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管理 > CXO > 正文
 

CEO學:中國房地產業需要大思維(2)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0日 20:17 《經理人》

  中國樓市發展的支點之一:完善基本居住需求的保障機制

  1988~1992年我曾被聘為世界銀行中國住房貸款項目的顧問,參與了世界銀行對中國住房改革研究的全過程。我們當時在研究過程中發現,我國傳統住房體制的基本特點是住房單位福利供給體制。徹底的改革,必須切斷居民住房跟單位之間的臍帶,而又能設計出一種體制保障居民最基本的住房消費需求,同時又能把住房資產化的需求交給市場。后來,在世
界銀行的方案中,提出了中國住房改革的總體戰略:成立城市公屋租賃公司。城市公屋租賃公司的住房,都要有一定的標準設計限制,還要有入住者的條件限制。當時我們調查了日本的公屋,基本面積也就是在40平方米左右。而發展中國家印度尼西亞的公屋標準,竟然是令人驚訝的18平方米。入住公屋的居民,都有著嚴格的限制,一旦居民認為自己的收入已經可以有更大面積和更好的住房服務了,可以搬出公屋,自己到市場上去購置住房資產或是租賃高標準住房。只有解決好基本住房服務的保障這一塊,才能留下市場空間,給真正富裕起來的城市居民提供市場化的住宅。為著建設這樣的主體,世界銀行還在上海、煙臺兩城市確定了10億美元的長期無息貸款項目。

  可是,世行方案的意義并沒有被恰當的評估。一種不合時宜的鼓勵“居者有其屋”的政策,左右了大局。從中國長遠的發展需要出發,抑制超越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住房需求是一種堅定不移的大思維。為此,首先要保障人們的基本住房需求,這是中國樓市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之一。不能發生醫改的慘劇:沒有錢就不能做手術,病人只能病死

醫院。城市政府可以保障居民最基本的住房消費,但是不能讓沒錢的居民都有自己的住房。而政府一旦偏離自己的職責,就會向著另外一個極端發展。以至于在樓市價格扶搖直上的這些年,“住房保障”這個詞都曾一度在政府的詞典里消失了。

  從全球視野看,工業化國家對住房市場都采取了高度的國家干預政策,沒有一個國家是完全通過市場化的方式來解決住房問題的。經濟適用房是這些年比較熱的一個話題。而執行下來的格局是,建筑標準越來越高,面積越來越大,成了特權的尋租的代名詞,在一些城市有一個人買20套以上的經濟適用房的現象,成為腐敗的另一個出口。住房體制從總體上看,住房實物分配的貨幣化是一種進步。但是廉價公屋的貨幣化,則是一種名義上的進步而實質上的退步。這是從概念化的理論出發,完全無視一國樓市健康發展所需要的保障體制所致。把廉價公屋貨幣化了,這就改變了這類公屋的性質,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并且有可能引發社會動蕩。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