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中國的過程
友邦與中國的交往很早就有了。1957年AIG曾與中國“人!鄙逃懰髻r與再保險協議;1980年9月,雙方在百慕大注冊了“中美國際保險公司”,各占50%股權;1989年,政治敏感時期,AIG加大對中國的投資!拔覀兓撕荛L時間,費了很多唇舌。我們都搞不清楚飛了多少次,喝了多少杯茅臺”。謝仕榮回憶道。有人認為“沒有第二家外資保險與中國政府擁有如此深厚的關系”。
幾十年來,友邦一直想要進入中國保險市場。改革開放無疑是最佳時期,如何創造機遇,展現自己?
1990年,美國國際集團在上海組織并主辦了一個大型的金融服務會議,以協助當時的上海市市長朱基先生向國際金融界介紹上海的投資機會。這次機會是創造的,也是“緣分”的開始。1992年3月,在中國對外開放,加速保險業發展的大背景下,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朱基在保險業的一個會上說,我們得讓外資進來,帶著他們先進的管理和技術,當然你得讓人家進來后有錢賺,有甜頭,人家才會來。同年4月,經多年努力后,“中國通”友邦,成為第一家被批準進入國內的外資保險公司。
真的“狼來了”嗎?
作為我國保險業對外開放的標志,友邦進入中國,引起人們爭議。我國保險業該不該開放?是不是時候?開放是否危及民族保險業?
在友邦還未“登陸”之前,人保曾向有關機關撰寫報告,認為“時機不成熟”。乃至友邦開業當天,當時參加中國復關談判的龍永圖,作為剪彩嘉賓,仍認為那時開放是福是禍也不知道,相當于一次冒險。原人民保險公司董事長秦道夫,就曾對筆者說,發展、做大、做強國內保險業,他贊同開放成立國內保險公司,但是不贊同國外保險公司進入。
在當時,不少人“反對”,奔走呼吁。有人認為是引“狼”入室,有人說:“中國人的養老錢怎么能夠掌握在外國人手中”。還有的認為中國民族保險危矣……
放友邦進入中國,真的“狼來了”嗎?外資保險公司的進入,將迫使國內保險業與國際接軌,促使保險結構、經營機制發生轉變,加速國內保險業市場化,刺激新保險品種推出,加快國際先進技術,經驗的引進。
當年的這些“驚詫”,隨著以后保險業改革開放的深化,已消失于無形之中。
WTO之后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保險業對外開放的力度,更寬了。
家住北京海淀區福元門的譚先生告訴記者,他以前買的是國內一家保險公司的產品,不過后來,因為業務員的服務態度,譚先生“斷!绷。如今他為自己和家人,在一家外資保險公司購買了保險。每年保費支出達3000元。
外資保險公司帶來保險業務員素質的提高。譚先生說,以往怕接到“賣保險”的電話,“糾纏不清”,在路上還被“堵截”過,譚先生說:“現在的業務員不再這么死纏爛打了,他們會和你做朋友,會為你做理財規劃,變得很專業。”
今日“老外”在中國
據有關數據顯示,目前共有15個國家和地區45家保險公司,在華設立了128個營業機構。2007年,外資保險保費收入419.9億元,比2006年增長62%,市場的份額為4.38%。預期至2011年,外資保險公司將占據中國市場10%的份額,總數增至50-70家。大多數壽險公司預期2008年及此后3年保費的年增長率在30%~50%之間。
對此,謝仕榮說:“隨著中國保險市場的逐步開放,越來越多的外資保險機構選擇進入中國市場。優秀的外資企業能不斷帶來新的管理、營運、培訓理念和國際經驗,可提升行業素質,形成行業內良性競爭,能將更多樣化的服務和產品介紹給中國消費者,有利于我們一同將市場做大,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