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案例剖析 > 新浪財經管理專欄_中圣國脈 > 正文
 

中圣國脈:案例-牡丹江恒豐紙業企業文化(上)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1日 19:21 新浪財經

  曹勃

    導讀:

  很早以前筆者就針對企業文化建設中重視理念提煉的現象提出過這樣一個觀點“企業文化貴在提煉、重在建設”。企業文化作為一個企業的經營基礎思想,必須要經過“從群眾
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原則。得出一個大家共識的思想基礎,真心愿意擁護和實踐的原則,是非常艱難而寶貴的,甚至要花很大的代價才會得到。因此企業文化理念的提煉絕對不是拍拍腦袋就可以攢出來的。在系統的文化理念提煉之后,勢必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更重要的工作就變成了如何建設、如何落實。否則,不僅企業文化手冊會變成一紙空文,而且會極大地損害企業文化本身這一極具價值的概念,并且會讓員工、客戶看到企業假、大、空的一面,從而喪失對企業的信心。讓企業文化理念回歸組織內部,在組織的各個層面和角落生根發芽,強企之夢由此開始。

  走進恒豐

  走進牡丹江市的恒豐路,你可能一下就會被周圍的環境和氣氛所吸引:高高的大門上樹立的綠色成長之輪與花園般的廠區相映成輝;繁忙的工作景象與工人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讓你充分領悟著“創新 超越 強企 興邦”的公司精神。這就是位于風景秀麗的黑龍江省鏡泊湖畔的牡丹江恒豐紙業集團。在牡丹江市和卷煙紙行業,沒有人不知道這家老東北工業企業。但是與人們通常印象不同的是,這家老東北工業企業在歷經了50多年的風雨,卻仍是一派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景象。問起恒豐成功的原因,知情的人都說這一切都要歸功于恒豐領導班子堅定地建設健康的企業文化、尋找適合市場發展規律的企業經營哲學,用最適合企業和行業的文化理念引導全體員工努力奮斗的結果。

  恒豐紙業集團的前身是成立于1952年的牡丹江造紙廠,50年的風雨恒豐和許多國有企業一樣,走過了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痛苦轉變,同樣被歲月打上了深深的“計劃烙印”。1992年,由于原輔料、

能源、物資漲價和產品降價等因素,工廠面臨建廠以來少有的困難。但全體職工在持續開展挖潛增效活動的同時,積極響應廠里提出的“做主人、提質量、增效益、迎廠慶”的號召,以實際行動消化減利因素,實現了扭虧為盈,企業再次獲得了新生。

  困境是暫時擺脫了,但恒豐的領導班子想的卻是如何能夠把這種上升的勢頭保持下去,讓企業變成一個有自己的核心

競爭力、能夠持續成功的百年常青企業。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綜合國力得到了明顯的增強,各行業都成就了一大批引人矚目的“成功企業”。但是這批成功的企業在人們眼中卻總是有些“霧里看花”的感覺,說“神秘”是一種夸耀,說“泡沫”也不無道理。就像國內一位著名的管理專家曾經說過的,“目前中國80%的成功企業,都不是戰略性的成功”。反觀20多年的中國改革開放和企業發展史,我們不難看到在中國企業中一夜暴富者比比皆是、一夜凋零者亦是層出不窮的景象。細看這些“成功企業”,大多數都是改革潮流的弄潮兒,善于抓住每一次變革的機遇而步步高升。這是中國企業的驕傲和優勢,因為我們的企業家總是善于發揮自己獨到敏銳的眼光而引領企業一次次地沖上高巔;但可惜的是,我們的企業和企業家大概永遠也說不清“下一次”在什么地方,這樣的“成功企業”又何談持續的成長和成功呢?

  企業發展三步曲

  2003年末,當筆者作為咨詢顧問走進恒豐集團時,心里不免也有著這樣一絲擔憂:在黑龍江,乃至東北的國有老工業企業中,恒豐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人羨慕的——公司主要經濟指標連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市場占有率居業內三甲。當時的恒豐經營順暢,在經歷了市場動蕩和困難之后,是恒豐的領導班子依靠著個人的刻苦與拼命三郎式的創業精神打開了這個局面。恒豐的高層領導是否也會抱住過去的成績和作法,重個人而輕視組織,重效益而忽略企業經營的原則和文化呢?其實,企業的發展壯大無外乎三大階段:

  第一是以企業家為核心的一個創業團隊,依靠自己的奮斗和機會的把握收獲企業的第一桶金,讓企業能夠在自己的舞臺上站穩腳跟;

  第二是要在企業不斷地招兵買馬、擴充隊伍之時將可以標準化、程序化的東西固定下來,讓一進入企業的新人可以很快地投入整個價值鏈的創造中,從而讓企業復制之前的成功,真正實現有實效的擴張;

  第三則是在企業兵強馬壯之后,需要回過頭重新整理一下自己的經營原則,把握住企業成功的根本依據,修正自己的不足,從而能夠確保企業的持續輝煌。

  如果企業在每個階段能夠順利地解決各個階段的核心問題,企業就能夠不斷地發展;如果企業能夠在每個階段就提前為下個階段的核心問題做好準備,企業就會發展得異常順暢且充滿信心;但是,如果企業不能在本階段內解決應該完成的問題,那么企業就會停滯不前或倒滑,甚至一蹶不振而走向失敗。可是中國的企業許多都處于依靠能人打拼天下的創業階段,創業成功的企業卻很難通過組織的管控將個人能力轉化為組織能力,讓標準和程序推動企業前進的步伐,更不要說發展適合企業自身的經營哲學和企業文化體系,秉持應有的商業原則了。

  令筆者驚訝的是,恒豐的領導班子卻沒有滿足于業內三甲這樣一個大好的局面,他們認識到如果不對整個組織進行改造,不把組織整體的管理水平提升上去,依靠這“幾條槍”來打天下是遠遠不夠的。不要說沖擊國內第一、走向國際化,甚至連已經取得的成績也會化為烏有。公司領導前瞻性地引入了管理顧問進行咨詢,為企業診斷把脈、確立企業愿景和使命、明確企業的核心價值觀,用這樣一系列經營的原則和宗旨來指導企業進行變革。

  恒豐文化之路

  作為一個經歷了50年發展,特別是在改革開放20多年中成功轉型的企業,恒豐集團已經變革中、在企業文化建設的道路上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比如公司已經提出了建設企業文化的戰略性課題,并為此建立了專門的企業文化建設推廣部門。對于恒豐精神、恒豐作風、辦企宗旨等一系列企業文化核心要素也進行了一些提煉。在企業文化的結構層面上,建立健全了質量管理、人事制度等相關規章制度,讓一部分文化理念能夠通過日常的運營、生產、人員管理落實在實處,讓廣大員工能夠親身感受到企業提出的理念。在企業文化物質建設方面,恒豐也投入頗豐,在牡丹江市知名度頗廣的“恒豐藍”廠服、一進大門就讓人眼前一亮的21世紀廣場……都是恒豐企業文化建設的物質體現。但是,從企業文化建設和發展體系的角度來看,當時的恒豐企業文化建設尚處于較為初級的階段,企業文化的“戰略地位”沒有得到廣泛的重視和認可,企業文化的建設缺乏系統理論的指導。長期以來,企業習慣于把生產經營領域的管理當成“正事”,除此以外都當“副業”處理,人為地將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管理“分家”。無論是企業文化建設的組織管理者,還是活動方式、活動范圍等,往往與企業管理關聯不大。大多數的企業文化建設都是在組織文體宣傳活動,即使個別活動有生產管理人員介入,也是走過場而已。企業是物質文明建設的主戰場,可一沾上“文化”的邊,許多人就想當然地聯想到了廠報和文化宮,使得恒豐的企業文化建設停留在一般性的文化活動層面上。這種內涵理解上的不深刻與企業文化建設方式的單一也加劇了恒豐在企業文化建設上的局限性和短期行為,以致最終導致了它的“文化包裝”身份。

  為了改變企業文化建設的這種“跛腳”局面,恒豐人首先從已經深入人心的企業精神入手整合并提煉系統的企業文化核心體系。多年來,每個恒豐人的心里都深深地埋著這樣一個信念:要想成為第一,就一定要走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只有創新,才可能獲得別人未曾有過的成就,才可能超越所有人,成為第一。用每一天的創新和改變帶來新的超越,在不斷創新和超越自己中壯大企業,而在企業的強大過程中恒豐人也能夠用更多的奉獻來擔負起國家興旺的責任。這就是恒豐人心中的強企之夢!

  強企之夢需要整個群體擁有共同的愿景,沒有大家的共識就沒有執行可言;強企之夢需要正確的價值觀作指引,沒有正確的價值取向,就不能找到符合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客觀要求的商業規律,也不可能培養企業扎實的基本功而走向持久的勝利。在顧問的引導下,恒豐人展開了廣泛、深刻的思考和討論,最終將企業的愿景確定為“成為世界上最好的林漿紙綜合利用開發公司”。之所以是“最好的”而不是“最大的”,恒豐人有著自己的解釋——“最好的”意味著企業并不是一味地追求生產規模、人員規模和銷售、利潤的擴張,而是要通過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水平,讓企業的產銷變得更有效率,達到相對資源使用下的最佳效果。在這樣一個愿景的追求過程中,恒豐的使命就是“通過不斷的植樹造林、循環利用,為人類提供一個生生不息、恒久豐潤的綠色家園。”恒豐人相信,只有融入自然,才能循環而持久地壯大自己。在企業經營理念和價值觀的選擇上,恒豐人秉承了東北人的誠實與憨厚,認為做任何事情都要扎扎實實、勤奮努力才能獲得收獲,因此“恒遠興業 誠信求豐”也就成為了企業經營的核心理念。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