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事必成于細 精確管理在伊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8日 18:34 新浪財經 | |||||||||
多年來,伊利集團先進的管理模式,總是在業內被廣泛稱道。在2005年第一季度創造了歷史最佳業績之后,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要求公司居安思危,變中求精,從第二季度首次在企業內部推出了以“精確管理”為主題的經營管理活動。 “精確管理”,是科學管理的一種方式方法,其目的在于提高企業效率,提升企業執行力,更是一種經營管理思想,它所關注的核心是:顧客需求、量化管理、業務流程和整體
微利時代要求精細化管理 “中國決不缺少雄韜偉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決不缺少各類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對規章條款不折不扣的執行”。國內有不少企業“企業形象轟轟烈烈、經營效益羞羞答答”,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具體實施遠大目標時,缺乏對細節的執著追求,加上執行的偏差,從而導致許多美好的計劃到最后一個環節早就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了。 伊利集團成為行業領導者的發展之路上,也經歷過先追“快”而“精”其次的操作方法。因此,即使穩健快速、國內領先的伊利集團,與全球一流食品企業相比,管理與服務水準仍存有相當差距。在實現了高速發展的同時,潘剛把“精確”提到了最高議程上,意在向顧客提供超一流的服務。 在現代社會,當所有的技術和信息都能共享的時候,唯一決定成敗的就是細節。細節的工作讓競爭對手無法復制,無法共享,從而保持自己的競爭優勢。 所以在乳品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行業平均利潤空間巨大壓縮的大背景下,要提升企業執行力,提高企業運營效率,就必須實施極度精細的科學管理,這是所有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可以說,精確化管理是超越競爭者、超越自我的必然選擇,是企業適應激烈競爭環境的必然選擇,也是企業謀求基業常青的必然選擇。 時至今日,伊利集團在業內率先全方位應用的“精確管理”模式,已經開始發揮出強大的經營效應,對于企業贏利能力的提升意義非凡。 用精確管理推進銷售市場建設 精確管理一定是標準化的管理,一定是以嚴格標準再造流程的管理。 伊利全面實施的精確管理,在對顧客需求準確定位的前提下,對業務流程、工作方法進行了大膽地改革和創新,通過對全部合作環節的全面檢討,使伊利的整體業務能力和工作績效獲得了顯著改善。 到目前為止,對市場份額的爭奪還是乳業的一大重心。無論是國內品牌還是洋品牌,無不在為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而絞盡腦汁。在這場沒有硝煙的市場份額爭奪戰中,伊利取得了先發優勢,確立了行業唯一全能冠軍的地位。通過加大異地投資,輸出行業領先的技術、設備、人才和管理理念,伊利在全國主要乳制品市場都名列前茅。今年以來,潘剛嚴令旗下各路諸侯,必須把精力集中于業務主流程,在保證產品品質的安全基礎之上,不斷提升營養價值,同時實現市場反應能力的明顯提速,逐步滿足顧客更加豐富多樣的個性化需求。作為對市場的支持,集團也主導進行營銷觀念的更新,持續改善物流配送體系,收效巨大,上半年僅保鮮事業部在原來偏弱的華北地區就實現了600%的增長。 在渠道銷售上,伊利在強化原先多層級分銷模式的同時,健全并賦予了大區更大自主權,還建立了幾個區域營銷中心,增強了與經銷商的緊密聯系;伊利還在某些特定產品的銷售上采用直銷模式,在北京地區,它的產品已有70%通過直銷銷售;在上海,伊利冰淇淋銷售已經全部由直銷替代了代理制,并且正在籌建牛奶的直銷網絡。由此,產銷之間的距離與周期大幅縮短。 作為一個全國性品牌,伊利的產品銷售很大程度依賴于外地市場。牛奶本身就是深受運輸半徑限制的特殊產業,即使有了暢通的銷售渠道,但是如果沒有完善的配送系統和合理的產能布局,一切都無濟于事。因此,伊利在進行大規模技術改造以擴大生產能力的同時,對過去的物流配送體系進行了徹底改造,在全國建立起一個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配送網絡。至此,伊利共建成12家物流中心、160個配送中心和覆蓋全國的現代化物流配送網絡。 有種觀點認為整個行業產能過剩,所以才出現價格下跌的后果。但對于伊利集團來說,也許行業劣質產品過多才是問題的根本,他們自己優質產品的產能不足已經嚴重制約了公司前行的腳步。潘剛在7月份一口氣主導伊利通過了近13億元的投資計劃,震動業界,但據知情人士透露,這些投資已經全部到位,伊利正在考慮追加更多投入,而在精確管理理念的指導下,伊利集團將長達數年的資源整合,必然強化伊利對于產銷全局的全面掌控。 在硬件上不斷加強銷售市場建設的同時,伊利在還十分注重更新營銷觀念,逐漸把營銷重點向研究終端消費者、滿足消費者的方向轉變,消費者開始成為伊利市場營銷的核心。這種營銷觀念的轉變,使伊利在市場上得以與消費者及時互動,能夠有效把握市場的脈動,并根據消費者的需求調整自己的產品生產,有力地推動了伊利的產品銷售。 在信息化建設上的精益求精,也為伊利集團建設現代化企業奠定了技術保障。伊利認識到,要集中資源構建“世界伊利”,進入世界乳品行業20強,必須擁有獨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1996年,伊利集團響應國家經貿委提出的企業信息化的號召,就在內部開始推行當時最先進的信息化管理系統——MRPI。2005年伊利集團開始啟動用友為其“量身定制”的ERP項目的建設,將全國所有的分支機構及用戶都納入到專有網絡中,緊跟網絡時代趨勢的信息化建設,不僅搭建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溝通平臺,而且大大節省了企業運營成本,改變了管理的思維方式,實現了數字管理和過程管理,達到了真正的目標管理。 管理到方方面面 精確到各個細節 “細節經濟”時代,靠的是細節制勝。細節是敬業,是專業,是態度。不管大事小事,忽略了細節都要給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或損失。因此在伊利,企業員工的一項基本素質就是態度要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才是做好細節的前提條件。所謂嚴謹,就是認真到近乎苛刻。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在伊利日常考核的規章制度中,不僅包括公司的各項作業規定,還包括職工用餐、服裝儀容等,從普通員工到公司領導,誰違規誰受罰,而且員工出錯,干部也要受罰。比如,在伊利總部有一條“古老的”食堂管理規定至今仍在執行,任何人不許剩飯,否則罰款50元。現在,總裁辦公室隨時都會對公司各個角落進行現場檢查,發現違規現象,馬上就對相關部門負責人進行處罰,毫不留情,關注內容之細、處罰力度之大,業界罕見。 在獎勵方面,伊利也毫不吝惜。伊利集團要求員工對公司和工作嚴謹敬業,同時公司也為員工提供業界最為優厚的多項福利:帶薪年休假、子女商業保險、集體公寓住房、子女入托補貼、誤餐補貼、回族員工爾代節賀金、生日賀金、婚禮賀金、喪事奠金等,并按照國家規定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金和住房公積金。伊利集團推行管理和技術雙軌晉升制度,使所有員工獲得公平而符合實際的職業發展前景;為鼓勵員工突破和創新,伊利還專門設立總裁特別獎勵、技術進步獎和合理化建議獎等獎項,每年都會通過公開評選,使員工得到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激勵;并且設立特別激勵項目,對表現卓著的員工大力獎勵。 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形成了伊利充滿人性化的企業文化。伊利集團從普通員工和高層領導,對公司的責任感都是一樣的,公司對所有員工來講都是自己的家,作為公司的主人,人人都會自覺地維護它。科學嚴格的管理制度,和充滿人性的關懷相結合,不僅增強了伊利的凝聚力,同時也為其今后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內部基礎。 壓縮綜合管理成本,是伊利集團管理規范化、標準化的另一個側面。為實現管理的精確化,伊利進行了對業務流程、工作方法的改革或創新,使得“以制度管人,按流程辦事”的理念深入人心。在伊利集團內部,小到買筆、本,大到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的開支,只要是預算內的,事業部總經理簽字就生效,總裁很少過問。這樣不僅可以減少公司的流通環節,也使員工更能自覺地意識到自身的重要性,充分發揮了員工的能動性。整個企業內形成了良好的執行意識,從而獲得整體業務能力和工作績效的過問。 在“精細”上下工夫的結果是整個經營水平的提升。今年上半年乳業競爭更趨激烈,眾多企業都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營業費用,但伊利卻在實現主營業務持續走高的同時,營業費用的增長趨勢明顯放緩,這就是伊利經營團隊進行精確管理的成果體現。 精確管理或成業界大勢 作為國家520家重點工業企業之一,首批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之一,“中國500強”企業之一,伊利集團已經具備了成熟的企業管理、優秀的領導能力以及強大的企業品牌為一體的企業核心競爭力。基于精確管理的成功實踐,伊利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下,通過進一步加大市場開拓力度、加緊基地建設步伐、加快新產品研發進度、加強企業質量管理,使企業多年持續穩健、快速發展。 2005年上半年,伊利集團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高達56.59億元,同比增長30.29%;實現利潤總額2.79億元,同比增長12.45%;創凈利潤1.71億元,同比增長11.48%;實現每股收益0.44億元,同比增長12.82%,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利潤、納稅額全部排名行業第一。并在液態奶、奶粉和冷飲三大產品收入上,保持著業內唯一全能冠軍的地位。第三季度財報顯示,伊利主營業務收入已經超過了90億元,已經超出了2004年的全年業績。 與此同時,在世界品牌實驗室最新公布的“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中,伊利又以136.12億元位列第41位,品牌價值高出同行業第二名近50億元,品牌第一提及率超出同行業第二名17%(根據##調查公司數據)。經營業績、品牌價值同時折桂,再次驗證了伊利在國內乳品行業絕對領先的實力。 精確管理的關鍵目標是要爭取為消費者提供更加超出期望的服務,這將幫助伊利集團更加準確和快捷地服務于顧客,實現長期的高效運行,助力它提前實現進入世界乳業20強的目標,成為中國食品業第一家世界級的領導品牌。 據了解,已經有多家食品企業紛紛派專人實地訪問伊利,學習精確管理,在不遠的將來,伊利先進的管理經驗很可能將再次風行行業,幫助中國食品業提高整體競爭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