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 源
《圣經》里面有許多被老外津津樂道的美妙故事,而從這些美妙的故事中尋找與我們的生活的相關性和適用性,成為外國成功學家的拿手好戲。諾亞方舟的故事被人家選中也就不奇怪了,因為這個故事流傳得最廣,也最奇特。而更離奇的是作者竟通過它含沙射影地總結出所謂的“7堂生存課”,在此不得不佩服:還是美國成功學家最能拽。作者對“7堂生存
課”是這么發揮的:
第1課:不要錯過上船機會,牢牢抓住機遇;第2課:我們在同一艘船上,發揚團隊精神;第3課:保持井然有序,健康均衡生活;第4課:永不放棄這條船,鍥而不舍追求;第5課:保持你的航道,塑造完美個性;第6課:從瞭望塔眺望,變換視角看問題;第7課:溺水還是暢游,形成良好判斷力。
關于機遇、團隊、毅力等等因素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我們已經接觸過不少相關的讀物了,熟悉到令人麻木的地步,其中的微言大義再多解釋的話簡直就是把讀者當傻瓜。然而勵志書是一個長銷品種,該出還得出,于是怎么出得有新意就成了作者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在國內,這個問題比較好解決,可以考慮在書名上下下力氣,版式上有點創新,封面及內部裝幀上搞得貴族氣、時尚氣一些,凡此種種,其實內容上大多似曾相識,但畢竟體現了作者(更確切地說是編著者)的苦心。而在國外,尤其是“勵志大戶”美國,解決這個問題則是在真正下功夫。在書名上動腦筋是全球通用的法門,本書即是一例。乍一看就讓教徒們首先心動,“諾亞方舟”和“圣經”的字眼兒已率先爭取到了一個龐大的讀者群。要知道在美國任何一個周末去教堂做禮拜和聚會的人數,要超過一個月內涌入體育館觀看各種比賽的體育迷。信仰的力量是多么神圣,而信仰與勵志的搭配又是多么聰明的營銷手段。
其實可以想象,當作者絞盡腦汁于如何把“臭大街”的幾種勵志因素通過一條嶄新的亮線串接起來時,“諾亞方舟”便像神授一般進入了他的腦子。畢竟是信仰的力量,若是普通人,很可能想象成一條在波濤洶涌中的救生船,在這條普通的破船上同樣可以從容講授以上的“7堂課”,不是嗎?
離題太遠了,最后別忘了還是好好學習一下這“7堂課”吧,不論怎么說它們的自身價值在那兒。在這“7堂課”中,筆者認為最有啟發價值的是第6課,即看問題的視角。書中是這么解釋的:“當上帝把一件不可能的任務托付給諾亞時,視角使得看似不可能的事變得可能。他并不奮力掙扎,也不努力控制航向,任由方舟在洶涌的波濤上起伏漂流。”這說的是什么意思呢?要知道老外的邏輯思維與國人是不大一樣的,幸虧他在書中又用一句比較好懂的話點醒了一下:“視角使我們對不可知的事物產生信心。”這下有點兒明白了,這里面包含了幾層生活觀,按我們的話來說就是“順其自然”、“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柳暗花明又一村”之類的意思。不覺得有些悵然,原以為最有啟發性的第6課也不過如此嘛。
勵志無新意,這是明眼人都心知肚明的事,誰不知道要抓住機遇,鍥而不舍,健康生活?然而勵志讀物一茬接一茬地出,還是那么有市場,其中的原因是有效地針對了人類的惰性。可以說,一個人從小到大耳濡目染,知道了無數大道理,然而在關鍵時刻是否按照這些道理去做就是另一回事了。正是由于人類思維的巨大惰性,壓制了這些大道理的生長,于是需要勵志讀物的輪番轟炸來不斷提醒我們:生活中需要注意這些、那些。從這個意義上說,本書還是值得一讀的,在于“學而時習之”,再熟悉的道理也需要經常充電。何況本書是老外寫的,體會體會老外的邏輯思維也是一種樂趣。再者老外寫書一定是親歷親為,他們不會“拷貝粘貼”,即便這本版式松松垮垮花里胡哨,不到2萬字的勵志小冊子要價20塊錢,在心理上還是勉強覺得物有所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