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管理傳播網 王晨光
20年前,當跨國公司悄悄進入中國的時候,一來跨國公司的名氣和影響微不足道;二來跨國公司在中國尚處于打基礎的階段;三來中國的消費水平還不高,并未引起人們足夠注意。但是所有這一切在近10年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消費水平節節上升,沿海開放省市出現了幾千萬有相當購買力的消費群體,足以和一個中等發達國家的需
求相媲美。所以市場的高速發展,吸引了一大批大型跨國公司的注意,紛紛來中國投資,希望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占有一席之地,在21世紀最有潛力的市場上一比高下。
客觀地說,跨國公司的進入從正面的角度來看,對提高一個行業的整體水平有積極的意義。但從負面的角度來看,對國內企業也造成了很大的沖擊。眾所周知,中國吸引外資的側重點在過去幾年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早期的合資企業大都來自港臺地區,以勞動力成本低為主要動力,以來料加工、來樣加工、返銷國外為主,并未對國內企業的構成威脅。而近幾年進入中國的外資企業則以中國市場的消費為主要動力,跨國公司的比例明顯上升,這就對國內企業造成了很大的沖擊,某種意義上講,真正的市場競爭開始了。
外資的進入給中國帶來了幾個方面的好處:一是技術;二是資金;三是管理;四是就業和人才培訓。與此同時,外資的經營模式也從服務到銷售,從銷售到生產,從生產到科研,走了一條逆向投資之路。原因是在中國這樣一個巨大的市場上不能沿用傳統的市場、科研、生產、銷售的路子,只好用超常規的方式高速成長。記得幾年前與一些國內企業探討過合資與合作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有些企業希望國外公司出錢、出技術,盡快建立合資或合作企業,而國外企業則看重管理理念的一致性和文化上的異同,因為管理上的問題不是用錢可以解決的,也是合資與合作最容易失敗的地方。不妨先看一個通俗的例子。為了幫助一個人生存下來,我們可以給他提供很多雞蛋,但是雞蛋很快會被吃完;第二種方式是給幾只母雞,每天下蛋,至少可以支撐一兩年;第三種方式是幫他建立一個養雞場,并請來人管理,除了自己吃,還可以賺點錢;第四種方式是教給他養雞的工藝和訣竅,成為養雞專業戶,具備相應的管理知識和專長,實現可持續發展。所以應學什么?什么重要?答案很簡單。可以說,有了好的管理,就能把握住市場,就明白該干什么,能干什么,技術、資金也就會隨之而來。
應當說,在技術、資金、就業和管理四方面,尤以管理最為重要,但也最容易被國人忽視。通常說來,管理體系的建立費用遠遠大于管理體系的復制費用,這是跨國公司的優勢所在,因為跨國公司來到中國這樣一個新興的市場上,僅僅是“復制”經過千錘百煉總結出來的管理體系和規章,除了極少數方面需要修改或調整以外,大多可以照搬。與此相反,國內的企業還在摸索如何適應市場經濟的環境,探討適合本企業的管理體系和規章,其難度不言而知。從某種程度上講,大家并非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但這是無法改變的殘酷現實。
唯一的出路就是清醒地認識到差距何在,盡快學習、掌握一流跨國公司的科學管理決竅,建立相應的管理體系和規章制度,做到知已知彼。中國需要的是理性化的管理和運作,而不是盲目的勇敢和犧牲精神。
作者:王晨光,國內著名戰略與管理專家,大中型企業管理系統設計師,工商管理博士,圣辰管理系統咨詢(上海)公司CEO和首席顧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