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營管理 > 正文
 

贏在思想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0日 18:24 《企業文明》

  策劃人語:

  思路決定出路,思維方式決定行為方式及其效果。中外企業經營者思維方式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知己知彼,取長補短,防止或減少因思維方式相異帶來的摩擦乃至對立,不僅有助于解析文化融合的難題,更有利于經濟全球化條件下企業的智慧生存。

  ★中外經營者文化成因比較

  ★東西方管理文化異同

  ★沖突的導火線:思維差異

  ★小鎮包圍城市

  ★見好就收

  ★在比較中成長

  經營者思維方式的良莠,將對企業發展起著直接、關鍵的作用。善于取長補短,才能相得益彰,這是當今企業經營者必須高度重視并努力為之的大事。

  中外經營者 文化成因比較

   溫小鄭

  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國際競爭秩序之中,無論何種產業及何地區性的產業或服務業,都不可避免地要在這個國際競爭秩序中運行。作為企業經營者,其行為方式除了受到行業特征的影響之外,決定其行為與思維方式更多的是受文化的潛在影響。而不同國家的經營者,則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特征,這是我們在新一輪世界競爭中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中外

傳統文化的不同特征

  文化是人類傳統文明的傳承方式,是一種優秀(或當時是優秀)的傳統沉淀,是一種生產力體系。可以說,文化是一種精神,是一種永久存在的精神,其中更多的是一種非語言完全可及的精神。人類文明發展最終體現在文化上。例如,滿族人雖然占領了漢人的土地,但沒有占領漢人的靈魂,所以最終又被漢文化融合、漢化,滿人被消化了。袁世凱本可以成為中國的華盛頓,但傳統的中國文化使其成為既是中國封建制度的終結者又是中國封建制度的最終維護者。他無法跳出封建文化的束縛,雖然搞了近30年的共和,但最后仍言不由衷地走向帝制,這是他無法抗拒的文化束縛。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當前主流文化中,我們所面對和可能接受的是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因受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影響,也處在這兩種文化的融合與沖突過程之中。

  當我們舉目美國文化時,尤其談到美國企業文化特征時,不能不涉及到對美國精神影響、最能代表美國精神的跨國公司及其經營理念。美國企業家的地位很高。美國企業是國家精神和民族文化的象征。美國文化是個人主義、英雄主義、理性主義的結合體。美國特別注意研究人與自然的關系。單從美國人的姓氏排序來看美國文化,他們的名在前,姓在后,這不能不說明個人的重要性。而中國則是姓在前名在后。再從我們寫信格式中來區別美國文化與中國文化的差別。美國是個人在前,集體在后,中國是個人放在最后,最大的是國家放在前面,然后是省市按行政級別逐步變小,由大集體到小集體,最后是個人。

  調過頭再看看日本企業文化特征。日本特別強調集體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相比,有其集體主義的相同方面,但他們又融入了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因此對增強企業競爭性具特別積極的意義。

  長期以科舉為聯系使政治與教育合一的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主流,它對中國經營者的主流價值取向產生了根本影響,也左右了中國經營者的思維模式與價值取向。我們在進入經營者思維方式考察時,就必須從這一點出發。

  儒家文化對中國文化的發展影響很大。儒家文化的核心內容是講個人對集體的服從及下級對上級的奉獻精神。中國文化可用集體主義、集體英雄主義、感性至上(人情大于王法),處于天理、國法、人情的矛盾中來形容。人情可以左右整個政府運行的效率。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人不愿意到前排就座,怕當出頭鳥,是從眾心理緣故。中國人研究人、神與皇帝的關系(君權神授),這要從孔子談起,傳統的中國社會是一個以血緣為主脈絡、靠不斷的欠情還情維系社會運行的模式。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是把人還給社會,強調個人對集體的奉獻與服從。

  中外經營者的文化表現

  中外企業經營者在經營企業時,對企業文化存在相當的依賴性;反過來,企業經營者對企業文化的發展起到無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企業經營者的思維方式既受制于該企業文化,又對企業文化的發展起主導作用。我們在研究中外企業經營者的思維方式時,必定要考察其與企業文化的相互作用。

  企業文化也稱公司文化,是企業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具有維系、約束、激勵等多種功能。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根據不同的職業特點、知識背景,對企業文化的形成及看法必然各不相同。但一般說來,出色的企業家對企業文化的形成、傳播和建設起著重要推進作用。

  從當今企業文化來源及演變來看,企業文化是日美管理比較的產物,競爭比較的產物。從日本產生企業文化及發展的過程看,其企業文化的形成與日本工業化與現代化的發展進程緊密相聯。日本本土各種資源很少,主要資源均依賴國外進口,工業產品出口的壓力很大,所以日本企業經營者的憂患意識特別強。在這種精神指導與激勵下,日本的制造業取得了驚人的業績,在20世紀80年代其增長率是美國的4倍,占世界經濟總量的15%。以松下的7種精神為典型代表的日本企業文化為整個世界企業文化完成了奠基。日本企業文化是凝聚力、向心力,是團隊、集體力量,反對宣傳個人。日本企業文化成功地汲取了中國儒家文化的精髓,在發展過程中采取了制度與文化并重的進程,形成了具有與現代化大生產相聯系的企業文化。

  日本企業文化注重文化氛圍(情感)。因為員工和管理者是天然矛盾,這是和人本自由的本性相矛盾的。日本企業的另一個特征是:日本極為崇尚集體主義價值觀,敬業空前,以至出現過勞死。企業員工對企業和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特別強。日本每年有1萬多人自殺,1998年全國就有476名正經理自殺,這是企業經營者與企業共存亡的精神體現。

  然而,日本企業文化與美國企業文化在認識與理解上有一定的不同。

  美國教授認為:企業文化由價值觀、

神話、英雄和象征凝聚而成。上述內容對公司的員工具有重大意義。他認為,構成文化的五大要素是:

  1.企業環境。這是企業文化的外部條件。

  2.價值觀。這是企業基本的觀念及信念,是構成企業文化的核心。

  3.英雄模范。這是企業文化的人格化,是企業員工行為模仿效法的具體典范。

  4.典禮和儀式。這是企業文化的外在表現,是企業文化在生產經營活動中例行事務的行為規則。

  5.文化網絡。這是企業先進的價值觀和英雄意識溝通、傳遞的渠道。

  日本學者認為:企業文化是特定企業中具有固定特征的價值體系。它由三個主要因素構成:

  1.價值體系。即精神方面:是指企業哲學、經營觀念信條、企業目標等。

  2.行為體系。即工作結構,包括組織環境、組織結構、戰略、規章制度、習慣、慣例等。

  3.經營風尚,即基礎方面,指社風、組織風尚、行為規范、成員行為能力等。

  筆者認為:企業文化就是要使企業建立一個共同認可的價值框架、和諧運行與發展的氛圍,一種交流平臺或一種有聲音或無聲音的話語系統與信息系統。文化解決制度的不足,制度促進文化的形成。企業文化使人們有一種歸宿感、一種自信感。

  從一定意義上講,企業文化是企業家文化。它旨在貫徹經營戰略。我們在對企業經營者進行行為模式判斷時,下面兩個問題將對企業經營者的行為產生極大影響。

  純理性與越理性。有人講經濟學家與企業家不講道德,實際不是這樣,只是經濟學家與企業家一般不研究道德。經濟學假定企業是純理性的。純理性是指:不以任何非理性因素(例如,民族、宗教、文化、觀念等)為轉移,通過合乎邏輯的利弊得失權衡做出可行方式,以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標。純理性的核心是“趨利避害”的算計。

  在現實生活中,人不僅是純理性的,還存在越理性。越理性是指:基于一定的價值觀和意識理念,通過合乎邏輯的可行方式,以實現合乎理想的(通常也是社會認同的)目標。越理性的核心是以核心價值觀為基礎的核心理念。

  從一定意義說,純理性是世俗的理性,越理性是信仰的理性。在企業競爭中,這兩個因素所起的作用是非常深刻的;浇陶J為“富人要進天堂就如駱駝要鉆進針眼里那么困難”(馬克思也講過類似的話),意思是追求財富是不道德的,富人是進不了天堂的,為富不仁,無商不奸。新教革命將這個觀念打破了,認為追求財富也是上帝旨意。

  企業目標與文化價值。企業目標以純理性和越理性為雙重基礎,既有利潤目標也有社會責任目標。確立以同社會文化及價值觀相一致的企業目標和方式,更有助于增強企業的

競爭力,有利于企業的發展。

  但是,企業家文化競爭力發展最為不理想,這里面有一個原因就是沒有形成真正的企業文化的價值觀。企業家在社會中的認同是極為重要的。中國的企業家很難用企業自身的業績和成就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得到社會的認同。在中國,企業家的成功得用另外一些行業標準衡量,即官商或儒商。如:無官商或儒商則商不貴,不然,就不算是進入主流價值評價體系。如:官商則是對當今中國企業家的最高褒獎,這在古代稱紅頂商人。于是就有各種各樣的分封性爵位性官職出現,諸如將取得政協委員、人大代表等頭銜作為企業經營者的終極目標等等。最差的褒獎也得是個儒商,如混個博導之類的或博士后流動站的導師什么的。這是當傳統的教育與政治統一于科舉的知識和道德為權力所提供的合法性基礎的潛在效應。

  這種用另一個行業的標準來證明本行業自己的價值,這是企業文化的一種扭曲。它本質上是封建文化的反映,對企業家及企業文化影響極大。如果對企業家的作用與社會評價非要借用非自身的價值評價標準來衡量的話,則是對企業家自身價值體系的扭曲,是對企業家不公正評價源于官本位的體現。

  這就是中國企業經營者與國外經營者在思想深處的最大差別,這將導致許許多多無論是中國的或是外國的一般人們所無法理解的癥結。

  而美國則與此相反。例如,在美國對最有價值的人評價順序依次是:一是沃爾瑪的老總,第二是微軟的創始人比爾·蓋茨,第三是新聞集團的老板默多克。全是企業界人士,而與中國的評價存在很大的差異。

  在文化與制度的作用上,企業文化功能一是將企業融合在一起,二是使人在一個和諧的氣氛中,三是用文化作為企業管理的生產力促進生產發展。日本提出企業文化的背景,是高強度的世界競爭中,為弱化在競爭中生存而使工人高強度生產而產生的壓力。

  中國目前的這種由于價值評價體系的一元化所形成的文化環境,對企業文化的發展有相當的負作用。特別是對企業經營者的內在心理價值體系的確立影響極大。

  外國經營者是通過社會貢獻率(就業、稅收、為社會精英提供發展空間、進出口作用等)來得到評價。

  對經營者的評價中的道德要求與以意識形態化的圣人標準來要求經營者,而同時又沒有給經營者以正常的評價,使得經營者往往以自暴自棄的方式來與社會評價相一致,這是一種悲劇性的現象。

  中外企業文化的哲學基礎

  在企業文化形成與發展中,其文化理念的哲學基礎對企業文化的形成與發展,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

  從東方與中國文化的哲學基礎來看,主要有傳統的儒、佛、道三種文化。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把人還給社會而強調個人對集體和社會的服從與奉獻;道家講的是把人還給大自然,講無為而治;佛家講天人合一。儒家講的是一種終極性價值評價標準,個人奉獻性道德規范與行為規范。中國的英雄是王鐵人,董存瑞等亦屬這類人。

  西方的企業文化是基督文化的融合,圣經的核心內容是:“沒有免費的午飯”,是以功利型道德標準為主流道德標準的。新教將民主與市場結合,以現世性價值評價標準為主流道德標準。

  中國與美國的企業文化,中國文化是以身份為評價尺度,而美國文化是以能力為評價尺度與衡量標準。

  中國文化講依靠貴人、靠救星,美國文化強調依靠個人與制度。從《東方紅》到《國際歌》可看出這個文化差異和文化沖突的哲學基礎!稏|方紅》的核心理念是要找救星,找一個依靠,強調英雄對人民的作用。而《國際歌》的核心理念是要自救,世上沒有什么神仙皇帝,全靠無產階級自己,這是因為《國際歌》詞作者歐仁鮑迪埃在被通緝于閣樓中的日子里,想到的惟一辦法是自救。

  在中國企業經營者眼中,找關系是重要的議事日程,而對自己的基本能力是持懷疑態度的。這就是中國企業經營者的一種習慣思維。

  就連西方節日與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也有差異。西方節日以個人為中心、以個人自由為目的,中國傳統節日以老人為中心、以集體為核心。

  FDA認證是一種國際化文化,過程管理要求每個員工的行為職業化、人格職業化。因為要整合國際國內資源,必然出現人才國際化、產品國際化、標準國際化。因為跨國公司要進行跨國經營,因此跨文化管理文化將成為主導。這就要求目前中國企業經營者要面對以國內市場為主向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并重的方向變化,跨文化管理與文化交融將成為中國企業經營者必須重視且須認真對待的問題。

  中國企業家成長的文化生態

  從中國國內經營者的出身來看,一般可分為兩種來源。一是傳統的以黨政干部要求的模式運行機制產生的經營者,這種經營者以非市場的價值取向為主流價值取向;二是以市場為主導的運行機制產生的經營者,這種經營者以市場的價值取向為主流價值取向。這兩種不同的企業經營者產生機制將產生不同的思維方式以及對國外經營者思維方式的融合與抵觸。

  第一種機制產生的企業經營者文化的演變與價值取向是,當有一些企業是由原來的中小企業變大而形成現在規模的企業,其原有的文化基礎是典型的農(漁)村文化和傳統的國有企業“大鍋飯”文化。傳統的國企文化中封建分封世襲制加上小農式農(漁)村文化對企業進入現代化跨國管理模式造成極大的精神沖擊。農(漁)村中的分散經營的習慣對大企業的統一協調也不利。分封制所帶來的不勞而獲的制度性永久收益與全民所有制的意識形態融為一體,使人對于現代式的企業員工職業化訓練極為反感。

  中國企業文化是一個不自覺的文化向自覺文化的演變過程,由相對開放向統一開放、大開放的演變,由國有企業文化向具有中國國企特色的現代跨國企業文化演變。因為海洋文化(藍色文化)與黃土地文化(大陸文化)相比,海洋文化注重短期行為,重現世性標準,強調程序公正;而大陸文化重終極性標準,重實體性公正。因此,中國企業文化的構成:一是企業家的人格力量;二是地區文化的影響;三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特色;四是和國內外先進企業打交道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文化;五是企業行業的相互影響,即在一定的行業特征中產生的企業文化。這之中,企業家產生機制是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它將對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我們對中外企業經營者思維方式的理解,更多地要從文化基礎著手,并對其法理意識、管理模式中的潛在動因基礎進行深入研究,才能在中外企業經營者思維比較中找到共同點與差異處,以此來增強自己的思維能力,以便在未來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作者系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亞太經濟與政府研究所訪問學者)

  (責任編輯:李萬全)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