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御風險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0日 17:34 《企業文明》 | |||||||||
駕御風險 策劃人語 企業經營如行險道,故而企業家才有“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之感悟。
企業經營追求利潤,而各種風險侵蝕利潤,故須增強風險意識,加強風險管理,掐住風險的死穴,才有可能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目標。 然而,風險與利潤又是一個矛盾統一體,高風險往往也意味著高回報。這就要求我們既要有敢于擔當的勇氣,在風險中抓搶機會,在風險中創造利潤,化風險為利潤;又要有防范風險的清醒,管理風險的智慧,駕馭風險的能力,把風險降至最低。 當今時代,全球化風起云涌,新科技日新月異,新問題層出不窮,國際化方興未艾,加之企業正處于改革轉型時期,這就使得經營的風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巨大和復雜。因此,只有盡快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未雨綢繆,防患未然,才能贏得市場競爭,保持持續發展。 ★掌握風險與利潤的平衡 ★科學認知風險,從容應對挑戰 ★你的債權安全嗎? ★謹防合同陷阱 ★加強“走出去”的風險管理 掌握風險與利潤的平衡 花旗銀行前總裁沃爾特·瑞斯頓說過:我們的一生是在管理風險。銀行業是高風險的行業,銀行家處在經營風險的風口浪尖之上。瑞斯頓先生的這句話,既是對企業家人生體驗的深切表達,更是說明:企業是充滿風險并經營和管理風險的事業。 事實上,風險不僅與銀行業相伴,而且與各行各業相伴;不僅與個人相伴,而且與企業或組織相伴。人們常用“不測風云”、“旦夕禍!、“江湖險惡”、“人生無常”等等去說明人生際遇中的風險;用“險象環生”、“風險重重”、“驚險萬狀”、“危機四伏”等等去形容企業或組織面臨的風險;或者二者交互使用說明風險的復雜、多變和嚴峻。這里且不說個人風險如何,僅就企業或組織而言,要想取得成功并保持持續發展,就不能不了解和識別可能遇到的種種風險并進行有效的管理。不然的話,無論曾經多么成功或輝煌的企業或組織,都可能在突然降臨的風險面前,遭受其致命的一擊,從而前功盡棄,敗下陣來。只有跨越風險的海洋,才能到達利潤最大化的彼岸。 。芊沧銎髽I的人,沒有一個不是想做強做大做長久的。有資料表明,我國每年有幾十萬家企業出生,也有數十萬家企業死亡。這些死亡的企業可以說是在各種風險的打擊之下才死亡的。如果一帆風順,它就死亡不了。有人作過分析,說一家典型的大企業可能會遇到上萬種的風險,可見經營管理好一家大企業是非常不容易的。但凡是做企業,就大有大的難處、小有小的難處,即在其成長發展過程中都會遭遇各式各樣的困難或風險(“要知天地寬,何處無風云;要知山水遠,處處有不平”),只有防范、規避、化解風險或承受住風險的打擊,才有可能存活下來、壯大起來。 可見,要經營管理好企業,就不能不認識各種風險的“廬山”真面目,并進行有效的預防和管理。 所謂風險,是指未來的不確定性,以及由這種不確定而帶來的負面影響或損失的可能性。企業風險,即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不確定以及由于這種不確定性對企業造成的負面影響或損失的可能性。由于產業、行業、地域、發展階段以及戰略等等的不同,不同企業面臨的風險也會有所不同。但無論什么樣的企業,在其成長過程中都會面臨風險,這一點是相同的。大致說來,企業會面臨以下一些風險。 1.決策風險。即由于決策不民主、不科學等原因造成決策失誤、導致企業重大損失的可能性。 2.投資風險。即因投資不當或失誤等原因造成企業經濟效益下降,投資資本下跌,甚至使企業投產之日即虧損或倒閉之時的可能性。 3.存貨風險。即因產品快速更新換代或價格變動、自然損耗、技術損耗等原因引起存貨價值大幅減少的可能性。 4.擔保風險。即企業為其他企業的貸款提供擔保,最后因其他企業無力還款而代其償還債務,致使企業遭受重大損失的可能性。 5.債務風險。即指企業因舉債不當或舉債后資金使用不當而使企業遭受債務沉重甚至資不抵債等損失的可能性。 6.市場風險。即因市場突變、人為分割、競爭加劇、通脹或通縮、消費者購買力下降、原材料供應等變化導致市場份額急劇下降,或出現反傾銷、反壟斷指控等的可能性。 7.產品風險。即因企業新產品、服務品種開發不對路,產品有質量和問題,產品設計有缺陷,產品陳舊或更新換代不及時等導致企業損失的可能性。 8.經營風險。即由于企業內部管理混亂、股東撤資、盲目多元化、資金流轉困難、三角債困擾、資金回籠慢、資產沉淀等造成重大損失的可能性。 9.外匯風險。即因匯率波動而使以外幣計價的企業資產與負債價值上漲或下降導致企業重大損失的可能性。 10.人事風險。即企業對董事、監事、經理和管理人員任用不當,無充分授權或精英人才流失,無合格員工或員工大面積(集體)辭職造成損失的可能性。 11.體制風險。即企業因選擇企業制度、法人治理結構、組織體系、激勵機制不當而運作困難或內耗增大,或公司期限屆滿面臨解散清算的可能性。 12.并購風險。即企業的股權發生變化或轉移而引起善意或惡意的收購和企業間的合并的可能性。 13.自然災害風險。即因自然環境惡化,地震、洪水、火災、風災、沙暴、雪暴、天文異變、臺風、海嘯、地質變動等造成企業損失的可能性。 14.公關風險。即企業因多種原因,如新產品不合格、勞資糾紛、法律糾紛、重大事故等被媒體曝光,而使企業公信力和美譽度急劇下降的可能性。 15.政策風險。即因政府法律、法規、政策、管理體制、規劃的變動,稅率、利率的變化或行業專項整治,加入世貿組織后多邊或雙邊貿易摩擦,造成損害的可能性。 16.外交風險。即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政治、外交關系的惡化,導致正常經貿和技術合作的中斷或終止的可能性。 17.信用風險。即又稱交易對手風險,指一方不履行合同而給己方造成損失的可能性。 18.道德風險。即在信息不對稱情況下,擁有信息多的一方侵占信息少的一方的權益的可能性。 19.文化風險。即企業在國際化經營過程中,或者并購、聯合、重組過程中,由于文化差異導致文化誤解、沖突,使企業實際收益與目標相背離甚至導致失敗的可能性。 20.法律風險。指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因有意無意地違法違規違約、侵權等行為而給企業造成損害的可能性。 21.安全風險。即因安全意識淡漠、缺乏安全保障措施等等原因而造成企業重大人員或財產損失的可能性。 22.環境風險。即因自然環境的變化(如旱、澇、雹、冰、沙災等)或社會公共環境的突然變化(如非典等)。導致企業人財物損失或預期經營目標落空的可能性。 …… 上述風險并非企業可能遇到的全部風險,也不是說企業在同一時間就一定會面臨上述所有風險。但對有些企業而言,“屋漏偏遭連夜雨”的情況也時有發生,長期與風險絕緣的企業在現實中是永遠不存在的。任一風險的發生,都可以使企業遭受到傷害,嚴重的可使企業元氣大傷,甚至使企業遭受滅頂之災。所以,清醒的經營管理者才會有“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的態度和認識。 企業與風險始終相伴。企業經營管理就是要從風險中賺取利潤,從風險中捕捉機會,從風險中贏得發展。厭惡風險是無濟于事的,惟有對風險進行卓有成效的管理才是正道。 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的主要目標。利潤是與風險相聯系的,“無限風光在險峰”。但若不能有效地管理風險,把風險降到最低程度,追逐利潤的目標就可能雞飛蛋打一場空。 對什么是風險管理,人們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定義。有的認為,風險管理是指企業用于管理監督、控制風險的一整套政策和程序。其目的是通過辨別、測量、分析、報告、監控和處理公司面臨的各種風險,實現企業承擔的風險規模與結構的優化,以及風險與回報的平衡。 有的認為,風險管理是使企業在風險最小的前提下追求利潤最大化,或者在收益一定的前提下追求風險最小化。它是一種機制,通過這種機制,我們可以發現、評估主要的風險,然后制訂、實施相應的對策,使風險被控制在企業所能接受的范圍內。 有的認為,風險管理的本質特征是事前管理,這決定了它是一種積極管理,表現為認真分析風險,有意識地承擔風險,科學地管理風險,穩妥地獲取風險收益。風險管理是比損失管理、危機管理和成本管理更加困難、更具挑戰性的管理,在高風險行業中居于核心地位。 有的認為,風險管理是指綜合管理業務風險、財務風險、經營風險和風險轉移,力求使股東價值最大化的一種持續的行為過程,而非定期過程。等等。 從這些定義我們可以看出,加強風險管理不是在企業內部從形式上另外增加一個表示重視的官僚機構,而是幫助企業建立并強化其應對風險的組織能力,這是企業在全球化中生存發展的一種關鍵能力。風險管理也不是把“風險管理”作為口號經常掛在嘴上或印在講話稿中,而是把風險意識植根于企業的靈魂——企業文化之中,落實于運作模式及全面的管理實踐活動之中。 成功進行風險管理的企業實踐表明,要加強企業風險管理,企業的領導者必須要有強烈的風險意識,并能全面了解企業周圍(或內外)的環境變化,了解各種變化與風險之間的互相關聯,了解自己能否阻止、減少風險的發生,了解公司和債權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了解財務和盈利狀況導致的風險結果,了解達到盈利目標的可能性,了解每種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其重大影響等等,這樣,才能回避風險或降低風險的損失程度,創造、保護和提升企業的價值,并使之達到最大化。 企業風險管理一般有三大基本步驟。首先是識別、確認風險之所在,風險為何;其次是評估風險的大小,即對風險進行量化分析,力求做到分析正確,胸中有數,然后再根據確認、評估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采取風險管理措施,對風險進行控制,加以防范、規避、分散或者轉移。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把風險管理分為五個步驟:一是勾畫企業所面對的風險的分布狀況;二是據此設計監督組織和風險管理結構;三是開展風險評估活動;四是設計風險監督和規劃信息流;五是實施風險管理技術。簡括地說,風險管理一要對風險作定性分析,二要作定量分析,三要根據定性、定量分析的結果進行管理。 我們經常說要“防患于未然”。為此,首先就要對“患”知其“然”和所以“然”(即確認風險是什么、為什么、會怎樣),然后才談得上防患于未“然”。如果既不知其“然”(即患是什么),也不知其所以“然”(為什么為患,有多大患),防患未然就是無的放矢,成了一句空話。 只有對風險進行有效的管理,才能做到風險最小化。風險管理最大的敵人一是對風險管理的無知,二是對風險抱僥幸心理,三是對風險麻木不仁。要加強風險管理,就要戰勝這三大敵人。 克服對風險管理的無知,要通過風險管理知識的掃盲,以加深意義和作用的認識。風險管理不僅能有效地降低、減少風險發生對企業或組織造成的危害和損失,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風險管理本身還能創造價值,把風險轉化為機會和競爭優勢,進而提升企業的價值和生存發展的能力或競爭能力。如據對28家中央企業的抽樣統計,自2002年7月開展總法律顧問制度的試點工作以來,通過法律手段共挽回經濟損失達37.3億元,避免經濟損失達16.55億元,較好地發揮了管理法律風險的作用。另據路偉律師事務所的預計,中國一個電信經營者僅僅通過改進其采購合同管理方式,五年內即可節省成本并取得額外收入68億元人民幣的價值,其他競爭性行業的企業也可以通過改進合同管理來創造良好的效益。 克服對風險的僥幸心理,一要講道理,二要擺事實。從認識論講,由不確定孕育出的風險其產生有一定的或然性,即其從可能性向現實性的轉化,是在一系列條件具有以后才會發生。當條件不具備時,未然狀態的風險還只是可能性的風險而非現實的風險,這就容易給人風險離我們還很遙遠只是一種分析而非事實的錯覺。問題的關鍵在于,滿足風險發生的條件,有許多是由不確定性創造出來的,因為不確定,我們沒法加以調控,一旦不確定性“突然”創造出滿足風險發生的條件,風險就由偶然性轉為必然性,可能性轉化現實,給企業或組織沉重打擊,這時僥幸就變成了后悔。正如亮紅燈時橫穿公路有風險——可能發生車禍,但行人有許多次橫穿公路都沒有發生車禍,這使人們的僥幸心理逐步加強,并形成橫穿公路的習慣?捎幸淮涡腥苏跈M穿公路時,不確定性造成人與車都躲避不及,偶然性轉化為必然性,于是車禍發生了,撞得行人血肉模糊,導致或傷或殘或死的后果。任何偶然性背后都有必然性支配,這就是為什么盡管亮紅燈時,行人橫穿公路許多次都未必發生車禍,但全世界的交通規則卻一致作出禁止行人在紅燈時橫穿公路的規定的原因。事實上,以僥幸心理對待企業風險,正如以僥幸心理對待車禍一樣,其后果也將是十分嚴重的。據美國損失控制協會對上萬家企業所作的統計,發現其中70%未設置風險管理系統的企業,在遭受巨災打擊的五年內便從市場上銷聲匿跡了。這說明:風險就在企業身邊,經營的不確定性(這是絕對的)隨時都可能召來這位不速之客,而絲毫也不理會你是否歡迎或發出邀請。在一定意義上說,僥幸心理正是對企業風險的間接邀請。 克服對風險的麻木不仁,則必須建立嚴格責任追究制度。為什么我們許多企業的風險管理工作薄弱?為什么風險意識不強、缺乏風險防范機制?關鍵是沒有建立起嚴格的資產損失責任的追究制度和風險損失責任的追究制度。如果造成損失了,官照樣當(升),錢照樣拿,崽賣爺田心不疼,誰還會認真去防范風險、加強風險管理呢? 股市里常有十次盈利抵不上一次虧損的血淚教訓,故有“控制風險第一”的說法。在企業經營中,連續幾年盈利抵不上一次風險損失的教訓也時有發生。如中航油(新加坡)事件、長虹巨虧事件即然)。這些都有助于我們對加強風險管理必要性與重要性的認識,進而提高風險管理的自覺性。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經濟的全球化和一體化,信息技術的日益普及,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等等領域的巨大變化等等,使企業在生產、經營、管理、銷售等方面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了,這促使人們把注意力轉向風險管理領域。風險管理始于上世紀50年代,之后得以長足發展。進入21世紀,全面風險管理得到西方企業的廣泛認同,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風險認識的深化,使得人類在社會生活和生產實踐中,從被動接受風險帶來的后果到主動利用風險去創造價值,這被著名學者伯恩斯坦稱為“區分現代與古代的革命性思想”。據報道,最近幾年,美、英、德、法、澳、日等國都相繼出臺了與風險管理相關的法律,以推動風險管理向規范化、制度化和法律化方向發展。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我國企業的風險管理才處于起步階段!爸泻接(新加坡)巨虧事件、中儲棉巨虧事件、長虹巨虧事件,金融系統大要案的頻發,雖然喚起了人們對風險管理的重視,但這種重視無論從深度還是從廣度上講都是遠遠不夠的。與西方先進企業的風險管理相比,中國企業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一是企業領導者的風險意識淡漠或根本沒有風險管理的概念和意識,輕信、大意、僥幸、追求虛名,既無風險防范之意識,更無風險防范之舉措。 二是風險管理工作薄弱、缺乏風險防范機制,沒有專門的人員或機構進行企業風險管理活動。如根據有關方面的統計,我國外貿企業只有11%建立了信用監管體系,而其中93%還是外資企業,許多內資企業根本沒有建立應收帳款管理體系,或應收帳管理政策只是一紙空文。有些企業擔心追欠款影響與客戶的關系;有的企業高管更替時,繼任者怕追不回欠款變為壞帳影響帳面“業績”,寧愿讓其留在帳上不收回;還有些企業造成海外應收帳款的目的是為了據為己有。 三是風險管理缺乏系統性、全面性、主動性和連續性。有的企業部門之間互不通氣,往往只針對自己工作中的風險獨立采取一定對策,各自為戰;有的企業只是被動等待保險公司人員上門軟磨硬纏地請求企業買保險;有的企業的風險管理是情緒型、間斷性的,意識到了就抓一下風險管理,事后就好了傷疤忘了疼,等等。 四是缺乏系統科學的風險管理理論及方法的指導與訓練,不熟悉、不懂得運用風險管理的策略、技術和方法。 五是風險管理人才缺乏,風險管理投入嚴重不足。以法律風險管理為例。根據路偉律師事務所和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所作的調研,按國際基準每10億美元收入所對應的企業法律顧問數量來衡量,中國企業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按每千名雇員所對應的公司法律顧問人數來計算,中國企業法律資源匱乏的情況就更加嚴重。美國企業支出的平均法律風險費用占企業總收入的1%,與此相對應,中國企業應投入總收入的0.5%,但實際只投入了0.02%,美國企業的投入是中國的50倍。 六是某些體制和機制弊端阻礙了風險管理體系的建立與健全。如由于民主機制的缺乏,使風險得以成倍放大。有專家的對比分析說明,中國企業的決策是縱向單線報批模式,即豎著走:經辦人→部門負責人→分管副總裁→總裁。雖然責任容易明確,但卻因為論證不充分而使決策的科學性、正確率降低,放大了決策風險;國際大企業的決策是“橫豎走”,報告每到一個層面,一般要召開跨部門會議進行專題研討,甚至到企業外部征求專家意見。這種“橫豎走”的決策模式,提高了決策的科學性和正確率,降低了決策風險。又如西方企業的責任追究制度比較嚴格,這會促使企業經營者增強風險意識,加強風險管理;而中國由于缺乏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不管責任明確與否都不追究責任,這就會淡化企業領導者的風險意識和削弱風險管理。 面對這些差距,中國企業在風險管理方面需要作全方位的長期努力,每一種風險都需要加強管理,都需要加以防范,以免一招不慎,風險便自己找上門來,冷不防地猛然一擊,導致企業滿盤皆輸。當前尤應要加強信用風險和法律風險的防范和管理。 一是加強信用風險管理,F在企業界流行一種說法:“不賒銷是等死,賒銷是找死!睋嘘P部門的統計,我國企業賒銷后壞帳嚴重,賬款拖欠時間長,平均壞帳率達5%—10%,而美國企業為0.25%—0.5%,相差20倍左右;中國企業逾期帳款平均時間為90多天,美國企業為7天;中國企業每年的無效成本占銷售總額的14%,美國企業占2%—3%;中國企業的賒銷比例為20%,美國企業的賒銷比例為90%。這四大現象暴露出我國企業信用管理的薄弱。為避免信用風險,許多企業放棄信用銷售,致使企業市場競爭力大為削弱。信用風險已成為我國企業最急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過去是“把貨賣出去是硬道理”,現在是“賣了貨并收回錢來才是硬道理”。須知,講信用,客戶就是企業最大化利潤的來源,不講信用,客戶就會變成企業最大風險的來源。對此,有專家建議一定要加強對客戶資信的管理,改變客戶信息不全、分散和陳舊的狀況,實行全程信用管理,對客戶實行集中、統一、規范化的數據庫管理,以有效控制由于客戶信息失真或失控(如業務員跳槽帶走客戶關系)而產生的經營風險。二是要對客戶尤其是有賒銷往來的客戶進行嚴格的資信調查和信用評估,這項工作因其技術性較強,應由專門機構和專業人員去完成,以確保調查與評估的質量。三是既要重視追不回來的帳款損失,還要重視逾期應收帳款利息損失。據外國企業管理專家的統計分析,在幾乎所有企業中,由于應收帳款不能及時收回而造成的利息成本,要高于壞帳損失的10倍。一個時期來,我國市場中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坑蒙拐騙盛行,這使加強信用風險管理更顯必要和緊迫。 二是加強法律風險管理。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這是全世界的共識。盡管我國比較普遍地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但這一頁遲早將逐步成為過去時態,現在時和將來時必定是法制逐步健全起來。在加入WTO以后,這一步伐正在加快。企業作為法制經濟最基本的主體之一,其一舉一動,如改制、并購重組、對外投資、契約合同、跨國經營、產供銷行為等等,都存在著程度不同的法律風險。據報道,僅從2003年至2004年底,中央企業報請國務院國資委協調的法律糾紛案件即達146起,涉及中央企業131家,直接涉案金額199億元,間接涉案金額已超過450億元。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認為,法律風險一旦發生,企業自身就難以掌握,往往帶來嚴重的后果,有時甚至是顛覆性的災難,因此必須重視和加強法律風險的防范。 據專家分析,由于我國企業普遍存在著三個薄弱環節:即一是企業領導者缺乏依法經營的意識和依法治企的能力,心存僥幸,打擦邊球;二是企業法律建設的基礎工作差,存在“無機構、無人才、無投入”的三無現象;三是企業防范法律風險的意識不強。加上企業產權的多元化、公司運營的國際化和集團管理的集約化引起法律關系的復雜化,大大升高了企業的法律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加強法律風險管理,第一是要增強企業領導人的法律風險意識和依法治企意識;第二是要在領導的重視下使法律風險防范機制成為企業內控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三是在大型企業加快建立總法律顧問制度為核心的企業法律顧問制度建設,加快培養企業法律顧問專業人才;第四是必須突出合同管理、知識產權管理和授權管理三大管理在法律風險管理中的中心地位。 需要說明的是,我們說當前尤應加強信用風險管理和法律風險管理,不僅因為這兩大風險最為普遍和突出,還因為信用和法制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但在實踐中,企業的風險管理不能僅此為止,而是要加強全面風險管理或者叫做集成風險管理。做到全面管理企業所有風險,而非個別風險;將風險分為損失可能性風險與贏利可能性風險,使風險管理在最大限度降低風險損失的可能性的同時,盡可能增加贏利的可能性;使風險管理的目標符合企業整體發展的戰略;使風險管理成為企業持續而經常的管理職能;使風險意識和風險管理意識廣泛融入企業文化之中,形成富有生機與活力的風險管理文化;建立起能及時、靈敏地捕捉和識別風險、正確地分析和評估風險、有效地控制和化解風險的風險防范管理機制,從而提高企業在全球化中的生存力、發展力或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