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銳管理:案例-服裝廣告 做那只翻筋斗的蛤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0日 16:43 新浪財經 | |||||||||
愛成 王逸凡 張愛玲說:“每個人都住在自己的衣服里”。這句話很耐人尋味,她所謂“住”多指服飾對性格的張揚。如果再回到幾十年前那個全國上下都穿綠軍裝的年代,相信大多數人都受不了,連北京眼下的房子,也一改過去統一、沉悶的灰色,慢慢色彩鮮艷起來了,服裝就更不用說了,時裝業的蒸蒸日上正好從一個側面驗證了人們對個性化的追求。
大量的服裝廣告費打了水漂 服裝越來越靚、越來越自我。而為賣服裝做的廣告呢,似乎仍沒有從那種千人一面的模式中走出來。 就拿服裝行業熱衷的明星廣告來說吧,光是浙江寧波、溫州兩個地方, “羅蒙”請了濮存昕、“雅戈爾”搬來費翔,“法派”特邀梁家輝和張柏芝,“報喜鳥”則聯手“成熟男人”任達華,另外還有“美特斯·邦威”的郭富城、“莊吉”的周華健、“洛茲”的胡兵,等等不一而足,足可組成一支超強陣容的“明星隊”。自從第一家服裝企業請明星代言以后,大家就迅速跟風、互不示弱,好像沒有明星助陣就顯得企業實力不夠,品牌也上不了層次一樣。結果喧賓奪主,廣告成了明星的秀場,是什么品牌的廣告反而被大多數人給遺忘了。 更低層次的,是一些企業推出的“樸素”廣告:一幅廠領導的照片疊加于廠房背景之上,文字為某董事長(總經理)率全廠職工向社會致意,工廠有多少工人、多少機器,是國家幾級企業。不知這些企業有沒有想過,這種幾十年前的廣告形式放到今天這個求新求變求自我的時代來,會在消費者心里留下什么印象? 平心而論,服裝企業的廣告意識在逐漸增強,很多企業也做了大量的廣告,可最后卻是 “賠了夫人又折兵”,巨額的廣告費用投進去,就沒聽到過幾聲響,在競爭對手的拼搶下,市場份額反而日益下降了。做企業的人都在抱怨大量的廣告費被浪費了,可浪費在哪里了呢?他們不知道,也沒花心思去追根究底。于是乎,大量面目雷同、創意平庸的服裝廣告繼續在屏幕上、報刊上、戶外廣告上與我們“天天見”。 蛤蟆論 有些企業主或許會說,廣告有沒有創意或者創意平淡點沒關系,大不了我多投它幾次,消費者不就記住了嗎?如果你的企業錢多得沒地方扔,當然可以這樣做。但眼下國內大多數服裝企業都是恨不得一分錢扳成了兩分錢花的,就得設法去找一條省錢辦同樣事的路子。另外,廣告轟炸會引起消費者的審美疲勞,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廣告一停,銷量立減,對品牌長遠的經營可謂有害無益。所以對于國內服裝企業來說,此法不值得提倡。那么如何才能讓消費者記住自己的廣告呢? 愛成智業有一個關于廣告的“蛤蟆論”:當其他蛤蟆都不叫的時候,第一個叫出聲的蛤蟆就會特別吸引人們的注意;當別的蛤蟆也開始叫,要想與眾不同的蛤蟆就得又叫又跳;如果蛤蟆們都在又叫又跳,怎樣才能脫穎而出呢?這時蛤蟆就要玩花樣,學會“翻筋斗”什么的。 運用到廣告中來,上面第一階段相當于上世紀80年代前期,當時大多數國內企業都不做廣告,率先做廣告的那些企業很快就奪取了人們的眼球;到第二階段,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大多數企業都有了做廣告的意識和行動,于是有些企業就嘗試在廣告方式上進行創新,請明星做代言、加大廣告投放量、進行廣告媒介組合什么的,也因此嘗到了甜頭;而到了第三階段也就是目前的情勢下,以上手段被越來越多的企業使用,廣告信息非常泛濫,不能讓人眼前一亮的廣告很難在觀眾心中留下印痕,因此學會“翻筋斗”、“玩花樣”將成為廣告公司與企業客戶共同的追求,換個說法就是廣告要有鮮明的個性,以便于識別和記憶。 如何翻筋斗 廣告如何“翻筋斗”,意大利的貝納通服裝堪稱這方面的種子選手。貝納通所做的一切堪稱“驚世駭俗”,其大膽出位的廣告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85年以來,貝納通不斷推出以種族、國家等敏感話題的廣告創意,引起西方媒體的廣泛關注與社會各界的極大爭議,廣告甚至遭到封殺。但貝納通一點都不在乎,其廣告影響因為爭議和封殺反而被加倍地放大,這是一般的廣告遠遠不能做到的。“牧師和修女接吻”是貝納通最有爭議的廣告之一,它用黑牧師和白修女的“越軌”行為訴求貝納通離經叛道的品牌個性,傳達出貝納通欲表現“真實世界”本來面目的“姿態”:讓愛沖破所有傳統的禁忌和束縛,展現了品牌對人類真實的關注。 在國內的環境下,這樣出位的廣告目前或許還不很合適,但勇于打破服裝品牌常規、創意不驚人死不休的做法卻值得我們的服裝企業嘗試。如今廣告泛濫成災,消費者一般是被動地接觸廣告,沒有亮點的廣告在他們心中是掀不起任何波瀾的。在消費者心理能接受的范圍內,我們應該通過傳播來創造與競爭對手的差異,拉開彼此認知上的距離,從而讓受眾更容易識別、記住自己。 當然,我們不可能要求處處與眾不同。在這個信息泛濫的年代,只要有那么一點差異能讓別人記住就很不錯了,廣告中如果有一個鏡頭能抓住人心,這個廣告在傳播上就算是有效的。有時候好廣告的創意其實很簡單。大衛·奧格威在廣告中讓一個戴海盜式黑色眼罩的男子穿上哈撒威襯衫,簡簡單單的一個亮點就把衣服與眾不同的個性襯托了出來,產品也取得了相當不錯的銷售業績。 別栽了跟頭 上面說過,廣告的“翻筋斗”是要追求個性化,但個性化決不是想怎樣就怎樣,就像翻筋斗也得注意技巧和美觀,不能因此栽了跟頭。在追求廣告個性化的過程中,我們要盡量避免走入以下誤區: 個性化不等于惡俗。被人評為2002年十大惡俗廣告之一的××西服廣告,鏡頭里一個始終看不清臉的女人,穿著一件薄的衣服,在男人懷里“風情萬種”,那句廣告語更是讓人不敢恭維,“女人對男人的要求,就是男人對西服的要求”。這個企業原本是想借國外常用的“情色”廣告來打動消費者,可表現時卻變成了近乎“色情”。這樣的西服你看有幾個人好意思穿出去? 個性化不等于嘩眾取寵。有個西褲的廣告語是這樣寫的,“××西褲,中國人的驕傲”——這是什么褲子,居然讓十幾億中國人為之驕傲?這樣假大空的口號,只會讓消費者笑話。想讓他們掏腰包?你就慢慢等著吧。 個性化不等于朝三暮四。國內某知名運動服裝品牌,十幾年里拍過七條廣告,做過無數廣告宣傳。就單個廣告而言,應該說它的大多數廣告可圈可點,但這些廣告的主題各有側重,沒有形成一種連續性,結果個性反而搞模糊了。這就好比每次翻筋斗到了中途就掉了下來,一次次折騰,最后也沒翻出一個完整、像樣的筋斗來。 所謂法無定法,服裝廣告個性化的途徑因企業而異。不管用什么招式,只要你的筋斗翻得漂亮,還怕沒人為你喝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