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營管理 > 正文
 

搬走制造內部對手的溫床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06日 10:56 《經理人》

  文化、激勵、溝通、制度四項措施缺一不可

  文/李 煒

  競爭對手從內部產生,自己的沃土中培育了別人的果實,這對每一個企業來說,都是無法接受的事情。那么,如何搬走制造“內部對手”的溫床?筆者認為,文化、激勵、溝通
、制度,四項措施缺一不可。

  企業文化:以人為本,才能受人尊敬

  企業文化建設一直被企業家們歸入“軟管理”的范疇。而“軟”字也成了企業文化不被重視的根本原因。事實上,企業文化對企業員工的心理,可以產生巨大的影響力,是企業成員共同遵循的價值觀、基本信念、經營哲學、道德風氣和行為準則。優秀的企業文化具有巨大的凝聚力與號召力,可以起到防止人才流失、聚集優秀人才的作用。

  許多企業家對企業文化沒有充分的認識,而把高薪作為留住人才的惟一法寶。然而,如果一位高管留在一家企業的理由只剩下“高薪”這一項時,“高薪”便成為最容易被同行攻破的軟肋。

  價值觀評估,保證高管層志同道合。用企業文化的力量留住人才,首先要在選好人才,評價人才時,將其是否認同企業文化放在第一位,將技能、經驗放在第二位。否則,便會留下人才流失的隱患。

  著名的GE公司,有著一個分布在全球的高管隊伍,而且GE的高管,經常成為同行的獵取目標。為使高管層保持穩定,GE嚴格把住了“入口關”與“評估關”,即注重企業文化的作用,通過“價值觀—業績”圖來評估不同的員工。

  能夠實現很好的業績,又能夠認同GE的價值觀的人,便是GE的“明星員工”,并成為高管的第一梯隊人選;業績不很理想,但能夠認同GE所有的價值觀的人,GE便會給其多次機會來改善業績狀況,多年培養之后,通向高管的電梯也是向他們開放的;既做不出好的業績,又不能認同GE的價值觀,GE便會毫不留情讓他拿鋪蓋卷走人;業績不錯,但不能夠認同GE價值觀的人,GE用這部分人時十分謹慎,絕不會將高管的位置留給他們。而且,如果這部分人是通過欺騙、違反規則的方式來取得業績,馬上便會將其開除。杰克·韋爾奇就曾親自解雇過許多這樣的員工。

  通過“價值觀—業績”圖評估,GE的高管都是與GE企業文化保持高度統一,真正志同道合的優秀員工。由于價值觀的趨同,即使出現外界的高薪誘惑,或者內部有某些沖突,這些高管懷著“知音難求”的心態,也輕易不會離開GE。

  真正以人為本,即便離職者,也不會成為對手。在現代社會,人才的流動已經非常正常,也是每個企業無法避免的。那么,如何讓離職員工不至于成為企業的對手呢?企業文化中對每一位員工的尊重,包括對離職員工由衷的尊重,將成為非常重要的環節。

  每年年終,江蘇隆力奇集團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都要安排兩檔固定節目。一檔是給那些曾經在隆力奇集團工作過、如今已經離去的員工,精心設計一份新年

賀卡,并由董事長兼總裁徐之偉親自審閱并簽名后寄出。這是一封看似很普通、卻極具內涵的賀卡,有限的字里行間,讓每一位曾經在隆力奇付出過心血與汗水的員工感受到溫暖。這里除了新年的問候之外,更多的是關心他們現在的境況,包括工作、生活。公司熱情歡迎他們有機會再回隆力奇看看。而最讓人感動的是最后這么幾句話:“如果在外干得不順心、不如意,歡迎隨時回來,隆力奇的大門始終是敞開的。”這多少有些出人意料。

  設想,當一位曾經的員工恰好在外境遇不佳.心情郁悶,處在抉擇的十字路口,面對這親切的召喚,他會做何感想?

  第二檔節目,是根據總裁徐之偉的意見,邀請那些昔日在隆力奇高層管理崗位上工作過、如今也因各種各樣的原因而離去的員工,借新年休假之機回“娘家”看看。較近的,會派專車去接;較遠的,提供他們來回的飛機票。每當這一天,徐之偉都會在公司總部早早地恭候,陪同他們到公司各處參觀,詳細介紹公司的變化發展以及公司最新的發展戰略,真心實意地聽取他們的批評、建議。

  “人走茶不涼”,不僅折射出隆力奇的“人才觀”,更折射出作為集團公司當家人的胸襟。它不但使隆力奇集團匯聚了大批的人才,而且使因各種原因離開公司的高管,也沒有一個成為隆力奇的競爭對手。

  激勵機制:三個層面完善發展空間

  完善的激勵機制,是保證高管及關鍵員工能在公司中獲得與貢獻相匹配的回報,是穩定人才隊伍的關鍵因素。

  許多企業十分清楚這一要素,但是,在執行過程中,卻只注意到了對高管及關鍵員工的物質激勵。實際上,激勵的實施應該根據發展階段的不同、對象的不同,分為三個層面:優厚的物質回報、廣闊的發展平臺、個人價值實現的空間。

  優厚的物質回報來自于健全的薪酬獎懲制度。不合理的薪酬獎懲制度會使員工產生不平衡感,甚至放棄對公司的信任。

  UT斯達康因“

小靈通”的火爆漸為人們熟悉。自1995年成立以來,UT斯達康銷售額以每年近100%的速度增長,員工由不足300人擴充至2500人。在最近兩年的統計數據中,IT業的平均流動率高達25%,而UT斯達康的員工流動率一直保持在7%~10%左右。

  在諸多的措施之中,具有競爭力的薪酬福利是其吸引員工的一大因素。雖然單從工資上看,UT斯達康的報酬不是最有吸引力的,只能算中等偏上,但獎金比例卻非常有誘惑力。UT斯達康的年底獎金平均為3~4個月的工資收入,A類員工(約有5%~10%)能拿到8~10個月的獎勵;B類員工能拿到6~7個月的獎勵;C類員工能拿到3~4個月的獎勵;D類員工無獎勵;E類員工則要被末位淘汰。這個獎勵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保證最好的人有最好的待遇。UT斯達康于2000年3月3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根據員工的業績表現,公司給絕大多數員工分配股權。

  發展平臺讓員工與企業共同成長。單純的物質回報,不是解決員工尤其是高管流失的惟一手段,因為對物質的欲望是沒有止境的,也是最容易被競爭對手利用的。

  關鍵崗位的員工,在一個企業服務多年,盡管待遇優厚,仍然心生退意,原因在于,這一層面的員工,待遇到了一定層面,對待遇的敏感度相對降低,對自我成長的需求,保持工作激情的需求相對提高,他們最需要的是一個發展平臺,或者創業的機遇,打造自己的天地。如果企業在此方面沒有相應措施,很有可能會裂變出許多競爭對手。

  上海南極人是中國紡織行業以創新而著稱的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南極人充分意識到了員工在發展平臺上的需求,提出了“讓員工與企業共同成長、成功、成就”的人才理念,并實施了“員工老板孵化器”工程:對于優秀的干部,由公司出資在省級市場開設分公司,由員工出任負責人。所有的分公司采取“員工式管理、老板式分配”,即所有分公司必須服從公司的統一領導,年終分公司的利潤除了扣除總公司支付的費用外,80%以上分配給負責人。此舉對于員工來說,無異于在兩手空空的時候,擁有了一家自己的公司,而且這家公司品牌、資金、產品一應俱全。

  2004年,南極人公司的“員工老板孵化器”工程正式啟動,5家試點分公司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05年,分公司開設至16家,誕生員工老板32位。不僅員工的收益與工作熱情大幅度提高,而且,經營業績也連創奇跡,例如江西市場,由“員工老板”進行操盤后,2004年的回款額提升了600%!

  注重個人價值實現,讓員工與企業融為一體。根據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個人價值的實現是人生需求的最高境界。對于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來說,這一方面的需求極為強烈。許多人身價百萬還拼命工作、創業,其目的主要是為了自我實現。自我實現不僅僅在于對金錢的實現,更包括一個人對名譽、身份、權力、地位、成就感等的追求。

  許多知名企業的總經理、總監級人物出走,不是因為待遇不高,不是因為工作不順,而是因為許多光環總是照耀在董事長(企業主)的頭上,自己的職業尊榮感無法得到滿足。在此方面,重慶小天鵝董事長何永智女士有著清晰的認識。作為一家在飲食文化連鎖經營方面取得良好業績的民營企業,總有數不清的榮譽降臨,也不斷有新聞媒體、相關論壇的盛情邀請。何永智女士總是讓一線管理人員成為榮譽的承受者,小天鵝的管理層中,誕生了多位“中國食品文化經營大師”、“連鎖經營專家”。何女士還利用自己是多所高校客座教授的便利條件,推薦自己的高管在高校舉辦講座、參加電視臺的各種經濟類論壇。

  許多人奇怪,讓自己的高管名聲在外,不正是讓他們有資本出走或自立門戶了嗎?其實何永智有著自己的理解:每一位高管都會認識到,這些名譽是與小天鵝密不可分的,而且只有小天鵝才能給他們帶來這些榮譽,他們會離開嗎?

  溝通:讓信任產生凝聚力

  許多高管與關鍵員工流失的主要原因,一是個人對未來職業方向不清楚;二是個人對業績和能力的自我評估與上級的評估不對等;三是失去信任。而這些都緣于缺乏溝通。

  金地集團是國內房地產行業中的知名企業。在房地產行業挖人成風的大背景下,金地的關鍵崗位人才流失卻少之又少,10年只走了10個人。金地在此方面的秘訣之一就是“溝通”。金地對溝通的要求是強制性的,一級領導若不主動與其下屬溝通是要被扣分的。金地的溝通是全方位的,而最重要的是員工與其直屬上級之間定期的績效面談,它讓員工明白上級是怎樣希望的,自己還有哪些做得不夠,通過交流將員工與上級的認識拉到同一個平面上。

  溝通不是金地獨有的手段,但金地成功的秘訣就在于將溝通真正做到位,成為傳輸企業文化、資源共享、傳遞上層決策、了解員工意見、保證執行力的有效手段。金地的人才機制的效用,正是在充分溝通的基礎上才發揮得淋漓盡致的。員工與上級之間的績效面談貫穿于人才的選、留、育、用的所有環節,正是通過面對面的溝通,獲得了真實的信息,實現了合適的崗位匹配,得到準確的能力測評結果,設計出準確的培訓計劃,完成了有效的業績評估。

  美國人力資源專家芭芭拉·格蘭茲發明了一個激勵和留住員工的關愛(CARE)溝通模型。在這個模型中,她突出了四項要素:C—— 創造性的溝通(Creative Communication),A—— 氛圍與贊賞(Atmosphere and Appreciation for All),R—— 尊重與存在的理由(Respect and Reason for Being),E—— 共鳴與熱情 ( Empathy and Enthusiasm )。只有那些真正做到欣賞下屬、并用細微有力的方式進行溝通的管理者,才可以擁有最低的員工流動率和最高的員工責任感。這一溝通模型,可為許多企業借鑒。

  制度建設:三項措施筑起“防火墻”

  在公司各項軟管理到位的前提下,還必須建立起自身防火墻,用鐵的紀律與嚴密的法律手段,避免內部出現將來的對手。

  ● 提高離職成本。許多企業十分注重對于人才的投入,但是在制約機制上卻沒有嚴格的制度,造成離職成本太低,一旦高管或關鍵員工遇到外界誘惑或內部波動,便十分自然地選擇離職,或另立山頭。離職成本可分為硬成本和軟成本兩方面,所謂硬成本是指離職后需向公司支付一定的違約金、培訓補償金等費用;軟成本主要指員工離職的機會成本,例如公司在激勵措施上可考慮給予經常性的培訓、關鍵崗位津貼、貸款購房

購車、補充商業保險等政策。一旦其離職后,這些待遇也相應煙消云散,員工不得不考慮其為跳槽付出的較大機會成本。在具體操作時要注意軟、硬成本的有機結合,通過軟成本方面的設置,巧妙地減少硬成本方面制約措施給員工的不良感覺。

  ● 嚴格商業機密保護協議。這一措施是為了保證即使出現離職,也要讓離職者不至于對公司形成競爭壓力。高級管理層往往掌握一定的公司機密,對此,公司可通過與關鍵崗位員工簽訂“商業機密保護協議”等方式做好預防,以避免因關鍵崗位員工流失造成商業機密泄露問題。具體操作中一定要做好思想溝通工作,告知這是企業一種正常的法制規范管理行為,不存在信不信任的問題,同時需給予員工一定的商業機密保護補貼,以體現對等原則。

  ● 在關鍵崗位配備后備力量。對于關鍵的崗位,可在人力資源管理中儲備必要的副手,以此作為對關鍵崗位的后續人力資源儲備。若發生關鍵崗位員工離職,可立即有人接手工作,以避免關鍵崗位的“職權壟斷”,不會產生有人離職造成的崗位真空。具體操作中要注意后續梯隊副手的個性等方面盡可能與關鍵崗位員工互補,避免沖突,同時又可通過互補有效提升關鍵崗位的工作績效。

  最后要指出的是,即便關鍵員工成為“內部對手”,但沒有對企業的商業機密造成實質性侵害的話,企業應該用寬闊的胸襟泰然處之,并檢討自身在此方面的不足。而一旦發現有侵害本公司商業機密的行為,必須馬上行動,利用法律手段進行堅決的回擊。一方面要把危機扼殺在萌芽狀態,防止事態擴大;另一方面,也是表明自身在此方面的強硬態度,對內對外,都產生一定的威懾力。而且,這種強硬態度,對于榮辱與共的企業忠誠者來說,是最大的公平。

  *李煒系上海戰國策營銷咨詢機構首席咨詢顧問

  附文

  先“小人”后“君子”

  - 文/謝國渠

  先“小人”后“君子”,從用工制度、獎勵制度、法律制度等入手,建立有效的約束機制,是防范“內部對手”的方法之一。

  高頻率較短期合同的弊端,是在合同續簽之前很長一段時間,給有所準備的中、小級別的“內部對手”以“心理撫慰”,加大其心理決斷的權重。所以,企業的用工制度不能是簡單的、統一的、固定時段的合同約束,而應該根據個人對企業的關鍵程度、參與重大項目的項目時限等不同情況,調整或者是補充合同的約束時限、最大限度發揮合同的約束力。

  特別重要的項目,盡可能不采用固定人員、固定小組重復使用和長期掌握組織核心系列的用工形式。

  同樣,獎勵制度的制訂要顧及企業的長期利益。在企業的重大獎勵、福利等方面采取個人對企業的總體貢獻的激勵方式,多采用分段式、遞進式、臺階式或根據企業理想時段的打包方式,使企業的發展有可靠的組織及人力保證。

  能夠有效運用法律手段來防止“內部對手”產生的企業少之又少。盡管有些企業與員工簽有保密協議,但當企業機密泄露時,法律卻往往無法保護企業的利益。究其緣由,是企業不能很好地對法律意義的商業機密有所理解,不僅企業認定的“商業機密”和法定“商業機密”存在較大差異,企業流程中也沒有設置“商業機密”流失的“痕跡過濾器”,一旦發生爭議,缺少必要的舉證。在這方面,企業要采取措施加以改進。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