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狂人”終于抱得美人歸。前天晚上,中國民企吉利集團成功簽約收購沃爾沃轎車公司,成為全球關注焦點。作為事件的核心人物,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也再次走到了鎂光燈下。
18年前,這個現今全球汽車業的“紅人”,還騎著一輛破自行車以給人照相為生;兩年后,他敲敲打打進入了電冰箱配件和整機生產行業,并因此積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此后,李書福先后涉及裝飾材料、海南地產等業務,既收獲過成功,也品嘗了失敗的滋味。一個輪回,完成其“敢想”時代。
上世紀90年代中,李書福殺入摩托車行業,并順勢百般艱難也異常狡猾地進入當時的“禁地”汽車業。李憑借廉價轎車打開國內外市場,一枝獨秀引領自主品牌汽車,走過了“敢闖”時代。
而從八年前展開收購推出國際化戰略,并果敢轉型使吉利成為更有技術含量的企業,是李書福的“敢為”時代。現在,在收攬歐洲汽車豪門,“農村青年,娶了歐洲的公主”之后,他開始了最輝煌也最艱辛的最后一躍。
從造冰箱到造摩托,從“轎車進家庭”到技術產業升級,再到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大舉并購,李書福的每一次跨越,都緊扣時代脈搏。
在前夜簽約之后,李書福稱:“未來的沃爾沃是吉利的、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這是一種更有厚度的“狂言”。
敢想:120元起家的浙江生意人
英雄莫問出處!28年前,剛剛高中畢業的浙江臺州19歲青年李書福,就像很多浙江生意人一樣,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當時,李書福拿著父親給的120元“創業基金”,買了臺照相機,騎著自行車滿街給人照相。此時的李書福,與其說開始創業,不如說是暫時找到了一個混飯吃的臨時工作更貼切。
上個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剛剛起步,可以說遍地都是“黃金”,只要稍微不安分,都能在商業領域找到屬于自己的機會。李書福骨子里的商業天分,在這時候就開始顯露。僅僅半年時間,李書福就賺到了1000元錢,從照相“游擊隊”轉身進入陣地戰———擁有了自己的照相館。照相館生意不錯,足以養家糊口。但不安分的李書福在洗相片的時候發現了另一生財之道———用藥水從廢棄物中提取金銀。于是,1983年,李書福關掉照相館,用開照相館賺來的錢,專心做起了這個買賣。
不久之后的1984年,李書福又機緣巧合地進入了電冰箱零部件生產,成立了冰箱配件廠,并在這個行業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嚴格意義上來說,李書福的創業生涯,正是從此起步。
冰箱配件顯然無法滿足李書福的胃口。1986年,李書福開始生產電冰箱。到1989年,李書福旗下的北極花冰箱已成為國內冰箱行業的名牌產品,26歲的李書福此時的身家已經超千萬。
1989年6月,國家電冰箱實行定點生產,民營背景的李書福不得不放棄電冰箱業務。當年,李書福離開浙江,懷揣上千萬元來到深圳某大學進修。在深圳學習期間,因為裝修宿舍,李書福發現一種進口裝修材料市場前景不錯。隨即返回浙江臺州,聯合兄弟開始重新創業,生產這種材料。裝修材料給李書福家族帶來了巨大的成功,直到現在,這份產業每年還有上億元的利潤。
李書福的生意歷程,并非都是一帆風順。1992年,海南掀起房地產開發熱潮,李書福帶著數千萬元趕赴海南淘金,卻不幸成為擊鼓傳花游戲的最后接棒者,幾千萬資金全部賠掉,孑然一身返回浙江。這段經歷,成為李書福心中難以忘卻的痛。
可以說,從照相起家,到變身千萬富豪,李書福用10年時間,轉戰多個行業,將自己打造成了一名成功的浙江生意人。
敢闖:先上船后買票
真正讓李書福從一個生意人轉變為一個明星級企業家的,是轎車。不過,李書福造車,卻是始于生產摩托車。
海南的遭遇讓生意人李書福大受打擊。從海南回來后,李書福開始反思自己的投資戰略,重新尋找事業的起點。有一次,臺州市政府組織參觀一個摩托車廠。李書福發現制造摩托車原來如此簡單且利潤驚人,就毫不猶豫地殺入摩托車行業。1992年李書福成立了浙江吉利摩托車廠,1994年,李書福開發出國產豪華型踏板式摩托車。到1998年,吉利集團摩托車產量達35萬輛,產值連續幾年高達20億—30億元,出口到22個國家,躋身全國民營企業前四強。
盡管摩托車生意讓李書福的財富進一步增值,但李書福更大的野心卻是造車!早在1991年,李書福就打起了造車的主意。后來因為牌照問題,李書福先進入摩托車生產。但生產汽車的想法隨著摩托車業務的快速發展而不斷膨脹。
1994年,李書福做出了一項令人吃驚的決定:造汽車。當李書福將生產小轎車的想法告訴其家人之后,其親兄弟們極力反對。從而逼出了李書福“一個沙發帶四個輪子”的經典言論,并表示:“哪怕是傾家蕩產,頭破血流,我也要干!”
當時,國家禁止民營企業造車。李書福耍起了先上船后買票的“手段”。為了獲得牌照,李書福面對國家汽車權威部門的領導,懇求“請國家給我們一次失敗的機會吧”。
1998年第一輛吉利“豪情”在浙江省臨海市下線,標志著李書福的汽車夢變為現實。12年時間,李書福通過不斷的兼并擴張,在中國汽車行業殺出了一條血路,成為中國民營汽車“第一人”。2009年,吉利汽車完成銷量33萬輛,比2008年凈增10多萬輛,同比增長達48%;銷售收入超過140億元人民幣。
相比吉利的銷售業績,更讓同行記憶深刻的是李書福的一些“瘋狂言論”。“要像賣西瓜一樣賣汽車”、“通用、福特遲早要關門”、“合資就像是勾引我們抽鴉片”、“讓中國的汽車走向全世界,而不是讓全世界的汽車跑遍全中國”……正是這些言論,讓李書福獲得了汽車狂人這一頭銜。
敢為:最后一搏登上國際舞臺
李書福更大的野心,是走上國際市場,與業界大佬共舞。為此,早在2002年,李書福就開始了其海外并購之路,盡管這條路一路走來一路磕磕碰碰。今年3月4日,李書福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在京向國家領導人匯報其“引進來、走出去”的海外戰略,得到充分肯定。
“從很早開始,我們就定了要跨國收購的目標了。”李書福近日對媒體介紹說。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那就是在2002年,李書福謀劃過收購羅孚,最終卻慢于競爭者一步;2006年,李計劃收購奔馳smart,因為賣方合同過于苛刻而放棄。
2006年底,吉利在倫敦與英國錳銅公司正式簽署合資生產出租車的協議,成立上海英倫帝華合資公司。通過收購吉利成了英國一家有上百年歷史的著名汽車企業的控股股東,實現了英國品牌的中國制造,更為吉利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辟出一條新路。
2008年,吉利在金融危機背景下接收了澳大利亞DSI這家全球排名第二的汽車自動變速器獨立生產商。吉利汽車在得知DSI破產消息后果斷地提出收購計劃,在15個買家中勝出,在不向銀行舉債的情況下僅用4個月在海外完成近3億元的融資。據說,當時在親自考察過DSI之后,李書福便興奮地對手下說:“太劃算了,不用討論合同的細節了。趕快去簽合同,小事情就不計較了。”為了加快進程,李不僅保留了DSI核心管理團隊,還同意維持原有的薪酬待遇甚至高額獎金,無論經濟是否低迷。
收購沃爾沃,讓李書福從汽車狂人一躍成為汽車大佬,并大步走向國際舞臺。吉利在汽車業已經鋪開了巨大的攤子,對李書福來說,汽車很可能成為其職業生涯的最后一環(盡管目前李書福還只有47歲)。
現在,李書福已經到達了職業生涯的最輝煌時期,收購沃爾沃使其儼然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版圖的一個醒目標點。英國《每日電訊》近日剛評選出掌控世界汽車工業未來走勢的“五位重量級人物”名單中,除了美國總統奧巴馬、福特CEO兼總裁穆拉利、菲亞特老板馬爾基翁、豐田總裁豐田章男以外,就是吉利的李書福。
但名揚天下的背后,李書福將踏上更為艱辛的征途。擁有全球頂級豪車品牌以及核心技術之后,李書福和吉利能否最終修成正果,現在仍是前途未卜。吉利從2007年開始由“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向“造最安全、最環保、最節能的好車”轉變的戰略轉型,收購沃爾沃也是這種轉型的一個節點。由此也可以說,李書福將要修煉的正果,也是中國汽車業由大變強的正果。
《華爾街日報》把李書福類比為亨利·福特,稱“他們身上都有著一股天然的農民智慧,而且人格復雜”。
■事件追蹤
沃爾沃在華進入過渡期
四地爭奪“火鳳凰”落戶
南方日報訊吉利收購沃爾沃之后,將在中國建設新工廠,引發多家城市爭奪“火鳳凰”。而原有在長安福特生產的沃爾沃項目將何去何從,也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福特汽車昨天表示,在交易結束之后,福特汽車將繼續與沃爾沃汽車在多個領域內進行合作,但不會在沃爾沃汽車業務上持有任何所有權。
對于長安沃爾沃項目的去向,福特中國公司副總裁劉泰迪昨天對南方日報記者表示,一切將由吉利和沃爾沃決定,福特作為賣方,將尊重吉利和沃爾沃未來的決定。長安汽車總裁張寶林此前則表示,長安沃爾沃項目沒有任何變化,過去跟沃爾沃方面有一個比較詳細的合同,現在還在繼續執行,沒有受到影響。而沃爾沃中國CEO柯力世表示,沃爾沃易主,將不會影響其現階段在中國豪華汽車市場的發展。
籌劃中的沃爾沃新工廠,目前預計最有可能落戶北京,天津和成都也成為懸疑對象。昨天,浙江省副省長金德水公開表示,希望吉利能反哺家鄉,在臺州投產中國版的沃爾沃。在吉利的融資來源中,有地方政府曾助一臂之力,其回報就是沃爾沃國產化項目在當地的落戶。
■記者觀察
不按規則出牌
緣何獲得成功
有句話被生意人視為圭臬:不熟不做。但李書福完全沒有把這句話放在心上。從19歲照相“創業”,到如今“蛇吞象”吃下沃爾沃,李書福一路走來,給人最深的印象,就是漠視既有的游戲規則,不按牌理出牌。
汽車業是拼規模的行業,如果按照傳統的思維模式,沒有幾十億上百億資金,根本就無法玩得動,而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的汽車巨頭是游戲規則的制定者(當然也是受益者),中國的后來者要玩汽車,必須遵循他們制定的這一規則。中國的主流汽車廠商,都是按照這一思路在做,從目前來看,做得也不錯,大家其樂融融。但問題是,中國汽車產業在全球汽車產業中,并不掌握話語權。這可能就是李書福所說的“抽鴉片”所造成的結果。
李書福卻像一個完全不懂套路的江湖后生,沒有多少錢,沒有技術,沒有品牌,但一頭闖進了由少林、武當掌握的江湖,亂拳打死老師傅,讓游戲規則制定者無所適從,反而讓李書福在汽車行業打出了一片天地。
當然,李書福不按牌理出牌卻能取得目前的成功,離不開兩樣東西:一是其對產業政策的精準把握和順勢而為;一是其絕不給自己留后路的偏執性格和近乎可怕的執行力。如果缺乏前者,李書福不會在牌照還沒有放開的情況下就敢“先上船后買票”;如果缺乏后者,李書福也不可能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敢殺入造車這個被視為民營企業禁地的領域,并最終成就民營造車第一人。
收購沃爾沃,使得李書福終于有了與汽車巨頭平起平坐論道的機會。這對李書福來說,能否借此開創出自己(當然也是中國的)汽車王國,或許會成為其人生的最后一關。李書福能否修成正果,現在下結論為時尚早。但有了此前的一系列成功做背景,業界對李書福的期許多過擔憂。
專題撰稿南方日報記者陳志杰田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