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格林斯潘:一個時代的背影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09日 12:47 《環球企業家》雜志
大師:一個時代的背影 格林斯潘試圖用自傳定義他和他的時代,而學習他的智慧的最佳方式,是解構他的一系列決策 文《環球企業家》記者 關鑒 格林斯潘或許是“美國世紀”的最后一位標志性人物。正因此,當他出版自傳《動蕩年代》,人們對這本書的熱情,遠遠超越了對一個經濟政策決策者的好奇。的確,淡化決策過程,僅從其制定經濟政策的結果角度說,格林斯潘的故事就像20世紀的諸多美國巨人所經歷的,可以被總結為一個激動人心的創造歷史的歷程。 這是一個曼哈頓來的喜歡音樂的孩子在幾十年的時間里征服華爾街的故事,更是一個掌管著全球最大經濟體的人,超越了執政黨的輪替、戰勝了金融危機、擊敗通脹并最終締造繁榮的故事。這樣的傳奇似乎應該發生在摩根與洛克菲勒的時代,但格林斯潘生活在現實中。這使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故事的發生,也有機會看到它的落幕。 在幾乎一代人的時間里,格林斯潘在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的職位上扮演著美國“經濟總統”和全球資本市場最終貸款人的角色。他歷經四任美國總統——格林斯潘主政美聯儲長達18年,僅這個時間就已經成為記錄:備受尊敬的前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在此位置上做了8年,而其前任,威廉·米勒,只做了17個月。 作為保守主義者,格林斯潘由共和黨總統提名擔任美聯儲主席,卻恪守美聯儲的獨立性,拒絕迎合其經濟政策,而與一名民主黨總統保持了最佳合作。他曾面對1987年的股市黑色星期一,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機、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1998年的長期資本基金危機和2001年恐怖襲擊后的信心危機,通過果斷行動和靈活的貨幣政策,他避免了危機演化成美國的經濟災難。格林斯潘擔任美聯儲主席的18年,美國經濟平均每年增長3%,創造了戰后最長的經濟繁榮期,而通貨膨脹大多數年份被控制在3%以下。最后不應該忘記的是,就在這十幾年中,發生了冷戰結束、全球化、新技術革命這些至少將影響今后幾個世紀的變化,人們還不能理解這些變化的所有意義,而在這個歷史性變革的關口,格林斯潘保持了美國經濟的穩定。 甚至,如果可能的話,總統和所有關心經濟的人們,希望他永遠活下去:Fortune雜志在預測“克隆技術”的進步時,把克隆羊當作第一步,克隆小甜甜布蘭妮當作第二步,把復制格林斯潘當作最終的成就。另一個笑話是,有媒體預測美國未來十屆的總統姓氏為:克林頓、布什、布什、克林頓、克林頓、布什⋯⋯他們所做的唯一工作,是讓格林斯潘一直擔任美聯儲主席。 但是,在位于華盛頓康涅狄格大道的新辦公室里,這位前美聯儲主席向人表示,時代不同了,“現在的時期,要比我在任時困難許多”。昔日的經濟舵手開始嘗試扮演預言家和智者的角色。人們普遍認為格林斯潘的高明之處之一就在于用模楞兩可的“美聯儲式”語言左右市場,而現在格林斯潘直接明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全球化的通縮作用將很快開始衰退,現在不得不關注通脹的蘇醒。 當開始有苗頭顯示,有人將目前這場席卷全球的次級債危機至少部分歸結為格林斯潘在任期內的處置不當,格林斯潘為自己辯解:這些爆發的危機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它們以及危機之前的價格泡沫根植于人性,及其從亢奮轉向恐懼的傾向。 某種意義上,格林斯潘將新書變成他和自己的崇拜者、批評者進行戰斗的舞臺,變成了相互間的攫取,格林斯潘用話語權定義他和他的時代,而旁人通過對格林斯潘智慧的解構,來思考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所可能采取的應對方略。 背叛 必須記住,格林斯潘是我們這個時代少數具有復雜行為邏輯的人物,一方面,他看起來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機會主義者,在重大決策關頭不止一次背叛了自己的信仰,但同時,在他擔任美聯儲主席的漫長歲月里,盡管期間經歷政黨更迭以及冷戰結束、全球化、新技術革命的重大變化,卻始終保持了美聯儲政策的一貫性。在《動蕩年代》的扉頁上,格林斯潘把新書獻給了他的精神導師艾茵·蘭德,格林斯潘或許以此表示,他仍舊是自由主義經濟思想的堅定信徒。 1952年,還在攻讀博士學位的格林斯潘正為第一次婚姻的失敗而懊惱,但對這位將來要掌舵美國經濟的人而言,這次婚姻的副產品顯然更有意義,在前妻的介紹下,他認識了流亡小說家蘭德。蘭德是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的狂熱鼓吹者,以至于將約翰·肯尼迪總統稱作法西斯,因為肯尼迪公開宣稱“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些什么,而要問你能為你的國家做些什么”, 在蘭德看來,這將利他主義推到頂點而不可饒恕,她認為人人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才是社會進步的最終動力。 在此之前,格林斯潘已經是一個自由主義經濟理論的信奉者,但對自由主義的理解只停留在自由市場可以最有效率配置資源的層次,認識蘭德之后,格林斯潘“不僅認為自由市場是符合效率的,而且是合乎道德的”。格林斯潘的自由主義經濟思想由此發展到了極端,他不但反對政府任何形式對經濟的干預,甚至反對大多數自由市場擁護者也贊同的反壟斷法,因為格林斯潘認為壟斷本身就是自由市場的產物。格林斯潘成了經濟的保守主義者,宣揚一種“經濟原教旨主義”——較少的政府開支,平衡預算,穩定的貨幣政策,抑制通貨膨脹。他也反對政府推行的福利制度,宣稱這只是政府沒收社會成員財富的途徑。 而對社會福利制度的態度是共和黨和民主黨的根本分歧之一,格林斯潘得到了時任共和黨總統里根的信任,1987年8月,里根提名格林斯潘出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沒有投桃報李,這位新任主席一開始就作出了反對政府干預,維護美聯儲獨立性的姿態。上任僅24天,格林斯潘將聯邦利率提高了0.5個百分點,以此抑制由財政和貿易赤字可能引發的通貨膨脹,但加息帶來的經濟減速和失業上升卻令提名他的共和黨政府丟失選票。但三個月以后,當格林斯潘面臨美聯儲主席任內第一次重大考驗時,他的做法讓所有的人大吃一驚。1987年10月19日,五年來一直處于牛市,持續上漲的道瓊斯指數狂瀉508點,美國股票市場市值的四分之一,超過5000億美元化為烏有,看上去完全是1929年華爾街股票市場崩盤的重演。 這是一個艱難的時刻,格林斯潘必須做出決定。他可以什么也不做,按照自由市場的理念,聽任股市泡沫破裂,由市場自發調節資本市場的失衡,但格林斯潘同樣記得,1929年的股市崩盤,正是因為胡佛總統的經濟顧問恪守自由主義的教條,對市場拒絕施以援手,股災才引發了金融市場的連鎖反應,并最終演變成了持續四年的全球經濟危機和整個20世紀30年代的世界大蕭條。 當天晚上,格林斯潘只睡了5個小時,在第二天紐約證券交易所開市前40分鐘,他發表了簡短聲明,“聯邦儲備委員會,本著它作為這個國家中央銀行的責任,會對所有經濟和金融體系提供援助”。Business week評價格林斯潘向市場打開了貨幣的水龍頭,處在危急關頭的金融機構得到了拯救。 格林斯潘背叛了自己同時又成就了自己,從這天開始,他在美國的經濟決策中一言九鼎,成為這個全球經濟中心的“經濟總統”。在此后的18年里,這一直是格林斯潘的行動邏輯,每當市場波動危機美國經濟的整體穩定,他都果斷地充當那只“看得見的手”,主動扮演市場拯救者的角色。 通脹 關于格林斯潘的神話中,最著名的是他用靈活的利率政策,創造了美國戰后歷史上最長的經濟繁榮期,而其政策的核心在于像警惕魔鬼一樣警惕通貨膨脹出現的預兆。 擔任美聯儲主席前,格林斯潘沒有重大學術成就,甚至不曾拿到經濟學博士學位。很大程度上,他的政策是對恩師亞瑟·伯恩斯經濟理論的實踐。伯恩斯是研究經濟周期理論最主要的理論家,認為經濟發展是擴張和收縮周期的交替,如同一條河流,既有湍急的險灘,也有平靜的河面,而經濟政策的制定者就類似領航員,需要提前識別出危險信號,在船只陷入危險前預先采取措施。 這就是格林斯潘經濟決策的基礎,在經濟有過熱苗頭的時候輕踩剎車,而在有衰退跡象的時候放松油門,燙平經濟周期,防止出現大的經濟波動,最大限度地延長經濟增長的時間。而前提是掌握大量的經濟數據,能從最小的細節觀測經濟領域的變化,格林斯潘做到了這點,他的朋友形容“格林斯潘知道1964年出廠的雪佛萊轎車上用了多少個平頭螺栓,他還知道拔掉其中三個將對國民經濟造成什么影響。” 而格林斯潘對經濟運行進行調整的油門和剎車主要是利率,他幾乎將通過改變利率對經濟進行微調發揮到了極致,1992-1995年,在美國經濟一片向好的情形下,格林斯潘未雨綢繆,7次提高聯邦利率,為經濟適度降溫。而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擴散到全球,格林斯潘又在10周內連續三次減息,創造了美國歷史上最快的減息速度,穩定了經濟。同樣在2001年網絡泡沫破滅、恐怖分子襲擊美國后,格林斯潘在短短一年內將利率從6.5%降至1.75%,刺激經濟增長。那些悲觀論者曾經認為恐怖襲擊后,美國經濟不可避免地將出現負增長,但當年美國經濟增長達到了3.5%。 事實上,這是所有人聞所未聞的奇跡,格林斯潘擔任美聯儲主席的18年,美國經濟持續增長,期間只被兩次小規模的經濟衰退打斷,從1987年到1998年更是創造了90多個月的戰后經濟連續增長的紀錄,更重要的是,盡管失業率已經低至5.5%,通貨膨脹依然被控制在3%以下,被傳統經濟理論認為不可能兩全的低失業率和低通貨膨脹竟然同時出現,美國出現了所謂“零通貨膨脹型經濟”。 這是一切神話的來源,甚至格林斯潘也無法將其完全歸功自己,而必須為此尋找解釋。1998年,擔任美聯儲主席10年之后,這個工業經濟時代的保守派一躍成為新經濟的倡導者。他認為,美國的經濟周期正發生與以往迥然不同的變化,美國企業在科技方面的投資使生產率大大提高,促進經濟增長,同時卻不會引發通貨膨脹,以高科技為代表的新經濟本身就具有對抗通貨膨脹的基因。同時,美國金融市場也變得更加靈活和富有彈性,能夠對經濟變化做出即時反應,從而部分取代了美聯儲的傳統功能,美聯儲只需扮演仲裁人的角色,適時地提高或者降低利率,就能使市場正常運轉。 這些構成了格林斯潘統治下繁榮的基本圖景,如果克林頓只是坐享其成就能獲得連任并為自己在歷史上贏得一席之地,那么作為這一神話的實際締造者,格林斯潘為什么不應該作為最偉大的美聯儲主席而被載入史冊?但格林斯潘至少沒有完成作為偉大人物的最后一項,每一個最終被認為締造歷史的人,都會受到和贊譽同樣多的批評和質疑,那么格林斯潘時代的懷疑論者又如何看待那些被確信締造了經濟奇跡的元素——自由市場的信念、美聯儲的獨立性、應對危機時的果斷、對通貨膨脹的警惕、貨幣手段的精妙使用,究竟是和格林斯潘的獨特人格奇妙化和,還僅僅只是一些偶然因素? 英格蘭銀行行長默爾文·金曾用挽歌般的語調贊美這個人,“偉大的經濟學家極其少見,這種人必須具備幾種人的天賦,數學家、歷史學家、政治家和哲學家,艾倫·格林斯潘正是這些天賦的化身。”將一樁豐功偉績歸結于某個人的神奇個性是最輕省的解決方案,但事實上,關于格林斯潘為何如此成功仍是一個謎,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里德曼在談到格林斯潘的出色表現時說,“我大惑不解,我難以置信,令我困惑的是他們如何在突然之間學會了怎樣管理經濟。是艾倫·格林斯潘對經濟的波動和沖擊具有洞察力,而其他人沒有嗎?” 或者一些更本質的因素在起作用,它們通過格林斯潘充分展示了自身。甚至在自己的新書中,格林斯潘也承認,是市場力量而不是他才是締造繁榮的真正功臣。格林斯潘擔任美聯儲主席的18年是這樣一個時代:隨著柏林墻的倒塌,接下來是不可遏止的全球化和新技術革命,跨國企業可以在全球范圍內整合和重新配置資源,并借助技術進步,變得更強和更有效率。而發展中國家由于發達國家制造業的移入,可以制造出口大量廉價商品,從而抑制了發達國家的通貨膨脹,而賺取的外匯又大量回流到發達國家的資本市場,促使股票市場繁榮,并使利率保持在較低的水平。股票市場上升的財富效應,提振了消費信心,保持了市場的繁榮。更有效率的企業,更廉價的商品,更低的資金成本造就了格林斯潘時代的繁榮。 而現在,這個良性循環的時代也許已經進入尾聲,2007年的次級債危機是變化的最初征兆。過量的資金形成了資產價格的泡沫,而資產泡沫可能引發全球范圍的通貨膨脹,最早的危機已經在房地產市場體現,而當大多數人選擇離開市場,就意味著繁榮的終結。 一個動蕩年代選擇了格林斯潘作為時代的印記,而締造這個時代的元素仍在繼續發酵,將格林斯潘看作是未來世界的預言者不如看成是一個鏡像,他的因勢利導或者無意為之都將成為格林斯潘遺產繼承者的解剖標本。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