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是,1952年高中畢業的戚發軔報考大學時選擇了航空專業,戚老說他這一生一共就填報過這么一次志愿,而他的三個志愿選項都填報的航空專業。當時正值全國院系調整,全部航空系都集中在北京,戚發軔先就讀于清華大學航空系后轉入北京航空學院,在當時求學環境異常艱苦的條件下,為了兒時的夢想,他毅然堅持將學業念完。
與神舟結緣
1957年,大學畢業的戚發軔沒有按照最初的設想去造飛機,而是被分配到當時剛成立不久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這是新中國第一個為研制導彈、火箭而成立的研究院。雖然距離夢想有些偏差,戚發軔還是欣然服從了分配,決定從這里開啟事業的第一步。但是說到導彈研究,對于甚至連導彈都沒有見過的戚發軔他們而言完全是一個陌生領域,于是時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的錢學森親自執起教鞭從《導彈概論》開始向這些門外漢講授導彈的專業知識。
我國第一枚導彈的研制是從仿造蘇聯提供的教學和科研彈開始的,年輕的戚發軔也參與其中,但是當研制工作進行到最后階段時,中蘇之間開始了關于意識形態領域的大論戰,赫魯曉夫下令全面停止對中國的援助,撤走全部蘇聯專家,研制工作陷入了困境。但是在這段艱難的歲月中,包括戚發軔在內的我國航天人迎難而上,最終用蘇聯專家認為會爆炸的中國自己生產的國產燃料成功的發射了中國航天人自己制造出來第一枚仿制導彈,人們將它命名為“東風一號”。此后,戚發軔又先后參與研制了我國第一枚自行設計的導彈,原子彈與導彈“兩彈結合”試驗以及我國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的結構和總體設計。
當戚發軔在火箭研制領域愈來愈得心應手時,1968年2月,專門負責衛星研制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正式成立,他被當時負責衛星總體工作的孫家棟“點將”,與另外17人一起(人稱“航天十八勇士”),經聶榮臻元帥親自批準調入研究院,成為自行研制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技術負責人之一。從這時起,戚發軔的工作正式從火箭研制轉向衛星研制,這一年,戚發軔三十五歲。隨著我國把重點轉向資源、氣象、通訊、返回式衛星的研制,戚發軔先后擔任東方紅二號衛星,東方紅三號衛星等多顆衛星的總設計師。
1992年9月21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啟動,戚發軔被任命為其中的核心工程“神舟”號飛船的總設計師,這一年,他五十九歲。擔任飛船總設計師意味著已近花甲之年的戚發軔需要再次開辟新領域,意味著需要承擔更大的責任。在巨大的壓力面前,戚發軔依然選擇服從分配,挑起了這副重擔,從此結下了與“神舟”號十六年的不解之緣。
生命高于一切
在演播室門前的走廊上,戚老與龍永圖部長迎面而遇,短暫的寒暄過后,龍永圖部長提醒即將參加節目的戚老領口的扣子沒有扣上,戚老憨然一笑著說:“我經常不注意衣服上的細節。”隨即又一臉嚴肅的說:“航天工程可不能這樣,細節決定成敗。”
曾經遭遇的挫折至今仍然刻骨銘心,那是1994年,在“風云二號”氣象衛星的研制過程中發生的事故。衛星臨發射前要從基地轉走,正在測試間聽匯報的戚發軔突然看到紅光一閃接著聽到巨大的爆炸聲,他意識到是衛星出事了。衛星爆炸的威力掀掉了整個廠房蓋,還造成人員傷亡,這次事故使戚發軔永生難忘,在此后的航天工程中,時刻提醒航天人堅守“生命高于一切”的信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