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財富人物 > 建行上市 > 正文
 

建行推手郭樹清:沖刺之后考驗將會更多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7日 15:08 時代人物周報

  本報記者 張春霞

  這些日子,可能會成為郭樹清一生中最為忙碌的時期。

  中國建設銀行將于10月27日在香港主板上市,揪著很多人的心,作為董事長,49歲的郭樹清肩上的擔子不輕。很多人在關注建行上市的同時,還在關注著臨危受命、推動建行上
市的郭樹清。

  在全國人民享受國慶長假之時,他一天也沒有休息過,而是率隊赴港正式展開了上市前的推介活動。在回京參加完十六屆五中全會后,他匆忙地再次啟程,甚至都沒有時間接受《時代人物周報》的二次采訪,因為還要去紐約、倫敦等國際金融中心做上市前的最后準備。

  一本書改變一生

  很多人喜歡用“長相清秀”,“衣著整齊”,“有紳士風度”等詞來形容自己所見到的郭樹清。確實,那是一張幾乎看不出喜怒哀樂的臉,好像任何時候都是靜靜地用方框眼鏡后那雙略顯深邃的眼睛看著周遭的一切。

  “我第一次見他是在一次會議上,他沒有往第一排坐,而是很自然地坐在最后一排的位置上。他很安靜地坐著,乍一看還以為是一位青年學者。他神色溫和,講起話來條理清楚、言語簡潔明了,完全沒有某些官員與學者交往的態度。他謙和的態度在我頭腦里打下了很深烙印。”

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如此描述他見過的郭樹清。

  事實上,郭樹清在“做官”之前,原本就是學者。自1980年以來,他在宏觀經濟學、比較經濟體制領域發表論文300余篇,出版著作(包括合著、主編)13部。曾兩度榮獲孫冶方經濟學獎,1991年獲得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到如今,很多學術類刊物里的編委會名單里,還可以找到他的名字。

  而郭樹清有今天,可以說與一本書有很大關系。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博士畢業的郭樹清得以有機會與吳敬璉、周小川、樓繼偉、李劍閣等人一起工作,被稱為“整體改革論者”。1988年5月,由他們共同完成的《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整體設計》出爐。

  這部飽含郭樹清等人心血的研究報告雖然有理有據,但由于當時極“左”思想還很有市場,他們的設計顯得過于超前,所以并沒有獲得迅速反應和重視。研究心血只好被束之高閣。

  沒想到,幾年之后,時任副總理的朱基找出了該報告,他不但對其很感興趣,而且建議逐步采取這一方案。

  郭樹清因此受到朱基的欣賞。1996年,年屆40的郭樹清由中國社科院馬列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被提拔為國家體改委秘書長,后又先后任國家計委經濟研究中心副司長、研究員, 國家體改委綜合司司長。1998年7月,他出任貴州省副省長。2001年4月調回北京,任央行副行長、外管局局長。

  在進入人民銀行之前,他曾是朱基“內閣”的智囊成員,與當時的證監會主席周小川、證監會副主席李劍閣、財政部副部長樓繼偉組成智囊團,替朱基時期的改革開放立下汗馬功勞。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整體設計》,以及后來郭樹清所著的《整體的漸進》被許多財經類院校列為必讀書目。

  “郭樹清可謂是學而優則仕的典型,他有非常扎實的理論功底,有對中國的改革問題比較準確的判斷,而且是一個胸有成竹,既善于戰略又善于戰術的改革實踐家,當然,他本身是一個理論家,是中國社科院培養出來的研究生中的佼佼者,是學有所長的專家型領導,更是學者型官員的標本。”《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主編新望對郭樹清的評價顯然很高。

  新望介紹,由于與現任央行行長周小川、北京市長王岐山、財政部副部長樓繼偉等官員的經歷類似,郭樹清也被定義為“學者型官員”。并且,他們都是原國家體改委的人,曾經對中國改革產生過重要影響。而周小川、王岐山也都曾在建設銀行擔任過行長。他們之間的關系也很好。

  “即使是現在,他依然比較喜歡與原體改委和社科院的人‘混’在一起,他們在一起時也十分放松,很多人,甚至包括很多后來的年輕人都敢與他嬉笑。他們對他的稱呼,不是郭行長更不是郭董事長,而是相當親切的樹清。”

  溫文爾雅式的強悍

  “他一去就把建行董事會與黨委的關系理清楚了,這個很重要,現在建行已經有比較大的變化。而無論是經歷還是學識,又都很不錯,是一個真正要做點事情的人,我比較看好他。”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易憲容的看法其實代表了很多人的觀點。在目前國內大型企業的改革中,如果董事會與黨委的關系不能夠清楚界定,公司治理結構就根本無法建立。從不少國有企業改革的經驗上來看,面臨的許多大問題就在于不能夠真正清楚界定兩者關系。

  想當初,到任的郭樹清驚訝地發現,建行的董事會在監督業務時沒有起到應有作用。于是,在選舉其任董事長的建行董事會上,郭樹清語重心長——董事會是公司的最高經營決策機構,并拿出了加強董事會建設的五點建議,比如建立董事會專門辦公室、根據高管盡職情況審議獎金發放方案、行內部門要定期向董事監事們提供能反映經營狀況的統計資料和文件、董事監事可列席行內討論經營決策的各類會議、建立董事會對高管人員的問責制等。

  經濟學家吳敬璉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講課時,有學生提問:中國的銀行業改革能否成功?吳敬璉沒有正面回答,而是特別地向他的學生們推薦郭樹清在接受中外報刊采訪時談到的關于黨委與董事會關系的觀點。

  能得到吳敬璉的肯定,郭樹清的能力可見一斑。事實上,《時代人物周報》曾就某問題與吳敬璉交流時,吳敬璉也曾推薦過郭樹清較早前寫過的一篇文章。

  “郭樹清做事情比較有預見性,他們只要按照他現在的想法做下去,不出現其他情況下,對整個建行的發展肯定是好事情。”與其有過多次接觸的一位新聞同行如是說。

  不過,盡管外界一直認為郭樹清是一位溫文爾雅的人,但在對待內部問題上,他的一言一行卻表現得很強悍,尤其是在一些具體細致的工作中。

  他對于建行的改革,就可以用大刀闊斧來形容。

  5月23,執掌建行董事長一職不到兩個月,郭樹清就頒布了一項內部文件《關于追究案件發生機構及其上級機構領導人員責任的規定》。

  按照這一規定,建行領導人員具有以下四種情形之一的應當引咎辭職:一是轄內發生多起案件或重大違規問題;二是涉案金額巨大或損失嚴重的;三是案件性質嚴重,社會影響惡劣的;四是嚴重挫傷員工積極性的。

  這一規定首開了國有銀行領導人問責的先河,也在整個建行系統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問責風暴”。由此引發了建行湖南分行行長孫建成、山西分行行長梁富成等3個省級分行行長“引咎辭職”的風波。

  有意思的是,關于該《規定》的新聞通稿是由郭樹清親自審閱的。

  關注決定成敗的細節

  就在人們普遍關注國有商業銀行財務重組、公司架構、發行上市、引進戰略投資者等問題時,郭樹清卻轉換了思考角度,把目光投向了客戶,把工作重心下移到基層,把責任分解給每一位員工。

  其實在其就任董事長僅僅一個月后的4月下旬,建行就開展了一項拉網式的檢查,重點是對基層機構負責人的監督制約,其中對不善管(領導班子軟弱,戰斗力不強)、不敢管(領導班子私心重,自身不正)、不能管(領導班子管理水平、控制能力有限)的領導班子和領導人員進行調整、充實。而無論是深入基層調研,還是發表署名文章,不難看出,建行股份制改造的中心內容已開始體現“建立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和機制”。

  一位建行員工講,一次,郭樹清到某直轄市分行下屬支行視察,發現門口有一花園,客戶需繞過花園才能進入銀行大門,他覺得太不方便了,便讓人把綠地開出一條路。

  除自己外,郭樹清還非常重視別人對建行的各種反應,包括他太太。據說,郭太太到建行某支行辦理業務,發現辦一筆電匯竟然要把同樣的單子填寫三遍,回家后便對郭樹清說了,郭樹清立即致電給該行行長,認為此做法不人性化,要改進。

  郭樹清的這些舉動得到建行上下許多員工的熱烈歡迎和熱情響應。“關注細微之處,這是帶動風氣和企業文化的轉變。說明我們多年工作是多么忽略細節。郭董當了那么多年大官,無論是視野還是思路上都很大氣,要不也不會在風口浪尖時把他派到建行來。”

  收拾建行危局

  郭樹清成為“張恩照事件”后領導建行上市的最佳人選 

  事實上,郭樹清之于建行,很多人習慣用“受命于危難之際”來形容。而這樣的事已不止一次在他身上上演。

  當時,“張恩照事件”給正在全力備戰上市的建行帶來的難堪、震驚可想而知,很多人幾近驚惶失措。如何消除不良影響、打消投資者疑慮、繼續推行已經起步的改制成為擺在建行面前的重要問題,而決定由誰來收拾這個局面就更是當務之急。

  找回投資者信心

  就在建行面子掃地之際,郭樹清“領旨”肩負起繼續推進改革的重擔。今年3月17日,他受命擔任建行黨委書記;一周后的3月25日,正式成為建行董事長。

  多位金融界(行情 論壇)人士認為,“張恩照事件”對建行的最大影響便是國際聲譽受損,進而對建行未來海外上市進程和上市效果產生負面影響。尋找一位既有豐富的金融管理經驗又有一定國際影響和威望的接任者是上策。而郭樹清彬彬有禮的舉止能令國際投資者對建行留下較好印象,有助于改善建行在國際市場上的形象,找回投資者信心。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趙人偉與郭樹清可謂是“老熟人兒”。在郭樹清還是馬列所的博士生時,趙人偉是經濟所的副所長,郭樹清進行博士論文答辯時,趙人偉是答辯委員,他們一起參加過“巴山輪會議”,先后到英國牛津大學進修。在1990年時,世界銀行邀請他們一起去美國開會,郭樹清因故未能成行,趙人偉只得一個人去了。

  “他學習成績非常好,雖然是南開大學學哲學出身,但在經濟方面特別肯鉆研,也有相當的成就。”

  “而且他行事風格比較穩重,對銀行海外業務很了解,熟悉國際金融市場。由于在英國呆過二年,能操一口流利的英語,有助建行上市時更好地同國際投資者交流。這些,可能都是郭樹清最后能夠入主建行的重要砝碼。”趙人偉的分析與很多人不謀而合。

  從現實來看,不論是趙人偉也好,金融界人士也罷,他們的看法都沒有錯。在郭樹清的帶領下,建行正逐步走出人事危機的陰影,向著新的目標邁進。

  上市前景看好

  或許不只是建行人,還有局外者與他們一樣,也對在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率先上市的建行在10月27日那天的表現充滿了好奇與期待。

  建行上市的承銷商為中金公司、摩根士丹利和中國建銀投資有限公司。根據建行上市招股書披露,建行計劃以每股發售價1.8-2.25港幣,發售264.84億股新股,占擴大后股本的12%。將募集48-77億美元資金。而根據承銷商向機構投資者發放的材料,如果承銷商行使超額配售權后,新股發行數目將會增至304.59億股,那么融資額將在80億美元以上。

  據此,建行很可能超越今年6月上市的法國公司Gaz de France 之54.7億美元的募集規模,成為2005年全球最大的IPO(首次公開募股)。

  令包括郭樹清在內的建行員工驕傲的是,建行大股東中央匯金投資公司所持有的內資股,可能會全部轉換為H股,屆時建行H股市值保守估計將逾3500億港幣,比目前的中石油(資訊 行情 論壇)還大兩倍,成為規模最大的H股,因此該股也將有資格被納入恒指成份股(反映香港股市價格趨勢最有影響的一種股價指數),并有可能成為第一只加入恒指成份股的H股。

  “建設銀行上市后市值估計能接近1500億港幣,如果獲準加入恒指成份股,將會使基金的恒指組合出現大調整,市值相對較小的銀行股如東亞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0023.HK)有可能被剔除,而一直有希望加入成份股的渣打集團(資訊 行情 論壇)(2888.HK),入選會更困難。”

  “交通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3328.HK)上市定價為2.5港幣,市凈率1.7倍;上市后一路飆升,目前股價為3.30港幣左右,最高曾達到3.525港幣。建行的情況似乎可以更好些。”

  類似于這些對建行利好的消息,不斷充斥著很多人的耳朵。

  在國有四大行中,除建行外,還有中行也在沖刺上市,中行目前已經成功引進三大外資股東,而作為其中首個海外上市的銀行,建行的海外IPO之路可謂“試金石”,顯然為明年工行和中行的IPO打下前站,讓它們信心大增。

  助推作用不可小覷

  對于建行如此好的表現,郭樹清表現得相當冷靜,他清晰地闡述著建行的戰略意圖:“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并不是為了吸引更多資本,而是為了引進更好的產品、經驗和管理。也就是說,從根本上講,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的主要目的是‘股權換技術’”。

  不過,建行在引進戰略投資者方面能有如此多有影響的人捧場,并能如此迅速地有結果,其實與郭樹清本人有很大關系。

  “在郭樹清之前,外國銀行的戰略投資者已與他的前任張恩照有過多次接觸,但遲遲沒有做出決定。郭樹清掌管建行后,他們觀察到其上任的作為,不僅看到他個人之能力,也看到改革建行之決心和未來發展之曙光,為建行與美國銀行談判成功創造了條件。”一位熟知內情的人士如此介紹。

  除了在管理上動刀子,在業務上,郭樹清所下的力度也不小。

  根據建行上市招股書上披露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建行半年的純利達到283.5億元人民幣,不良貸款比率為3.91%,資本充足比率為10.71%。歷史數據表明,建行2003年及2004年度純利分別為225.3億元人民幣和490.4億元人民幣,同期不良貸款比率分別為4.27%和3.92%。截止到2004年底,建行凈資產約1947億元人民幣,總資產約39100億元人民幣。

  “上市融資后,建行資本充足率的壓力不大,關鍵是如何提高盈利能力和資產質量。而且,我們大大放慢了貸款的增長速度。”對于未來發展,郭樹清顯然有自己的計劃。

  沖刺之后考驗更多

  很多人認為郭樹清足以應對上市后面臨的問題

  到今天,郭樹清履新建行已整整7個月,他在建行所做的一切也一一被人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其實,還是在其上任之初,很多人就列出了他必須做好的事,比如重塑海外投資者的信心,帶領建行順利完成海外上市,穩定人心和盡快改善建行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建行的風險管理能力等。

  顯然,在重塑海外投資者信心,帶領建行順利完成上市方面,郭樹清已經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然而從各方面的反應看,其他許多問題在今后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還會一直困擾這位董事長。

  中金公司在最新一份報告中指出,建行目前面臨最大風險是不良貸款比率上升和內部欺詐問題。中金認為,與內地上市的銀行股比較,建行貸款組合的風險水平較低,一旦內地經濟增速明顯放緩,可能會導致其不良貸款上升。

  一位與建行有著千絲萬縷聯系但要求匿名的陳先生透露,雖然建行目前被普遍看好,但也有美資投行近日對其大潑冷水,表示建行風險管理仍未足夠,前行長“出事”后,管理層并無多大改變,所以令人擔心。

  對此問題,郭樹清給出了自己的解釋:“風險管理體系不夠健全、風險識別和定價能力薄弱是目前國有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其背后反映出來的是銀行風險管理理念嚴重落后,對風險的認識相當粗淺。建行目前正開發衍生產品用以對沖利率和匯率風險,同時增加利潤來源,以彌補傳統業務利潤受擠壓的不利影響”。

  而據了解,建設銀行為提高盈利能力,過去兩年已關閉多家分行,截至今年6月底,建行分行數目為14250家,但仍屬全國第三大分行網絡的銀行,建設銀行希望未來可再關閉約1000家分行。

  不過,易憲容分析:“建行上市使其置于市場的完全監督之下,這樣,不僅要把銀行的運作方式及信息透明化,還得把銀行所有的運作方式、公司治理結構、財務業績、未來的整體盈利水平等跟國際標準比較,壓力可想而知。”

  郭樹清要面對的問題還遠不止這些。

  一名建行工作人員發著牢騷:“在歷任行長中王岐山對建行的貢獻最大,魄力也最大。郭董現在是惟恐下面出事,影響上市,對風險控制的要求要遠大過業務發展。根本沒心思考慮發展戰略的問題。建行現在真是人心思動。”

  另一方面,郭樹清曾坦言,建行目前80-90%的員工都未能稱職,因此計劃未來5年把雇員數目減少到30萬人,即預計裁員7萬人。如此巨大的“動作”,會不會引起建行員工人人惶恐現在還不好說。

  “建行以大踏步的改革、以高標準的要求完成了改制,這自然會激化銀行內部原有的問題與矛盾。如果這些問題與矛盾不能有一定的時間來化解,它對建行的未來肯定是有影響的。”易憲容說。

  事實上,私底下,建行各級員工的抱怨聲已經不少,他們對建行過去所做的“買斷工齡”、“強制下崗”等做法怨聲載道,甚至哭爹罵娘。雖然有些決策不一定全是郭樹清做出的,但顯然很多人把賬算在了他的頭上。

  如何安撫人心,如何妥善處理冗員,都是未來擺在郭樹清面前的難題。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戴園晨在郭樹清讀社科院的研究生時,是那兒的老師。在戴園晨看來,郭樹清是一個年輕有為、善于思考、敢于發表意見、有極強思考能力的人。

  “他很有見地,在讀博士期間,就提出了總體改革方案的思想,提出要系統改革。在國家外匯管理局時,他是匯金公司的主要創辦人,成立匯金公司是一個很新的思路,讓銀行把我們的外匯用起來,增加銀行資本金,這是一項很有意義的決策。”

  “我曾與他一起去過臺灣,知道他能夠很好地發表意見,認識很敏銳,看問題很深。而且挺謙和,挺能抬舉人。”

  看來,建行的這些問題會不會難倒郭樹清還很難說。不過,無論如何,要很好地解決問題,郭樹清肯定要費一番腦子。

  中國各銀行上市情況

  名稱           董事長      行長     上市時間

  中國建設銀行       郭樹清      常振明   計劃今年10.27

  中國工商銀行       無        姜建清      明年下半年

  中國農業銀行       無        楊明生      無計劃

  中國銀行         肖鋼       李禮輝      計劃明年3-4月

  廣東發展銀行       李若虹      張光華      計劃明年

  中信實業銀行       王軍       陳小憲      兩三年內

  華夏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         劉海燕      吳 建      2003.8.26

  民生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         經叔平      董文標      2000.12.19

  招商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         馬蔚華      馬蔚華      2002.4.9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     金運       金運       1999.11.10

  交通銀行         蔣超良      張建國      2005.6.23

  深圳發展銀行       法蘭克紐曼(代理) 韋杰夫      1991.4.3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