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品牌管理 > 新浪財經管理專欄_麥肯特 > 正文
 

如何制定全球品牌戰略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9日 20:32 新浪財經

  

如何制定全球品牌戰略

品牌建設關鍵因素圖(圖片來源:新浪財經)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文/約翰·卡斯林 譯/芮新國

  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已經意識到:僅做一流的制造商還不足以在全球贏得競爭,甚至還不足以在中國贏得競爭。實際上,制造型企業(尤其是從事OEM業務的制造型企業)的利潤往往低得非常可憐!一般來說,除非企業擁有強大的品牌,否則,它所獲得的利潤只能是那么可憐的一點(沒有太大的吸引力),而且,隨著中國國內競爭的日益加劇,越來越多的沒有品
牌的制造型企業將逐步走向消亡。以深圳為例,僅在2004年下半年到2004年年底的6個月內,該城市就有40多家影碟機(DVD播放機)工廠先后倒閉,這還僅僅是一座城市、一個行業及半年內發生的事情。

  令中國企業感到羨慕的是,西方企業列強(包括日本和韓國的著名企業)可以憑借著品牌優勢在其本土市場甚至全球市場上縱橫捭闔,并享受著高額的利潤回報。僅以制冷家電業和洗衣機業為例,前5個品牌就占據了美國和歐洲80%以上的市場。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歐美市場的制冷家電業至少有80%的銷售收入是通過重復購買來實現的——消費者傾向于重復購買以前用過的品牌和產品。今天,在歐美這樣成熟的市場上,“品牌”已經代表著個性和價值,并且,多數消費者往往偏愛自己熟悉的品牌。品牌“溢價”有助于為產品確立一個較高的價格水平,從而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利潤。但對多數中國制造型企業來說,這一點似乎依然那么可望而不可及。從這個角度來看,“海爾”參與競購美國最受推崇、歷史最悠久的強勢品牌“美泰格”就一點不足為奇了。不光消費品需要品牌,工業品及商用品也需要品牌,對高技術含量的電子產品(如“思科”路由器)和工業產品(如“Timken”軸承)來說,品牌“溢價”一樣能為企業帶來高額利潤。

  現在,是中國企業認真考慮推進品牌建設的時候了!這是因為,即使從現在開始就投入人力、財力和物力來建設品牌,企業至少也得花10年或更長的時間才能獲得投資回報。然而,多數中國企業仍然缺乏這樣的眼光,并缺乏邁出品牌建設第一步的勇氣。

  為何需要制定品牌戰略?

  首先,推進品牌建設是防范產品走向“同質化”的一種重要手段!產品“同質化”是指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可以被其它同類廠商的產品替代,即顧客認為各企業所提供的產品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區別,在這種情況下,顧客的主要購買依據是價格,廠商主要把“價格”及“折扣”作為差異化的競爭手段。隨著全球市場的形成和迅猛發展,幾乎所有產品和服務都將在全球范圍內展開競爭,“同質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而產品/服務“同質化”的一個直接結果是,如果企業沒有獨特個性和價值的品牌,企業將無法在激烈的競爭中有效地將本企業的產品與競爭對手的產品區別開來。

  其次,品牌建設還是贏得市場、擴大市場份額、抵御競爭對手的一種有效方法。然而,品牌建設決不僅僅意味著一種態度、一個標識(LOGO)、一句口號或一次廣告活動,它是企業的一項長期工作,也是企業的一項長期資產,相對而言,營銷傳播活動只是短期性投入。可以說,品牌是企業的有形資產之一,它應該成為企業業務及營銷活動的最終指導和依據。

  制定品牌戰略并推進品牌建設是企業的一項長期任務,正因為如此,許多中國企業往往感到猶豫不決,難以下定決心邁出品牌建設的第一步。再具體地說,企業領導人難以下定決心的真正原因是:品牌建設不會立即(甚至在一段時間內也不會)給企業增加現金流或擴大產品的市場份額,而且,企業還得經常投入不少資金來建立品牌“權益”(不管是建設新品牌還是維護老品牌)。

  我們可以預測,中國的許多生產型企業(尤其是消費品企業和電子企業)最終將被迫走向國際市場,這意味著,企業如果要最終在全球競爭中獲得生存和發展,它必須建立起自己的全球性品牌。可以說,中國的許多生產型企業生來就處于一個需要參與全球競爭的行業,事實上,它們所處的很多行業已經成為全球性行業了。品牌競爭的時代已經到來,要想在國內甚至全球范圍內參與品牌角逐,企業在提供高“

性價比”產品的同時還必須提供卓越的顧客服務和一流的技術。

  為了適應時下及未來的競爭,中國企業需要培養或引入各種新的業務能力(包括品牌塑造能力)。目前,許多中國企業已經建立并能保持較高的品質標準、服務標準,但是,它們還應該努力建立自己的全球性品牌或通過兼并獲得國外著名品牌,這樣,它們才可以在發達國家的市場上讓本品牌的產品占有一席之地(而不僅僅做代工業務)。如果真能這樣做,有一天,它們中有一些也可以像某些國外競爭者那樣享受品牌溢價帶來的種種回報。

  花時間來塑造品牌或者像“聯想”那樣兼并其它品牌需要耐心和勇氣,但也只有這樣,企業才可以真正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

  不一定非得努力建品牌——可以直接去買!

  如果不想花很長時間、很多精力來塑造品牌,企業也可以通過兼并的方式來購買市場上的某個現有品牌——由別人已經成功經營的品牌。在具體決策時,究竟是自建還是收購,企業需根據自己的資源及戰略來定。如果決定以收購的方式來獲得某成功品牌,最佳收購對象可以是那些擁有穩定客戶、技術、分銷網絡的企業,也可以是那些因成本控制不嚴而導致產品定價偏高的知名企業——你可以通過向低成本地區(如中國)轉移工廠來降低生產成本或將生產環節轉包給其它廠家。

  中國的戰略性買家可以把所收購企業的生產環節轉移到中國國內,在當地市場上使用被收購企業的品牌來提供產品(服務)。通過收購,還可以直接獲得被收購企業在當地市場的分銷網絡、本土管理人員(本土管理經驗)及被整合進來的各種很有價值的關系。

  在時間進度上,中國的戰略性買家可以與被收購的企業共同推出“聯合品牌”,用“聯合品牌”的產品在當地市場上建立本企業及本企業品牌的知名度。在完成了整合并建立了本企業的知名度之后,中國的戰略性買家可以繼續保留所收購的品牌,也可以逐步淘汰所收購的品牌,甚至可以完全使用自己的品牌。

  “TCL國際控股”是中國領先的消費類電子企業,它在2002年9月成功地收購了德國瀕臨破產的彩電企業“施耐得”,出資僅為800萬美元,以此順利地打入了歐洲市場。通過收購,TCL既獲得了“施耐得”的工廠,也獲得了包括連鎖店、超級市場、郵購等渠道在內的“施耐得”分銷網絡,更重要的是,TCL還擁有了包括“施耐得”、“Dual”在內的一系列很有價值的當地品牌。如果該并購戰略能完全按照TCL管理層的計劃來執行的話,不用多久,TCL將最終可以把“TCL”牌的家電產品投放到巨大且比較富有的歐洲市場上。秉承既定的全球品牌戰略,TCL最近又收購了美國的一家生產高端DVD播放機的電子企業“Go Video”。

  制定成功品牌戰略的關鍵

  對于那些愿意推進品牌建設的中國企業(多數渴望做到“基業長青”)來說,以下“品牌建設關鍵因素圖(Critical Factors In Brand-building Strategies: A Checklist)”可以幫助企業著手推進品牌建設工作。

  遠景(Vision)

  應該能吸引人,有活力,能引起共鳴。

  代表著新觀點、新概念。

  必須能轉化成切實可行的、具體的描述。

  內涵(Purpose)

  必須有一定的含義,代表著一套價值體系。

  必須得到解釋、傳播和投入。

  必須逐步得到認可。

  有效(Validity)

  必須是企業的正式表述。

  必須適合企業及目標受眾。

  必須與企業的傳統和遠景掛鉤。

  彈性(Elasticity)

  應該能適應變革及成長的需求。

  不可以受限于當前的產品和服務。

  必須在創新與守恒之間保持平衡。

  承諾(Promise)

  在各種場合均對顧客提供一致的產品和服務。

  所表達的信息必須清晰、簡明、一致。

  在全球范圍內留給人相同、合適的感受。

  獨立(Separation)

  必須有獨特、與眾不同的個性

  必須能成功地與其它品牌進行競爭。

  必須有隨時傳播信息的能力。

  價值(Value)

  必須有助于建立顧客信任、自豪和顧客忠誠度。

  必須被視為戰略性業務資產或工具。

  必須要設計

商標、注冊并在全球范圍內予以保護。

  持久(Durability)

  必須能長期使用。

  在各種經濟形勢下均能守信。

  必須保持一致性,從而能被立即識別。

  一致(Unity)

  必須獲得公司所有人員的承諾。

  必須有合適的識別系統來支撐。

  必須深入人心,不能動搖。

  品牌——企業最寶貴的資產!

  一旦你決定開始塑造自有品牌或收購現有成功品牌,品牌將成為貴企業最寶貴的資產。

  “品牌”能讓公眾知道你是誰,并更清晰、簡明地定義你的企業。甚至可以說,企業管理就是品牌管理!在“同質化”商品充斥全球的今天及明天,強勢品牌是使企業獲得生存和發展的唯一方法。強大的品牌能幫助企業贏得今天,也能幫企業贏得未來,這就是品牌塑造的力量。(完)

    (供稿:麥肯特)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