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營管理 > 正文
 

QQ的版圖意識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08日 10:54 中國經營報

    作者:竇毅 來源:中國經營報

  多元的同質化競爭

  主持人:現在的QQ像是一只肆意擴張的肥企鵝,從短信、網絡硬盤、網絡游戲到門戶新聞,QQ急速擴張。有人認為,這是騰訊出于對抗MSN和Google這樣的企業入侵。

  馬化騰:不僅微軟、Google,包括國內的很多互聯網企業,大家其實都在往一個方向走,向互聯網相關多元化方向發展。最初,大家切入點不同。新浪、搜狐從新聞媒體切入,不斷走入相關多元化市場;網易以免費電子郵件起家,再切入媒體、網游等相關多元化領域;而QQ是從聊天工具,逐步到門戶網站、互動娛樂、拍賣網站等。

  選擇相關多元化發展和中國網絡環境有關。目前國內互聯網的贏利手段只有幾種:一種媒體類,靠內容和新聞吸引瀏覽量來賺廣告商的錢;第二種是增值服務收費模式,進行互動娛樂、手機短信等服務,依靠發售點卡和電信分成獲利;第三種是商務類,提供一種平臺,幫用戶間進行撮合,最終達成交易,如訂票、找工作、

房地產等類型網站靠掙取中間傭金。

  這些是收費模式,而電子郵件和即時通訊、網絡游戲等等都是手段。為了增加收入大家不可能只依賴一種手段去響應所有的商業模式。也正是這樣,你看到了QQ的擴張。

  主持人:相對于目前中國網民的需求來說,互聯網公司所創造的服務形式還太少,但現在從業者們不把最大精力放在創新上,而是更多去抄襲擴張。這是否是中國互聯網現階段的一種悲哀呢?

  馬化騰:互聯網在中國還處于發展初期,“中國”概念在國際資本市場上還是比較火的,大量資金進入中國市場。從整個互聯網的資金容量看,供應大于需求,這造成了大部分公司具有相對多的資金來進入不同領域發展,包括一些并不能實現直接贏利,但能粘住用戶的應用上,如即時通訊、電子郵件、網絡硬盤存儲等領域。而另一方面,中國銀行業信用卡發展不能與需求相匹配,直接實現電子支付較困難,反而借助點卡、電信分成等間接收費。兩方面夾擊下,造成了今天中國互聯網公司業務模式必然出現服務同質化。這不是悲哀,而是現實商業所逼。

  與微軟過招

  主持人:我和騰訊的員工交流時,他們認為,目前在互聯網行業即時通訊是競爭最激烈的市場,而且QQ面對來自微軟MSN的競爭壓力很大。

  馬化騰:從通訊市場來看,我們目前最大的競爭對手確實是微軟的MSN。即時通訊市場是目前我見過的互聯網應用最激烈競爭的市場,大大小小算起來超過40家。這個行業,市場技術門檻不是很高,但是易學難精。即時通訊價值在它的用戶群越大,產業價值才越大。所以要有一定的先發優勢。

  與微軟競爭,我們是特色優勢。與MSN相比,QQ的用戶群定位更偏重于中國本地化、年齡較輕的用戶,這類人群具有一個特點,愿意去結交一些陌生用戶群體。而MSN和E-mail結合緊密,這類用戶的需求是與熟人交流。QQ也是努力地往上滲透,MSN也往下,坦率地講在這一領域有很大競爭,但這兩塊市場留給其他競爭對手的空間并不是很大。

  現在其他競爭企業推出的很多即時通訊工具都有各自的特點,像泡泡,它會以一種更加娛樂化的新功能,甚至會比MSN更加白領、小資化的功能來出現。

  主持人:MSN進入中國后,搶了QQ的很多用戶,這一點你承認嗎?

  馬化騰:我覺得應該是說他開發了很多新用戶。此外有一部分高端用戶會同時使用這兩種軟件,但并不是說,他就不用QQ的服務了。我見過很多朋友,上班用MSN,下班還是用QQ,因為上面很多應用不能丟掉,他以前一些同學都在上面。

  主持人:但畢竟MSN還是搶占了一些市場,譬如說上班族市場。

  馬化騰:對,但本來那端我們就比較弱。這端本來我們就沒有拿下來,MSN自己開發最終拿下來了。

  主持人:這樣對騰訊有很大的威脅,很多人覺得騰訊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市場占有率,而現在MSN在逐漸蠶食你的市場。

  馬化騰:應該說核心競爭力是即時通訊的用戶區和社區,而不是簡單的占有率。因為別人可以通過一種手段開發一片新市場,把你的占有率弄低。但是我相信,隨著蛋糕的做大,我們也可以從原有的用戶群滲透進別人的用戶群,從而使自己的市場不斷增大,從這一點看,未嘗不是件好事。

  理性看待產業沖動

  主持人:還是有人認為你和微軟的競爭會相當激烈。這和目前網絡熱門的新概念Web 2.0有關。Web 2.0需要提供很多定制化的服務,所以在技術上,很多公司提供了自己的客戶端產品,這樣個性化定制除了可以在網絡服務器上完成,有相當一部分設置在客戶端軟件完成,這就造成了產業界開始了一種相當宏偉的目標,由于桌面客戶端功能不斷膨脹,這樣就可以取代以前桌面端很多微軟的產品功能,進一步發展,如果這些企業再去開發LINUX操作系統,就能最終將自己樹立成另一個“新微軟”。騰訊也是以客戶端起家的企業,因此大家都非常關心,你們是不是也在按照這樣的思路去做。

  馬化騰:只能說手段都是客戶端,但是實際上說Google和MSN兩者的競爭更加貼切一點兒,但他們沒有提Web 2.0這些說法,他們提出的主要是DESKTOP(桌面)競爭,就是說,通過用戶在Windows桌面上的一些客戶端軟件的服務、安裝,包括以后的升級,能夠讓客戶端的元素、網絡,更加融為一體,就更希望把單一的PC上的操作系統,和整個互聯網融合起來成為一個大型的網絡操作系統。用戶今后使用起來,分不清是在用一個本地的軟件還是在用一個網上的服務。

  也許你以后寫一個文檔,進行字處理,進行一些繪圖等工作時,你都分不出,這是一個軟件還是一個網站上的服務。

  微軟最早提出的.NET就是這一思路。思路大家都對,就是每個人都想自己建一套,你看Google現在做的就是自己建一套,他從DESKTOP開始,再進行整合其他服務,可能有朝一日,在桌面點一個軟件,這個軟件是直接去訪問服務商的,而不是訪問本地硬盤的,用戶已經可以通過網上服務完成他在互聯網所需要做的事情了。

  這是一個大的方向,也是我們所講的網絡服務和本地服務的融合。

  但是我覺得并不是非要這么做才能實行,我覺得很多服務用純桌面和純Web都有它的好處。我覺得只是會多元化,而不是說以后全部要升級過去。所以我看這個問題比較現實,而不是說那是潮流,我們一定要往那邊走。

  最后還要具體分析,看哪些情況真的是實用或是不實用。

  主持人:是否可以認為騰訊不會大規模去建立自己的網絡系統?

  馬化騰:看具體的應用了,現在一些小的應用,包括像博客網和DONEWS都有了一些網摘,比如你看了一些文章,把它存下來,或者把自己本地的地址欄、通訊錄等都同步起來,這樣一些小的應用思想都可以借鑒,并應用到未來我們新的版本上。但并不是說一定要往這邊走的趨勢。我覺得還是要從用戶的實際應用角度出發。

  MSN在全球遇到的商業競爭就會發現這樣的結論,互聯網服務并不是一個技術和標準圈占市場的時候,而依然是新應用圈占市場,并不是占有了平臺資源就能抓住客戶的。MSN進來后,迅速打敗了韓國原來最大的即時通訊企業,然而隨即又被另一家韓國企業反撲。韓國電信服務商下屬的賽我網,將門戶和新的即時通訊,再集合賽我的社區服務,逐步從MSN手中又找回了市場份額。現在賽我在20到29歲這個年齡層上的市場占有率已經超過MSN。

  賽我戰勝微軟靠的是什么?除了集成這些大同小異的服務外,結合社交軟件、博客等幾大核心。在全球目前只有賽我獲得了成功,目前在我們的QQ里集成了很多賽我的思路。這也就是為什么即時通訊要不斷向競爭對手學習,甚至不是我們的直接競爭對手,一些國外的企業模式,也要不斷去學習。他們在對抗MSN方面有很多很好的經驗。我們看到很多新功能,微軟根本不理解,很多在美國并不流行,或者無市場的功能,卻在亞洲市場相當的流行。有很多創新的應用,例如社交軟件把人與人交往的六度空間等都集成在一起。通過朋友去找朋友,可以把這個概念融入網絡服務中去。

  中國互聯網市場空白還很多,目前比的是創新而不是占有率。但不能異想天開感覺獲得了締造“新微軟”帝國的機會,也不能妄自菲薄。

  主持人:你怎么去評價原來這個市場的領先者呢?原來韓國最大的即時通訊企業被MSN戰勝,而在美國ICQ也已經被微軟MSN擠到倒閉邊緣。這是否也是騰訊的危機呢?早起步,并不一定能收獲。

  馬化騰:要看怎么做,其實MSN也很早起步,1995年就開始有雛形,所以不是說MSN是后來者。而ICQ的今天和它過早賣給AOL有關系,即時通訊這個產業絕不是做一個單一產品賣給別人就可以了,這絕對是沒有動力的,你必須不斷求變,不斷去改。不可能站在原有的市場上就可以不斷地收獲,這種想法不現實。包括我們也一樣,中間走了很多彎路,中間有許多次轉型,又增加許多新的功能。

  多元化管理

  主持人:騰訊進入相關多元化服務,對員工的素質和管理要求有什么變化?從單一的技術型公司,涉足到內容領域,你的運營成本會劇烈增加,管理難度也加大了。

  馬化騰:剛進入互聯網行業時,公司沒有收入,如果支撐一個300人的內容團隊來說,確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但隨著公司進入盈利階段,騰訊發展到今天,就不困難了。

  最大的難度是如何管理這些不同的業務人員。要建立不同的管理方式去平衡公司的發展,像以前那種完全用相同的管理方式去管理公司已經不太現實了。譬如進軍SP,拿互聯網公司的管理方法去管理和發展SP,你會發現其實你打不過一些純專業的SP。

  他是請高中生,最多是大專生去制造內容,月薪最多2000元,不行就換,它會很快地適應市場的反應。而在互聯網公司是拿八九千元,甚至一萬元工資。如果是做同樣的事情,僅僅因為他在互聯網公司,那就不對了,在同質化競爭到來后,你肯定就虧,別人就賺錢。

  主持人:如何去解決?

  馬化騰:一些非常專業的業務,例如音樂制造等拿出去外包,而跟自己業務非常緊密的是不會外包的。無線增值業務的,和互聯網結合緊密的就放在自己的公司,如果說是一個純競爭性的,例如手機內容體驗的,應該放在一個單獨的團隊中,用SP的管理方式來運營,去計算它的成本來獲得回報。做互聯網現在是一個很寬泛的領域,各種業務有不同的玩法。

  馬化騰,1971年10月出生,廣東潮陽人。1993年自深圳大學計算機系畢業后,供職于潤訊通信發展有限公司,工程師。1998年10月創辦騰訊。據公司數據,騰訊QQ的注冊賬戶數達到4億,活躍用戶1.5億,最高同時在線賬戶數為1500萬。而QQ.com則在中國門戶排名第4位,全球訪問量排名第13位。

  “我能”人物點評

  騰訊公司總裁兼CEO馬化騰

  勇于探索新領域,發現新前景,我能

  八卦老板

  你的興趣愛好有哪些?

  我個人沒有太多興趣愛好,標準網蟲一個。

  人總有興趣愛好的。

  以前還集過郵,但后來都放棄了。

  真的沒有什么興趣愛好嗎?

  如果一定要說愛好,天文是一個。我比較喜歡自然科學方面,走向網絡可能與其偏理工有關,對未知的世界比較有興趣。而發現通過自己的知識和技術可以改變,或推進一個世界的進步比較興奮,可能是因為天文引發了這種興趣。

  天文對你的工作能產生什么影響呢?

  對天文興趣所形成的習慣,使我在后期能不斷去改變,去發現互聯網新的領域、新的業務。

  最新看些什么書呢?

  閱讀書籍機會比較少,大部分從網絡上閱讀。

  從技術工作者向管理人員轉型,最大的體會是什么?

  技術出身的人在管理細節上不太注意,性格上很急。優勢是戰略眼光準,這對于處于初期發展的產業非常重要,是第一推動力。但需要說明白的是,騰訊不是單槍匹馬做起來的,是5個人的創業團隊分工做出來的。

  主持人的話

  書生馬化騰

  三十開外,一臉書生氣的馬化騰,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更像是一位文職的辦公室主任。第一次來騰訊的人進入CEO辦公室,甚至會認為里面坐的不過是秘書,而非本人。

  給騰訊投過錢的IDG風投人士評價:正是這種非商人的氣質成就了騰訊不少次商業合作。“言談中,通常不超過三十分鐘,馬化騰就能很容易地贏得對方的信賴。這一點完全得益于其技術出身,對事物嚴格追求真實,不肆意張揚、夸耀的性格。”

  采訪過他的記者每每感嘆其不善言辭,難以挖出語驚四座的“妙論”。

  有時甚至直率得令人“可氣”,騰訊市場部的人曾經想將自己的老板包裝成為興趣愛好廣泛、文學雅氣的成功人士,來貼近公司QQ人群心目中的一種經典英雄形象。但當記者問及平時愛好時,他只簡單回答“上網”。直到逼問其是否有其他愛好時,他還是幾個字,“天文吧!”除此之外,并無二言,而對于時下,企業老板和文人雅士們最為流行的“看書”說法,他不但沒有附和,而且給予了否定。“沒有時間閱讀,如果閱讀信息也是從網上。”

  外界公認在眾多互聯網公司中,馬化騰是最為低調的一個。當不少互聯網創業人士尚未成功,便迫不及待地游說媒體和公眾進行自我曝光的時候,將QQ一口氣帶到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的馬化騰,卻在相當一段時間不為人所知。

  當更多的成功人士愿意回首暢談自己的艱難創業道路時,馬化騰卻對此類問題表現出極度的不熱情。輕描淡寫的幾句講完了QQ的整個故事,以至于后來媒體在報道他時認為:他和QQ基本屬于一帆風順,未遭受坎坷。但理解馬化騰的人知道,這樣的回答基于他的性格所致,而非事情真相。

  但“少言寡語、沉穩老氣”的馬化騰在生意場上,卻表現出一股兇猛的商業殺氣。不斷蠶食各個同業伙伴的領地,包括效仿聯眾進軍棋牌網游市場;學習盛大、網易進軍傳統網游市場;同時以低價將Foxmail收入帳下,為自己的郵件領域發展奠定了根基;此外一手與易趣合作網絡拍賣,另一只手籌備自己的拍賣網站;當幾年前,三大門戶還沒有意識到QQ.com的威脅時,馬化騰已將其建成訪問量排名第四的中國網站。書生馬化騰,喜歡先做再說。

  心目中的我能人物

  A、

奇瑞汽車董事長兼總經理 尹同耀

  評語:“打造國產汽車的國際品牌,

  我能”

  B、新希望集團董事長、

  民生銀行副董事長 劉永好

  評語:“讓中國企業走向世界,我能”

  歡迎您參與全球通舉辦的短信評選活動。現只需在10月31日前編輯短信(僅收通信費)08+所選問題答案至20050066(如08A),評選您最認同的“我能”人物的一句話,您就有機會獲得全球通在當月送出摩拖羅拉V3型手機一部(共5名),以及全球通U盤禮品盒(共30名)。真誠期待您的參與和意見!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