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基史記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09日 14:55 《商界》雜志 | |||||||||
所謂大師,就是這樣一種人,他能通過自己的眼睛,從人們司空見慣的種種事物背后,看到人們從來沒發現過的非凡價值和更深遠的未來圖景。而李焜耀,就是這樣一個讓人景仰的“目標大師”,就是人們時常談論的那個“偉大的冒險家”。他是如此杰出,以至今天臺灣企業界流行著這樣一句話:“當你不知下一步怎么走時,就去看看李焜耀! 如果一個企業能擁有這樣一個人做老板,那么這個企業一定會展示出它精彩而壯闊的 □文/本刊記者 白 勇 譚 強 李焜耀來去匆匆,從臺灣專程飛到大陸,只是為了接受記者的采訪。 就在前不久,明基收購了德國西門子全球手機業務,一夜間成為業內爆炸性新聞。 2005年6月17日至19日,古城蘇州一如既往地沉浸在千年不變的靜謐和閑適中。一大群從全國各地趕來的記者,突然把明基中國營銷總部攪得失去了往日的寧靜,他們每一個人都懷著好奇,試圖挖掘明基收購西門子手機的內幕和李焜耀個人“不為人知的秘密”。李焜耀風塵仆仆趕來,在安排的采訪地點一坐下,就被一撥又一撥記者輪番進攻。3天2夜的車輪戰后,一直不停說話的李焜耀居然還精神十足,笑容可掬,耐心細致地回答每一個記者的問題。 在李焜耀看來,這就是他的工作。他的態度,關系到明基品牌(BenQ)的形象。 李焜耀很真誠,很坦蕩,甚至“沒有城府”。他有問必答,從不回避什么話題,他覺得自己沒有什么東西不可告人。直到第三天清晨,記者被告知“李焜耀已經嗓音嘶啞,是不是少問一點問題”時,記者才知道不能再折磨他了。 ——這就是李焜耀嗎?這就是那個掌管著近900億人民幣資產,液晶顯示屏做到全球第三,手機業務排全球第四的,聞名全球的明基董事長? 他的身上沒有一處標簽顯示他就是那個令人仰止的財神。相反,他更像一個鄰居大哥,親切、自然,穿著與車間工人毫無二致的工作服,偶爾相遇時會向你點頭微笑,沒有一點點內地富豪身上那種不可一世的派頭。與同事們開會,他也只是以一個討論者和最后拍板者的身份參與,絲毫不以權勢壓人。他還喜歡潛隱在蘇州古老厚重的歷史文化中,江南一個寧靜的古老小鎮就可以把這個跨國公司的領袖安頓得很好。 李焜耀活得很輕松、很坦然、很真實。 1976年:生命是一把需要磨礪的刀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臺灣企業全面崛起。原因是臺灣狹小的市場讓所有夢想做大的企業都必須走向海外,同時全球IT行業剛剛興起,而臺灣勞動力成本低廉,做品牌又沒有優勢。幾種因素一結合,大量的臺灣企業就不約而同地給歐美跨國IT企業做起了代工。整個臺灣島熱火朝天,欣欣向榮。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李焜耀從臺北大學電機系畢業了。 1976年6月,24歲的李焜耀站到了榮泰電子某部門經理施振榮的面前。施振榮望了望李焜耀,沒說話,點了點頭,算是同意李焜耀到公司上班。施振榮沒太在意這個不算高大但看上去挺健壯的年輕人,李焜耀也沒對施振榮留下特別的印象,“一份工作和一個上司而已”。 不知憊倦的李焜耀熱情地投入到了微處理器研發工作中。不久施振榮眼睛一亮,發現這個新來的年輕人不但精力充沛,有一種敢于發表不同意見、勇于擔當的精神,而且展示出了不錯的領導才能。但是當他注意到李焜耀之時,干了僅僅3個月的李已經決定辭職。原因是李設計的學習機因為資金不足而沒法生產,非但如此,李所在的微處理器部門因為財務危機還要關掉!李焜耀忿忿然,他的興趣只在微處理器,不能做,他就走。 此時施振榮對李焜耀已是惺惺相惜。他挽留不住,只好對李說:“好吧,等境遇好的時候,你再回來。” 時勢造英雄,英雄心相惜。中國數千年傳統文化對臺灣人影響頗深,“士”的豪情、純潔和高尚令人心儀,士所看重的是知己,為知己死。從此兩人把對方裝在了心里。 李焜耀走后沒幾天,施振榮這位今天的“華人IT業教父”、當時的職業經理人也倉促離開了榮泰。3個月之后,施振榮創立了后來光耀華人企業圈的宏碁電腦(Acer),力邀李焜耀加入。李焜耀聞訊,欣然放棄了當時臺灣最強的IT公司1500元的月薪,樂顛顛地跑到只有6個人的宏碁去拿1000塊的月薪。他覺得,施振榮必成大業。 李焜耀來到宏碁,戴上了編號007的胸牌。 從此,壯志激昂的李焜耀在臺灣企業全面勃興的時代洪流挾裹之下,身不由己地向前奔涌,他停不下來也不愿意停下來。他在宏碁快樂地施展才華,一口氣做了10年研發,他領頭設計了臺灣第一臺英文終端機,他參與了宏碁電腦所有產品線的設計,以最大的努力在自己的崗位上干掉了一個又一個目標,也見證了宏碁電腦及其代工產品縱橫全球的光輝歲月。這位臺灣苗栗縣碾米廠老板的兒子,吃紅薯藤、背大米翻山越嶺長大的李焜耀,從此追隨施振榮25年。 1984~1989年:明基誕生與遙遠的懷想 1984年,明基成立。 明基誕生之初,并沒有人對它寄予厚望。它只不過是宏碁隨手種下的一棵小樹苗而已,如今卻長成了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正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 那一年,在臺灣如日中天的宏碁集團接到美國ITT公司一個很大的電腦訂單,訂單大得宏碁沒法生產。施振榮緊急抽調了包括李焜耀在內的6個人,到外面去新建一個工廠來協助完成。 6個人很快在桃園縣楓樹村一個很偏僻的地方租到一處很老舊的廠房。鄰居們很奇怪,怎么還有人來租這個廠房?已經有好幾個企業租這廠房做死了。李焜耀進去一看,原先的工廠主在里面搞了些神神道道的“風水”,有對著大門的鏡子,有煙氣流水。李呵呵一笑:“沒有自信的人,才去做這些事情。”幾個人三下五除二拆掉這些“風水”之后,李焜耀霸氣十足地說:“事在人為。成功與否,關鍵要看是什么樣的人在做!” 就這樣,明基誕生了。之后3年,明基一直在做這個大單,并一躍成為臺灣最大的個人電腦(PC)工廠。那時,在明基負責生產和技術的副總經理李焜耀,雖然把明基視為自己的兒子,但他從來沒懷疑過自己是宏碁的人,更沒料到自己最后的成功會是在這樣一個毫不起眼的工廠里。他說:“沒有一個人的成功可以靠藍圖畫出來! 1986年,李焜耀被施振榮召回宏碁負責Acer電腦的產品規劃。 1987年,李又被施派往美國接管新收購的公司。 但1988年李焜耀回到臺北時,一切都變了,變得不能適應。短短1年間宏碁電腦已物是人非。其時宏碁剛剛上市,引進了相當多的管理人才,從IBM來的劉英武當上了Acer的總經理。這位新任總經理完全制度化、不盡人情近乎苛嚴的管理風格,讓土生土長注重人性化管理的李焜耀實在不能認同。雙方磨擦在所難免。 25年后,退休后的施振榮在他的一本回憶錄中如此評論李焜耀:“他是個性格堅強耿直的人,看見不對的人或者認為處理不當的事情,就一定要指出來。因此得罪了不少同事。” “得罪不了少人”的李焜耀覺得自己實在呆不下去了,便找到施振榮談。他敲開了施振榮的辦公室,稱自己要休息一下:“我停薪,帶家人去瑞士學習1年。”施不放。李說:“公司現在人多,也不在乎多我一個!崩顭j耀知道他這樣說,施振榮一定會心痛,但他認定自己必須這樣說,因為施再心痛,也拿不出更好的解決辦法讓每一個人都高興。平衡各種關系對一個大家長而言確實是件很困難的事。 施振榮無言。 1989年,瑞士洛桑管理學院。37歲的李焜耀一邊讀書,一邊和妻小享受著天倫之樂,享受著美妙絕倫的瑞士風光,藍天、雪峰、森林、草地、湖水。同時靠賣手中的Acer股票維生。 李焜耀呼吸著歐洲沒有一絲塵埃的空氣,早出晚歸。他很認真地讀書,做筆記,每天的課程都安排得滿滿的。他滿足于這種與世無爭的平靜生活,盡量不去想宏碁的前塵往事。但宏碁的同事去歐洲出差,總是要繞到瑞士去看望他,和他談宏碁的是是非非,在一些敏感話題上李焜耀總是笑而不答。他覺得,他在讀書,宏碁的事情和他沒有關系,即使有關系,他也管不著了。 這時候,千里之外他一手創辦的明基,正處于江河日下的窘迫之中。1986年李焜耀離開明基后,明基就開始下滑。由于明基始終是宏碁的一個工廠,宏碁接到的外單做不完的時候,才分給明基做。明基吃了上頓沒下頓,生存艱難,不知何去何從。 這一切,李焜耀仿佛知道,仿佛又不知道。 1990~1991年: 大刀闊斧開天辟地 有時候,人要相信宿命。宿命就是你始終跳不出你所在的那個圈子,因為人會不知不覺地去重復自己生命的印跡,于是上下左右,睜眼看見的全是陪伴了自己多年的面孔。 一個人的命運,是由他身邊的人決定的。 1990年李焜耀畢業后,施振榮親自去了瑞士,請李焜耀復出。李焜耀問:“回去可做什么?”施振榮給了他兩個選擇:“一是去Acer電腦筆記本事業部;二是去掌管明基,但明基這座廟現在已經很小了! 選擇明基合乎情理,他生命的一部分還留在那里。 一上臺,李焜耀就毫不客氣地向施振榮提出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要求:“明基要做成一個獨立的企業!明基再也不能靠吃宏碁的殘湯剩水為生,要與宏碁劃清界限,自謀出路。否則明基將是永遠長不大的嬰兒!崩顭j耀很倔強,也很激動,他認定自己一定要這么做。作為臺灣IT界的泰斗,施振榮的胸懷裝得下高山大海,竟然同意明基與宏碁分灶吃飯。其時宏碁內部突發危機,劉英武失意而去,施振榮決定親自出馬再造宏碁,百事纏身,正好需要這樣一個強勢人物作為助手來獨當一面。 綠燈一亮,李焜耀朝著明基就是一番大刀闊斧劈了下去。個人電腦(PC)、電源供應器、工程工作站等業務統統砍掉,還給宏碁,自己只保留顯示器、鍵盤等電腦外設。遇到宏碁也不要的,就干脆扔掉。 1991年,那是一個人人眼睛都盯著“大”東西的年代,大家都一哄而上涌去做電腦。因為這是一條別人已經走出來的陽關大道,照著別人的模式復制下來就能成功。 李焜耀卻很另類,他的想法完全與眾不同:“電腦主機不會直接與人的眼、手、耳等感官打交道,這決定了它將越來越被人們所忽視,它只是作為一個運算器而存在,它會越來越小,甚至最后就集成為很小的一塊芯片,附著在顯示屏上,其價值和利潤空間也會因此越來越萎縮;而與人直接親近的顯示屏、鍵盤、鼠標等外部設備反而在這個人性張揚的時代會越做越精致,越做越滿足人的感官舒適需求,這部分產業的價值和利潤空間會越來越大,最終將遠遠超過電腦主機! 基于這種判斷,李焜耀果斷地將明基定位于電腦外設這個清晰的坐標上。這就是李焜耀人本主義思想運用在商業上的一個例子。這種對未來趨勢的洞察力和把握能力,以及不盲目模仿他人的思維模式,成就了明基今天的輝煌。 緊接著財務也與宏碁分開了;明基要獨立上市,施振榮也同意了。 但人員的劃分卻讓李焜耀頭痛。員工不分開,明基就沒法真正跑起來。那時宏碁已是一個龐大的跨國公司,Acer是人人皆知的國際品牌。與宏碁相比,明基則不知渺小了多少,收入也少得多。如果員工拿著宏碁的薪水干著明基的事,哪里會艱苦奮斗激情創業?!李焜耀必須斷了員工們“背靠大樹好乘涼”的念頭。他對所有員工說:“如果你要在宏碁拿工資,那就回去,而且必須從明基辭職;宏碁的員工要過來,也請辭職以后再過來!贝苏Z一出,全員皆驚。 盡管誰都知道李焜耀的做法是正確的,但沒多少人愿意拿青春去同李焜耀賭明天。如日中天的宏碁對員工們的巨大誘惑實在難以抵抗,最后,一大半高級主管離開明基,回到了宏碁,下面的普通員工就更不用說了。李焜耀只好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一個強大的團隊,必須要有一致的愿景、目標和共同的價值觀。甘心寄居在一個大公司,又搞不清楚自己究竟要做什么的人,也算不得人才。不足惜。” 經過半年激烈動蕩,該走的人走了,愿意留下來的人留下來了。留下來的人,大家戮力同心打天下。 1991年開始,明基一邊自己給全球企業做代工,一邊生產和銷售Acer品牌的電腦外設。這一年,明基營業額6.5億元人民幣。 到1996年,這個數字變成了60億。 1994~2001年: 李焜耀如何異想天開 全面掌控明基之后,李焜耀也開始為明基設計新的未來。 顯然他比別的臺灣企業家站得更高:“全球電子通訊行業年營銷過1000億美元的產品,只有PC、手機、液晶顯示器(LCD)。臺灣無人敢與宏碁搶PC,但手機和LCD卻是空白,明基沒有理由放棄。”但他在涉足之初,卻只能靠直覺、對未來的洞察力和冒險精神,來確定迷霧中的下一個座標—— 1994年,臺北老是堵車。堵在路上的李焜耀,時?匆娷嚿系睦习鍌兲统龃u頭一樣的移動電話,嘰哩呱啦地指揮企業的工作,引來路人無數艷羨的目光。那時外國進口的移動電話極為罕見,李焜耀想,這東西如此管用,將來肯定會推廣開來——然后會降價——然后會人手一個。天!那將是一個大得不可思議的市場。 那么,明基可不可以做這個產品?李焜耀被自己的想法嚇了一跳。他立刻躁動起來,毫不猶豫地將手機納入了明基的投資項目。 消息一傳出去,臺灣幾乎所有的企業家都在哂笑李焜耀,認為他完全是異想天開!“他們說的確實有道理。你想想,當時手機在全球尚屬新興行業,核心技術只掌握在摩托羅拉等極少數歐美企業手中,而且仍然處于研發初級階段,此時其他任何企業都不可能在技術上跟進,無一不是‘兩眼一抹黑’,何況明基這樣的東亞小企業!崩顭j耀向記者陳述了反對者的理由,接著哈哈一笑,說出了一句讓人吃驚的話:“他們有道理,并不意味著我就沒有道理!” 李焜耀不理睬來自四面八方的聒噪,自己埋頭弄。實在弄不明白,干脆就從傳真機、傳呼機、無繩電話開始研究,都是通訊產品,某些基礎技術與手機是相通的。 李焜耀開始在手機領域孤獨前行。 此時,做電腦外設的部門有意見了:我們在使勁掙錢,手機部門的人卻在使勁燒錢;我們在“種稻”,他們在“吃米”!李焜耀急忙去解釋說:“打個比方,種小麥、水稻,半年就可收回成本,但附加值低;種附加值很高的果樹,非得三五年不能見成效。手機就是明基的果樹!”李焜耀堅信這樣的投資理念——大型企業不能一味只做“短平快”的短線項目,而應短期、中期、長期投資同時存在。 喂了7年的“米”,手機部門終于在2001年開始“下蛋”,這一下就財源滾滾:明基不但成為臺灣惟一以自有品牌行銷的廠商,而且成為摩托羅拉等多家全球品牌的代工廠商。2001年,明基手機產量達700萬只,專利100多項,2002年產量突破1000萬只,2003年,中國人使用的手機,有1/3由明基生產。 7年的忐忑,終于石頭落地。李焜耀的“冒險家精神”,讓當初的反對者全都傻了眼。李焜耀這才解釋他的“道理”:“大企業不能做當下,而應做未來。”換句話說,“大企業應按未來而不是按現在的承受能力規劃投資事業! 1996~2002年:液晶猛于虎 李焜耀最喜歡的城市是俄國圣彼得堡。那是彼得大帝親手建成的英雄城市。當年彼得大帝率領大軍,從這里揚帆出海,四方征戰建立俄羅斯大帝國的歷史遺跡還歷歷在目。李焜耀每每看到這些,都會心潮難平,想到自己領導企業開疆拓土的艱難歲月。 就在手機項目還陷在資金泥潭里不能自拔之時,1996年李焜耀又開始玩上了一個更為生死攸關的驚險游戲——“喂虎”。而且一玩就是6年!友達光電是明基旗下的一家生產液晶顯示器的大公司,是一頭吃錢的老虎,要么找錢喂飽它,要么明基最后以身飼虎…… 這是怎樣瘋狂的一個游戲? 1996年的一天,李焜耀走進施振榮的辦公室,告訴施:“明基要做液晶顯示器!笔┱駱s大吃一驚,問李焜耀:“你有沒有充分考慮做液顯意味著什么?它是典型的技術和資本雙密集型產業。你技術從哪里來?資金從哪里來?這是一只吃錢的老虎,搞不好,你老虎沒喂大,反被虎吃掉。” 施振榮是寬厚長者,一生很少說“不”,此時提出強烈質疑,可見這風險非同小可。 李焜耀很倔,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認準了目標,就不會放棄。他說,人們的進步往往都是延續以往成功的道路,而不敢嘗試未知的領域。而這種謹慎,必然限制一個人或企業對未來的認知和把握能力,限制企業的跳躍式發展,“延續過去,沒有未來”。 施振榮見李焜耀態度堅決,只好支持,但言明,宏碁在這個項目上只能占5%的股份,足見施振榮疑慮重重。 名為達基的液晶公司成立之后,李焜耀轉身去日本尋求技術和人才。不料日本人兜頭就是一盆冷水潑來:“我們搞了這么久,投入了龐大的資金,都還沒見到效益,你們怎么搞得起來?”日本人說的是實話,當然也有技術保護的目的。李焜耀不信邪,越發覺得這事非做不可。第二次,李焜耀拉上施振榮一起去游說日本液晶顯示器龍頭企業夏普,希望日本人看在施先生的面子上,轉讓技術。結果,短短2個小時的拜會時間,日本人竟然花了一個半小時勸說李焜耀“一定要放棄這個瘋狂的念頭”! 不能直達目的,那就采取做手機的策略迂回包抄。李焜耀首先搞起了等離子顯示器,逐步向液晶靠攏。 龐大的研發機器果然是一個吸錢的黑洞。第一筆10億元新臺幣投進去,泡都沒冒一下就沉了。接著是20億、30億、40億。李焜耀和他的財務長像逛廟會似的游走于國際投資人和股市,到處為這只“餓虎”找肉吃。 1996年10月,臺灣第一片自主研發的等離子顯示器成功點亮,與日本人的技術轉讓談判籌碼也隨之增加。恰巧IBM轉向IT服務,無暇分心繼續做液晶,卻又不甘心日本商人獨霸液晶顯示器市場,李焜耀終于找到突破口,以很優惠的價格從IBM日本公司手里購得了液晶技術授權。 1999年,李焜耀決定上大屏幕液晶,需再連續投資70億~80億元人民幣。此時,上億元的投資對這頭“銷金獸”而言僅僅只是一碟開胃小菜。李焜耀資金的弦繃得越來越緊,稍不留神,弦一繃斷,整個大廈將土崩瓦解,明基將被這只虎活活吞掉。明基的錢幾億元幾億元地投了進去,自有資金很快告罄,四處借貸,仍無濟于事。董事會無奈之下決定冒險,用在國際市場已經小有聲望的明基押注,在歐洲盧森堡發行可轉換債券。 明基生命的弦已繃到了極限。 兩次共發行2億美元可轉換債券,然后悄無聲息喂了液晶老虎。這最后的賭注令明基命懸一線,如果債主到期后要求贖回現金,明基就徹底玩完!幸而之前李焜耀及時發現蘇州,大力挖掘大陸制造和市場的優勢,在營銷大將曾文祺的率領下將大陸營業額做到了20億元人民幣,致使股價節節攀升,債券到期后如愿以償地全部轉為持股。 虎仔一晃長大,李焜耀使出渾身解數,驚出一身冷汗。 1999年,李焜耀深深感受到了當年施振榮做半導體失敗以臂飼虎的恐懼,他現在想的是如何趕快把這只虎放到資本深山當中去,而這樣做就意味著自己手中控股的繩索要加長。2001年9月,明基旗下達基一舉吃掉臺灣另一只差不多與自己等身的液晶老虎——臺聯電麾下的聯友,更名為友達光電。超級恐龍終于橫空出世,總資產超過300億元新臺幣,直接與三星、LG等巨頭搶食第五代液晶顯示器市場,國際IT界為之震驚。 友達光電一成立,李焜耀就率友達全力以赴沖刺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直到2002年5月23日正式掛牌,搭上了春季交易的最后一班車;仡^一看,他們原來一直在與華爾街的蕭條速度拼命地賽跑,如果拖到下半年,后果依然不堪設想。 終究好事多磨,李焜耀在紐約證交所一次融到資金6.6億美元,才終于可以松一口氣。李焜耀上液晶顯示器項目的瘋狂游戲玩了整整6年,終于大功告成! 此時,李焜耀的液晶顯示器銷售收入已經瘋長到世界第三,市場占有率超過13%,僅次于韓國三星的16%和LG的15%。 ——從此,李焜耀在全球華人企業圈內聲威大振。他不光被譽為“偉大的冒險家”,更已成為人們仰視的“目標大師”,他是人們心目中的標竿和榜樣,他是如此杰出,以至今天臺灣企業界流行著這樣一句話:“當你不知下一步怎么走時,就去看看李焜耀! 1993~1999年:發現蘇州 液晶一役,蘇州拯救了明基。 早在1993年,李焜耀就將目光移向了大陸。他進行了戰略調整,打算先耕耘好大陸這塊根據地,然后向全球輻射。 其時大陸吸引外資最集中的地區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東、深圳等華南地區,李焜耀看了一眼就將其排除了,理由很簡單:早期工業地帶,產業規劃缺乏整體性和規范性,工廠雜亂無章,管理人員經驗不足,城市規劃和市政建設比較混亂。李焜耀將目光移向了正在轟轟烈烈搞建設的未來中國經濟重心——上海。 李焜耀去上海招商局談投資意向,負責接待的人是復旦大學計算機系畢業的大學生。李焜耀很奇怪:“你為什么不搞專業,卻改行招商?”此人回答說,他的同學差不多都轉行了,很少有人在寫電腦程序,因為進房地產這樣的企業更賺錢。李焜耀由此知道:在上海工作的人,商業意識太濃,他們向往外面的世界,不會埋頭于自己的專業。如果在上海設廠,辛辛苦苦培養一個工程師,可能兩個月后就會跳槽到房地產行業去了。 李焜耀敏銳地抓住了問題的關鍵:商業大都市并不適合制造業建廠發展,制造業應以商業大都市為中心,布局在其周邊100公里左右的衛星城。李焜耀的上海衛星城是哪里呢? 一踏上蘇州的土地,腳踩2500年古老石板街,傾聽柔婉的吳儂軟語,漫步精雅的園林,感受小河時光一樣逝去,閑適的情調撫慰著殘酷商業競爭帶來的煩悶。入夜,古城門藤葛垂垂,寒山寺隱入夜空,一股徹底的休憩與寧靜彌漫心間。 李焜耀立即被蘇州迷住了。 1993年,施振榮帶著太太來到蘇州為明基新生產基地奠基,驅車3個多小時才從上海趕到蘇州,明基的奠基石就在一大片荒蕪的農田間。施振榮大跌眼鏡,這位寬厚的大家長輕輕皺了皺眉頭:“哇,有沒有搞錯!怎么來這樣個地方?” 其時蘇州工業園區一片荒蕪,李焜耀是第一家將生產基地選在蘇州的臺資企業。但隨著經濟的發展,高速公路和現代化市政建設快速到位,眾多臺資企業也追隨到蘇州。再后來,全球跨國企業也很快意識到,李焜耀發現的蘇州,果然是塊值得留連的“風水寶地”,遂掀起了一股蘇州熱。至今,全球500強企業一半以上已經落戶蘇州。李焜耀,也因為發現了蘇州而被業界譽為“IT業的哥倫布”。 李焜耀成就了蘇州,蘇州成就了明基。越來越多的臺灣人來到蘇州后留了下來,在這里娶妻生子,他們寄情于山水,淡泊于名利,卻把蘇州明基做得出類拔萃。 尤其是明基中國營銷總部,在大將曾文祺的帶領下從1996年開始以蘇州為圓心,短短數年之間將明基產品銷遍了全中國,顯示器、鍵盤、掃描儀數度賣到全國第一,銷售額連續3年以300%的速度增長,1999年達到20億元人民幣。 ——就在此時,整個明基因液晶顯示器資金鏈即將斷裂,就在這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恰巧蘇州明基在大陸取得了出色業績,遂力挽股價,使明基大廈不倒。 2001~2005年: BenQ蝴蝶與全球西門子 明基的公司遍布全球,李焜耀也走遍了全球。 他在法國巴黎香榭里舍大街上,看到透過茂密的梧桐樹葉漏到地上的斑駁朦朧的陽光,他會突然悟到,為什么印象畫派會出現在法國。 李焜耀就是這樣一個很感性很單純卻又博古通今的人,他追求快樂,內心陽光,于是他把這種快樂至上的理念上升為企業文化,并通過BenQ這個品牌表現出來。 2001年12月5日,施振榮和李焜耀在蘇州共同宣布,明基徹底從宏碁集團脫離出來,并正式啟用BenQ品牌。那一刻,這兩位25年共患難同悲歡的老友故交,在來自全球各地200多位記者的閃光燈下,在壯麗的音樂聲和全場歡呼聲中緊緊地擁抱在了一起!這一場面,令許多經歷了明基坎坷歷程的老員工們淚流滿面。 也在那一刻,人們看到李焜耀臉上也閃過了一絲想哭的表情。所有人都感動了,所有人都明白這一表情后面的含義,都深深理解他的內心。明基就是李焜耀的生命,從他17年前創辦到現在,他所有的生命時光和生命力量都完全融鑄在了這一瞬間。 人們知道,從這一刻起,李焜耀開始了他生命中的品牌之路。 BenQ品牌最初的標志,反應了李焜耀心中那份對宇宙自然“天人合一”的追求:一只紫色的蝴蝶翩翩飛來,輕輕停在一個并不漂亮的胖女孩的臉上,那一瞬間,小女孩驚喜地綻放出無比天真爛漫的笑容。畫面在這一刻鎖定,這份童真變成BenQ的標志。這意味著,明基將通過自己的每一個行動,通過自己人性化的、時尚的筆記本電腦、光驅、手機、MP3、數碼相機、家用刻錄機、液晶顯示器、鍵盤、鼠標等等,將這份撥動心弦的純真與愉悅,傳遞給了消費者,讓消費者“享受快樂科技”。今天BenQ將那只紫蝴蝶的翅膀放大,簡化成了現在的標志,演繹出科技與人文、理性與感性、工作與玩樂、年輕與成熟、傳統與現代二元相容,和諧并存的理念。 帶著這份純樸和童真,李焜耀帶領他的管理團隊登上了海拔3000多米的臺灣第一高峰——玉山,去領略山登至極的壯闊雄心;而他的蘇州員工們則從連云港花巨資買來細沙運到蘇州明基,在公司內建起了沙灘排球場,讓員工們在沙灘盡情釋放生命力量;他們還爬山采茶炒茶,他們去河里蕩舟,去寒山寺聽夜半的鐘聲和蘇州評彈…… BenQ就這樣一步步走向成功。滿是“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豪邁與大氣。 2005年6月7日,明基宣布收購德國西門子手機全球業務,一躍成為全球第四大手機企業。在這次談判中,明基以全球IT行業獨家贊助“歐洲杯”足球賽的身份讓西門子刮目相看,李焜耀以他“非買賣關系,而是戰略合作伙伴”的高瞻遠矚贏得了德國人的敬佩。最后德國人不但不要一分彩禮錢把自己的這個“女兒”嫁給了明基,還把它所有最先進的手機3G專利技術拱手相送,而且德國人還為“女兒”準備了3.5億歐元的嫁妝! 德國人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們對員工、企業和品牌負責任的精神,與李焜耀和明基對員工、企業和品牌負責任的精神完全一致。 不經意間,李焜耀帶領明基跨越了一座又一座高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商業奇跡。 他說,這是一種成就,也是一種享受,是生命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