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財富人物 > 正文
 

李思聰:一個民營企業家的金融夢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08日 02:42 第一財經日報

  本報記者 田晶 劉永 發自廣州

  四川人性格多勇猛、敢于闖蕩,安徽人性格則多內斂、為人低調。

  四川從商者敢為天下先,安徽從商者則多謹慎。

  祖籍四川,長在安徽,無論為官還是從商,兩個省份的地緣因素在李思聰身上得到了綜合體現。雖然在實業方面的身家已超過10億元,他最希望被提及的身份還是廣東銀達擔保投資集團的董事長。

  從銀行業基層干部開始、在股票市場取得第一桶金、退出股市涉足實業、再返身金融業,李思聰接觸、從事、癡迷金融業20多年來,逐漸勾勒出一個宏大而完整的金融產業鏈。

  在擴大財富版圖的過程中,親歷親為、風險控制、誠信,是李思聰自己認為最為成功的原則。

  他甚至戲稱自己是集團的大秘書,雖然有專職律師,每一份合同、每一份法律文書都經過自己親自修改,接受記者采訪的一個多小時中,他見縫插針,批注了五份合同。

  從1997年開始使用手機到現在,手機號碼一直沒有換過,從不關機,李說這樣做是為了讓合作伙伴信任,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消失。

  出身金融監管領域的李思聰在看待財富這一問題上,和中國絕大多數富人一樣,累是他們提到的第一個字。但他說,不同于那些迅速聚斂財富但掙扎于內心世界的“原罪”中的富人,他每天都可以睡得很安心,他所有的財富,都來得干干凈凈。

  道德以外,在風險控制方面,雖然他偏好金融,但深知實業立命。

  到南方去

  1980年,李思聰從安徽財經專科畢業之后,分配到安徽人民銀行工作,開始了當時令人羨慕的“一張報紙一杯茶”的機關生活。

  李思聰并不是一個安于現狀的人,在監管工作崗位上,他有太多自己的想法,這些想法被周圍有幾十年銀行工作經驗的老人們視為異類,當時的工作環境不需要你有太多思想,老老實實論資排輩。

  李思聰說,現在看來,自己當時很多金融創新的想法現在看來已經很普遍,但當時別人認為你是激進。

  這樣的工作環境讓李思聰備感壓抑。于是他決定到南方去。

  1992年鄧小平南方視察之后,掀起內地年輕人下海沖動。

  此時,李思聰已在安徽人民銀行工作了13年,從辦事員晉升為一名中級職稱的年輕科長。

  這一年,他熟悉的兩位同行先后到了南方,一個去廣東,一個去海南。

  1993年底,兩位先行者回到安徽,向仍處在觀望中的李思聰講述下海的經歷,他們渲染的南方開放和發展前景感染了李思聰。

  李思聰終于按捺不住決定南行,廣州是他南行第一站,也成了他的發軔地。

  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出入帶電梯的寫字樓,太多的第一次讓這個在機關呆了13年的年輕人呼吸到新鮮空氣。

  下海之前他聯系了一家單位,北京一家經濟合作公司的南方辦事處,那時的想法很簡單,能在這樣豪華的寫字樓辦公,這樣的企業應該有奔頭吧。

  然而,廣州并沒有帶給李思聰想象中的職業生涯,新工作不到3個月,他發現這家公司純粹就是一個皮包公司,沒有正規業務、領導缺乏魄力、管理一團混亂,如果是自己來打理,絕對不是那個樣子。

  考慮從這家公司辭職之后的去處,李思聰也想過回安徽,但四川人的血液令李思聰決定開始做自己的事業。

  敗走大亞灣

  從1994年到1997年,李思聰經歷了太多的酸甜苦辣。

  憑借金融系統的人脈關系和對金融政策的理解,李思聰開始為各大企業提供融資咨詢,例如國債回購、資金拆借、證券買賣,或者和金融機構配合做衍生金融交易。作為智者的回報,在短短數月時間里,李思聰的個人資產很快突破了百萬元。

  憑借很快積累到的數百萬資金,李思聰于1994年創辦廣州銀業發展有限公司后,從房地產開始做起,在大亞灣炒地皮,但是最終雞飛蛋打,連從銀行借來的本錢都輸光了。熟悉他的人透露,是合作伙伴騙走了其中一半的資金,導致他在房地產領域的第一筆投資以失敗告終。

  在實業領域剛開始做得并不成功,李思聰總結,自己優勢在于金融知識和銀行人脈資源,他決定到金融市場上東山再起。

  這3年是中國金融市場的瘋狂發展時期,對于金融經驗豐足的人來說,又是黃金時期。

  他利用自己在金融系統嫻熟的技能,以及豐富的人脈,跟金融機構合作,獲取利潤的分成。多年的金融機構監管工作,哪些可以為、哪些不可以為,他一清二楚:“當時金融監管體制不完善,與金融機構的這種合作是允許的,我們給金融機構帶來了效益,但是沒有帶來風險損失,最終全身而退。”

  李思聰除了不碰他認為不熟悉的期貨,股票、國債回購、企業債券、資金拆借都有涉足。幾年間李思聰奔走于天津、武漢、廣州等地,收購原始股,再到一級半市場交易或等待在二級市場上市。

  一級半市場曾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紅火一時,使很多人“一夜暴富”,不過也很快淡出證券市場的歷史舞臺。李思聰也意識到,在金融領域,民營企業想長期立足是不可能的,便決定退出證券市場,繼續探索他的實業理想。

  李思聰在資金和證券市場淘到了他的“第一桶金”,至于記者一再追問的多少資金進入,多大規模退出時,他淡然一笑推說那只是一串數字。

  從1997年開始,李思聰又回到了實業領域。

  在很大程度上,李思聰把金融領域的風險管理意識放到了實業中,他舉例說,比如說做房地產,在拿地之前都要先明確是否有明確的權屬,銷售達到50%以上才開始做下一個項目。當時廣州同時存在的有幾千家房地產公司,但現在存活的只有100家左右。

  他的原則是小心謹慎,這同樣體現在石油化工貿易上,至今沒有出現一單失誤。

  李思聰的實業系列,已經包括房地產、石油化工、交通運輸、生物科技等領域。到2000年,銀業公司發展成為集多種經營為一體的銀業集團,資產突破2個億,但是在廣東的實業界并不起眼,李思聰也越來越不滿足于這一“進兩步退一步”的狀況。

  同時,李思聰深切地感受到民營企業與銀行之間的距離,即便是銀行系統出身的他,到銀行為銀業集團申請貸款,仍然會因為缺少抵押物被拒之門外,這使他萌生了回歸金融領域,為民營企業與銀行搭橋的念頭。

  兩條腿走路,兩個輪子一起轉,李思聰的這個想法促成了銀達擔保的生成。

  金融控股集團夢想

  2000年11月,銀達擔保開業時,李思聰出資2000萬元作為注冊資金,廣州的各家銀行一開始并不認可這一民間的準金融機構,從人民銀行監管分離之后,擔保業到今天仍沒有一個明確的主管部門,銀達擔保注冊時的名稱是廣州銀達擔保服務有限公司。

  到今年7月,李思聰的頭銜已變為廣東銀達擔保投資集團董事長,旗下擁有廣州、佛山、番禺三家擔保公司、銀基拍賣和銀達典當,另外加上擔保公司內設的風險投資、征信管理部門。

  全國第一份擔保行業發展報告——《2004年度廣東省信用擔保行業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04年底,廣東登記注冊的擔保公司多達352家,但是真正在營業的僅占20%,大部分處于半停業或歇業狀態;銀達擔保在全行業中頗有獨樹一幟的味道。

  銀達已涉足泛金融領域的行業,李思聰的想法是,打通擔保業的上下游產業鏈。

  早在2003年,當民營銀行的呼聲日高之時,銀達就曾有意參股南華銀行,出任大股東之一。由于在監管層未獲批準,南華銀行最終難產,但這一經歷并未減弱銀行對于銀達集團的吸引力。

  李思聰對控股銀行的渴望,緣于下面的考慮,擔保公司缺乏銀行的負債功能,不能總是用增資擴股來解決規模和流動性問題,控股一家地方商業銀行才是出路。

  銀達密謀的是華南地區的一家城市商業銀行,目前當地市政府的考察已經通過,現處于報銀監會批準階段。

  此前,安慶市商業銀行、昆明市商業銀行和南昌市商業銀行都曾拋來橄欖枝,但銀達集團考慮到收購成本和入股比例問題,均未能達成意向。

  李思聰的意圖非常明確:控股,而非參股。

  除了控股城市商業銀行,銀達集團對于金融租賃公司的興趣也十分濃厚。

  至于未來的全景,李思聰這樣描述:通過控股或參股的形式,將涉足商業銀行、拍賣、典當、信托、風險投資和金融租賃等泛金融領域,打通金融產業鏈,做華南最大的金融控股集團。


  愛問(iAsk.com)李思聰 相關網頁約191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