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學會與國際公眾交流
稿件來源:解放日報
本報北京5月16日專電(記者 狄建榮 陳春艷)國務院新聞辦主任趙啟正今天在《財富》全球論壇文化圓桌會議上說,中國媒體在中國社會發展中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
在對外文化貿易中存在嚴重逆差,不利于世界了解中國,要學會與國際公眾交流,大力發展外語傳媒。
中國向世界提供最好信息源
趙啟正說,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發展日新月異。由于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特別是在加入WTO后,中國對世界的信息要求和世界對中國的信息需求,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呈現劇烈的雙向增加。中國的傳媒業也因之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目前中國出版報紙近2000種,期刊8000多種,每年出版圖書超過15萬種,282個廣播電臺和314個電視臺共有2000多個頻道,有近10億的電視觀眾和接近1億的互聯網使用者。中國媒體在國際傳播中提供了比較全面、及時、真實、客觀的綜合信息。
逆差也和缺乏推銷手段有關
趙啟正表示,中國傳媒業雖然發展很快,但與國際同行相比,無論是在資本上,還是在經營理念、管理體制和人才素質上,都還有較大的差距。特別是在文化貿易中存在著嚴重的逆差。以書刊貿易為例,每年進口與出口額差距之大,為10倍—15倍。其原因除了我們大量進口高科技書刊之外,也與我們推銷能力較差有關,當然也和中文的普及性不夠有關。再來看影視業,《泰坦尼克》、《指環王》,都在中國獲得了很大的效益,可是中國的電影在國外,特別是在美國,卻很難得到有效的傳播。其中既有文化差異的因素,也有投資不夠的因素。美國大片的平均投資額接近1億美元,而中國較重要的片子,投資額只有1000萬元人民幣;同時,在推銷手段上,好萊塢有時候甚至用二分之一的拍攝費去做宣傳,而中國恐怕只有1/10,因此我們缺乏推銷手段。“索尼娛樂公司的一個負責人曾對我說,中國不缺乏一流的演員,缺乏的是一流的經紀人。”這顯然是很有意義的建議。
趙啟正表示,我們對外傳播,最大的困難不在語言,而恰恰難在文化的翻譯,對同一事情的表達用什么樣的詞語,要符合外國讀者的文化背景、思維習慣。其次,我們想說什么和外國人想知道中國什么之間需要協調。我們愿意介紹一個真實的中國,愿意說明中國的進步,也愿意說明中國的不足和缺點。
趙啟正認為,為了加強中國同國際公眾的交流,需要發展外語傳媒。中國的英文報紙,除中國日報外,僅有上海日報等幾種,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有約40種外語的廣播,北京市有一個全英語的廣播頻道,全國還有40多種外語網站,但總體上說,在國際上聲音較弱,與中國的國際地位并不相稱。
中國樂意聽取善意的意見
當主持人問及國外媒體對中國的報道有哪些方面你感到不高興時,趙啟正說,西方媒體主導了國際新聞。特別是重要新聞,80%來自于西方媒體。但對于中國的新聞,我們認為新華社是比較準確的。我們不滿意的地方,是西方媒體的一些報道不全面,在某些時候夸大中國有些方面的缺點,或者是有時候把謠傳作為正面的消息發布,“這種誤解很難解釋”。也有過度宣揚中國的發展,甚至提出“中國威脅論”,這種評論性的文章,比起新聞,偏差更大。有一幅漫畫,畫著一個盤子,旁邊有美國國旗,炒菜炒的是美國國旗,用筷子夾著吃。實際上中國沒有侵犯別人的想法和需要,也沒有這個能力。這篇文章很大,題目是,我們該怕中國嗎?說中國人口多,土地較小,不夠吃。另外,還有一篇文章說,中國男人超過女人,男人是應該出去打仗的。我不滿意的是這些荒謬的話,至于指出中國哪點不足,哪怕是人權方面有不足,只要是正確的,出發點是善意的,我們也樂意看,愿意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