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人力資源 > 新浪財經管理專欄_中國人力資源網 > 正文
 

不妨導入第三方危機管理方略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2日 17:23 新浪財經

  中國人力資源網 龐亞輝

    正所謂術業有專攻,作為北京大學光華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主流經濟學家之一,張維迎先生在學術領域的造詣定然是卓著的,此點是不容許任何人懷疑。如果誰對張教授的學術才華持懷疑態度的話,則無疑是對整個學術界,乃至國家經濟走向的懷疑,這莫過于是一種悲哀!

  我們也看到,近一個時期以來,隨著顧雛軍及其格林柯爾系的“東窗事發”,張維迎先生再一次被動地卷入到危機之中,可以用風口浪尖來形容。公眾對張教授的質疑不斷,主旨無非三點:一、張教授被顧雛軍“收買”了;二、以張教授為主導所倡導的國有企業改制方向存在問題;三、張教授在整個科龍事件過程中的態度及言行表現惹起眾怒。

  到現在為止,筆者對張教授的學術才華依然是欽佩和敬仰的。不過,如果從危機管理的角度看,張維迎先生的言行確實存在著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筆者恰對危機管理略有研究,故斗膽發表一二言語。

  論戰階段,張維迎教授缺乏“大家風范”,故先失一局。應該說,郎咸平扮演了一匹“黑馬”,因與主流經濟學家的觀點相悖而抓住了輿論關注的興奮點。從一開始經濟學家們的集體沉默,到后來張教授出面聲稱“學者要有公信力,我不與無恥的人論戰”。這種言論顯然有失學者的風范,畢竟現在已經不是一言堂的時代,作為一位大師,要容許不同的聲音甚至反對的聲音出現,這才是做學問的要義所在,真理越辯越明嘛!正是因為張教授如上的言論出現,使得同情和關懷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郎咸平這邊。

  通觀整個“倒顧”過程,郎咸平并沒有體現出多么高明的過人之處,他只是率領弟子以公開的信息作素材,從財務分析的角度再結合自己的判斷得出了眾所周知的所謂“郎氏結論”。郎咸平的結論只要略有財務專業知識的人士都可以得出,但很是遺憾,獨立董事們沒有做、會計師事務所沒有做、我們的經濟學家也沒有做。就郎咸平先生的表現來看,只不過是反映了一個學者應該有的理性和責任。事實上,郎咸平的理論并沒有什么特別高明的地方,而且更多的還是以西方的較為成熟的經濟制度、企業制度和經理人制度為范本,“舶來品”的味道甚濃,并沒有多少創新的東西。這種理論是否適合中國目前的市場經濟現狀、摸索中的企業發展和改革的現狀還很難說。

  在“說與不說”的優柔徘徊中被公眾選擇用腳投票。什么是經濟學家,筆者以為構成經濟學家的幾個極為重要的因素,一是嚴謹二是誠信三是深度,缺一不可。但事實上,我們看到,當以顧雛軍為首的格林柯爾系高官層被捕后,當初力挺顧雛軍,乃至出席“科龍20年發展與中國企業改革路徑研討會”的經濟學家們再一次選擇了沉默,只有鐘朋榮和張維迎發了點聲音,鐘教授把顧雛軍的失敗歸結為“任脈不廣,不擅長公關”,而張維迎先生則索性“我和他不熟,企業我也不太熟”。前者顯然過于草率,如果顧雛軍不擅長公關的話,他能夠在國有企業的購并大潮中攻城掠地而一路暢通嗎?他應該是位高手才對。至于后者,僅憑一句“不熟”是說不過去的。畢竟你有言在先,講過“如果顧雛軍錯了,那么中國的國有企業的改革路線便錯了”的話。如果對顧雛軍和科龍不了解的話,怎么能可能草出此言呢?顯然,前后矛盾不言自明。

  其實,明眼人一眼就看得出,張教授一直在“說與不說”中進行著掙扎。從一開始面對郎咸平的挑戰保持沉默,后來出面應戰,但卻沒有非常有利的論據真正潛下心來參與論戰。再后來,當顧雛軍被捕后,輿論矛頭直指經濟學家的時候,張先生再度選擇沉默。其實,我們看到當張先生再度以“不熟”回應之前,因為無人應戰,已經漸趨勢弱,這個時候如果張教授不出面也就罷了,可偏偏他又發表了“我和他不熟,企業我也不太熟”的言論,再度激起了媒體的興奮點,對輿論無異于火上澆油!

  危機管理學里有一招叫“沉默是金”法則。亦即當危機來臨的時候,如果你有更好的應對策略,能夠與受害者或者輿論保持一致就最好不過。如果沒有,那就干脆保持沉默下去,危機管理最為忌諱的就是站在輿論和公眾的對立面。試想,同樣參與“科龍二十年”研討的,有那么多機構和著名經濟學家,當顧雛軍事發后,大家都保持了一貫的沉默,而公眾并沒有一直揪住不放,甚至已經把他們給忘了,唯獨我們看到的是張維迎先生出面了,無疑與公眾和輿論形成了“單挑”的局面。這,也許是張教授需要深思的。

  律師函彰顯了“以強凌弱”的負面形象。我們看到,在8月中下旬的時候,張教授因為不堪網站、報紙等媒體各類“對其形象影響極壞”的報道、帖子等,而拿起了法律的武器,陸續給一些媒體和作者發了律師函,試圖從司法的角度挽回自己的形象和名譽損失。從危機管理的角度,這無疑是一個敗筆,F在已經是一個言論相對自由的社會,況且在一個事件發生的時候,是允許任何人從不同的側面和角度加以解讀的。如果當事雙方不能夠給出完全的事實真相時,作為第三方的媒體和作者的個體,是允許做出合理的調查和揣測及至推定的,但這種猜測和推定并不會是說就給予了被推定對象最后的定性了,除非是惡意的人身攻擊,又何談侵權之有?退一步看,即使通過司法途徑,張教授勝訴,除了勝訴本身,又能收獲得什么呢?或許反而倒成全了不少媒體和個人呢!顯然,這并不是問題的核心所在。

  而且,危機管理最為忌諱的可能就是通過法律的途徑想封住什么人的口,這是最為笨拙的處理方式。

  不妨還原公眾一個“真相”。危機管理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則就是坦誠。遭受危機的組織和個人都應該在第一時間,將最真實的一面告知公眾,以避免更多的因為信息不對稱而帶來的揣測和臆斷。

  現在對于張教授而言,做危機管理很重要的核心一步,而且是簡單的一步,就是還原事件的真相,給公眾一個說法。其實這個問題也非常簡單,大家無非關注兩點:一張維迎先生有沒有收取賄賂(收買),二張教授對科龍都作了些什么,到底熟悉到什么程度?就筆者來揣測,張維迎教授不可能收取科龍或者格林柯爾的賄賂,或者說被顧雛軍收買、成為科龍的宣傳工具什么的,想必這一點點職業道德或者學術操守還是有的。

  不過,既然是大家司空見慣的研討會,作為主辦方所邀請的嘉賓,就其所研究的領域發表一些看法,并收取一些合理的酬勞費(俗稱出場費),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并不能算得上賄賂。像郎咸平先生,據說現在的參加演說或者授課等每天的出場費為4萬元,并沒有人認為有被賄賂之嫌。至于對國有企業的改制觀點,甚至科龍改制方略,張教授也沒必要急著進行否認。就筆者的愚見,科龍、美菱等企業改制的方向并沒有錯,只是操盤手進行了誤導和違規操作產生了今天的結局。

  在當今經濟學家越來越娛樂化的趨勢下,經濟學家已經成了公眾人物,具有了一定的公信力和風向標的作用,一言一行都有可能代表著一種政策、方向或者信號,是要對社會負責的,需要倍加謹慎。有鑒于此,筆者建議張教授可以考慮導入第三方危機管理策略了。

    稿件來源:中國人力資源網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