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營管理 > 新浪財經管理專欄_經盛國際 > 正文
 

經盛國際:誤入藕花深處 企業文化建設的誤區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4日 14:44 新浪財經

   一、CI式的企業文化

  CI式的企業文化模式具體表現為:企業文化各個部分內容嚴重脫節。實施CI的動機、方式、監督、評價等普遍存在問題,不少企業抱著“畢其功于一役”的心態,認為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就一定會有產出。

  CI(corporate identity strategy)的全稱為企業形象戰略,也簡稱為CIS系統。它是先于企業文化理論進入中國的一種理論,嚴格意義上來說,它并不是一種完全意義上的管理理論,而是基于美學基礎之上的一種企業形象宣傳手法。

  中國企業文化走CI式的建設誤區,其原因是企業在進行企業文化建設時,不但要投入一筆可觀的費用,還有涉及大量的人力投入,甚至于關聯到企業組織結構的重組。因此企業家希望通過CI式的企業文化一方面提升了企業形象,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是提升企業文化內涵。雖然有偷工減料之嫌,也樂得個開展了企業文化建設的名頭。但重形式而不注重內涵的企業文化卻無法讓企業員工接受,更不用說為之而奮斗一生了。所以也就有了大部分人對企業文化的認識和理解以一個“虛”字概括的結果。

  二、企業文化建設文體化

  這與將企業文化建設等同于政治思想工作相關。直到今天,中國企業改革已經進行了幾十年,但對于企業文化的理解卻依然如久,政治思想式的企業文化觀點根深蒂固,對于企業的精神管理卻將它歸納到政治工作上來的主要原因。讓企業文化與政治思想分離,使企業真正成為一個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實體,這也許是政企分開的最有效體現。對企業文化涵義的片面認識:如認為企業文化就是搞些活動,辦報紙,做思想教育等,將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發展成為了形式主義的企業文化。其結果是企業文化與企業戰略不配套,企業文化與企業制度不配套,領導者言行與企業文化不配套。

  三、企業文化口號式、公式化

  企業文化口號化、公式化表現為對于企業文化建設沒有與企業戰略、企業愿景目標相結合,在理念提煉上過于抽象化,缺乏針對性和企業個性,無法真正指導企業員工的具體工作與行為表現。其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傳統有余,時代不足

  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燦爛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

傳統文化對于人們思維意識的影響力非常之深遠。在企業文化建設中應將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與市場經濟需要的商業道德標準相結合,并適應時代發展軌道的國際化要求,而不能一味地照般過去的傳統文化來硬套新時代發展下的企業文化要求。

  2、共性有余,個性不足

  目前中國企業的理念使用頻率最高的幾組詞語,如“求實、奮斗、團結、創新”等,這些的確是在大部份企業里都要提倡的,但如果提煉企業理念則顯得企業的個性不足。因為這些幾乎是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就如將“太陽是圓”定義為企業理念一樣沒有必要。

  3、看似形象,實則抽象

  有些企業喜歡將一些公式化的內容運作以企業文化不中來,認為即形象又貼切。但實際上卻是起著“畫餅充饑”的作用。例如“1+1等公式的提出,能讓員工清楚意識到如何才能將自身的工作做到“1+1>2”嗎?答案是不能,因為它缺乏具體描述的指標和標準。

  4、不切實際,大而無當

  另外中國企業家們都著一種強烈的民族意識,將振興中華經濟列為己任,這一點是值得贊頌和肯定的。但由此也引申出一個弊端:那就是有些企業不但注重從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設定的企業目標與企業文化口號同企業的經營發展實際偏離太遠,如“全國第一,

全球500強”等,這樣無益激發員工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反而讓企業員工認為企業文化過于“假大空”。

  四、被大多數人認可就是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作為一種新的理論,是一個融合經濟和文化意義的新概念。雖然企業文化反映著一個企業特有的哲學思維、客觀存在的相對穩定的生態環境、維持企業正常運作的共同價值觀、企業主張與要求的共同行為方式、企業與員工之間的心理契約。但不等于只要大多數人認可就可以稱之為企業文化,因為它可能不并能夠形成為企業與員工之間的心理契約,也可能是一種企業內部的非正式群體的局部性的亞文化反映,而且如果這種被大多數人認可的與企業發展趨勢相反,還可能演變為企業發展的嚴重阻力。

  五、企業文化是萬能的

  隨著對企業文化研究的深入與涉及領域的廣泛性,許多企業家越來越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工作。但由于對于企業文化認識的片面性,也造成了某些企業將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當成“救命草”和醫治企業病狀的“靈丹妙藥”,這無疑是步入企業文化建設的誤區。企業文化不是萬能的,針對企業的具體問題應適用于不同的解決方案和處理辦法,企業文化只能是作為企業發展的有力支撐而不是全部。如果說企業的戰略選擇或重大決策失誤,那企業文化也不可能起到力挽狂瀾的作用。

  六、認為企業文化沒有用,只要企業能賺錢就行

  據統計,中國每天倒閉的民營企業數以萬計,有人用“富貴難傳三代”、“民營企業好不過三年”來描述這種現象。

  為什么那些曾經風光無限的民營企業在經歷一段高速發展之后會突然陷入衰敗的怪圈之中呢?

  人們常常將它歸結為戰略失誤或決策失誤,很少關注企業文化是如何扼殺企業的生命力的,導致了企業的沒落。的確,“很多企業衰亡的最主要原因不是戰略的失敗,更不是命運,而是企業文化”。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