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

劉永好:建構新農業帝國(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7日 16:14 《東方企業家》雜志

  做中國版的尤努斯

  《東企》:有人說中國農業正經歷一個變局,你怎么看?

  劉永好:中國農產業的發展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傮w來說,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建國之后,那時打土豪、分田地,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獲得極大提高,中國農業經歷了一次質的騰飛;第二個階段是“文革”之后,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再次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中國改革開放的農業基礎由此奠定。在改革開放的前十年,農民的收入增量超過了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量,但之后相當長一段時間,農產業發展相對慢一些,企業收益比較低,很多從事農產業的企業都倒閉了。特別是加入WTO之后,工業經濟和城市經濟進一步快速發展,這就形成了一個新的差距:城市收入高,農村收入低,“這種格局對國家的整體發展其實是不利的,而國家也看到了這些問題,并且連續四五年都要出臺關于‘三農’問題的一號文件,提出要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東企》:你的意思是目前中國農業正在進入第三個發展階段。那么,這個階段的特性在哪里呢?

  劉永好:一個無法回避的現象是,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以及廣大農民的進城,城市消費群體在不斷擴大。在13億人口的結構中,以前大約有七八億在農村,而現在隨著經商和進城務工的農民增多,包括他們的家屬,大約又為城市消費人群貢獻了3億人口。他們不再是農業的生產者,而是變成了城市農產品的消費者。這樣,一增一減,城市消費人群就多出來3億多,而農村減少的人口,又都是精華部分。

  這種人口結構的重新分配,其實就導致農村形成了一個空當:首先勞動力減少,其次就是養雞、養豬的農戶也相應減少,這就導致糧食和肉蛋等農產品價格上漲,進而形成目前新一輪的通貨膨脹。所以說人口消費結構的重新洗牌,才是目前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

  與此同時,近年來城市消費人群對食品質量、食品安全的期待不斷提高,也是全世界都在關注的問題;中國的食品安全已經成了中國制造安不安全的焦點問題。而越是在這種情況下,各類消費人群就越是需要物美價廉的安全食品。至此,一個新的農業格局調整價值鏈形成:首先政府通過各種政策大力推動農業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其次,農民選擇進城,而市場又需要物美價廉和安全的農產品。

  《東企》:為什么直到今天才想到做產業鏈?

  劉永好:那時要做規;默F代農業是很難的,拿農產企業來講,你養雞養多了以后,行情好的時候可以賺一些,行情不好的時候虧得一塌糊涂。所以那時養殖企業幾乎沒有一個成功的,幾乎都失敗了,為什么呢?因為我們的競爭對手是2.5億戶農民,而他們養雞、養豬是不算場地成本,不算房子成本,不算飼料成本,不算勞動力成本,他們養雞、養豬就是換點錢過日子,高也賣,低也賣。雖然農民不算成本,但做企業要考慮規模,各項開支都要算做成本,你怎么跟他們競爭?

  很多時候根本沒辦法做,因為主宰市場的力量是不計成本的小農生產方式,F在農民朋友自愿地減少了,或者說放棄了小農生產的養殖方式,這就給市場留下了缺口。從這個角度講是大好時機,意味著現代農業發展的機會到了。所以對我們農業企業來講是好的,對我們國家來看也是好的,借助這個機會,打造現代大規模的企業,成本相對能夠控制,可以測算,而且更重要的是產業鏈,每個環節可以安全,這就是我們國家開始走向現代農業的真正的起點,意義非常重大。所以我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我們國家農業社會的革命來到了。

  《東企》:你理解的現代農業企業是個什么概念?

  劉永好:銷售至少100億元。更重要的產業鏈規模,產業鏈的體系,養殖、食品加工等等,聯系著千千萬萬農民朋友,是一個體系的建設,而這個體制的建設非常重要,國際上很多的大企業都是這樣的。美國泰森集團是全球最大的肉雞生產企業,2007年其加工20億只雞,我們今年達到5億只就知足了。但是我們的養殖還有一些差異,我們現在飼料足夠了,屠宰有了,就是養殖還不夠,所以要迅速地填補,要做規模化、商業化的農業產業鏈,這就是我們要做的。

  同時我們走出了一條很好的路,這就是尋求開放式的合作。我們已經引進了世界500強的企業,為什么引進他們呢?因為他們做農產品有經驗和技術優勢,我們不僅與中國民營企業進行合作,也和國際企業合作。我們跟世界銀行的國際金融公司一塊合作,甚至IBM公司、英特爾公司都希望跟我們聯合起來,做一些支農的電子商務。

  《東企》:在你要打造的這個農業產業鏈中,對農民(養殖戶)的最大吸引力在什么地方?

  劉永好:農業擔保公司。比如說,我們幫助農民成立養雞合作社,在某個區域里找幾百家農民,他們養雞,我們定一個養雞合作社的規則,共同參與進去。養雞合作社的社員有權利和義務,比如有享受合作社提供服務的權利,有公司農戶聯合進入產業鏈的權利;也有義務,比如說他現在的產品應該相配套,不能隨便拿出去賣。同時養雞合作社和農業企業達成協議,利益共享,保證農民的基本收益(通常收入要翻番)。

  我們建立了這樣的體系和規定以后,可能有很多農民希望養雞,但養雞需要錢,必須有公司擔保。農業合作社沒錢,怎么辦?這時我們農業企業愿意承擔相應的責任,拿出一部分錢成立擔保公司。我們跟國外的公司講,你們不是要幫助中國的農民嗎?你們是不是拿點錢進來?我們也跟其他的企業講,你們不是要發展嗎?也可以拿點錢出來幫助農民發展。也就是說,我們出一部分,政府出一部分,其他企業出一部分,有可能的話養殖戶自己也出一部分,這樣就成立了擔保公司,由地方負責,它不是金融機構,是個擔保公司,沒有貸款的權利,只是提供擔保。只給農民擔保,不給企業擔保。這與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尤努斯創立的鄉村銀行有一點類似,即對農民進行信用擔保,但我們同時又與農民保持合作的關系。

  《東企》:這種擔保公司已經開始運作了么?

  劉永好:已經成立了,有的已經開張了。我們在山東某地投入了1500萬,政府出資1000萬,現在公司成立了,養雞合作社也成立了,錢已經放出去了,農民很高興。

  反思與展望

  《東企》:新希望從創業至今已經有25年了,這期間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劉永好:每個人、每個企業都有自己困惑的東西。當初創業遭遇挫折下來之后就沒有錢了,那段日子特別痛苦。后來我們養鵪鶉、做飼料,也困惑過。再后來,做農業的該不該投資銀行?該不該投資地產?所以我們一直在發展的格局里困惑著。為什么會這樣呢?第一,吸引力大這是肯定的。第二,風險比較多,包括資源風險、市場風險、證券風險等等。所以我們肯定一直在經歷困惑。我覺得對我起著很大作用的動力,就是創建一個世界級的企業,這是我們一直的夢想。

  《東企》:在壓力面前你是一種什么狀態?

  劉永好:一個人的心態很重要,能夠做企業家,除了能拼搏、吃苦以外,還有一條就是心態。我的心態很好,可能是多年養成的習慣,上床就睡著,什么飯都可以吃,從來沒有失眠過,生下來到現在沒吃過安眠藥。在哪里睡都睡得好,無論是條件好的五星酒店,還是很簡單的招待所,都能照樣睡。前幾天到外地考察,一個很偏僻的地方,睡在他們大隊的一個棚子里面,我是第一個入睡的。這個無所謂,我們從小吃苦長大的,對條件不在乎,吃飯、穿衣我都不在乎,身體還蠻好。

  《東企》:現在如何評價當年的分家?

  劉永好:媒體總說是分家,我每次講的是調整,是向更加規范化的方向調整,總體來說是好的。有人說幾兄弟完全重疊在一塊,發揮各自的優勢會更好,比如說我的溝通、協調、對市場的判斷能力比較強,永行的管理能力強,老三的協調能力,老大的科研能力,這種設想當然很完美,但是,早早晚晚都要面對很多問題。幾個兄弟都很能干,有問題有不同意見時,就會議而不決,效率不高,這樣我們適當地調整,每一部分多以一個人為主,其他人可以參與也可以不參與,這樣效率更高,動力強,避免了之后出現不和諧。

  《東企》:你覺得現在的新希望還是一家家族企業嗎?

  劉永好:不能簡單地說是一家家族企業,從我們的股權關系來看,我們家族占的比重大,但我們的管理基本上不是家族的了,管理層里基本沒有家族成員。董事副總裁王航先生,原來是北大的學生會主席,十多年前,邀請我到北大去給研究生演講時認識的,幾年前到我們公司來,這幾年表現很優秀,成為了我們的董事、副總裁,也是民生銀行的董事,是學金融經濟的。

  《東企》:在新希望,劉氏家族的這種大股東地位,會有所變化?

  劉永好:現在還沒看到。

  《東企》:你對職業經理人這個階層最看重哪一點?

  劉永好:看重他們的綜合素質,包括學歷、經歷、人品、領導能力,但這些是需要鍛煉的,去年我們招了2000名大學生,一般都先放到基層鍛煉,有一些不適應的會離開,三年后能留下來的往往都是佼佼者。

  《東企》:留下來的人都有哪些特質?

  劉永好:第一,有專業有學歷有知識,第二,能認同企業集團的文化,第三,能夠扎根基層,認同企業的體系,能吃苦、拼搏。另一個方面,我們去年搞了一個管理研修生培訓,定點招聘一些優秀的學生領袖,實際上清華、北大、人大、農大、四川大學的學生會干部都有在我們公司。

  《東企》:你好像對學生會主席情有獨鐘?

  劉永好:他們從名牌大學畢業,學習能力強,在學生會參與工作,社會工作能力比較強,有一定的組織能力、號召能力、領導能力,這些人的實際經驗還是比較少,我們會進行定向培養,給他們目標,先放到基層,經過兩三年努力,就會成為很好的領導干部。就是做領導干部培訓的。

  今年又有一批這樣的人才愿意到來,盡管他們也面對跨國公司較高的待遇和大城市的氛圍。我們第一批的研修生,有一個已經在千禧鶴工作了半年多,直接到基層去,熟悉環節,對他們幫助很大。了解工廠,了解企業,這種定點培養會繼續辦下去。

  《東企》:你的女兒也很優秀,有沒有過把她列入接班的計劃?

  劉永好:她現在還在學習過程中,包括在學校和在企業學,她還很年輕,不到28歲。全面做管理這塊,還不行,還要時間。當然,這方面每個人的志向是不同的,但是她現在還是在學習過程中。今后根據她自己的意愿到時候再說。

  時代烙印

  《東企》:你曾經做過多年的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同時還連續當選全國政協委員,面對這兩種半官方的身份,有時政府的政策與企業家的現實需求并不一致,你是如何尋求二者之間的平衡的?

  劉永好:在某種程度上,這些職位或身份給了我們這些民營企業家更大的施展空間。2004年,著名經濟學家、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厲以寧教授組織了一個調查小組,深入全國多個省市調查民營經濟的發展現狀,我作為民營企業家的代表全程參與了此次調查。轉年2月份,這項調查就成了政策的重要依據:國務院出臺了《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也就是著名的“非公有制經濟36條”。對于一個民營企業家來說,能夠親身參與并目睹自身階層聲音得到重視和積極反饋,還有什么能比這更讓人興奮的事情?

  我的意思是,你首先要珍惜眼前的一切,對自己苛刻,但要對環境有滿足感;其次,一定要積極利用手中的資源和權利。中國民營經濟已經發展30年了,思維也要跟上時代的發展,不能用老眼光看待現在的東西。我從來不對自己的多重身份感到困惑,反而很充實,只要堅持原則,就不會庸人自擾。

  《東企》:你提到中國民營經濟已經發展三十多年了,其實這也意味著經歷了三個年代,即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和本世紀的頭十年,你覺得在這三個年代當中你的時代個性分別是什么?

  劉永好: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色。80年代的個性體現在膽量大、肯吃苦,畢竟這是一個市場剛剛起步的年代,很多東西需要摸索,而在摸索中又有很多東西需要認識、學習,這又是一個吃苦的過程;90年代市場逐步起來了,所以你要講究營銷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有“協調力”,也就是協調內部與外部的各種關系,比如說調整我們的家族企業,其實就是一種協調力;進入新世紀,考驗的是你的學習力和格局觀。全球化了,你必須有大的格局進行思考,比如說這次的農業轉型,其實就不僅僅是農業自身的問題,它牽扯到很多產業和行業,在我看來,它其實是我國三大產業之間的一次整合。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將來農業、工業和服務業之間的區分度會不斷變小甚至消失,因為我們現在做的既包括傳統的農業因素,也包括金融等隸屬于第三產業的因素,而且融合力度會越來越大,國外已經走在我們前面了。這就是格局觀,也就是說你不僅僅是一個只會微觀思考的企業家,還應該是宏觀思考的戰略家。

  需要說明的是,每個年代的特色都是對上一個年代特色的升華而不是拋棄,對于做到基業常青的企業來說,它的時代個性必定是不斷擴展和豐富的:把前一個年代的優秀基因繼承下來并發揚。

  《東企》:30年來,一批一批民營企業家起來了,一批一批又倒下了,你覺得你堅持到今天的主觀因素是什么?

  劉永好:30年來中國變化太大了,多年來我每年都要參加一些活動,既包括政府的,也包括企業的,經常是一些熟悉的面孔突然就不見了,而又有一些陌生的面孔出現了,這可能就是中國民營經濟30年來的一個主題吧:總有人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也總是有人脫穎而出,我覺得這就是新陳代謝,是再正常不過的了。我覺得作為一個企業的領導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時刻知道自己肩上還有責任。剛創業的時候我必須為我們全家的付出負責,現在我必須為3萬多名員工的吃飯問題負責。有了責任意識,你就有可能知道哪些危險是不值得的,哪些挑戰又必須是不得不面對的。

  《東企》:這兩年崛起的一些新銳企業家大多與新興行業有關,比如說IT、互聯網,而這些行業又更注重商業模式的重要性,你這一代與他們有什么不同?

  劉永好:這一代新興的企業家確實都很能干,他們對商業模式更感興趣,很少會考慮企業的固定資產、員工的多少甚至規模的大小,更加理性地去思考他們所面對的問題。對于我們這一批80年代開始創業的人來說,無論是個人的成長經歷還是企業的成長經歷都要更艱辛、曲折,因而面對困境可能會更加從容。

  《東企》:這個時代變化太快了,你如何讓自己跟上它的步伐?

  劉永好:必須要學習。每天早上,我手下的一個專門的班子都會把當天重要的經濟資訊整理給我,我要花半個小時去讀。與此同時,我們還有一個“智庫”,包括知名的專家學者以及我們的高管,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開一次會,對新希望甚至整個宏觀經濟進行深入的溝通和交流,這讓我受益匪淺。還有就是我十分愿意與企業家朋友們分享觀點,無論國內國外,有機會我就會請教!

  劉永好的“行業榜樣”

  —— 美國泰森食品公司(Tyson Foods)

  美國泰森食品股份有限公司(Tyson Foods Inc.)創始于1935年,總公司位于美國阿肯色州。泰森公司于2001年與美國IBP公司合并,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雞肉、牛肉、豬肉供應商及生產商,也是最大的牛皮(鹽/藍濕皮)和豬皮生產商,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泰森在美國雞肉市場占比為25%.經歷了70多年的穩健成長,現列世界《財富》500強中第二大食品公司。2004年度營業收入為264億美元,當年平均每周屠宰加工17萬頭牛和36萬頭豬。

  美國“泰森”食品擁有最先進的生產設備、完善的客戶服務培訓、強大的研發和市場推廣支持。其產品銷往全球80多個國家,也是麥當勞和沃爾瑪的全球合作伙伴。在中國,泰森食品為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等餐飲企業供應雞肉類產品。

  劉氏兄弟的希望事業群構成圖希望集團是劉氏四兄弟于1982年開始創建的民營企業,主要從事飼料及食品生產。1995年劉氏兄弟對希望集團進行了重組,分別成立了大陸希望集團、東方希望集團、新希望集團、華西希望集團,各自在相關領域發展。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現任希望集團總裁并占有其中1/4的股權。

  大陸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言(老大)

  主營業務:中央空調及變頻器

  東方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行(老二)

  主營業務:飼料、食品

  華西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美[陳育新](老三)

  主營業務:飼料、酒店業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主營業務:飼料、金融投資、房地產、高科技等

  劉永好的中國式創業:

  1982年 劉永好與三位兄長一道相繼辭去公職,到四川成都新津縣農村創業。他們從種植、養殖起步,經過6年時間,積累了1000萬元。并在80年代末期轉向飼料生產。

  1992年 劉永好兄弟開始將希望的成功模式向全國復制,在全國各地辦廠。

  1992年 注冊成立希望集團,在全國各地辦廠。

  1993年 劉永好與41位政協委員共同提案,希望成立一家主要由民營企業家投資、主要為民營企業服務的銀行。這促成了兩年后中國民生銀行的成立。

  同一年 他又聯合國內9位民營企業家聯名發出倡議,動員民營企業家們到中國西部貧困地區投資辦廠,參與社會扶貧。這項倡議及其行動被稱為“光彩事業”。

  1995年 希望集團注意到家族式企業在管理方面的弊端,為此分別在1992年和1995年兩次對原有的管理體制進行了調整并明晰產權。

  1996年 劉永好組建新希望集團。目前該集團擁有3.5萬名員工,產業涉及飼料、乳業及肉食品加工、房地產、金融與投資、基礎化工、商貿物流、國際貿易等領域。同年中國民生銀行在北京正式掛牌,經叔平任董事長,劉永好為副董事長。

  1999年 劉永好用了1年的時間,動用資金1.86億元,完成了對民生銀行一些股份的收購,持股量達到1.38億股,成為占股比9.99%的第一大股東。

  2001年 在《福布斯》個人財富排行榜上,劉氏四兄弟以80億元人民幣個人財富位居排行榜榜首。并將房地產作為新希望投資的重點產業。

  2002年 以狂飆突進的方式收購了11家乳品企業,強入乳業。

  2006年 作為民生銀行第一大股東、連續三屆擔任副董事長的劉永好,在第四屆董事會上落選董事。

  2007年 高調宣布新希望的主業為農業,目標是成為一家世界級的農牧企業。

[上一頁] [1] [2]

【 新浪財經吧 】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對話城市》直播中國 ·新浪特許頻道免責公告 ·企業郵箱換新顏 ·郵箱大獎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