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王雨佳
史玉柱獨特的商業稟賦:發現能力、創造力能、市場感覺、營銷手段,等等,使他成為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少有的商業人物。但令人遺憾的是,這樣一個商業“奇才”,卻把自己定位于一個商業“玩家”
十年前,一個安徽省統計局的
年輕干部向單位遞交了辭職申請,打算南下深圳。面對家人和朋友的反對,他的回答很簡單:“如果下海失敗,我就跳海。”
十年前,一家叫“上海健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業成立,推出了一款暢銷十年的保健產品“腦白金”。當時,沒有人知道,運作這款保健品的人與幾年前運作“腦黃金”的是同一個人。而且,這個人還背負著3億元的巨額債務。
2009年,是這個人在商海打拼的第二十個年頭,在這二十年里,他經歷過榮辱盛衰大起大落,直到再次成為令人景仰的成功商人。面對《新財經》記者,這個已經許久沒有接受媒體采訪的人說:“我不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
這個人就是史玉柱。二十年前,他開始創業時,還懷著振興中華甚至是改變世界的夢想;但如今,他已經變成一個純粹的商人,能夠精確地計算出自己投出每一分錢所帶來的回報。
第一個十年:從創新走向賭博
2008年出版的《史玉柱如是說》一書里有這樣一句話:“史玉柱說:‘我想在中國做公司,這條路是必須要走的。比爾·蓋茨是只專注一點,其他再怎么賺錢,看都不看;李嘉誠的模式是什么賺錢,他做什么,他是一個投資型的商人……我認為應該結合比爾·蓋茨與李嘉誠的路子。’”用了二十年時間,史玉柱把自己的商Q,已經練得爐火純青。事實上,史玉柱的身上不僅有“比爾·蓋茨”和“李嘉誠”的特質,更有一種他們所不具有的睹性
選擇:做比爾·蓋茨,還是做李嘉誠
最初,史玉柱迸發出創業火花,與比爾·蓋茨很相似。他從平淡無奇的生活中,發現一個小小的技術可以改變冗繁的工作流程,并帶來利潤。
1988年,很多單位都花2萬多元購置一臺四通打字機,同時也買電腦。但大多數情況下,電腦總是被放在一旁不用。史玉柱就想編一套軟件,取代四通打字機,可以讓人們直接用電腦打字。半年后,他的文字處理軟件M-640l誕生了。此時,求伯君的WPS還沒有開發出來。
M-6401點燃了史玉柱的創業激情:比起平靜的合肥,他更喜歡野心勃勃的深圳。1989年7月,史玉柱孤身一人來到深圳,他的行囊中只有東拼西湊來的4000元錢和他的M-6401。怎么才能把軟件賣出去呢?在那個只有賣不出去的產品才打廣告的年代,史玉柱想到了廣告,而且,他準備付出他所有的錢。事實上,直到今天,他賴以成功的市場營銷策略,依舊沒有質的改變。
1989年8月2日,《計算機世界》雜志刊出了半版廣告——“M-6401,歷史性的突破”。兩個月后,史玉柱賺進了10萬元;他把這筆錢又投進廣告,四個月后,他賺到了100萬元。1991年,史玉柱注冊了自己的新技術公司,這個身高180厘米,體重不過60公斤的人給公司取名為“巨人”,他要做中國的IBM。
照這樣發展下去,史玉柱似乎可能成為中國的比爾·蓋茨。從1989年起,他每一年都要推出一款自主開發的產品,從M-6401桌面排版軟件到M-6402文字處理軟件,從巨人中文手寫電腦到巨人財務軟件,等等。1992年,巨人已經成長為資本過億的高科技公司。史玉柱用敏銳的商業感覺,找到了軟件產品與市場融合的價值點。
此時的史玉柱,與大洋彼岸的比爾·蓋茨很有些相似。但此時的史玉柱,也開始發生蛻變。
鄧小平南巡講話后,做“中國的高科技”為史玉柱贏得了名聲,他獲得了“中國十大改革風云人物”稱號。一夜之間,他成了“振興民族工業”的領軍人物。并不關心政治的史玉柱,與政治扯上了關系。
1992年,史玉柱決定蓋一座辦公大樓。在若干位高層領導的鼓勵下,他把計劃一改再改。有人對史玉柱說,應該搞個全中國第一,為珠海爭光。1994年,巨人大廈從最早的19層變成了72層,預算從2億變成了12億元。為了支持這個“高科技楷模”,珠海市政府以不到當時市價1/4的價格給他批了一塊地。當年6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視察巨人集團后題詞:“中國就應該做巨人”。
實際上,當時的巨人已經危機四伏。1993年,西方國家向中國出口計算機的禁令解除,國際品牌大舉入侵,巨人的軟件業務也受到了沖擊,這一年,巨人公司的訂貨額比1992年下降了30%。而在早兩年,訂貨額是以200%~300%的速度增長的。史玉柱感覺到,做高科技產品實在是很辛苦。而且,單憑巨人的軟件業務收入很難籌足12億元的蓋樓成本。從1994年起,史玉柱開始賣樓花,隨后,巨人進入了保健品和藥品這個“暴利”行業。
在被“高科技楷模”光環籠罩的同時,巨人大廈就像一個“吸血鬼”,不停地吸食巨人公司的現金。當時的史玉柱,除了想賺更多的錢,別無選擇。
賭徒的天性
從史玉柱賺到“第一桶金”開始,除了工程師的創造力和商人的商業感覺之外,他身上的賭徒天性也開始暴露。后來,史玉柱也認為,當時的自己急功近利、好大喜功。
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在《大敗局》中指出,1994年的史玉柱有兩條“活路”:一是穩定軟件業務,他可以與外資合作、或者爭取跨國公司的技術支持,本土高科技企業也并非不堪一擊;第二,如果他已經定下產業轉移的目標,他應該對軟件業務和巨人大廈項目進行資產和管理上的剝離。
如果專注于高科技產業,企業不可能總是保持300%的增長速度,他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還得為生存而奮斗。史玉柱習慣了高增長,這樣的路數他接受不了。同時,他也不愿意舍棄“高科技楷模”的榮譽和巨人大廈。從1994年起,史玉柱偏離了比爾·蓋茨的路,也沒有選擇穩健經營的李嘉誠之路,他選擇了一條多線作戰的賭徒之路:電腦、保健品、巨人大廈都要。他的“黃金搭檔”,仍然是廣告。
1994年5月,全國不少省級以上報紙紛紛打出了7個重磅黑體字——“巨人健康大行動”。其中有幾個廣告相當“雷人”。第一個:一架寫著“巨人”大字的“B-52”轟炸機出現在都市上空,扔下了標有“電腦”、“醫藥”、“健康”字樣的重磅炸彈。第二個:幾個世界名人手挽手走來,撒切爾夫人、里根、卓別林……愛因斯坦手持《巨人報》。在這些圖像的一角,人們總能看到一排小字——腦黃金、補鈣(好象是“巨能鈣”吧?查一下)、吃飯香……
兩個月后,這些廣告引起了國家工商總局的注意,并表示:“‘巨人健康大行動’系列廣告造成了不良的社會效果和政治影響。”接著,巨人斥資2000萬元做的廣告瞬間“蒸發”。但史玉柱并沒有改變“廣告催肥”策略,只不過轉移了目標。1994年10月,“讓一億人先聰明起來”的腦黃金上市,當年銷售額就達1.8億元。
1995年2月,史玉柱宣布:到1997年,巨人要完成百億產值,當時的巨人資產也沒超過5億元。2月10日,史玉下達了“總動員令”——發動促銷電腦、保健品、藥品的“三大戰役”。5月18日,在全國各大報紙上,再次出現了巨人集團的跨版廣告,三大系列30種新品齊頭并進上市,其中,保健品是主打,一共12個品種,幾乎涵蓋了當時所有的保健概念。兩個月之后,因為戰線過長等原因,史玉柱突然宣布“創業整頓”。1996年10月,因為一則涉嫌詆毀競爭對手的廣告,巨人向娃哈哈賠償經濟損失200萬元,巨人的保健品市場停滯了。與此同時,巨人大廈正浮出地面,每一天都需要投入大筆資金。
史玉柱的這兩次行動,應該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最壯觀的產品廣告運動,直到現在,都沒有超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