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管理 > CXO > 正文
 

訪益百利亞太區CEO 誰在看好中國的征信市場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31日 15:49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7月30日電 記者 周文林

  益百利(Experian)是誰?對于大部分普通國內消費者來說,這個名字遠不如麥當勞、福特讓人熟悉。但對國內銀行、金融業人士來說,這卻是一個不能小視的名字。作為年銷售額逾14億英鎊的全球最為權威的信用局之一,雖然益百利一貫保持著低調風格,但它在國際征信業具有的良好口碑和可靠品質,無疑使其關于中國市場的看法具有厚重的分量。

  近日,新華社記者就中國征信市場存在的問題以及益百利在華策略等問題對益百利亞太區CEO哈克·約翰先生進行了專訪。

  進入中國:正得其時

  對多數普通中國消費者來說仍顯陌生的征信制度,在西方已經歷了150年的發展并形成了兩種模式。在歐洲,政府通過建立征信機構,要求個人向這些機構提供征信數據,并立法對數據的真實性及個人隱私進行保護;在美國,則成立受政府制約與規范的消費者信用局。它由一些部門或企業、個人聯合組成,搜集各方面信息,銀行、個人都利用信用等級評估為己所用。作為美國的征信機構,消費者信用局依法收集并出售消費者信用活動信息。美國每個月有超過20億條信息加入這些信用局檔案。

  而在國內,國內相對不完善的征信體系,近年來越來越難以滿足金融機構和普通消費者日漸增長的需求。

  “在美國,一個人搬遷到另一個州時,如果他在上一個州有房租沒有結清,那么他現在就可能租不到房子——新房東可以很容易查到他的信用記錄。而在國內很多地方,即使在政府嚴格控制炒房的大環境下,某個人通過大量借貸吃進多套房子來倒賣,銀行可能也難以查出來——因為銀行沒有系統的個人信用記錄,銀行間的個人信用資料也彼此隔斷。”一位從事信用研究的銀行業人士說。“當然,這樣的情況目前正在改變。”

  “中國剛剛駛上建立社會信用體系的快車道,征信市場將非常有潛力。我們選擇此時進入中國市場,可謂正得其時。”哈克·約翰說。

  “我們已在北京建立辦事機構。”約翰具體解釋了進軍中國市場的原因: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后,對提高信用支付體系和控制能力的需求將飛速增長,正是中國政府承諾通過金融改革來推動經濟發展的重大決定,堅定了益百利進入中國市場的信心并推動其擴展在華業務的進程,這本身表明中國開始建立金融和信用環境體系的重大進展。“益百利愿意全力配合中國政府,以確保其資信體系基礎架構一定能強有力地支持其長期而穩定的發展。”約翰說。

  引進產品:入鄉隨俗

  “在金融領域,基礎設施有著不同的水平,因此我們將循序漸進地引進國外的豐富經驗,先進產品,以滿足中國市場的各種需要。”約翰說。“益百利在全球有三個方面的業務,其中有兩塊對于中國金融業非常合適。”

  據悉,考慮到中國征信市場的水平和特點,益百利并未套用其在發達國家的征信做法,它重點在中國發展兩塊業務,一是消費信用局。目前,益百利在這一領域當前的重點是與各級金融機構分享經驗、產品與策略,幫助建立起一個保護信息的法律框架。二是信貸風險管理方案,即向中國的銀行和信用公司提供有效方案,使其能做出更好的借貸決定。據悉,其在中國最有可能進行合作的形式就是和中國當地的部分商業信用信息公司建立起合作關系,而不是和海外的借貸機構建立起合資企業。

  “現在中國個人消費信貸市場的發展比較緩慢,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沒有足夠的數據,二是在借貸者部門之間信息缺乏共享。”約翰認為,如果銀行以及信用公司之間有更多的信息共享,就可以使他們和更多的消費者建立起聯系。“我們堅信中國在這個方面有很大的潛力。” 他說。

  兩大領域成為征信先鋒

  益百利認為兩大領域將成為中國征信市場發展最快的部分。

  第一大市場無疑是信用卡市場。國際VISA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約有560萬個VISA信用卡持有人,預計2010年將達到5000萬。而第二大市場是汽車信貸。統計數據顯示,在中國的私家車中有30%使用了汽車信貸購買的。預計在今后的三到四年里中國每年的汽車信貸合同將會由現在的60萬個很快增長到150個,年均增長率達到38%到40%之間。

  此外,益百利認為另外兩個極具增長潛力的市場分別是個人購房貸款以及零售融資。在益百利眼中,后者盡管目前規模很小,但是將來很可能是中國消費者各種信貸當中增長最快的一個類型。隨著中國市場的改革和開放,許多跨國大企業都會進軍到中國市場,向中國的消費者提供零售信貸。

  “10年以后我們希望中國的業務量能夠成為我們公司在全球業務量的第二大,因為10年時間中國消費者經濟將是世界的第二大,我們希望在信用方面的業務量能夠跟經濟實體的業務量相匹配。”約翰說。

  對于近來國際征信巨頭紛紛進軍中國的形勢,國內業界人士表達了較為一致的看法。國際經驗表明,經濟越發達,公眾對征信制度的渴求也越強烈。雖然國內經濟持續飛速發展,但一個不容回避的現實是,中國征信制度還處在幼年期。有關數據顯示,盡管國內征信市場開始步入快車道,但由于我國征信公司起步不過十幾年,全國大小征信公司200多家,規模普遍很小,專業化程度不高,市場份額最高的公司其營業收入不過2000萬元人民幣,離完善的征信服務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一方面是社會公眾對征信服務的渴求,另一方面是本土企業尚未成熟。這一落差形成了絕好的機遇,這正是國際征信巨頭前來“淘金”的最重要原因。但是,由于中國征信市場處在發展幼年期,因此不論是國內企業還是國外企業,在中國的征信市場上都將同時面臨機遇和挑戰。


  愛問(iAsk.com)CEO 相關網頁約3,798,02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