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王進
3月18日,上海浦東金茂大廈56層的一間客房里,49歲的中國鋁業董事長肖亞慶走了進來。這位央企最年輕的掌門人,口中含著潤喉糖,跟記者含糊地打了一個招呼:“抱歉,這幾天太累了,嗓子都有些啞了。”
盡管這幾天上海陰雨連綿,但肖亞慶的行程卻風雨無阻,這天他已經安排了在上下午參加3場會議。最近他是馬不停蹄,在北京、上海、香港以及澳大利亞等地來回穿梭。此前一天,肖亞慶在北京召開了董事會。此番飛赴上海的主要目的,是對媒體記者和機構投資者陳述中鋁股份2007年的業績,次日他又要赴香港和海外市場進行業績宣講。
作為全球第二大氧化鋁和第三大電解鋁生產商,中國鋁業的市場與關注度早已超越了國界,而其掌門人肖亞慶的視野和活動范圍,也早已瞄準了中國之外。
目前,肖亞慶要面對的,不是數年前任職西南鋁業時將國有企業扭虧為盈的責任,而是如何將大型國企帶出國門,占領世界資源市場話語權。他強調,多年來,中鋁并購獲得的資產要高于新建資產,中鋁今后將繼續堅持的“全球化”并購路線,尤其是加大股份公司和中鋁公司赴海外尋找資源性資產的步伐。“今后海外業務的增長速度將比國內快,其經濟效益權重也將比國內的大”。
中鋁的“全球資源整合夢”
在中國金屬系統內工作數十年的肖亞慶,是個善于在各個關頭抓住歷史機遇的人。
1999年,當他接管虧損數年的西南鋁加工廠時,就敏銳抓住了國家對國有企業實施債轉股的機會,開始大刀闊斧進行股權改造,僅用兩年時間,就讓西南鋁重返重慶工業企業50強。現在,肖亞慶發現的另一個機遇,是剛剛開始的新一輪全球資源配置重新整合的大潮中,中國企業面對的海外兼并可能。
肖亞慶認為,揚帆海外,收購資源型企業,是中國在走出去的過程中,融入資源全球化的階段。“這些資源并非由中國人專用,而是在中國經過加工后帶著較低的附加值再次出口,如家電、塑料制品等,其實質是為全球服務,也間接支持了過去數年發達國家得以維持較低的通脹水平,所以走出去大量并購資源企業,對中國乃至世界的長期發展有好處。毫無疑問,這絕不是對外掠奪資源。”
中國企業走到世界的前臺,是由最近幾年“中國制造”迅速占領全球及由此帶來的能源、資源上“中國需求”的大擴張造成的。對企業來說,要么搶占高點,要么受制于人。前進,則可以整合全球資源,成就百年企業的跨國多金屬巨頭夢;后退,則要喪失歷史機遇,最終甚至難以避免被其他巨頭兼并的命運。這種進則強、退則亡的境遇,無疑刺激了肖亞慶的雄心。
在近年國內的中海油、華為等多家巨頭收購海外企業遇阻的背景下,2月,肖亞慶和他的中鋁團隊,突然閃電式地在英國市場收購了世界礦業巨擘力拓9%的股份,成為該公司最大的單一股股東,也創造了我國金額最大的一筆海外并購。這讓此前一直在海外并購市場上表現穩健而低調的中國鋁業,一鳴驚人。肖亞慶沒有多講這場大并購背后的艱辛和勞碌,沒有談曾被媒體披露的從黃昏到深夜簽署了數十厘米厚協議的緊張,只是強調,這次并購是中鋁跟蹤數年的結果,厚積薄發,以期一擊必中。
肖亞慶稱,國際化,是中鋁今后發展的主題詞。剛剛在今年1月當選以“推動力、責任、創新”2007年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的肖亞慶,認為企業面臨的機遇,正是“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發展,“我們正在建設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向著這個目標邁進,我們會在不斷的制造過程當中有所發明,有所創造,又通過這些創造來不斷豐富我們的制造,把中國的企業帶向國際,使我們的企業技術全球化,使我們的企業能夠充分利用全球的資源發展我們自己。這些資源不僅僅是為中國所用,更是為全人類做出我們的貢獻。”
當然,每次并購不會沒有爭議,市場反響頗大的,也有中鋁此次在兩拓合并的間隙出擊,是否操之過急、每股近59英鎊的價格是否過高。肖亞慶的回應是,總對價140.5億美元的收購價格“很得當”,力拓的資產評估和利潤回報都非常高,公司今后在對力拓股價做出基本判斷的基礎上有繼續增持和減持的可能性,且增持的可能性要更大。肖亞慶說,不能只算經濟賬,“我對單純的股價,說實在不是很在意,從全球看,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應該以萬年來計算,其趨勢是越來越稀缺。此外,成為力拓第一大單一股東后,與世界頂級企業同時運作,對提升企業的形象和管理能力都將顯示莫大的益處。”
相關專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