:如何創造和送達這些價值?(3)目標顧客:為什么樣的顧客送達價值?商業模式創新是后來者居上的制勝戰略,例如美國的沃爾瑪在零售業、戴爾電腦在個人電腦業、西南航空在航空業、星巴克在咖啡業等。 現代化學工業作為以化學科學知識為基礎的行業,技術創新有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根據錢德勒教授的研究,“在21世紀初期,化學工業不再是一個高技術產業。”果真如此的話,商業模式創新將在化學工業發展中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 當然,中國的情況與歐美國家有所不同,我們許多的技術裝置和化工新材料產品仍需進口,引進技術消化吸收的再創新仍占主導地位。因此,對中國化工這樣的跨國公司(在發達國家擁有多家企業)而言,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的平衡與結合構成其創新戰略的主要問題。 創新社會責任:企業創新與社會創新的結合。中國化工每年出資1000萬元,面向中國化工行業和全社會設立“中國化工科技基金”,資助科技人員從事化工技術領域的自主創新活動。該基金主要資助技術研究與開發活動,今后將會向“風險投資基金”方向發展。這既是企業內部創新發展的需要(外國大型化工企業都有這方面的成功經驗),又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實現社會創新的主要途徑。 創新的新課題:三重創新與節能減排的結合。“中國化工零排放”既是國家“十一五”發展規劃的要求,國資委確定的央企工作任務,又是中國化工自身發展的內在需要。中國化工高層決策者突破傳統的“污染治理”思維和模式,提出了以“三重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機制創新)”實現“零排放”,把自主創新與節能減排有效地結合起來。 中國化工擁有中國企業極少具備的自主創新“基因”——藍星清洗的自主技術創新和戰略創新,這種“基因”成為藍星集團自主創新能力的核心,也必將成為中國化工集團公司的“綜合學習基礎”。這種“綜合學習基礎”將決定中國化工的戰略邊界和自主創新戰略的定位和方向,成為中國化工創新型企業集團建設的“支點”。在“老化工,新材料”的自主創新性企業戰略指導下,中國化工下屬企業的創新行動呈現出“多重組合”的特點。2008年伊始,國家科技部、國資委和全國總工會聯合確定中國化工集團公司為國家第二批創新型試點企業后,中國化工科技創新將開始新的征程。如何將“組合”轉化為更多的“結合”,尤其是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的結合,是中國化工創新型企業集團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