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誰來買好萊塢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7日 12:30  《第一財經周刊》
誰來買好萊塢
《第一財經周刊》2009年第7期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好萊塢把自己引向了華爾街。現在,它們正為此付出代價。

  CBN記者 楊櫻

  當連續捐了10年錢的美國通用汽車公司2月18日宣布撤銷本屆奧斯卡贊助的時候,負責轉播頒獎典禮的ABC電視臺的老板們只有為劇減18%的廣告費嘆氣的份了。奧斯卡這個好萊塢年年“比富”的舞臺今年格外黯淡,往年為新片造勢的營銷今年蹤跡全無,連舞會的裝飾品也是去年的回收利用品。

  你以為華納還在為《蝙蝠俠:黑暗騎士》9.6億美元的全球票房沾沾自喜嗎?大概現在只有靠1500萬美元小制作捧得八項大獎的《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能笑一笑。《紐約時報》在一篇評論里開篇便說:“如果你還沒注意到娛樂圈的不景氣的話,隨便找個好萊塢的哥們兒問問,他們會告訴你事情到底有多壞—工作到底都是怎么沒的。”

  華納(Warner Brothers Entertainment)最近裁了800名員工,這占它全球雇員數量的10%;去年11月,剛剛發行了《電鋸驚魂5》的獅門影業(Lion Gate Entertainment Corp。)悄悄地裁撤了41個職位;環球影視(Universal)和派拉蒙(Paramount)行動得更早,70名高級管理人員一夜之間從環球失業,派拉蒙也隨著母公司維亞康姆(Viacom Inc。)的850人大裁員辭退了不少員工。而觀察家估計還會有更多人從好萊塢黯然退場—雖然迪士尼(Walt Disney Company)和福克斯(20th Century Fox)先后出面表示,它們將削減開支,爭取減少裁員人數。

  華納在2008年表現不俗。《蝙蝠俠:黑暗騎士》在手,再加上2008年發行的另外29部影片,其北美總票房收入達17.7億美元,比2007年上漲了25%,并以18.5%的市場占有率高居好萊塢影片發行榜首位。但華納總裁阿蘭?霍恩(Alan Horn)依然覺得這是他上任近10年以來最艱難的一年。“娛樂業風云變幻,消費者需求也捉摸不定,全球經濟又成了這個樣子,華納并不是刀槍不入的。裁員是我們保持穩定和持續增長的必要措施。”阿蘭?霍恩在公司對外發布的一份聲明中這樣說道。

  誠如此言。2008年,全好萊塢票房收入97.8億美元,比去年略漲,但這是在票價提高的基礎上,實際觀影人數則出現了下降。看看1996年吧,當年北美年度發行影片數量為471部,到了2008年,這個數字上漲為605部。可是兩個年份的售票數量卻落到了同一水平線上—皆為13億人次。

  據華納一位制片人預計,當今一部電影的所有收入中,約有30%來自票房,40%來自于DVD,15%來自付費電視,其余部分則來自廣播電視等其他渠道。迪士尼2009財年一季度財報顯示,迪士尼影業收入狂跌64%,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其DVD收入銳減。而據《洛杉磯時報》報道,與2007年相比,美國消費者去年花在DVD購買上的錢下降了5到7個百分點。這種下降趨勢還將持續到2009年。

  更讓好萊塢沮喪的是,DVD銷售中的主力軍—“藍光”制式DVD(Blu-ray discs)銷售也較以往緩慢了許多。《洛杉磯時報》引用一家調查研究公司的報告稱,美國人用在家庭娛樂上的錢,包括購買藍光DVD,在2008年下降了3%到5%。

  這頗有些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味道—華爾街上一次大蕭條距今恰好30年。1980年代初,經濟危機讓幾乎所有人每天擔心自己的錢袋子。電影業卻如履平地。很多家庭逆水行舟,除了到電影院看電影,還買下了更多的錄像帶,并狠心出1000美元這樣的大價錢把電視屏幕換得更大。而1930年代美國大蕭條時,當今好萊塢一手遮天的六大電影公司自此發家。憑借有聲電影的東風,電影一躍成為當時美國的支柱產業。年僅10歲的秀蘭?鄧波兒的踢踏舞踢走了美國人的憂愁;克拉克?蓋博在《一夜風流》里僅僅因為棉襯衫里沒穿汗衫,就讓棉紡織廠股票跌了8.25美元;更別提迪士尼的成功—女人們在菜市場用米老鼠錢夾付錢,雖然里面的現金少得可憐,但好日子總是有盼頭的。              >>

  這一次,好萊塢會不會贏?恐怕不樂觀—華爾街撤資了。

  2008年底,本應開始為夢工廠聯合承銷7億美元債務的摩根大通公司,以市場不穩定為由,暫停了這項債務承銷,好在創始人斯皮爾伯格從印度信實娛樂公司那里募得5億美元,使得夢工廠順利和派拉蒙分手。后者近期擱置了與德意志銀行一項4.5億美元的交易,此項交易可能為30部影片提供資金,其中包括定于今年夏季上映的《變形金剛》續集。米高梅公司也遇到了一些麻煩,自從2007年年中開始,米高梅就一直試圖達成一筆5億美元的交易,為一些影片融資,其中包括007系列的第23部和下一部《鐵甲威龍》。米高梅與蘇格蘭皇家銀行已經就這筆生意商談數月。但雷曼兄弟的倒閉讓整個銀行業為之震顫,一些銀行已經公開表示放棄好萊塢,不再投資電影業。

  “這已經不光是做做生意這么簡單的事情了,” 環球影業的主席馬克?舒格爾(Marc Shmuger)說,“我們都將面臨經濟上的不確定性。2009年對好萊塢而言將是艱難的一年,我們深陷蕭條之境,而之前沒人到過那兒。”

  好萊塢與華爾街的分分合合已不新鮮。1990年代中期,機構投資人為了能盡早回收成本,只愿意以貸款融資的方式參與電影融資。經理人和投資者都厭倦了電影生意的泡沫本性—在2005年維亞康姆拆分之前,派拉蒙每年僅貢獻了10%的營業額。好在好萊塢的營銷體系日臻成熟,很快,從編劇的劇本到劇場的爆米花,無一不被納入發行公司的融資計劃里。

  一直以來,好萊塢以盛產兩類產品而著稱,一類是豪華大片,另一類是滿腦子奇思異想的獨立電影。對于前者,好萊塢素來的信條是:大制作才有大票房。以華納發行的影片為例,1942年的《卡薩布蘭卡》制作成本1200萬美元,北美票房收入2200萬美元;1987年的《致命武器》制作成本2800萬美元,北美票房收入1.2億美元;而2008年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制作成本1.8億美元,北美票房收入達到5.3億美元。大制作的開銷里一般包括頂級明星的出演費用、高額CG制作費用、高額的劇本版權費和其余拍攝成本。

  發行風險隨著制作成本水漲船高。只有在全球獲得更多的放映以及DVD銷售收入,高預算的電影才能夠獲利;即使只有好評而無轟動,對好萊塢來說,這也是一種失敗。好萊塢把這類電影稱做“盛事”(Event)。而在華納的發行機制里,阿蘭?霍恩就是決定每年發行幾部“盛事”的人。他說,選擇“盛事”影片的主要標準不是一部影片在國內的前景,而應著眼于這部影片在全球市場的潛力;不光看票房,還得看衍生產品。

  而華爾街的思維是,如果按揭貸款和負債可以轉化成債券,電影公司投拍計劃里的電影未來DVD銷售收入和票房收入為什么不能轉化為債券呢?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大約從2004年開始,美林、摩根士丹利、高盛這些投行發現手頭資金充裕得簡直找不到地方花;而在當時,各大制片廠正設法取悅它們在資金上保守的母公司,并同時分散發行風險。一些專家型金融掮客為供需雙方穿針引線,由此產生了一種新的電影融資模式:機構投資者可以用組合投資的方式為電影融資,買入制片公司的部分電影,“就像組成共同基金一樣,目標是在制片公司通常13%到18%的年利潤中分一杯羹。”

  2005年年初的某一天,阿維?阿萊德(Avi Arad),奇跡娛樂(Marvel Entertainment) 的CEO,站在派拉蒙劇院200個座位前,他面前是一些和傳統戲劇完全不搭界、對戲服也不感興趣的經理主管人員。

  他們是幾十年來對好萊塢敬而遠之的華爾街投資銀行家們。敬而遠之已是過去,對于他們來說,好萊塢DVD銷售和版權海外轉讓帶來的穩定收入讓該產業至少值500億美元,這太值得投資了。

  在眼前這場演講里,阿萊德將說服這些人借給他5億美元,或者更多。他用來說服他們的籌碼是 X戰警一樣的超級英雄角色。“這就是票房。”阿萊德說。

  “我不知道你們誰是誰,”他對底下一幫來自各大銀行和金融機構的代表說,“但我知道你們擁有我需要的錢。” 

  他說得沒錯。之后奇跡娛樂為其10部大片融資 5.25億美元。“金融界慢慢認識到了這個市場的無限潛力。”阿萊德說。“奇跡”真的在現實中出現了:身著休閑裝的投資銀行家們極力鼓吹電影大片的重要性,而一身阿瑪尼的制片人們熱切地談論投資組合、分散風險的美妙。

  這實在是皆大歡喜的事情,在投資方看來,電影產業鏈下游如DVD、電腦游戲的開發大大降低了風險;制片公司則認為,與第三方共同承擔成本和風險是發展自身和取悅上級財政母公司的最好方式。目前,這種無追索權的借貸融資唯一擔保品就是協議中的影片本身。一旦影片血本無歸,制片公司及上級母公司并不會蒙受巨大損失,但電影的知識產權就歸投資方所有。

  在2005年財政不景氣的情況下,迪士尼接受了瑞士信貸集團融資的王國電影公司(Kingdom Films)的5.05億美元投資,這是迪士尼1996年以來接受的最大一筆外部投資。投資協議規定,未來4年,迪士尼將同派拉蒙合拍32部動作片,王國公司負擔40%的成本,同時在票房和DVD收入中提取40%。美林投資公司的研究報告指出,目前,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及其子公司至少30%的制片成本是通過外部的伙伴融資,相當于每年25億美元。

  2004年,在華納拍攝的24部電影中,完全靠自己投資的只有5部,其中包括《特洛伊》和《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另有19部則采用了融資模式。例如,華納與史蒂夫?賓(Steve Bing)這位百萬富翁分攤了拍攝《極地特快》的1.6億美元成本。

  但這僅限于沒有十足把握的片子。對于那些像《哈利?波特》系列這種金字招牌,大型制片公司是不愿意與人分羹的。《哈利?波特》的第一部在全球大約獲得了10億美元的票房收入,第二部獲得了8.8億美元。盡管隨著演員年齡逐漸增大,華納可能面臨失去忠實觀眾的風險,但該公司還是準備把7部《哈利?波特》都拍成電影。

  現在,金融風暴把這些夢想和計劃都吹得無影無蹤。資本消失,連消費者的口味也跟著轉向。美國本土的一家市場調查公司的研究顯示,將近66%的美國消費者在2008年第四季度期間改變了他們的娛樂消費習慣。“我當然知道在網上下載無版權電影不合法,可是,那是免費的呀。”一位消費者在接受調查時如實說。此外,由于大多數電影從制作到發行都需要3年時間,之前好萊塢頗為看好的股市或金融題材片此時只能招來白眼,束之高閣是唯一的辦法。

  迪士尼總裁羅伯特?艾格(Robert A. Iger)在二月份的一次電話會議上宣布,由于經濟危機,迪士尼將部分削減市場營銷費用,并重新制定DVD銷售策略,但拒絕透露詳細的調整內容。艾格宣稱后者的調整是因為他發現消費者正放棄院線、拒絕購買DVD而轉投大屏幕電視和互聯網的懷抱。

  時局突然艱難起來—也許之前端倪已現,只是沉浸在連軸轉的資本營銷里的好萊塢沒有察覺而已,畢竟觀眾的口味和習慣只有在蕭條時才更值得關注。電影制片方開始提醒自己要放緩制片速度,或者錯開幾部片子的上映檔期以縮減營銷成本。華納為此將新電影《哈利?波特6》從原定的2008年11月份推遲到2009年夏天公映。雖然預算表上原定50部影片的發行量已經縮減到了25部,并且投資將全權由華納自己負責,66歲的阿蘭?霍恩還是決定今年推出5部“盛事”電影—每部投資預算都過億。

  “第三方投資對我們來說的確很重要,但不是至關緊要的,”阿蘭?霍恩說,“我們有錢。什么事都會過去的。”

  至少在公開場合,沒人承認他們擔憂新環境下資金的來源問題。米高梅公司的發言人杰夫?普賴爾(Jeff Pryor)表示:“我們將有一組大型銀行資助,預計在不遠的將來會達成借貸交易。我們很自信來自銀行的資助不會告吹,因為協議是建立在一系列高質量影片的基礎上的。”

  天知道事情是不是果真如此。即便大型電影公司還能靠自己扛過一段時間,小公司也頂不住了。2月初,脫離派拉蒙的斯皮爾伯格順利和迪士尼簽下合約,夢工廠制作的電影將由迪士尼旗下風格更成人化的試金石影業(Touchstone)來發行,每年發行數量在6部左右。此外,《華爾街日報》報道稱,迪士尼將從夢工廠影片的票房中收取8%的發行費用,并且先為夢工廠提供至少1.5億美元的資金支持。

  與此同時,好萊塢開始把目光投向海外資本。去年9月,華納與阿聯酋官方背景的阿布扎比傳媒公司(Abu Dhabi Media Company)簽定高達10億美元的合作協議,共同研發電影及其他媒體產品。好萊塢素來對中東資金頗有疑慮,因為這些有石油作后盾的中東資金,皆受到美國政府的嚴格管控,文化和宗教題材的影片都會受到干預。但金融危機之際,好萊塢顯然顧不得那么多了。

  電影公司一貫的營銷路線也正在改變:重新關注小制作;研究蕭條時期的觀眾口味;另外,海外營銷顯得比任何時候都更重要。《紐約時報》稱:“美國業界分析家預測,今后5年看電影的人數和花費會增加5.3%,增加最快的地區是亞洲、中歐和東歐。”為此,好萊塢各家公司鉚足全力,不惜工本,大拍國際性題材。去年12月26日上映的《刺殺希特勒》選取的是全球皆知的1944年刺殺案,拍攝地是當時槍決施陶芬伯格等戰犯的柏林“本德勒布洛克”刑場,聘請多國明星。這些無一不是根據“世界電影”的范本策劃編寫。

  制片人開始對“2000萬美元片酬俱樂部”的明星們說“不”。《鋼鐵俠2》宣布換角,唐?齊德勒將頂替泰倫斯?霍華德,在影片中扮演“鋼鐵俠”托尼?斯塔克的好友洛德斯上校。據悉,霍華德因為片酬太低,因而向奇跡影業施壓—他顯然沒有瞄準時機。一位華納高層則說得更直接:“這個世界正在改變玩法,經濟不好,我們只能付這么多,要么拿著,要么走人。”

  能省則省。索尼的每一位高層都接到一份通知,上面用彬彬有禮但堅定的語氣通知他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出差只能住便宜旅館,往返辦公室和制片廠之間只能乘坐班車而不是專用車。索尼去年年底在拉丁美洲召開的高層會議被毫不猶豫地取消,今年7月計劃在歐洲舉行的那場同樣如此。就連一向財大氣粗的華納也把每年圣誕節都會向影片主演、高管以及制片人贈送的火雞改成了電子賀卡。

  “這也許能喚醒好萊塢,”獅門影業的總裁Jon Feltheimer評價說,“看看平時我們都是怎么花錢的,看看我們這么干又得到了什么。”

  可惜光靠省是省不出多少來的,開源在大多數時候都比節流來得更重要。好在好萊塢并不是第一次失去華爾街了,資本在下一次金融復興的時候也許會卷土重來。但根據華納老板的說法,好萊塢至少要在2010年以后才有希望爬出大蕭條的沼澤。那么,至少2009年,好萊塢不會有一個好萊塢式的大團圓結尾了。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Powered By Google

網友評論 更多評論

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