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雜志:破解成長型企業入門破繭之道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08日 12:06 《商界》雜志 | |||||||||
文/李彬 創業者素描 “我把頭皮剃得發亮/昂首走過廣場/是為了尋找太陽;我把皮鞋擦得發亮/昂首走過舞場/是為了吸引姑娘……”
1986年,農民的兒子、廣東客家人姚良松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分配到江西景德鎮昌河飛機制造廠,閑來無事潛心寫詩,決心順勢成就自己浪漫主義的詩歌人生。 可惜領導對他的“浪漫”極其光火,“政治前途”堪憂;而“把皮鞋擦得發亮吸引姑娘”,也需要不凡的經濟實力才行。很快他就對國有單位心灰意冷,決定下海。 1987年,姚良松借資500元,業余在景德鎮開了一家袖珍餐館,不到半年倒閉。1988年他渴望咸魚翻身,借來更大的一筆錢2000元,承包了一家大飯店的餐飲部,做“高檔吃喝的生意”。幾個月后國務院下發通知,嚴禁各地大吃大喝,餐飲部苦苦撐持直至欠巨資8000元,姚良松崩潰——那是他感到幾乎一輩子也還不清的債務。 1989年1月1日凌晨,24歲的姚良松登上火車逃出當地,開始流浪——成都、晉江、廈門、上海、西安……身無分文輾轉數千里投親靠友,遍嘗世態炎涼人情冷暖。身后是昔日同事債主的怒罵——“不恥于人類的狗屎堆……終于走上了犯罪道路”;兜里是一個薄薄的“勵志本”——“今之首任,乃用心總結失敗,提高自己。”“學習法律與經濟知識,打好基礎……”“前路茫茫,恐怕需要5年才能還清欠債!”半年寄人籬下的時光,他成了“24歲的身體,42歲的意志”。 1989年夏天,姚良松在西安一位“江湖大哥”與人合作的民辦研究所找到了工作。這個背負十字架的流浪兒玩了命地投入其中,3個月從銷售業務員變成部門經理。又3個月,研究所合伙人內訌,大股東要求他與大哥劃清界限,并取大哥的股份而代之。姚斷然拒絕,隨后被掃地出門。 此時的他不僅具備了苦難賦予的心理素質,而且還擁有了實踐賦予的操作經驗。1990年初,姚良松南下廣東,出任浙江平陽無線電廠廣州辦事處主任,經銷該廠生產的電子治療儀。 那是全廣州最寒酸的辦事處——沒有員工,沒有電話,沒有交通工具……姚良松騎著一輛二手自行車,勞心勞力腰酸背疼地滿世界推銷,樂此不疲苦熬了一個盛夏,終于將利潤做到了每月數千元。 1990年10月,辦事處搬進了正式寫字樓,裝電話,印名片,聘員工,并順勢在《廣州日報》上做了一條幾百元的文字廣告,訂購電話蜂擁而來。廣告天天打,電話綿綿至……一夜之間,辦事處利潤做到了每天1000元。年底,姚良松悉數還清了債務。 1991年,姚良松投資辦廠生產“綠海風濕關節炎治療儀”。原辦事處主任此刻在全國大中城市廣招辦事處主任,“綠海治療儀”遍地開花,一年下來營業額近千萬元。 上天獎勵了他的勤勉與操守,姚良松開始被人尊稱為姚老板。 14年后,在描寫歐派的一本書里,一位學者這樣寫道:“和大多數土生土長的創業者一樣,姚良松吃過常人難以忍受的苦,做過常人難以做到的事,那些早期瀕于崩潰邊緣的生活經歷,不僅構成了他日后應對人生的智慧,而且構成了這個企業難以想像的生命力:歐派的成功,幾乎經歷了中國民營企業成長的所有步驟,其中有非常多的關鍵時刻,如何選擇,能否堅持,有時候你很難從企業本身的狀態和實力去判斷,而往往只能從企業家的性格和人格上去判斷! 入門——處女地的幸福與痛苦 1993年的那個春天,整個廣東似乎仍在偉人“南巡講話”的余音中沸騰。 但姚良松有了危機感。像所有剛剛發財的幸運兒一樣,井噴式的收獲之后,企業增長如何在十倍速變化的環境中延續,成了一個大問題!熬G海治療儀”年年賺錢,姚良松卻從輝煌熱鬧處看到了燈火闌珊時:這個行業門檻很低而且容量有限,這樣的規模已差不多到頂了。 可是他的人生激情卻遠遠沒有到頂,新行業新項目像那個春天的百花一樣撲面而來,令人時時刻刻忍不住動心:健身器材、客家娘酒、房地產…… 不久廣州市最大的樓盤麗江花園開盤,姚良松陪著家人去看房兼考察。樓盤樣板間是香港人做的,廚房里有一套中國人只在電影里看到過的歐式廚柜。姚良松的妹妹沖上去尖叫:太漂亮了,要是我也買得起就好了! 這一聲尖叫,喊出了10年后的中國廚柜大王。 在麗江花園的樣板房里,姚良松的投資思路被轟轟地打開了。他回憶起小時候城里親戚家的沙發,那時候誰家有沙發真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而今天,沙發已經成為城鄉居民家家戶戶的必需品。他聯想到中國人的廚房,這里很小但又很重要,因為中餐比西餐復雜千百倍;但正因為小,所以更需要科學設計,充分利用。他看到絡繹不絕前來看房的廣州人,富起來的人們對來自境外的家居之美興奮不已,只是感嘆著“這套廚柜會不會很貴”…… 是的,很貴——當時一套進口廚柜市場價二、三萬元,相當于一個廣州白領兩年的收入。但姚良松憑直覺,如果自己來生產,市場價不會超過8000元。 這是怎樣的市場前景!姚良松激動不已,當場決心進軍這個行業,搶占處女地。 他拿出10多萬元買了一些簡單的設備材料,請來工人模仿香港人的廚柜做了3套樣柜,放進自己位于廣州康樂大廈的辦公室;然后又花了1000多塊錢,去《羊城晚報》、《南方日報》打了幾個煙盒大的廣告:廣州現代廚柜展,某日某地開幕。 那幾天的姚良松在自己的辦公室騰云駕霧一般接待著來客,場面火爆,5天展銷接了60多套訂單——這意味著,如果展銷一直搞下去,僅僅一個城市,一年就差不多要接4000萬的訂單!而且這是一個無對手無競爭的領域,利潤堪稱豐厚。 還有什么可猶豫的呢?姚良松拿出自己一半的家當150萬元,注冊“歐派”品牌,堂堂正正地開始購買設備,租賃廠房,投入生產;同時還在城市黃金地段租了一個300平米的商場,電飯鍋、熱水器和廚柜等一起擺了出來,搞一個“永不落幕的廚柜展”。 不料昨日門庭若市,今日門可羅雀。廣州市消費前衛的市民幾乎在5天的展銷中被一網打盡了,而他們身邊的大多數人卻安于使用裝修公司做的簡單木柜,對整體廚柜只停留在審美階段。廣告效果一天不如一天,“永不落幕的廚柜展”變成了“永不下蛋但要吃米的老母雞”,姚良松開始了又一場慘淡經營。 150萬元的創業投資很快被超支;又投入50萬元,三個月不見了;再投入最后的50萬元,眼看又要見底了……“辛辛苦苦3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姚良松心急如焚,但外表平靜,天天施施然坐在店堂里看報。 一份報紙的通欄標題突然刺激了他的神經:《改變命運從改變觀念開始》——是的,觀念!姚良松福至心靈:任何一個無中生有的行業,怎么離得開觀念的啟蒙呢!而觀念的啟蒙又怎么能只靠死板僵硬的廣告呢? 他請來寫手,開始在《羊城晚報》上發表專欄文章:今天倡導廚房革命——讓現代家庭“廚房似廳堂,廚房勝廳堂”;明天展望時尚趨勢——現代廚柜很快會像過去的沙發一樣,“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后天調動人們的情感——將母親和妻子從臟亂差的廚房解放出來,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了……然后請家居專家上電視臺做知識講座:怎么選廚柜,怎么訂購廚柜……所有一切都不用提歐派的名字,因為當時只要有人動心了,市場上的歐派廚柜就是他們惟一的選擇。 1994年底,在姚良松的創業大戲就快要黯然謝幕的前夜,廣州的廚柜市場悄然升溫了。 1995年全年,歐派廚柜擠占了廣州裝修公司20%的廚房份額,銷售收入超過2000萬元。姚良松徹底度過了資金斷流的危險期。 姚良松點評 “樹上有10只鳥,1槍打掉1只,還剩幾只?”假如在早年,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1只也沒有了。但經歷了幾次創業的“入門考試”之后,我會變得小心謹慎起來,會問:“鳥中有沒有聾子?有沒有剛出生的?那支槍是有聲的還是無聲的?”人生的經歷告訴我,任何事物的真實狀態,都不是你在門外看得見的那道風景。 所以要想進入一個新的行業,尤其是要開創一個新的行業,我認為在此之前至少得考慮三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對該行業市場潛力和成長空間的預計。因為中國市場經濟相對落后,因此大多數行業都有它的參考體系,那就是國外市場的發展軌跡;對參考體系的共性研究,再加上對本土市場特殊性的研究,結合起來,才能構成你對這個行業的潛力判斷。當然也有無參考體系的行業,比如洗腳業,國外沒有,就完全要靠你對本土消費者的理解來判斷。 其次要掂量自己的能力。商業的本質正如韋爾奇所說,是“世界上最腳踏實地的行為”,它一方面需要腳踏實地的經營能力,不能小公司尚未打理好就想著投資大項目;另一方面需要腳踏實地的投資能力,不能拿喝稀飯的錢去搞投資,所謂“心中無底動作變形”,失敗是必然的。 最后就是要評估自己的愛好與特質,適不適合這個行業。比如我天生不太善于搞公關,就不能去做供給廠家的產品,或通過運作權力資源求得發展。我擅長的是終端產品的投資,即你的產品是賣給直接消費者的,只需要打造品牌、完善品質、做好服務就可以了。而如果你是進入一個無中生有的行業,客觀上決定了你的產品要去替代某類產品,或者要去創造某種需求,那么你還得評估,你和你的團隊是不是具備了引領潮流、啟蒙觀念的能力。 當所有這一切都有了肯定的答案后,那么恭喜你,你的創業征程將變得有如順力蕩秋千,而不是上坡推滾石了。 守門(一)——白虎堂的氣勢 “不入白虎堂,不知道那種氣勢!”這是姚良松的口頭禪。在他心中,廚柜業正是歐派人的“白虎堂”,一腳踏入才知道,原來這里有那么多的明槍暗箭、機關堡壘。 在國外,整體廚柜一般都是標準化生產,因為老外的廚房相對寬敞而標準,少數個性化非標生產的廚柜則價格貴得離譜。而在中國,由于廚房的大小、形狀、功能千奇百怪,姚良松一開始要從裝修公司手里搶生意,就必須要滿足每一個客戶的個體要求,于是低成本個性化訂單生產就成為行業模式。 這是一個主流行業從未一見的制造模式:個性化訂單生產,同時又是大規模生產。裝修公司是一星期做一套柜子,而歐派是一個廠數千工人齊頭并進每天做幾百套柜子——亂糟糟的現場“油漆共木屑齊飛”,規模化優勢不顯,規模化劣勢卻暴露無遺。 同時整體廚柜不僅是一個工廠的制造產品,更是一個現場的服務產品——品種極其繁多,程序極其復雜,設計、下單、審核、生產、安裝、售后……一個環節出錯,整套廚柜都得重來。所以無數接踵而至的廚柜業老板“起得比雞早,睡得比貓晚”,看著能獲高利潤,最終一算卻不賺錢。 姚良松也不例外,兩年之中好幾次幾乎難以為繼。最后還是飛機制造的出身給了他靈感:何不像造飛機一樣造廚柜呢?飛機不正是訂單化小批量生產嗎?而它的制造秘訣豈不正好代表著廚柜業的未來——專業分工,全國協作,流程化管理? 1996年,姚良開始松投資更大的廠房,將車間從1個變成3個,最后又變成7個;同時在生產和服務的鏈條上細分了96道分工,并不斷強化它們的協調性……不久他甚至請來一大幫過去造飛機的同學同事加盟歐派,強化全流程管理。 如此一來,歐派廚柜迅速脫離了小作坊的加工方式,初步克服了個性化和大規模生產的悖論,市場競爭力和贏利能力陡然飆升。這一年的歐派銷售業績捷報頻傳:裝修公司潰不成軍,不得不選擇與廚柜廠合作;跟進的小諸侯們正在“白虎堂”里轉圈,而歐派則在廣東市場迅速發展到數十家商場,成為地方強勢品牌,無人匹敵。 不料處女地變成朝陽產業,后來者接踵而起,甚至引來了一頭“大鱷”。1997年,澳大利亞西施爾廚柜集團與廣東省農墾集團合作,斥資近3億元人民幣在東莞投產廚柜。“大鱷”開張之日,連澳大利亞副總理也親臨剪彩。 而此時此刻整個歐派的總資產不過1000萬元。姚良松帶隊到東莞考察,看到的是橢圓形的辦公樓、巨大的落地玻璃、豪華的車間、先進的設備……心中升起的是朝不保夕的恐懼。 恐懼不到一個月,前方探子來報:姚總,對手比我們痛苦多了! 原來該公司盡管產能巨大,但銷售網絡并不好;再加上中國廚柜市場的競爭尚處于叢林戰階段,洋鬼子拖著重型武器殺過來,巨大的廠房、富余的人手,但卻銷售沒有規模,設備沒有產出;外方總經理年薪170萬元,開奔馳600,住五星級賓館,一切帶來的都是高昂的成本壓力。 果然不久之后,外資黯然撤退,企業從此奄奄一息。 姚良松來不及喘氣,新的問題又找上門來。兩年來,歐派向全國市場邁進,前后在30多個城市投資做了直營商場;兩年后各地競爭對手出現,才發現這樣的模式根本沒有競爭力。經過調查發現問題的核心有三:一是“民營企業的國有現象”,每一個外地商場的經理都幾乎等于一個小國營企業主,沒有積極性,沒有自主權,經營好不好跟他沒有直接關系;二是管理風險不小,比如北京地區的經理竟然能輕松帶著貨款逃之夭夭;三是戰略上投資很大而擴張很慢,一個城市投入幾十萬元,有的一年還要虧掉幾十萬元…… 北京遇寒,上海遇寒,成都遇寒……最后全國三十幾個城市,只有三五個城市賺錢。而與此同時,科寶廚柜走向全國,海爾廚柜走向全國,市場競爭白熱化!耙欢螘r間我幾乎不敢去車間,因為一大批沒有活干的工人的眼神實在令我不安!币α妓珊髞砀嬖V記者。 對付此類國有企業的毛病該怎么辦?姚良松從國企改革中尋找良藥,下決心改制。1999年,歐派宣布各地市場策略從自建商場轉為代理制、加盟制;而原有的“小國營”要么承包出去,要么轉制成“小民營”。 機制就是生產力。各地商場一轉制則迅速煥發活力,終端渠道開始產生效益;歐派同時在全國性媒體大做招商廣告,振臂一呼,應者云集——最快的時候,平均每天都有一家商場開張,3年中加盟商場達到500多家。 營銷策略上,歐派采取放水養魚、讓利給終端的政策,成本上向自己開炮,加盟費卻幾乎免收。隨著規模的擴大和時間的推移,采購成本進一步降低,流程成本進一步可控,姚良松順勢提出了“歐洲品質中國價”的口號,歐派廚柜開始以遠遠高于競爭對手的性價比,更快地流向老百姓的新房。 姚良松點評 還記得一條新聞:幾年前,歐洲一個平靜的小鎮上突然跑來一只老虎;老虎很餓,見人就追。小鎮居民都躲進了屋里,他們聰明地東打一下鑼,西敲一下鼓,這里點一堆小火,那里撒一把鐵釘……老虎東奔西跑,疲憊不堪,最后反被人們降服。 很顯然,1997年的歐派就遇到了這樣一只“老虎”;剡^頭來看,這只“老虎”的突然倒地,就算對我自己也有很大的啟示意義。概括起來,就是無論何時何地,經營企業都得“實事求是,因地制宜”。 沒有人會否認,企業經營的遠大目標都是最好的品牌,最優的技術,最高的品質,最尖端的人才。但具體達成這些目標的過程卻必須步步為營,有時要繞行,有時甚至要后退;要強調企業發展的階段性,要隨時保持清醒,追求一切環節的“成本最小而利潤最大”。 應該說那個外方總經理和我的愿望都一樣,就是如何有效地占領中國市場。但他一步就把最先進的參照體系搬了過來,指揮著正規軍攜重型武器直沖而來,事實證明很快就后繼乏力了。比如他一臺每分鐘噴12米的油漆機,優勢是又快又好;但毛病是什么呢?只要你換一種顏色的漆,就要花掉兩三個小時,而且浪費巨大。使用這臺機器一口氣噴50米板子和一口氣噴5000米板子,成本上就會天差地遠。 所以愿景上志存高遠,操作上卻必須極端務實——在中國這已是人們耳熟能詳的道理;但另一方面“高射炮打蚊子”的事情,在我們身邊依然層出不窮地涌現出來。 補充一點的是:不久前歐派也買了一臺油漆機,因為經過測算,我們的終端需求已經可以達到一口氣噴5000米板子了;同時歐派正積極與廣東農墾談判,希望把西施爾留下的那個廠買下來——我告訴大家,老虎畢竟是老虎,一旦到了適宜生存的環境,它的能量又豈是土狼能夠相比的呢? 守門(二)——人啊人 1996年國慶節,姚良松輕松愉悅,準備去香港走一走。 臨走前一夜,一位手下跑來和他談心,說兄弟們最近心情有點亂,希望姚總拿出實際行動來,給大家希望。姚良松不解:什么實際行動?回答是:大家都跟隨姚總這么多年,理應獲得一些特殊利益,形成特殊核心;大家拿了一個方案,希望公司能分一些干股出來,企業做大了,兄弟們也好幫你看著點…… 隊伍嘩變?干部聯合起來威脅老板?姚良松懵了,第二天立即取消香港行程,推掉一切外務,從此長達半年不敢離開公司一步。 半年里姚良松思考了很多。這些創業早期就加入公司的干部,都是自己曾經的同鄉、同事、同學,大家日常稱兄道弟,企業依靠情感凝聚,實行的是潛規則管理。按理說針對創業元老,滿足他們的利益需求也是人之常情,水泊梁山不就是這樣的嗎? 但一想到水泊梁山的結局,姚良松就驀然清醒:很顯然,“大秤分金”分的將是公司的基業,“封官許愿”將冷卻更多有才能的員工對公司的熱情和信心。遍觀周圍,這樣的企業不是很快消失,就是變成長不大的“小老樹”;一個沒有遠景規劃的企業,靠小團體利益和哥們義氣運轉的企業,怎么想也是沒有前途的。 1997年春天,姚良松在惠州羅浮山召開一年一度干部會議,提出了醞釀數月的歐派企業價值觀——“公平、光明”:追求公平的競爭規則和嚴格的制度化管理,公平的利潤分配和發展機會,平等的人格地位和發言權、申訴權;追求陽光下的利益,管理上主張光明磊落、開誠布公,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 “不管你是什么人,無論你什么資歷,包括我,”姚良松說,“暫時不認同這個價值觀的,可以選擇離開;今后認同了而企業也有需要的,還可以再回來! 羅浮山會議后,大多數歐派員工歡欣鼓舞,企業承受住了人事震蕩的風險。幾年后,“公平,光明”的原則逐漸落實到了每一個人的日常行為中,變成了企業生生不息的文化。 “歐派文化最讓人激動的就是唾棄威權,強調平等;淡化出身,強調才能!币α妓蓪τ浾哒f。 一位新員工見到姚良松,萬分激動:“謝謝你讓我來到歐派,我會‘士為知己者死’!币α妓蓳u頭:“在這里你不要看不起自己,其實換個角度你是我的知己,我是你的士!币Φ墓霉脤σα妓烧f:“你這么大一個老板,能不能給表弟一個官當當?”他只好陪笑:“我可以給他一個基層崗位,能不能當官要看他自己的本事,您看我媳婦到目前不都還是一個普通員工?”甚至有一個員工給姚良松寫信:我發現你沒下班也在踢足球,這樣是不是不公平?不久后姚良松竟然就此改掉了這個習慣。 這都是身體力行的觀念疏導。不僅如此,姚良松還在企業機制、運行模式、員工升遷、人才持股等方面,圍繞公平、光明進行了一系列的設計與調整,歷年來歐派共形成了近兩百萬字的規章制度。此舉基本解決了員工給私人老板打工的那種不安全感,把員工的個人追求和企業的目標實現有效結合了起來。 整個企業的氛圍開始變得明亮,陰謀詭計、拉幫結派如過街老鼠受到唾棄;老板不靠喝酒籠絡干部,員工不靠送禮獲得提拔。本來這些都是健康企業和社會運行的常理,但在中國恰恰極度缺乏。因為缺乏,所以珍貴——員工不愿離去,能人愿意奔赴,而且所有人在這里都能夠比較單一地投入工作……歐派的企業面貌幾年之間形同洗了個大澡,煥然一新。 這種面貌帶給歐派的是怎樣的競爭力呢?姚良松告訴記者:“業內人士都知道,廚柜業有3個關鍵詞——流程、分工、細節。流程需要經驗,歐派的流程在國內獨步天下,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我們的員工隊伍超級穩定;分工需要合作,團隊精神、大局觀是合作的必然前提;細節需要員工能吃苦,要對工作投入熱情,要把手里的事當成家里的事一樣對待……所有這些,都跟這個企業讓大家感到同心同德有關! 姚良松慢慢發現,企業文化真是一件神奇的利器。比如終端客戶在產品上出了任何問題,歐派能夠承諾“一個電話搞定”,無論你這個電話打到了哪個部門——這在業界是不可思議的事情。2005年歐派開全國經銷商大會,姚良松在大會上替經銷商們算賬,然后下令某某幾款廚柜,出廠價必須再降200元。會后幾個部門一合計,哪里哪里作些精細化改進,哪里哪里擠點時間成本,200元就摳出來了。 會后晚宴,一位成都經銷商醉醺醺地舉著杯給姚老板敬酒,說:“過去我跑了這么多廚柜企業,只有今天在歐派,才感到姚老板跟我們穿著同一條褲子。”姚良松哈哈大笑:“原來世界上有這么大的褲子,看來它肯定叫公平光明牌! 姚良松點評 企業文化建設是每一個企業家到了一定時候,都必須考慮的事情。但為什么大多數企業的文化建設最后都流于口號呢? 我想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個社會太缺乏真實和誠信,企業文化所倡導的那種美好境界往往人們難以相信,因此就難以獲得真誠的擁護和執行。但這又不是制度,不能強迫執行。這就需要企業老板有厚臉皮精神,要若干年如一日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員工們才會相信:哦,原來你是來真的! 還有就是口號懸在天邊,企業制度等“配套設施”不跟上;再加上企業領導人只把這些原則當成“員工守則”,而不首先是“老板守則”……其實企業文化建設是一個苦活累活,它需要你身體力行,事無巨細,而且要無比耐心。 但優秀的企業文化又是一片神奇的土壤,它可以長出人才,長出機制,長出技術,長出終端能力、管理水平,所有這些,幾乎等于一個企業的競爭力總和。所以大凡創業3年以上,還想要持續發展的企業,企業家沒有理由不把企業文化建設,納入他必須攻克的重要堡壘之一。 破門——非標制造中國之道 中國制造業堪稱全球進步最神速的制造業,無數的行業短短幾年時間,就從暴利變成微利,從粗放走向精細。它要求你賣的是黃銅價格,生產的是黃金質量,并提供五星級的服務。而且就算這樣,也到處有成打的商人跑在你的前面。 廚柜業也不例外,盡管市場在高速成長,但貼身跟隨的對手同樣讓姚良松夜夜不能安睡,他只能拼命地奔跑。艱苦卓絕直到2002年底,歐派的市場規模差不多做到了兩個億,但對手們的規模也到了差不多兩個億!吧街袩o老虎,猴子想稱王”,但哪一只“猴子”能最終勝出呢? 正在這個時候,姚良松有了一種欲奔無力的感覺,他發現企業經過幾年的快速增長后,各方面都被頂住了:一方面品牌提升乏力,一方面規模增速減緩;2001、2002連續兩年,歐派的銷售增長沒有完成年初的預定目標。 姚良松愛看書,那段時間他遍覽中外企業史,發現這是一個共通的現象。幾乎所有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都必定面臨一個天然門檻:客觀上你在目標市場的布局已經相對飽和;主觀上你的企業隨著規模膨脹,內部機能也已經發生了改變。 也就是說歐派若要繼續奔跑,就必須破除這些主客觀障礙——必須破門。 先說市場布局。到2002年,歐派的專賣商場在全國幾乎所有大中城市都已經建立起來,但這種建立是一種“名義占領”,當地影響和銷售排名前三的寥寥可數。因為招商門檻不高,有的城市加盟店甚至只有幾十個平方,大大影響了歐派在一方水土的企業形象。 如何由名義占領到實際占領?姚良松提出了“全面建設歐派名牌企業”的口號,并以史勵志,給企業規劃了“三大戰役”。 2003年歐派首度發起“遼沈戰役”。那是一場寒酸的“戰役”,因為姚良松手里的資金大部分用于新廠房的建設了。但盡管如此,此役仍然花錢不多而有聲有色,要點準確:一,在北京、上海、廣州等核心城市全面展開經營攻勢,造出名牌企業的聲勢;二,有限的企業資源向技術和工藝傾斜,全力提升產品的設計、工藝和配置包裝水平;三,全方位物色人才,要產生一批真正意義的現代名牌企業經理人,要將現有的設計員、講解員、安裝師通過培訓和淘汰,使之成為高素質的名牌企業合格隊伍。 2004年發起“淮海戰役”。由于2003年歐派史上第一次超額完成年度目標(增長60%),信心充足,資金齊備,姚良松發動了豪華的“鉗形攻勢”,兵分兩路:一路是技術、工藝、管理、服務的程序化、精細化;一路是全面整頓市場終端,通過統一設計、裝修、培訓,強力提升600個專賣場的落單能力。2004年歐派的銷售增長達80%,至6億規模;商場發展到800家,是同行業第二名的5倍,開始真正地領跑這個行業。 2005年發動“渡江戰役”,姚良松希望通過企業內外3個鏈條的綜合提升,銷售規模突破10個億,商場做到1000家,遠遠地拉開與第二名的距離,實現“猴王爭戰”的完勝。 再說企業內部。 隨著規模的擴張,一個老問題——非標單件與大規模生產的悖論更加尖銳地突顯出來。原因是無論你的流程如何分工,凡是非標產品都必須依靠人工,所以歐派只能沿著大規模擴建廠房、增加人手的道路來實現規模擴張。姚良松發現,一方面這樣的擴張是歐派原有的流程模式難以承受的;一方面還意味著要達到德國某知名廚柜企業的產值,歐派需要至少2萬工人,而那家德國公司僅有200余人。 然而奇妙的是,問題出在規模擴張,解決問題的辦法卻是更大規模的擴張!拔覀冞@個行業非常奇怪,要在漫長的非標生產達到足夠的規模之后,才能開始標準化生產。”姚良松告訴記者。 怎樣開始一個非標行業的標準化生產呢?因為有足夠的規模,歐派的做法是分解式標準化:引進先進設備,把一些特別好賣的常規廚柜和配件,通過標準化的分解設計,批量生產出來,庫存待用。比如可以把柜子分成從30公分到60公分的各種尺寸生產一批庫存,然后由設計師根據實際尺寸進行組合。隨著規模進一步加大,標準化程度還可進一步提高,各種組裝配件都可以照此辦理,生產效率和單位價格因此大大下降。 這樣的標準化同時還離不開信息化。幾年來,姚良松前瞻性地投入了數百萬元資金打造企業的ERP系統和電腦設計系統,此刻顯示出巨大的功效:比如給客戶搞設計,你的電腦中存有公司能夠生產的所有配件、色彩、型號,你可以當場調出來根據客戶需求進行配置;配置確認之后,一敲鍵盤價格表出來;價格確認以后一敲鍵盤落訂,然后通過ERP系統傳給總部;總部再分解到各部門:一部分調庫存,一部分組織生產。 這意味著,客戶可以實現充分的個性化,但歐派也可以實現部分產品的標準化——一個中國廚柜業無解的成長悖論,就此被歐派攻克。 姚良松點評 其實關于突破之道,歐派還有很多的環節難以一一提及,比如產品品質的突破,又比如大企業病等。突破等于攻,構建等于守,攻守之道乃企業常態,無一刻可以懈怠。企業問題一環一節,能夠持之以恒地去解決,就是難得的競爭力。 在這里我還想提到的是歐派的另一個突破,那就是我本人心態的突破。 比如創業早期我在筆記本上的座右銘是“天生我才必有用”,現在我的書房掛的是“山外有山”。早期是不顧客觀環境也要實現目標,所以屢屢失;現在我希望自己是把事業當職業來做,成為有職業狀態的老板,有長線作戰的心態。既不是揮金如土沉湎酒色無所作為,也不是天天沒日沒夜瘋狂工作,像牛馬一樣。 又比如物質享受,1996年我的坐車是凌志400,后來換成了別克300,現在是豐田240。企業越做越大,排氣量越來越小。但我覺得很舒服,也完全沒有丟面子的感覺。 再比如與政府的關系問題。有些老板總是迷信依靠官員、權力帶給他滾滾利益,天天與官員們稱兄道弟;另一些老板則完全回避與政府的溝通,以致付出很大代價。我的觀點是,企業必須要盡可能地利用政府資源為企業所用,但這個資源也決不是決定你成敗的惟一因素,而是企業競爭力的一個組成部分。 我是客家人,客家自古以防守見長。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體會到防守的意義。其實一個企業成長到一定階段后,“穩”才是它最大的戰略,有時候為了防守你甚至得放棄一些機會。而且兵家有言:只有有效的防守,才能組織更好的進攻。 我在高中時候有一個理想:畢業后我要當生產隊長,指揮一個生產隊養雞鴨種果園,讓大家都富起來,F在做歐派,其實是我那時候思想與情結的一個延續。但是我相信,現在我有了更好的狀態,并找到了更好的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