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財富人物 > 中國紡織品遭遇特保調查 > 正文
 

解決紡織品貿易摩擦可運用WTO爭端機制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03日 10:50 新京報

  

解決紡織品貿易摩擦可運用WTO爭端機制

6月1日,Kim Hak-su在北大演講。本報記者康亞風攝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聯合國副秘書長Kim Hak-su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6月1日,聯合國副秘書長、亞太經社理事會理事長Kim Hak-su,出席了由北大中國經濟與WTO研究所和聯合國經社理事會聯合主辦的“后紡織品配額時期的地區合作”高級研討班。Kim Hak-su,韓國人,2000年7月1日,經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提名出任亞太經社理事會理事長、聯合國副秘書長級別。此前,他是個出色的經濟學家,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獲得經
濟學博士學位,并曾擔任韓國國際經濟事務大使。最近歐盟和美國相繼對我國紡織品出口設限,如何解決目前的貿易摩擦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問題。6月1日,Kim Hak-su在接受本報專訪的時候表示,希望各方本著長遠考慮的良好意愿,把貿易摩擦轉為探討產業調整和利益共享。

  紡織品摩擦應著眼長遠

  新京報:您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而那里是美國的紡織品生產基地之一,我想您對紡織品問題應該比別人更有發言權。我想請您就最近發生歐美對中國紡織品出口設限,談談您的看法?

  Kim Hak-su:紡織品和服裝對于中國是非常重要的產業,它是緊跟辦公設備(大約占15%)、IT產品(大約12%)之后第三大重要的出口產業(大約是10%)。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數百萬的就業崗位。

  雖然紡織品配額在10年內是應該取消的,但是在2005年1月最終取消時還是有些爭論。發達國家拿出數據說,中國紡織品出口非常迅猛,呈現了400%在某些方面甚至是1000%的增長。

  問題一方面在于,45%的紡織品配額是在2005年1月一下子取消的,這太迅猛而導致市場混亂。不過,我們現在有必要著眼未來,政策的制定要分長期和短期。目前的混亂最終將平穩過渡到一個正常的模式。從長遠來看,一次長期和不可逆轉的結構性改革正在進行中,生產和貿易將更多地有賴于市場而不是人為限制。我認為,如果中國確實感到權益受到挑戰,可以運用規則甚至是WTO爭端解決機制來解決問題。

  新京報:目前解決這個貿易摩擦最好的思路是什么?

  Kim Hak-su:各方的努力正在進行中。我確信各方已經意識到形勢的嚴重性以及對多邊貿易規則造成的結果,甚至是很多人的經濟福利。WTO體制過去已經成功解決過這樣的問題,所以希望它也能解決目前這個問題。各方應進一步推進區域一體化,推進產業調整,把市場份額之爭轉為推進公司垂直或水平的合作,達到利益共享。

  中國的成功是亞太的成功

  新京報:在2001年中國加入WTO的時候,您曾表示,中國加入WTO將對亞洲其他國家解決經濟困難帶來鼓舞和幫助。如今,您所預期的實現了嗎?

  Kim Hak-su:是的,毫無疑問,中國經濟十多年保持了大約9%的增長,這已經成為一個傳奇被世界上很多經濟學家、歷史學家以及發展中國家所研究。這種持續的增長來自中國持續的開放,這樣迅速的發展與政府支持的開放有關系。

  在WTO的自由化合法承諾向世界發出了一個信號,就是中國與世界長期一起自由化。

  幾年來,中國非常壯觀的成就在于絕對貧困人口的減少,每天不到1美元收入的人在大量減少。中國的成就和開放政策顯然是有關系的。這對于封閉經濟是不可能的。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證據表明任何一個國家在封閉經濟的情況下能在減少貧困人口方面取得成功。當然開放不是減少貧困的充分條件,但是在這個地區有證據表明開放對于減少貧困是必要的。這樣的成功也是亞太區域的成功,對其他國家是有積極影響的。

  新京報:作為一位經濟學家,您認為中國要實現“和平崛起”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是什么?

  Kim Hak-su:中國的成功伴隨著挑戰,但是如果能巧妙應對,挑戰也是機遇。簡單地說,中國可能面臨這樣一些挑戰,比如人口增長、環境保護,還有,使得貿易伙伴相信中國并愿意向中國開放市場,因為繁榮的中國也離不開繁榮的世界經濟。另外,縮小貧富差距也是一方面:從國家層面看,收入不均的增長和新的相對貧困的出現一定不利于中國的社會穩定和繼續繁榮。城鄉差距就是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例子。而同時從地區層面看,貧窮國家和富裕國家的差距也需要縮小。

  本報記者王海林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周 杰 倫
無與倫比時代先鋒
Beyond
Beyond激情酷鈴
圖鈴狂搜: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