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教練管理,強調對準人了才能解決事 傳統的管理往往強調“對事不對人”,即我們關心的是問題發生的原因,以及相對應的解決方法;我們只關注問題,在處理問題過程中所提到的觀點和意見不是針對某個人,而是針對問題本身。表面看起來,這的確是很好的解決方法,問題得到了解決,而且不會因為問題的處理而傷了和氣。所以,在一些公司討論問題或者提出建議的會議之中,“對事不對人”是比較流行的開場白。 但當我們將觀察的范圍擴大,會發現問題解決后,同樣的問題會被復制到其他事情當中;當我們把考慮的時間拉長
,會發現已經出現并解決過的問題,會在幾個月或幾年后再出現同樣的“翻版”。這些看似不相干的問題,往往因為事件的不同或時間的推移而顯得相互獨立,讓人們很容易忽略其內在的聯系。 因此,面對當今企業越來越復雜的管理課題,技術管理開始讓位給源自于運動界用語的“教練”(Coaching),強調對“人”,才能解決“事”。 唐朝劉禹錫在《天論》中所說:“人之所能者,治萬物也。”企業教練的出發點是人本概念,就是把焦點從“物”轉移到“人”,把人作為主要的對象和真正的核心。古希臘的知名諺語“人是萬物的尺度”正足以凸顯人的可貴。在人與外界和自然的互動中,人要么改變環境,要么就是改變自己以適應環境,當改變環境受挫的時候,只有改變自己。所以企業教練是一門通過完善心智模式來發揮潛能、提升效率的管理技術。 人本教練模式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教練過程可歸納為四步教練技巧:厘清目標、反映真相、心態遷善和行動計劃,這四個步驟是一個有效的封閉回路。
厘清目標,相信員工訂立目標 “南轅北轍”出自《戰國策•魏策四》,比喻行動的方向與目標相反,結果離目標越來越遠。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有句名言:“做正確的事遠比正確地做事重要。”就是點出目標和方向的重要性。 目標是教練存在的基礎。在運動訓練場上,任何教練都想要他的運動員取得好成績,最高目標是進入奧運奪取金牌。只有幫助運動員實現目標的教練才是優秀的教練。 企業與運動場一樣。領導者確定目標后,不可能每一件事情、每一個環節都是自己做,而是需要下屬執行和完成,如果下屬不能完成目標,領導者的目標同樣不能達成。領導者應該把下屬的成功當成自己的成功,幫助下屬達成目標。 在企業教練看來,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教練的第一步是厘清目標,這是教練的起點。厘清目標有兩層意義:第一,教練者本身要清楚:教練的目標是幫助被教練者厘清目標和達成目標,是對方的目標而不是教練自己的目標。第二,沒有人比自己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教練幫助對方把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我想要”的東西挖掘出來,激發對方將“我想要”訂立為人生的目標。 技術型領導者喜歡給方法,喜歡為別人做決定,員工的任務就是執行他的決定。教練型領導者不為員工做決定,而是相信他們的能力,由他們自己做決定。在訂立目標上,這兩者的方法截然不同:技術型領導者有整個企業的大目標,然后進行分解并指令到各個部門,目標是自上而下的,下屬沒有商量的余地。 教練型領導者讓大家看到整個市場的狀況和前景,然后挑戰所有人,今年企業的目標應該達到多少?盡管領導者心中有個目標線,但他不會說出來,而是挑戰成員們自己訂立目標。
反映真相 戰國時代的韓非子就說:“古之人,目短于自見,故以鏡觀面。”(《韓非子•現行》)人的長處是對身邊的事情和人能夠洞察入微,對別人的行為可以做到明察秋毫,卻唯獨難看見自己的容貌和心態。 教練就是對方的一面鏡子,把對方的行為和心態真實地反映出來,教練過程的第二步是反映真相。教練反映什么真相呢?教練過程中會碰到很多實際的情況,教練也要根據具體情況真實地反映。教練反映真相 被教練者有效選擇。 很多時候,人們看不清自己,有兩個原因:一是存在著盲點,沒有內省自己的習慣,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所有的不對都是因為別人;一個是恐懼,不敢相信原來自己的真實狀態不是自己所認為的,不愿意承認真實的自己也有自己不喜歡的一面。 教練反映真相,包括對方的信念、行為和情緒等,被教練者從中知道關于事件本身及自己的盲點,了解自己的位置,看清楚內心的干擾,洞察現狀與目標的差距。 有一位總經理曾說,他在剛剛升到總經理這個位置時感覺什么也看不到、聽不到,像一個瞎子、聾子一樣。下屬不愿意跟自己說真話,自己也看不清自己。所以他找了教練。 教練所做的就是幫他看清目標與現狀,從而做出有效選擇。并且,因這一個選擇是他自己做出來的,因此具有力量。
心態遷善 技術性的問題,可以通過技術性的方法得到解決。但是,如果公司里所有的人都不愿意去學習,認為誰學習了新技術,誰就會增加額外的工作量,得不償失。這就不是技術性的問題了,需要調適。調適的辦法是遷善心態。 遷善一詞出自《易》:“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意思是說君子看見好的就調整改善自己,有過錯就改正。“見善則遷,有過則改”,這句話做了很好的區分:遷善不是改正,遷善是心態上調整;改正是改正過錯,是對行為進行改正,而且兩者的順序也道出了人的變化過程,只有心態上先遷善了,才可能有效地改正行為。 被譽為“企業教練之父”的添•高威,在1975年宣稱自己找到一個不用“教”的方法,可以讓任何人能在20分鐘之內學會如何打網球。沒有人相信他的話,電視臺找了20個從來沒有打過網球的人來做實驗,目的是揭穿添•高威的騙局。一個女人懶洋洋地走上場,她有170磅重,已經多年不運動。添•高威告訴胖女人,不要擔心姿勢和步伐的對錯,不要太用力。很簡單,當球飛過來,用球拍去接,接中了就說:“擊中”!如果球落到地上,就說“飛彈”!女人照著去做,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去接球。添•高威接著告訴她,留意球飛來的弧線,留意聆聽球的聲音,把焦點集中在球上。當女人這樣做后,接中球的機會明顯增多了。 最后三分鐘,添•高威教女人最難的部分:發球。他說,閉上眼睛,想象你跟著音樂跳舞的樣子,然后睜開眼睛,隨著節奏發球。最后一分鐘,觀眾們終于看到了奇跡,胖女人盡管在場上不方便地跑來跑去,可是,她能很自如地打網球了!
行動計劃 追求舒適是人的天性,人都有懶惰和拖延的習慣。一份有效的計劃應包括“目標、行動、成果”三個最基本的元素。目標是一個方向,是行動的指南針;行動是有效達到目標的行為,是目標和成果之間的轉換器;成果是行動所產生的結果,是檢視目標的一個標志。 協助被教練者制定行動計劃,要將焦點放在對方身上,其中有不少技巧,可以幫助教練更有效地完成這個步驟。第一,教練要幫助對方了解,行動計劃是為他自己而做的,不是為了教練或者別的什么人,換句話說,被教練者是向他自己承諾。 第二,愿意開發可能性。有些被教練者面對壓力和挑戰的時候,很容易亂了方寸,教練要幫助對方進行調適,從啟發新的可能性的角度出發,積極面對壓力和挑戰,找到最佳的解決辦法。 作者:黃榮華、梁立邦 出處:《人本教練模式——激發你的潛能與領導力》,臺灣經濟新潮社2005年9月5日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