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徐會玲 北京報道
曾在北京投資8000萬美元,建設了第一家中國境內的假日品牌酒店——北京麗都假日飯店的新加坡富豪羅新權在多年后卷土重來。羅新權,這位和郭鶴年、郭芳楓、章立人齊名的華裔新加坡富豪,這次將目光鎖定在他所擅長的領域——地板業。
7月22日下午,羅賓集團旗下羅賓木業CEO李道廣接受本報記者專訪,他告訴記者,“從開始到現在我已經用掉了我老板給我的3.2億美元建工廠,現在羅先生準備再給我5億美元做這件事情,除了地板還有家具板材之類的。”
麗都前老板卷土重來
羅新權最著名的商業言論是“身為一名商人,首先是要爭取生意,然后才來為如何進行而擔憂”。而在北京大名鼎鼎的麗都酒店就是他的手筆——這個擁有1026間客房的飯店竟是羅新權當年用“集裝箱堆出來的”。
麗都的建設與上世紀80年代初期國家發展政策相關。當時,國家急需外匯來購置一些技術和設施,旅游業能夠比較直接地賺取外匯。而在當時,國家一些旅游基礎設施的建設相對滯后。
這一切都被羅新權看在眼里。當時在中國,并沒有幾家很像樣的酒店。如果在這個時候投入資金建立一個高星級的酒店無疑是一個回報率很高的產業。于是這位新加坡商人投資了8000萬美元,后來陸續追加投資至2億多美元。而事實證明他的投資十分明智,不出幾年,他就基本上收回了所有的投資。
“但是僅僅是飯店選址就是一波三折,上世紀80年代初外資還是一個非常敏感的事情。而且當時合資法沒有出來,中國有規定,飯店合資企業只能做15年,但是做一個飯店15年可能有賺不回來的風險,羅先生還是做了。后來因為其它原因,就把麗都賣給了李嘉誠,但是我們永遠在麗都保存有一個樓的辦公場所。”李道廣補充道。
其實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羅新權的船廠就爭取了為大陸建造兩個石油鉆井平臺的合同,幾乎所有的人都在擔心,從來沒有建過石油鉆井平臺的羅新權究竟可不可以交貨,如果不成,是否又會丟新加坡的臉,而羅新權對此的反應是:首先是要爭取生意,然后才來為如何進行而擔憂。
說起來,羅新權二三十年前在中國內地的投資行為都是自己相對不太擅長的領域。實際上也反映了改革開放之初的投資環境。很多外商當時在中國的投資都是投機為主,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并不知道環境是否穩定,他們等不到投資穩定的成長,而是需要迅速變現。
當記者問及羅新權為何后來退出麗都,李道廣解釋道,“可能是羅先生覺得在中國投資障礙太多,所以他退出了中國轉到馬來西亞一些地方投資,也做了很多。但是這些年來,他看到中國市場希望很大,一方面感到中國是非常好的機會,另外一方面他更有耐心了。所以在他又回來了,重新部署在中國的戰略。”
地板只是切入點
這一回,羅新權的投資思路除了對生意的感覺外,顯得更有策略。
“現在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投入到中國的消費領域里面了。地板也是一個很大的消費品產業,羅老板他正好感到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這也決不是一個一般的生意的概念。中國地板行業的市值是350億,木業里最大產業是種樹,其次是板材,最小才是地板。打一個不恰當的比方,比如說VCD、DVD,炒了很多年,像DVD加起來也不過是100億。木業是遠遠比它們大得多的行業。”李道廣向記者透露了羅新權投資地板業的玄機,“今天地板這個行業,我的感覺是有錢人不屑于做,想做的人,大多數沒有錢。”
上世紀90年代初,羅賓集團投資7000萬美元在馬來西亞建了羅賓的第一個密度板生產工廠 。2000年,羅賓與全球地板巨頭德國Witex AG合資建立了地板生產企業——Witex Robin,產品進入亞洲、歐美等全球市場。2003年,羅賓全資收購了Witex Robin生產企業并更名為——羅賓地板有限公司。在隨后的第二年,羅賓又收購了德國Classen公司在北美的銷售渠道,成立了自己在美國獨立的營銷公司——Robina Inc.。
“我們三年內從德國那邊學到了足夠的管理和技術,就把合資公司股份買下來變成了羅賓的工廠。然后在美國買一個銷售公司,為什么買這個銷售公司,是因為整個羅賓集團有自己的戰略:一個公司要在世界市場上站住腳,美國市場絕對是一個試金石。”李道廣說。
除了這一系列的國際并購,羅賓集團早在2001年就已經投資1.6億人民幣收購了江西宜春密度板工廠,并先后投資近8億元將該工廠建設成為了年產高密度板28萬立方米,產值近7億元的高密度板生產基地。據悉,羅賓地板在下個月將登陸中國市場。
“羅賓木業只是在大陸作為一個口子,其他的東西,都要跟著進來。因為對整個世界市場來說,40%的份額擺在中國,這只是羅賓邁出的第一步。”李道廣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