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營管理 > 正文
 

掙服務的錢我們準備好了嗎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1日 09:18 《科技智囊》

  □ 本刊記者 傅強 趙敏 杜娟

  我們的差距十分明顯!

  清華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系教授陳劍

  如果跟全球500強中的服務業比重來比,中國500強中服務業占到30%,全球500強服務業占到不到60%,從營業收入和資產比例都有一定的差距。中國企業的服務業規模比較小,中國服務業的500強跟全球500強來比大概只占五點幾,營業收入只有四點幾,收入的利潤更少,只有三點幾。另外企業非常小,服務業500強入圍的門檻只有五百億人民幣,全球500強入圍門檻1000億。我們大公司和全球最大的公司,電信公司和全球最大的電信公司來比只有它的四分之一,最好的大概是物流,占到三分之一左右。

  另外,服務業國有壟斷太厲害。中國服務業的500強,前十個當中金融占五個,

能源占三個,通信占兩個,十個都是完全壟斷的,雖然能源開始開放,電網在拆分,但基本上還沒有競爭。

  整體服務業內部的結構非常不均衡,所謂代表現代服務業比例占得非常少,像教育、衛生、金融、保險、

房地產等等,在服務業里面的比例跟發達國家相比能看出非常明顯的距離。整個的布局非常不均衡,比如在北京,服務業的發展幾乎接近先進國家,如果要是到黑龍江、新疆的差距很大。

  在服務系統中,經營、運作的水平比較低下,顧客滿意度非常低。據今年零點集團的調查,保險業滿意率不到70%,銀行是70%左右,民航也就是70%多一點。

  基于這樣的現實情況,建議可以從管理的角度,研究服務的戰略是什么?服務營銷應該是什么?服務運作是什么?服務質量管理是什么?

  要有中國自己的視角!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朱道立

  我覺得應該從中國的研究角度看待“服務科學”。毫無疑問,在

中國經濟中服務的分量越來越重,中國學者也可以同樣像美國學者一樣,做最前沿的關于課程研究的問題。我們知道,英特爾所有的芯片設計都是依照北美的氣溫及大氣環境設計的,而芯片的壽命與氣溫、與空氣里灰塵的含量密切相關,中國空氣中的灰塵比北美大得多,但我們還沒有看見依照中國空氣的清潔度設計出來的芯片。服務科學的研究也是一樣,現有的服務理論、概念在北美非常實用,在中國是否需要做調整,如果做調整又應該怎么調整?

  需要借鑒與創新!

  南開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張金成

  服務管理,包括服務營銷、服務質量、人力資源管理、服務運營,F在提出“服務科學”,要看怎么界定它,因為運籌學,也把它叫做管理科學,管理科學只是用在信息技術當中,以現代技術作為管理當中的一種工具,用模型去解決,F在提的服務科學是運籌學的意義,還是就是管理方面的一個學科,這個問題值得考慮。

  另外要關注的是借鑒和創新的問題,比如制造業,通用的利潤其中服務要占75%,從制造業來講,怎么通過服務去創造、去增加企業的最佳價值,這個途徑到底是什么?

  服務創新要以人為本!

  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李琪

  服務創新和服務科學,要有兩個眼光。第一個眼光是指經濟眼光,就是一定是為了發展國民經濟。第二個眼光是人本眼光,因為服務歸根到底是對人的,不管它是集體還是個人,不管它面對的是政府還是企業、還是消費者,一定是以人為本。這兩個眼光加到一起,我認為就是服務經濟的核心。服務經濟之所以能夠高速成長,不管在發達國家還是在我們國家,我認為都是這兩個眼光的結合。所以,它很有生命力,這兩個緊密的結合,會使我們服務創新乃至服務科學找到發展的原動力和最根本的目的。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教授王以華

  研究的視角不能太窄!

  學術上到底服務科學能不能成立?怎么去建設它?培養人才方面,到底怎么培養對社會對產業界有用的人才?這兩方面的交流非常有價值。目前很多問題,不是我們教師能解決的。那是一個體制的問題,而且還不是大學能夠解決的,這是非常大的問題,是一個值得投入精力去研究的問題。

  我覺得IBM提出這個問題,是有超前性,同時也是站在自己發展的立場上,當年有人提出計算機科學,結果就是在學術界和產業界產生巨大影響,我體會那個時候是從數學里分離出來了一個計算機科學是專業化,那么沿著專業化的方向形成獨立學科。現在提出服務科學,我覺得是綜合化的,因為服務不僅僅是與IT相關聯的事情。我認為首先IBM提出了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問題,第二個就是IBM將怎么樣去推動這個學科的發展。我理解IBM可能更關注的還是與IT相關的,但是如果我們作為學者來研究這個問題,我覺得視野就不能這么窄了。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