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二富豪財富疑云調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2日 12:11 時代人物周報 | |||||||||
嚴介和的高招是:收購國企不出一分錢,還能從政府手中拿到基建項目訂單 本報記者 石玉 嚴介和這幾天心里一定很惱火,本來平靜安逸的生活,一下就給一個八桿子打不著的英國人胡潤給打亂了,而且還引來數不清的放大鏡和閃光燈。
如果僅僅如此也還罷了,事情的發展大大超乎想象,一周之內,他在吉林和江西的兩個雄心勃勃的重組國有企業的計劃被相繼叫停。在悄無聲息地大規模吞并國企壯大自身大半年以后,嚴介和終于被當頭一棒打懵了。 在去年胡潤的“百富榜”上,他的總財富是15億元名列第66位,僅一年時間,他的財富就翻了8倍,以125億元成為胡潤眼中的中國大陸第二富豪。他怒斥胡潤是“胡編亂造”,但他來自基礎建設領域,按照胡潤方面的說法,這是一個既相對壟斷又符合經濟規律的行業,所以財富總值就上升得快。 嚴介和已成功收購了31家國有企業,涉及資產總額達60億元;還有他手上比較可疑的2000億元基建合同,而且就在不久前,嚴介和宣布,太平洋集團將在年底前以“打包”的形式并購進總資產達500億元的國有企業。這些都使他的解釋更加讓人懷疑而不可信。 爭議的背后,其實人們不在乎嚴介和個人財富的多少,而是關心這些財富是不是來自于國有資產,取得這些國有資產,嚴介和憑的是什么? 潛伏的“太平洋系”帝國 根據胡潤的調查報告,嚴介和及他的太平洋建設集團雖然此前默默無聞,但這是中國最大的民營基礎設施建設企業,也是惟一一家擁有國家公路和市政工程兩個總承包一級資質的民營企業。目前,太平洋建設擁有10萬名員工,也是中國就業人數最多的民營企業。太平洋建設目前已有各類基建訂單2000億元,2005年銷售收入預計300億元。 “嚴介和是我今年接觸的企業家中印象最深的”,胡潤表示,他在發榜之前去了3次太平洋建設集團,做了深入調查,他認為嚴介和的財富“就這么多,沒問題的”。 仔細研究嚴介和,就會發現他的財富之路其實一直都是那么隱秘。 上世紀80年代初,嚴介和在江蘇淮安一所中學任教時,就開始琢磨著怎么增加自己的財富。他先是發動全家編織草帽、斗笠、簸箕等,這個家庭作坊很快就開始雇傭工人了。 幾年之后,嚴介和賺得幾十萬元資產,成了那時候淮安最有錢的人。然而在1986年,淮安市有關執法部門以“挖社會主義墻角”為由,取締了他的地下作坊。 上世紀80年代后期,蟄伏一段后,嚴介和不聲不響地通過競標成為一家不景氣企業的廠長。由于不久就扭虧為盈,此后嚴又兼任了水泥制品廠、建材公司和貿易公司這三家公司的法人代表,并當選為江蘇省十大杰出青年。1992年他租賃了一家瀕臨倒閉的企業,注冊成立了淮安市引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成為現在太平洋建設集團的前身。 隨后,在南京繞城公路開工建設時,他憑借繞城公路工程“指令性分包”2700萬的項目,不可思議地凈賺800萬。由此,嚴介和闖出了名聲,他也決定以市政工程為今后的主業,開始在這個領域建立了良好的資源網。1995年,嚴介和出資4000萬元,組建了太平洋建設集團,先后參與滬寧高速、京滬高速、南京新機場以及江陰長江大橋、南京地鐵等國家、省重點工程項目建設。 嚴介和的生意突飛猛進是從2001年開始的。由于有了充足的資金,嚴介和開始大量采取BT模式(建設-移交)運作基建項目:也就是說,先由承建方以全額墊資的方式來進行基建,在項目完成后將其所有權和運營權轉交給政府,而政府通過分期付款來償還項目資金。由于BT模式為那些急于搞基建,又苦于無資金的地方政府提供了一條捷徑,嚴介和在很多地方受到了歡迎。 同許多做大之后的企業家一樣,嚴介和還把眼睛瞄準了改制中的國企。2002年,嚴介和打包收購了包括上市公司*ST縱橫(600862)、江蘇淮陰長城裝飾門窗廠、江蘇機械化施工總公司、宿遷玻璃廠、江蘇雙洋酒業集團、連云港王府葡萄酒業公司等27家40億元的國有虧損企業。 也是從那時候開始,嚴介和迷上了資本市場,他公開宣稱:“近些年太平洋建設將平均每年收購一家上市公司。而該計劃并不包括已被太平洋建設收購的子公司的上市計劃。到2008年,太平洋將擁有5家上市公司。” 據了解,江蘇太平洋玻璃有限公司已經進入輔導期,不久將在香港上市;此外還有鎮江華通機械集團有限公司,進入輔導期已經近兩年。最新一期福布斯財富榜要公布的時候,嚴介和已累計收購了31家國有企業,涉及資產總額達60億元。 進入今年之后,他又在江西、吉林、廣西展開了大規模的收購行動,盡管已經令人咋舌,但嚴介和還覺得這樣過于麻煩,年初宣稱以后只收購大企業集團。今年開始,嚴介和以部分城市為單位與地方政府談判,把該城市的幾個企業集團打包并購。計劃2005年太平洋并購資產總額超過500億元的國有企業。 但是,他沒有預料到胡潤會把太平洋研究得那么透,也沒有預料到他的行為會遭到這么多的質疑。 捆綁打包零收購 嚴介和今年初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們今年收購國企的力度如此之大,是覺得國退民進的機會正在越來越少。”而他用于抓緊收購國企的手段——“零收購”就更讓他自己得意,也恰恰是這一點最先讓人質疑。 嚴介和在與政府談判時,會盡量滿足政府提出的各種要求。但他的底線是只進行“零資產”收購,“我不會出一分錢。但在收購國有資產的同時,我會承擔相應的債務和安置原有職工的責任。” 不過嚴介和把國企并購與城市基建捆綁起來,這頗受地方政府歡迎。在解決了政府煩惱的同時,承諾以BT模式墊資為當地修建基礎設施,更是讓政府眉開眼笑。 零收購始于2002年在江蘇省內一次收購40億元的資產,通過承擔17.8億元的企業負債,嚴介和不但拿下了27家企業,還順利地得到了60億元的基建大單。 2005年10月24日,《時代人物周報》多次致電太平洋集團總部,然而其負責公關的部門電話無人接聽,通過多種渠道與嚴介和本人取得聯系后,他對采訪的配合讓人意外,而他的話更讓人驚訝,他解釋了零收購的方法:“把贏利企業和虧損企業放在一塊,這樣,總的來看一定是虧損的,那我們就可以談判要求零收購了。” 不過嚴介和表示,“零收購”雖然不用耗資一分一厘,但收購以后對虧損企業的重組無疑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并購后他還是愿意投入一些資金重新啟動這些企業。嚴介和甚至有過并購中央國企的計劃。 2005年7月1日,嚴介和與江西景德鎮市政府簽訂了《基礎設施建設轉讓合作協議》和《國有企、事業單位改制合作協議》,太平洋建設集團獲得了景德鎮陶瓷工業園、高新技術開發區、新市區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并托管包括華意電器總公司、景德鎮焦化煤氣廠、景德鎮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景德鎮合資賓館等在內的六家國有企業,托管經營的“資產包”達到100億元。 2005年7月28日,嚴介和與吉林省國資委簽訂了框架協議,吉林省交通建設集團、建設控股公司、保路集團、物資集團等八家國有企業,以“捆綁打包”形式“零資產”轉讓給太平洋集團。 這兩份協議的簽字,曾經讓嚴介和欣喜地看到了自己“零收購”的美好前景,而且這里面還包括了多家上市公司,太平洋系的形成更是指日可待。 大搖大擺的政府公關 很多被兼并企業的部分員工質疑嚴介和有暗箱操作之嫌,“從沒經過公開招標,也從來沒有人知道太平洋集團收購這些國企花了多少錢。” 而嚴介和自己毫不顧及地說:“我們太平洋只愿意在‘零招標’、‘零競爭’的情況下從地方政府手中拿到訂單“。他也毫不諱言其收購那些虧損企業的動機是“雖然企業質地不好,但由此和政府建立了相當好的關系”,醉翁之意在于獲得高額利潤的建設項目。 嚴介和告訴《時代人物周報》,太平洋不知道什么叫招投標,什么叫競爭,且一直回避競爭。收購也沒有什么標準,重組這么多公司,談判都沒有超過3個小時。 “收購沒有什么標準,重組這么多公司,談判都沒有超過3個小時。而在每項收購之前太平洋也不做什么調查,做企業的一看就知道公司的好壞。太平洋經濟說白了就是談判經濟。談判出的效益占75%,也就是75%的效益出在談判桌上。一二十萬人辛苦勞動也就創效益的25%。”這句話曾經驚倒了無數人,嚴介和絲毫不介意。 正常企業的項目合同是和政府下面的職能單位簽訂的,而太平洋所有的項目都是直接和當地政府簽訂。按照國家相關法規,地方政府是無權直接和企業簽訂合同的,嚴介和的解釋是:“這種做法雖然在法律上行不通,但是在道德上是很奏效的,是完全符合中國國情的,和市長談好后,做一切事情都更有保障。”。 嚴介和認為,太平洋集團的“零招標”并無不妥。因為太平洋為地方政府開出的條件非常誘人,在他看來,吸引這些地方政府與太平洋集團簽約的是太平洋集團創新的以整座城市為單位的超大規模的BT基建模式。“根本沒有人能同我們競爭,沒人競爭當然也就不必公開招標了。” 嚴介和的眼光很毒,太平洋集團目前主要在東北、內蒙古、新疆、云貴等經濟欠發達的地區與地方政府談判,因為東部沿海地區的市場經濟已經很發達了,一切都很規則化,在那里,他的“零招標”不可能實現,“零收購”也不可能有吸引力。另外,他的人脈資源也是不可忽視的。 嚴介和在三年內收購了31家虧損的國有企業,但很難知道,他收購那些虧損的國有企業到底花了多少錢。2004年,太平洋90%的利潤來自于工程建設,嚴介和顯然很難在這些收購來的非主營業務上投入太多的資金和精力。而嚴介和最熟悉、最擅長的就是路橋建設,并不具備管理、整合不同行業的國有企業的實踐經驗。不過他似乎找到了一條捷徑:通過收購虧損國企,博得政府好感,進而在當地市政工程中分一杯羹。 “收購富豪”始遭冷臉 華意壓縮在2005年10月22日發布公告稱,由于兩個月來,景德鎮市國資管理機構與太平洋建設就后者托管的華意壓縮第一大股東——華意電器總公司改制有關問題一直未達成協議,已簽訂《終止委托管理協議書》,終止雙方的托管關系。這意味著華意電器總公司與太平洋建設的重組破裂。 這是嚴介和在一周內領取的第二份類似公告。此前,吉林省國資委公告終止太平洋建設對其直屬8家國企的重組。 遭此打擊,加之胡潤富豪榜公布后疲于解釋和應付,嚴介和宣布:”太平洋建設集團沒有無償占有國資,今后,可能不再沾手國資“。 因這項涉及巨額國有資產處置的合作未曾上報江西省國資委,在嚴介和與景德鎮政府簽訂相關協議后不久,江西省國資委便派出調查組對上述合作展開調查,有關領導對太平洋的實力心存疑慮,省國資委主任吳明輝親率調查組對合作協議進行調查。 而嚴介和向《時代人物周報》表示,雙方分手的關鍵原因是雙方關心的條款不能達成共識,譬如華意電器的債務問題,景德鎮方面希望太平洋建設集團獨擔,而太平洋建設集團希望雙方共同承擔。一向不愿意多掏錢的太平洋自然不干。 其實嚴介和的心里是痛苦的,因為當初趕走顧雛軍,最后取得托管華意壓縮的資格,他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掌控第二家上市公司。 雖然嚴介和還稱與華意電器中止合作,并不影響其他5家景德鎮企業的托管合作,但在托管景德鎮80億國資的同時,太平洋建設還獲得了該市價值數十億的基礎設施建設的單子,隨著這一項目的終止,這張基建大單能否確保就是一個問題。因為在與吉林國資委的合作終止后,太平洋建設在長春高新技術開發區高達200億元的基建項目已被要求重新公開招標。 華意壓縮公告發布前的一周,吉林省國資委發布公告終止與嚴介和的合作意向。這一公告的到來是遲早的事情,因為雙方原定在9月3日至6日間簽訂正式轉讓協議的儀式一直沒有舉行。 嚴介和曾企圖整體打包收購包括吉林省國資委直屬的交通建設集團、建工集團、高速公路公司、物資集團、物貿集團、汽貿集團、寶路公路工程集團、中小企業擔保公司等8家吉林省大型國有企業集團在內的近150億國有資產,太平洋建設集團以承擔資產、人員、債務及改革成本為條件,這8家集團幾乎囊括了吉林省基礎建設方面的支柱企業,其中不乏涉及吉林省基礎類上市公司的股權。如果成功,會成為目前“國內最大的國企收購案”。 其后,太平洋建設集團在7月6日率先以托管方式介入,雙方約定托管一段時間后實施收購。 然而,隨著吉林國資委評估這個國有資產包為8億元,與嚴介和估值的負5億元相差整整13億元,問題就出現了。嚴介和說太平洋建設重組國有企業都是“零成本收購”,改革成本應表現在介入后的后續成本上。 與此同時,有企業在對太平洋進行了一番了解后,對其經營模式及其資金實力表示強烈質疑。他們認為,嚴介和之所以來吉林省收購國企,醉翁之意是要進入吉林省的建設市場,是為獲取當地的工程項目,因為太平洋已經在長春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簽下了200億元的建設工程項目。 吉林國資委改革處在接受采訪時稱,東北老國企必須要向市場經濟轉軌,但轉軌需要資金的投入。人員安置需要錢;企業生存發展也需要錢。于是,他們希望嚴介和有增量資金投進來,可太平洋建設“遲遲沒將錢打進來”。 《時代人物周報》了解到,吉林省的8家企業中部分已在吉林產權交易網上公告轉讓。以建設控股集團為例,資產總額10440.98萬元、負債總額2167.82萬元、凈資產8273.16萬元,轉讓價格將”以資產評估結果為基礎,考慮企業實際情況、同類資產市場價格、職工安置等因素確定”。 [長話短說] 嚴介和的講話透露出太平洋集團不遵守市場經濟游戲規則。雖然目前中國經濟領域有不規范的操作,但從國家法律、法規和制度安排上都是朝向規范的市場經濟、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而努力,不規范操作只是暫時的現象,嚴介和卻將不規范操作當成成功的法寶,炫耀的資本,這讓人不能不擔心。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趙曉 嚴介和的模式非常簡單,但很難說長期可行。首先,對地方政府而言,不采取招標方式就將基建工程外包勢必容易引發腐敗;其次,嚴介和之所以愿意托管那些大量虧損的國有企業,只有一個可能,即他所獲取的工程利潤足以支付托管所有的費用。托管期一旦結束,這些企業問題將更為嚴重。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陳志武 BT模式一般要求總承包方要有至少30%的自有資金,實在無法想象太平洋集團如何利用100多億元的自有資金進行總額高達2700億元的工程建設。雖然目前我們國家還沒有針對BT模式的法律法規出臺,這一領域還處在法律監管的真空地帶,但相關方面應該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投標法》、《政府采購法》等法律的相關精神來進行,一般應采取公開招投標的方式確定總承包方。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巴曙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