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企業的七個不安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8日 15:40 財經時報
武曉鵬 持續的高增長是否有泡沫? 能否保持穩定的持續增長? 中國企業是否真的具備大規模作戰的系統能力? 在市場競爭中我們到底靠什么活著? 中國企業是否已經達到了國際化的運作水準? 中國企業是否已經形成有效的服務模式? 中國企業的狀態、心態、能力能否支撐其走得更遠? 讀畢《超越競爭》,作者充滿不安的警示、對企業轉型的規勸仍然環繞耳邊。中國產業所呈現的趨同化確實嚴重,類似于對標方法等陳舊思維模式的泛濫更讓企業在相互學習和借鑒中越來越像,從而在產業結構同化的迷局中越陷越深。更讓人擔心的是,諸多企業因為無力改變格局,甚至已經開始出現滿足于價格競爭所帶來的微利。在這種情況下,所謂企業核心競爭力更多是依靠對市場的敏感,支撐要素確實不夠牢靠,難以實現企業成功的持續化。 因此,作者開篇就提出“持續的高增長是否有泡沫、能否保持穩定的持續增長”等七大不安,從產業到企業、從資源到能力,都給予了較為充實的分析。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通過對“不安”的描述,將女人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融合起來,讓本書通篇充滿了影響力和說服力,無疑能夠引起諸多讀者的廣泛共鳴。 全書的脈絡并不復雜,“七個不安”勾勒出了一個清晰的企業危機畫面,之后作者開始嘗試提供答案。可惜的是,從提出深刻的問題到指出轉型的本質,再到解決方案的提供,本書略有虎頭蛇尾之感。 本書要駕馭的內容實在龐雜,開篇所提出的七大不安如何一一釋懷,如何基于案例和理論給予解釋,可能作者也略有力不從心。誠如作者所說,“環境真的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要求企業作出深刻的改變”,“企業時代結束,顧客時代開始”,明確告訴大家市場已經從賣方主導轉型到了買方主導,“現在輪到企業的經營作出改變了”。而改變的具體模式,本書先后從產品、顧客、協作、時間、服務等角度去探索,卻未能在同一個層面將要素進行細分分析,作者更多是從思維模式的區別入手進行了分析,并未對顧客時代進行更多的實質分析。實際上企業轉型是一個系統工程和博弈過程,如何實現轉型需要企業靈活把握形勢和機遇,因勢利導。思維模式的轉變固然是起點,但到了落實層面仍然需要細致、到位的節奏設計和路線規劃。目前中國企業可能需要這方面的指導更多一些,指導思想和操作典范更為缺乏一些。倘若能夠通過產業細分,指出不同產業類別、不同行業地位的企業實現真正意義顧客導向的基本模式,明確到底是應該采取將制造產品服務化、還是采取業務流程外包化而專注于核心環節,形成足夠細致的分析則本書的說服力可以大大增強。在充滿誠意的文字背后,個人認為這是《超越競爭》的最大遺憾。 企業轉型類別的書籍可謂是汗牛充棟,本書突圍本屬不易。從核心觀點上來看,本書是向《追求卓越》的“崇尚行動;貼近顧客;自主創新;以人助產;價值驅動;不離本行:精兵簡政;寬嚴并濟”等原則基本看齊的。 要特別肯定的是,本書諸多思維亮點散落全書,尤其是對一些中國式企業的具體操作給出了部分建議,諸如讓一線員工能夠調動資源、按照用戶需求來設計企業流程等,這些值得思考的案例和觀點讓行文顯得生動。《超越競爭》不妨成為企業管理者的案頭必讀。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