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情懷 訪長江商學院副院長齊大慶博士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18日 16:56 新浪財經 | |||||||||
——訪長江商學院副院長、會計學教授齊大慶博士 一米八五的個頭、牛仔褲、笑容可掬……在長江商學院,他總是和每一位遇見的同事親切地打招呼,因為在他看來,每個人只有職業的差別,人和人的本質上應該是平等的,所以他說“不管做什么工作,我們應該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我們每天都要跟很多人接觸,別人的這種言行舉止都會影響到你對今天生活的體驗,所以我覺得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和義
學生時代:不解的人文情結 齊大慶出生在美麗的海濱城市大連,父母親都是大連理工大學的教授。在這樣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中,他從小就受著雙重熏陶,文理科的水平一直都保持均衡的發展,成績也非常優秀。從中學開始,他才漸漸表現出對文科的特別偏愛。 齊大慶上學的那段日子正值上世紀80年代初期,國家當時正處于撥亂反正階段,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日益凸現。國家發展的目標是實現“四個現代化”,而國家更多的是寄希望于通過科學現代化來促進經濟發展,所以當時青年的學習典范都是一批像陳景潤這樣年輕有為的科學家。抱著“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想法以及出于從事科學工作在政治上犯錯誤的可能性較小的考慮,作為理科教授的父親堅持要求齊大慶讀高中的理科班,拗不過父親的他于是選擇了理科。 1981年,齊大慶順利考入上海復旦大學生物物理系。生物物理專業是復旦學期最長的專業,需要攻讀五年。大學的前三年,齊大慶和同學們跟物理系一起上課,后兩年則是和生物系的同學一起學習。雖然物理一直也是他比較喜歡的學科,可是骨子里對文科的那種渴望總是在其心底縈繞。 機會終于來了。那時復旦的校長是謝希德老人,在任職復旦期間超前地提出復旦的學生可以攻讀雙學位的建議。很快,復旦就開始安排雙學位課程。那年,齊大慶正在讀生物物理專業三年級,根據當時的新規定,他可以申請國際新聞專業作為第二學位,這實際上是復旦新聞系和新華通訊社合作開設的專業。新華社在工作中發現,新聞報道中的很多領域不僅需要有專業的新聞素養,還需要有相應的專業知識配合,兩者兼備的人才能成為優秀的專業記者。 國際新聞專業的考試非常嚴格,特別是英文水平要求很高,因為該專業基本上培養的是英文方面寫作和報道的記者。經過嚴格篩選,他終于如愿以償。1984年,已經讀了三年物理專業的齊大慶,大學四年級時開始了生物專業和國際新聞專業的文理兼修。五年的生物物理課程加上大四開始攻讀的國際新聞的課程,齊大慶在復旦整整學習了六年。 記者生涯:充滿夢想與激情 1987年,在畢業前半年,齊大慶來到了地處北京市宣武門大街的新華社總社,開始了實習生活。起初的三個月,他是在體育部度過的。那時,他總是到處追蹤各個體育賽事和運動員,生活忙碌而又充實。來到新華社的第四個月,他轉到對外部的中國特稿社。在新華社特稿社做記者,需要就特定行業的特定事件或特定課題等進行全方位采訪和多角度報道,文章以深度分析為主,并要求用英文撰寫。在這里實習的齊大慶,非常喜歡這種帶有研究和調研風格報道的寫作方式,因表現優異,他畢業后被新華社的中國特稿社留了下來,成為這里的正式一員。 齊大慶在新華社工作了三年。其間,新華社的工作氛圍和人文環境讓齊大慶現在回憶起來還充滿著幸福。特別是在中國特稿社的那段時光,那時的年齡正是一個年輕人理想主義色彩最濃重的階段,對國家、對個人來說,一切都在快速發展著,蒸蒸日上。齊大慶當時的報道重點是石油行業,國內大多數的陸上油田和渤海的海上鉆井臺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一直涉足經濟領域的齊大慶,有很多機會接觸各類型的企業,他慢慢開始對企業管理發生了濃厚的興趣。1989年下半年,國內環境的變化使他萌生了出國留學的念頭。他希望能夠去美國攻讀MBA,以便完成從旁觀者到企業運營管理的參與者的轉變。當時在國內這還是一個很陌生的專業。 考過托福、GMAT,齊大慶就忙著開始申請美國的商學院。雖然拿到了很多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但在美國讀MBA能拿到全額獎學金卻異常困難。他清楚地記得當時提供獎學金最高的就是哥倫比亞大學,但也只是半獎,這對于當時的國內留學生來說,遠遠不足以支撐他們在美國的求學和生活。正在這時,位于夏威夷的東西方研究中心(East-West Center)為齊大慶提供了全額獎學金。這家隸屬美國國會的研究中心側重研究亞洲,多年以來都有邀請亞洲年輕人去幫他們做研究的傳統,同時提供全獎支持他們就讀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 of Hawaii),希望借此潛移默化地影響亞洲的青年。該研究中心下屬的一個研究所專注亞洲尤其是中國的能源政策方面的研究,在新華社特稿社報道石油行業的三年經歷,使齊大慶有了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 1990年,齊大慶正式辭職離開了新華社。因為在復旦讀的雙學位在當時是等同于研究生的,所以和研究生畢業后的服務期限一樣長。因為還未做滿服務期,出國前要先到復旦大學交納9000元的賠償金。在上世紀90年代初,這筆錢還是很大的一個負擔,最后賠償金是由齊大慶的父母積蓄加上親戚朋友處借款湊來的。上飛機赴夏威夷的時候,齊大慶的兜里總共只有30美元。 海外生活:難忘的“8·15” 1990年8月15日對于齊大慶來說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日子,這一天他第一次出國,來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國。這一天發生的點點滴滴,即使過了15年,他依舊記憶猶新。他說:“進美國海關時,海關官員看了我的護照和簽證之后,什么也沒說,而是讓我到旁邊的一個屋子里等著,那屋子里坐著二三十個來自菲律賓等國家的人!蹦刈舜蟾庞腥膫小時后,進來一位海關官員,說沒問題,就讓他過關了。雖然最終是過了關,但原本約好來接機的中國同學會的朋友等了兩三個小時,一直不見其人影,以為是航班延誤,早已離開。 初到夏威夷的齊大慶,懷揣著僅有的30美元,忐忑地坐上了一輛出租汽車。他一路上都在擔心自己的這點錢是否夠付出租車錢,到了學校,計價器停在了27.5美元上。付過車錢,齊大慶的兜里還剩下2.5美元。這時已經是下午三點多了,沒吃午飯的他就在學校附近逛來逛去。這時,他發現了一家Burger King(快餐店),從沒點過洋快餐的他邊看別人點餐邊學,當他發現了一款2.49美元的套餐后,幾乎傾其囊中所有,終于吃到了中飯。所幸的是,晚飯是在學校的中國同學那里解決的。這就是他記憶中第一個難忘的“8·15”。第二天,東方研究中心安排妥了一切,齊大慶在美國的留學生活開始步入了正軌。這一年的圣誕前夕,遠在北京的妻子也來到了他的身邊。 在夏威夷攻讀MBA的兩年中,有著三年自在記者經歷的齊大慶被教授們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深深地吸引了。還是學生的他看到教授們不需要坐班,不需要朝九晚五,似乎是自己時間真正的主人。但后來真的成了教授之后,齊大慶才知道“教授其實有很多的壓力”。 出于對教授職業的向往,他開始和相處比較好的教授聊天探討這一話題,才知道在美國做教授一定要有博士學位。這時已是1991年的12月,申請就讀博士已經有些晚了。恰好此時,密歇根大學一位到訪的會計學教授,因為和齊大慶處得很好,邀請他師從于自己,于是齊大慶就只申請了密歇根大學。當時,妻子認為,只申請一所大學不保險,強烈要求他又申請了密執安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1992年是美國經濟的一個調整期,當年博士畢業生找的工作不是特別好,密歇根大學商學院就將會計學博士的錄取名額縮減了,于是他就去了妻子要求他額外申請的密執安州立大學。 轉眼間,四年的博士學習結束了。1996年春天,齊大慶開始了在美國大學的求職面試。其間,剛面試過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正準備去密歇根大學面試的齊大慶得到香港科技大學的面試邀請,很快就拿到了聘用通知。但是該大學當時施行的不平等的聘用待遇使其非常不滿意。他回憶說,“香港科技大學當時仍然保持著殖民地傳統,給教授職位的待遇分兩種,一種是給香港人、大陸人、臺灣人,還有一種是給外國人,給外國人的待遇要比當地人好很多”。齊大慶覺得受到了歧視。正在這個時候,得知齊大慶在香港的香港中文大學會計學院也請他去面試,并很快也發出了聘用函。而這時的香港中文大學已經取消了對當地人和外國人的差別待遇?紤]到學中國哲學的妻子喜歡在亞洲工作和生活,齊大慶放棄了美國大學的面試機會而最終選擇去香港中文大學會計學院。到達香港的那天是1996年8月15日,這距離他初踏美國土地的1990年8月15日,整整六年。又是一個難忘的“8·15”。 事業夢想:漸行漸近 齊大慶在香港中文大學工作了整整六年。那段日子,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的管理學院里,聚集了很多國內去美國留學歸來的博士,這個圈子里的人都互相熟識。有時坐在一起聊天,大家普遍覺得優秀的私立商學院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企業的成長應該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其中包括當時正在香港科技大學任教的項兵教授;貞浧鸫蠹掖傧ラL談、意氣風發談論成立商學院的往事,歷歷在目。他回憶道,“那時大家總覺得這是一個很遙遠的夢想,因為大家都知道一個真正的優秀的私立的商學院是需要大量的資金的支持,雖然是好事,但卻遙不可及”。 沒想到,2001年底,齊大慶突然接到項兵教授的電話,說當初大家在香港的夢想有可能成為現實。他以為項教授在開玩笑,沒想到項教授說,“現在是李嘉誠先生愿意捐資辦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的私立商學院”,并邀請齊大慶一起參與。這時的項兵已經離開香港來到了北大,是北大EMBA和EDP項目的創辦主任。于是,從2002年的春節過后,他就開始參加到長江商學院前期的籌備工作中。 采訪中,齊大慶娓娓道來那段籌建長江的時光,充滿了辛苦、喜悅、激動……當時,籌備小組只有項兵院長、齊大慶本人、Cascade(國際部主任)、薛云奎教授以及項院長的助理楊洋五個人,籌備組借用了位于東方廣場西三座五層的周凱旋基金會的一個辦公室。大家每天聚在一起討論、撰寫長江商學院的章程、法律文件等等,“那是非常有意義、終生難忘的一段時光”。有一次,他和薛教授草擬上報教育部的文件,工作到很晚,兩人在麥當勞買了漢堡后,就坐在君悅酒店前面高高的臺階上,看著過往的車水馬龍和匆匆的行人,一邊吃著麥當勞,一邊討論一些細節……那個場景已在他的記憶中定格。 齊大慶當時主要負責籌建的EMBA項目,完全是白手起家。為了讓EMBA的宣傳手冊能吸引人,大家常常坐在一起不斷討論,字斟句酌。為了在宣傳手冊中加入首期班申請同學的入學感言,當時還在香港中文大學工作的齊大慶從香港到深圳,再從深圳坐直通車到廣州,然后從廣州轉出租車到順德的格蘭仕,到當時首期班申請學員、格蘭仕公司總經理助理趙強那里索取他的入學感言。隨后,他又馬不停蹄地回到廣州去索取首期班另外一位申請同學、易方達基金的董事長梁棠的感言和照片。當第一批EMBA宣傳手冊在香港印出之后,招生工作非常緊迫,等不及把宣傳冊從香港郵遞到北京,齊大慶索性就扛著整整60公斤重的三箱手冊從香港先到深圳,然后轉飛機將三箱宣傳冊帶回北京。 回顧長江從誕生到成長的三年,齊大慶回味說:“其實我想長江的路和很多同學企業的路其實是差不多的,剛開始的時候可能都是一個似乎遙不可及的夢想,隨著一些時間的推移,再加上一些有利的外部條件,夢想變成了一個可以為之奮斗的理想。長江的理想是成為世界最優秀的商學院,甚至說得更直接一點,成為世界前十名的商學院。這是一個理想,理想成為現實可能還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這和長江學員經營企業的經歷很類似! 戰略執行:企業發展的瓶頸 齊大慶學術研究的重點最早是以美國資本市場為主,集中于如何使用會計信息估算公司的價值,以及管理層為什么及如何操控公司的盈利;從1998年開始,他慢慢開始轉向研究中國內地的資本市場上相類似的課題。除了學術的研究,齊大慶一直非常關心企業管理問題,他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開始有機會接觸內地的企業家。企業家不是孤立地關心企業管理的各個單一功能,而是企業整體的發展。企業家也不會單獨研究會計和財務,而是把這些作為思考企業管理問題的工具和角度”。 加盟長江后,齊大慶的注意力聚焦到了企業戰略執行的問題上。他說,中國企業的發展,基本上都是經過這樣一個過程:因為一個偶然機會企業開始起步,這時企業基本上都是在一個特定的地域做一個單一的產品,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會發現在這個特定的地域做一個單一的產品,不能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所以大家或者開始實行多元化發展,開始進入不同產品領域或不同行業;或者開始把同一個產品從單一地域進行全國化甚至國際化的經營。這種多元化或者多地域化的過程,帶來了很多管理上的挑戰,開始對這種現代管理有一個很明確的需求,即需要一個現代化的企業制度來理性地管理企業。 戰略的執行是連接企業運營和企業戰略的紐帶,沒有一個很好的戰略執行的體系,戰略本身會成為一個空中樓閣,運營也沒有辦法很好地同戰略銜接起來。齊大慶分析認為,戰略執行已經成為困擾中國企業最高管理者最重要和最緊迫的問題之一。隨著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市場化改革進程的逐漸提速以及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中國的市場競爭程度已越來越高,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強度和壓力遠勝于前。在中國加入WTO以后,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澎湃之勢已然洶涌而至,越來越多的行業和市場已逐漸向國外企業放開。尚處于初創和成長階段的中國企業在應對國內競爭對手的同時,還要面對經過成熟市場環境下錘煉出來的跨國企業的強大攻勢。企業戰略的制定與執行問題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嚴峻地擺在中國企業面前。他鼓勵中國的企業,雖然“企業的戰略規劃水平尚有待于進一步提高;但是,在戰略意識逐漸成熟的過程中,有效地執行既定的戰略才能為企業贏得更多成長與學習的機會和時間。執行能力的不斷增強反過來也會促進戰略制定水平的提高,企業才能不斷在制定與執行戰略的輪回中逐漸從稚嫩走向成熟”。 齊大慶分析說,企業戰略的執行從公司戰略研究的角度來說,基本分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就是所謂的公司戰略,公司戰略更關注從一個集團公司的角度,考慮企業應該進入哪些行業,不應該進入哪些行業,甚至應該退出哪些行業;第二個層面就是所謂的業務戰略,所謂業務戰略就是在一個你已經選定的、甚至你已經在其中運營的一個細分的行業,你如何獲得核心的競爭優勢,換句話說,更關心的是一個具體的事業部的業務戰略的定位,所謂戰略執行就是怎么把你的特定部門的業務戰略和你的日常的運營活動很有效地銜接起來。 齊大慶打算通過幾年的研究工作,希望能夠從學術的角度、比較明確地用戰略執行銜接戰略和運營,構建一個理論性的框架,并明確地闡述和系統地總結中國的企業在戰略執行過程中的典型案例。他已經與長江的同事們著手長遠研究中國企業戰略執行。他們在文獻回顧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個由三個要素(共識、協同與控制)組成的關于企業戰略執行力的理論框架,并通過問卷調查分析了中國企業戰略執行的現狀和影響執行力的決定因素。他說,“我們的研究表明,企業的綜合戰略執行力越強,戰略執行效果越好,共識、協同和控制任何一個維度的缺失都會導致執行效果的下降。共識、協同與控制都分別對于戰略執行的效果有著顯著的影響,但三者相比較,協同與控制的作用相對突出,共識對于目前中國企業戰略執行有效性的貢獻則顯得比較薄弱”。 與此同時,齊大慶也在幫助諸如順馳等企業提升它們的戰略執行能力。據他介紹,順馳是一個正在面臨轉型的企業,原來是位于天津的地域型企業。從2003年開始,順馳抓住了土地市場化的機會迅速在天津以外擴張,到2004年底已經成為一個全國性的集團企業。在這個過程中,該企業為了支持前期迅速擴張的需要,基本上采用了分權的組織架構,由集團公司、地域公司、項目公司構成。為了強調速度,順馳將大量決策權力下放到項目公司層級。隨著時間的推移,順馳已經成了一個全國性的集團公司,工作的重點開始從收入增長型向強調盈利增長的方向過渡,并開始關注企業的持續發展能力。但是,這樣一來,過于集中在三級公司的決策權就與集團新的戰略目標發生沖突。例如,不同項目公司開發的住宅產品的設計、質量和服務參差不齊,導致集團缺乏統一的產品形象和內涵。順馳目前在考慮如何重新調整組織架構,使決策權能夠比較合理地在集團、地域公司和項目公司之間分配,使用系統的工具來做戰略和運營的銜接,包括員工表現的評估和績效激勵體系的設計。 明年上半年,齊大慶希望自己的部分研究成果能得以出版,F在他正與同事們在撰寫該書的初稿,并在系統地整理各類案例。他說,他將在書中總結一些中國企業的經驗和教訓,包括失敗的案例,如德隆的戰略執行過程中的一些問題,成功的案例則主要以復星集團為主。他還在研究案例的同時參與研究對象的整個執行體系的一些改進和設計。 教授簡介 齊大慶,美國密執安州立大學博士,現任長江商學院行政副院長及會計學教授,美國會計教授協會會員。此前他任教香港中文大學會計學院。他的研究方向主要為財務報表分析、中國上市公司管理層的利潤操縱、中國企業戰略的傳承與控制等方面的科研與教學,深受企業高層管理者的歡迎。齊教授于國際著名會計學刊上發表多篇論文并多次在國際會議上獲得最佳論文獎。齊教授的教學主要集中在工商管理碩士課程的財務會計和財務報表分析, 多次獲得香港中文大學管理學院的優秀教學獎,并擁有多年為著名國際和國內企業提供高層管理人員培訓和企業咨詢的經驗,包括:信息產業部、上海市政府、中國移動、中國電信、諾基亞、愛立信、西門子等。他是在NASDAQ上市的搜狐公司的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