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柔性化管理,就不能不提到日本的豐田汽車公司,上世紀50年代,為了適應風云變幻的市場需求,豐田公司創新性地采取了柔性化的組織方式,這種方式原是指“應付變化的環境或環境帶來的不穩定性的能力”的“柔性制造系統”。本文中的企業采取的就是以柔性生產和制造為前提而衍生出來的柔性管理。
所謂的柔性化管理還是相對于剛性管理而言的,它體現的是一種“以人為本”的人性
化管理,而剛性管理則是一種“以物為本”的管理。在剛性管理體系中,管理者依靠嚴密的組織結構、嚴明的規章制度和賞罰分明的激勵機制來進行以生產為導向的管理。它帶有強制的色彩,強調遵從和服從,否則便給予懲處。
實際上,中國古代哲學中,柔性化的管理思想在儒家文化中最能體現,所謂“柔性”,究其根本就是以“人”為考慮各項問題的根本,尊重人,開發人的精神,發揮人的自我能動性!抖Y記·中庸》中有云:“唯天下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這里面強調的就是尊重每個人的生存理念,才能發揮一人一物的本性,甚至回應天地的生命精神,達到天人合一。
生產企業的管理流程如果能夠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由此,才可以更好地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此其一也。
其二,在柔性化的管理過程中,所要達到的另一層面就是在尊重人的心理和行為的規律基礎上而提出的管理,這更強調精神層面,把發號施令轉變為每一位員工發自內心的認可和自覺意識,從而激發其主動性、內在潛力和創造精神,因此具有明顯的內在驅動性。
說到底,人是管理的主體和客體,而人又需要在組織中發現自己、實現自己,因此,在柔性化管理中,只有達到這個層次,讓管理者的精神得到組織的每一個成員發自內心的精神認同,才能實現人與組織的良性互動,更加提升組織的運行效率,從而達到管理目標。從這一點上說,柔性管理恐怕比強調嚴格的組織權威的剛性化管理來得更持久、更有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