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營管理 > 正文
 

中國自主品牌內憂外患崎嶇路 壓力黑暗中的摸索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02日 14:51 新華信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楊洋

  在google上輸入“汽車自主品牌”,一共有97萬多條信息。伴隨著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自主品牌”已成為2005年度行業內最響亮的標志性用語。不過,到底何為“自主品牌”,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解釋。筆者認為:由中國汽車人自己主導研發、生產、銷售的汽車品牌,才真的能進入“自主品牌”的隊伍中。這支隊伍中,不乏奇瑞、吉利等轎車企業,也
包括宇通、金龍等客車企業,更少不了一汽解放、中國重汽這些和中國汽車工業同齡的卡車企業。回顧他們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這些企業無不走著“內搞自主研發,外拓國際市場”兩條道路。

  研發路——在壓力和黑暗中摸索

  前不久結束的上海車展,對所有關心民族汽車工業的人而言,無疑是打了一針“興奮劑”。長安CV9、華晨M2、吉利城堡、比亞迪F3、江淮Vision,還有奇瑞一口氣拿出的五款全新汽車……自主品牌的集體亮相,讓人們重新找回了“民族汽車”的感覺。今年初,宇通推出的以“圓”為核心元素的新車型更是給客車行業傳統的方方正正的觀念重新洗了一遍腦。而早在去年,重卡行業更是展開了激烈的技術競賽,一汽的奧威、中國重汽的HOWO7系列,都成為當時行業內最為叫好的產品。不過,在一片熱鬧景象的背后,仍然有很多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市場壓力亦動力

  近年來之所以呈現出民族品牌熱衷自主研發的現象,主要是市場壓力造成的。一方面,如今的汽車市場早已不是當初需要排隊找關系才能買車的狀況,消費者已牢牢抓住市場的發言權。汽車的性價比如何?外形設計是否符合個人身份?……這些都成為消費者購車前要列入到考慮范圍之內的主要因素。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企業就不得不加大力量搞研發,在盡量短的時間內設計出新的車型,把消費者吸引到自己的帳下。另一方面,上面提到的這些企業大多沒有和國際汽車集團擦出合資合作的火花。由于名額的限制,國際汽車集團選擇的合作伙伴范圍較小。在國內只做單一市場或者規模較小的企業很難受到外資企業的青睞。既然拿不到現成的產品,這些企業也只有靠自己的力量去研發產品。不僅如此,由于我國在商用車領域具有一定優勢,大多數企業不愿因為合資而放棄自己的品牌。這類企業既然無法和外資企業走到一起,就只能成為競爭對手。面對外來的壓力,力主民族品牌的企業只有加強自我的修煉,通過自主產品創新迎接競爭對手的挑戰。對于剛剛成長起來的民族品牌而言,現階段要做的是將來自客戶和競爭對手的雙重壓力轉化為動力,打造真正屬于自己的民族品牌。

  道路曲折覓方向

  縱觀國內各家企業開展的自主研發道路,其中仍然暴露出很多的問題。迎面而來的首先是抄襲侵權的噪音。奇瑞的QQ、雙環的來寶SRV等,很長一段時間都被當作國際汽車企業攻擊的靶子。在大中型客車的設計上,國內企業也仍然停留在“好企業抄國外企業,差企業抄國內好企業”的重復模仿抄襲的階段,缺乏獨立自主的創新。這些現象多少讓人們對現階段的自主研發感到有些無奈。不過最近有報道稱,針對通用大宇汽車和技術公司對奇瑞公司以不正當競爭為由的訴訟,奇瑞公司發表了公開聲明,歡迎通過正當的司法途徑解決雙方分歧。這種方式表明國內民族汽車企業已開始正面迎接國際公司的挑戰,保護正在萌芽的自主創新。而另一方面,國內一些企業正在嘗試新的研發道路。上汽集團提出2007年自主品牌汽車銷售5萬輛的目標后,試圖通過收購國外汽車公司走一條全新的自主品牌之路。不過,這種模式能否成功,還有待時間進一步的驗證。當然,除了外觀設計之外,零部件的自主研發更值得我們擔憂。由于國內零部件行業仍處于“散、亂、差”的局面,國內企業難有實力開展研發;而隨著政策的放開,外資零部件企業紛紛強勢進入,也壓制了國內零部件企業的成長。不管怎樣,在我國的研發道路上,可喜的是國內汽車研發的一片喜慶,可嘆的是至今還沒有看到可以復制的成功道路,可悲的是零部件企業看不到一絲起色。這些情感的背后,自主研發還需要政府搭建平臺,調動資源,建立機制,引領民族企業的研發之路。

  海外路——近期的被動,遠期的危機

  近一段時間,汽車出口的報道日漸增多。其中,走出國門的大多是那些走在“自主品牌”道路上的企業。在轎車行業,奇瑞、吉利可謂是行業內的領軍者,2004年的出口量都以近十倍的速度在增長。而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更是提到“將來三分之二的吉利汽車將出口海外”的目標。在商用車領域,出口已成為企業經營中一件相當平常的事情。憑借在性價比上的優勢,國內商用車廣泛出口中亞和東南亞等國。不僅如此,奇瑞、長安、中興、長城、華晨金杯等國內企業紛紛在海外建廠,更表明民族汽車企業走向海外的決心。和自主研發路相似,同樣是一片熱火朝天,但同樣也是困難重重。

  兩線作戰保生存

  雖然在進軍海外的道路上,各家企業都有著各種豪言壯語,體現了一種“振興民族汽車工業”的精神,但在光環的下面,更真實的理由是這些企業所背負的生存壓力。在轎車領域,奇瑞、吉利這些企業面臨著合資企業大規模、多品牌、高性價比的挑戰,在中高端市場基本上沒有生存的機會。而在低端市場,激烈的價格戰造成了產品利潤過低。面對在國內市場要銷量沒銷量、要利潤沒利潤的局面,民族汽車企業只得在艱苦守住國內陣地的同時,加快進軍海外市場,以維持企業的正常經營。在商用車領域,這塊市場一直是國內企業把持的陣地。多年來的同質化競爭,各家企業在各細分市場可以獲得的利潤都在逐漸下降。對于大多數民族汽車企業而言,除了在國內和競爭對手繼續“短兵相接”之外,剩下的就是騰出一只手來開拓海外市場。這些代表民族品牌走出去的企業,正是通過國內、國外兩線作戰的方式,力保在激烈市場競爭下得以生存。

  售后服務待提高

  從現階段的趨勢來看,走向海外確實是民族汽車企業發展的必然之路。但是,在這條路上,各家企業走得并非一帆風順,最大的問題體現在售后服務方面。一方面,目前國內各廠商的出口大多仍停留在小批量整車出口上,無法實現規模效應。這種狀況下,企業很難有勇氣投入充足的資金和人力完善海外市場的售后服務體系,常常出現無法及時更換配套的現象。這種短期利益導向的經營方式給企業在海外市場的長期開拓和維護造成了較大的困難。其次,由于服務體系的不完善,整車出口后的零配件維修也存在較大隱患。在國內大中型客車市場,這一問題已經表現得相當突出。由于發動機、底盤等核心部件采購自國內主要的幾家汽車配套企業,客車生產企業一般不能擅自維修這些部件。一旦客車出現問題,客車生產企業不得不和上游企業協調解決,無法及時給客戶提供快捷服務。這種在國內就無法解決的問題,必將困擾走出海外的民族汽車企業。面對這種現狀,走出海外的民族汽車企業更需要在政府的引導下,加強和上游配套企業、下游海外經銷商的合作,共同做好海外市場。

  “自主研發”、“出口海外”,這兩句話已經不僅僅停留在人們的嘴邊,而是落在了各家汽車企業的實際行動中,并且正在引領民族汽車工業的崛起。在為民族汽車工業叫好的同時,我們的政府、企業和所有關心汽車工業的人們,更應該關注民族汽車在這兩條路上的艱辛和問題,通過共同的努力為民族汽車工業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愛問(iAsk.com)品牌 相關網頁約4,266,164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