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資并購:從“發動機”到“助推器”(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1日 17:59 《中國企業家》雜志
2005年以后各界對并購的批評又多起來,反思是正常的,的確需要警惕某些行業出現市場集中度提高而造成壟斷的問題,但如果缺乏全球視角很容易得出負面、簡單的結論。我們更應該研究如何利用外資并購,例如很多大型外資并購都要有一個嚴格的環境評估,國家環?偩謼l法司的一位副司長曾和我說,到他那去咨詢的多數都是跨國公司,關心的是如果在中國買了一個老工業企業,環境風險如何管?過去遺留的問題是什么?今后還要解決哪些問題?讓這位司長很感動,因為國內很少有企業投資前來詢問他類似的問題。 《中國企業家》:一種看法認為目前存在跨國公司對中國企業的惡意收購,而相比于財務投資者,產業資本表現出更強的入侵性。 王志樂:在中國談惡意收購與善意收購,常常模糊基本概念。惡意收購本來是個技術名詞,是操作的手法,但將其加以中國化的解讀就成了一種道德標準。所謂的善意是什么?不買你了?惡意是什么?就是要吃掉你?企業行為不能用這種標準來判斷,市場健康和國家安全是兩個概念。不要把安全和健康混淆。 也不能認為產業投資者“更壞”或財務投資者“更好”,這是一個博弈過程,應搞清楚對方條件中隱含的目的。例如柯達與樂凱的合作可能對收購方的研究就不夠。富士曾經也想入股柯達,但出價低,需要的股份比例高,而柯達的條件似乎更優惠。不過柯達是為了通過進一步收購與合作來限制富士在中國的發展,樂凱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了一枚棋子。曾有人建議讓富士進入樂凱,能夠形成兩大巨頭在中國的競爭。事實證明柯達沒有幫上樂凱,可能也是力不從心,因為它在產業轉型的時候自己就落后了,反而是富士高歌猛進,這是一個在十字路口如何做出選擇的典型教訓。 《中國企業家》:您個人如何判斷外資并購在中國的發展趨勢? 王志樂:在杭州我曾經與50多個民營企業家討論跨國公司在中國的話題,很多人都開始和我談到自己面對外資收購時的具體操作了,而在與其他一些地方國資委的領導交流時,也感覺到他們希望外資能參與進國企改制中來的熱情。 事實上,2006年商務部批了將近1300個與外資并購相關的項目,只是對外面爭議得比較兇的幾個才反復聽證。今后中國利用外資的主要方式有可能從綠地投資轉換為并購投資。 此篇為網絡版,欲知更多內容,請參見中國企業家網站。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