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財富人物 > 正文
 

一個中國式難題 創富難傳富更難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3日 15:49 新浪財經

  

一個中國式難題創富難傳富更難

《中國式繼承》封面(圖片提供:中國企業家雜志)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中國式繼承》書序

  從2000年開始,我們一直在關注和思索這樣一個問題:隨著繼承高峰的到來,中國近20多年積累的民間財富以及創造這些財富的機器,能否延續下去?我們認為,這是個事關重大,但又未引起中國社會足夠重視的大問題。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桃花扇》),家族勃興忽衰,富不過三代,這在古代中國像是“財富詛咒”,一再影響著中國社會財富的積累延續。18世紀還占世界三分之一GDP的財富,到20世紀只剩五分之一,那些華夏家族巨富,早已灰飛煙滅;而老歐洲近100年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很多家族和財富仍然在延續。李嘉誠先生2004年曾在一次內部演講中說,中國傳統中,商人都如范蠡,三次散盡家財,以適應社會;而在西方傳統中,企業家可如富蘭克林,商業成功后進而追求以商業標準改造社會。創造財富的人以何種方式與社會共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國家財富創造的可持續性。

  進入現代,新興的中國民間企業,能否擺脫這個散盡家財適應社會的“千年宿命”?

  今年是《中國企業家》雜志創刊20 年,20年來,尤其是1996年二次創業以來,我們一直堅守企業家立場,稟承“國力的較量在于企業,企業的較量在于企業家”的理念,記述“一個階層的生意與生活”,推動商業文明與中國社會的融合。過去20年,我們一直在記錄和研究“創富”,在以后的一段日子,我們更要記錄和研究“傳富”。我們相信,一個財富無法在代際間和平平穩傳遞的國度,決不可能有持續的繁榮。

  可惜,經過近4-5年的持續關注,我們發現,財富的繼承與代際傳遞,在中國仍然未引起足夠重視。這種忽視,來自企業和社會兩個層面。

  在企業界,第一代民間創業者,雖然已接近自然退休年齡,但他們中的很多人仍忙于創富,未想到也沒有去安排傳富。在一個針對企業家的小型調查中,我們驚訝地發現,在“有沒有立遺囑”這個問題下,所有的被調查者全部選擇了“NO”。很多企業以管理權的交接,掩蓋了財產權的繼承。在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個突發悲劇下倉促安排繼承的案例,也可以看到不少不太成功的傳承:

  老父的猶豫(2000-2001)——黃河變局/噴施寶危險的開放。在蘭州,楊紀強沒能在4個兒子中間平穩傳遞管理與財富,他所信任的職業經理在幫他把黃河啤酒集團弄上市的同時也差點將他取而代之,遭此打擊,一時稱雄西北的黃河啤酒從此消沉一直沒有恢復過元氣來。在北海,王林祥引進資本的同時向職業經理交出管理權,后來搞得不歡而散,雙方至今纏斗不休。

  災難下的繼承(2003-2005)——海鑫、均瑤、逸飛。這三起中國企業界標志性的突發繼承案例之間,有著驚人的相似性。創始人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非正常故世,家族后人一方面要保證企業平穩發展,一方面要安排財產繼承事宜。《中國企業家》雜志可能是唯一一家全過程見證了所有這些企業繼承案例的媒體。本書作者之一劉建強,因此被同事們戲稱為“葬禮記者”。

  當然,也有成功解決繼承難題的案例。不知是不是巧合,這些企業大多集中在江浙地區。

  江浙的精明(1999-2002)——紅豆、方太、萬向。“幸福的家庭大同小異”,這些成功繼承

  的背后,創始人對第二代都進行了長達7、8年的培養,并且,先交管理權,以管理權的平穩交接保證財產權的繼承和分割。

  在社會層面,準備并不比企業充分,問題更多。且不說中國在立法上是否清晰地表明私

  人財產繼承的保護,在執法行政上能否有一套可執行的規范,單是國民心態和公眾輿論的潛在壓力,就使這個問題沒有辦法“浮出水面”,展開全國范圍的認真的規劃。國家迄今尚沒有《繼承法》,不少企業的產權還沒有得到清晰界定。整個社會尚未做好接受和安排私人企業財富大規模代際繼承和轉移的準備。讀者可以看到,在本書中涉及到的所有繼承案例,都是在缺乏規范的情況下,由地方政府主持個案解決的。我們一方面為這些地方政府的開明和盡職所高興,但另一方面也為更多的企業捏把汗。在中國,把關系命脈的重大問題交給一個個地方官,缺乏總體的法律,總是令人忐忑。再說,如果總這樣個案解決,是不是將來也有一天會像俄羅斯發生的那樣,秋后算帳,重新評價企業財富的繼承?單單是補繼承稅,就可能讓已經順利繼承的企業,徹底肢解。

  一個世界性難題

  企業繼承在中國是難題,在全世界其它社會,是不是有成熟的經驗可供我們借鑒呢?從2002年起,我們先后與一些國家的商業雜志負責人探討過這個問題。從國際同行那里知道,不單是在中國存在,企業繼承也是個世界性的商業難題。不同的社會文化,解決這個共同難題的辦法和思路,有些微妙的差異。

  2003年,我們與德國《經濟周刊》雜志主編巴龍先生討論了德國家族企業的繼承問題。

  2003年,我們與韓國《經濟學家》雜志主編金光洙先生探討了韓國第一代企業家的身后事。

  2004年,我們與美國《商業倫理》雜志主編艾爾伯特先生也探討過相關問題。

  把這些交流心得放在一起看,關鍵是繼承人(接班人)能否像創始人那樣敬業而稱職。各國的辦法,各有特色。

  美國:繼承人輔導隊。據說,在美國的家族后代,一般在未繼承家產前,就會被托付給一個由教師、律師、公關人員、保安組成的團隊,長期服務。

  歐洲:輔助者。第一代是創始人,第二代在企業工作,但一般不直接接班,而是由一個年長的老臣短暫接力、輔佐,再交給第二代。等到第三代、第四代,公司已經公眾化,繼承人也已經“由富到貴到雅”,不愿意從事企業管理,成為單純的“食利階層”。

  日本:養子制度。從17世紀開始,日本企業界一直有“養子當家”的傳統。為防止嫡系子孫即或不肖導致家業衰敗,保證家業長盛不衰,很多企業家族都早收德才兼備的養子,繼承家業。日本三井集團,自17世紀創業歷300年不衰,不乏養子之功,僅1900年-1945年,總管家等29位家長中,有6位養子。住友集團開業數百年,其“中興元戎”廣瀨宰平,原為鄉村醫生次子,被住友江戶支號掌柜廣瀨義右衛門收為養子,由于勤勉刻苦,善于經營,于1965年升為住友總裁,其后30年間“恢興事業,扶植家道”,立住友于三井、三菱鼎足之地位。其他著名財閥,如豐田汽車第一任社長、松下電器創始人松下幸之助傳位的對象,都是養子。

  當然,在法律方面,國外的繼承法要比中國完善;成熟的商業社會,對財富的繼承也習以為常。

  在以后的若干年里,我們可能還會不斷被這些問題困擾:“富不過三代”是否在中國重演?“百年企業”能否不因繼承而墜?財富繼承人與創造財富的機器,是合是分?希望這本《中國式繼承》的出版,能拋磚引玉,引起社會對企業繼承問題更多更深的關注和思考。

  《中國企業家》雜志社社長 劉東華

  《中國企業家》雜志總編輯 牛文文

  2005年4月 北京

  關于《中國式繼承》

  中國民間在改革開放20年時間里積累了大量的財富,現在正面臨著財富的代際轉移。這個轉移的過程錯綜復雜,千姿百態。

  本書全景式掃描和記錄了中國富豪們財產繼承的智慧、操作安排,并提供了一些生動的案例。分析了中國繼承的特點,并對中國式繼承做出了分類:災難繼承、子承父業式的自然繼承、散財式繼承,退向二線的老板和繼承發生后財富創始人的生活狀態。每個類別都提供了大量翔實而有典型意義的案例,這種近距離的觀察是不可多見的。

  圍繞“中國式繼承”,本書也揭示了包括繼承的環境、對繼承者的教育以及繼承過程中不能繞開的遺產稅等問題都做了深刻的分析。

  本書是中國首次揭示財富繼承的現象、邏輯,也是對改革開放20年來民間財富的走向提供了一個清晰的脈絡。這是一幅中國億萬富翁們財富繼承的“清明上河圖”畫卷,對財富的擁有者、繼承者以及將來可能創造大量財富的讀者群來說,都是一個不錯的讀本。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頭文字D
頭文字D精彩呈現
瘋狂青蛙
瘋狂青蛙瘋狂無限
圖鈴狂搜: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