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文明
心智決定視野,視野決定格局,格局決定命運,命運決定未來。
“上帝造出來的人都會犯下各式各樣的錯誤。不要只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還要看看別人是怎么做對的!
所謂正確的方法就是尋求可以做到的人,再找出有效的方法來完成它。因而我們必須從成功的典范中學習,而不是一再地錯誤。
為此,我們不能去尋求資源供應的增加,而應當尋求資源效果的增加,這就是所謂的有效性--使能力與知識的資源能夠產生更多更好成果的一種手段。一般人常認為:管理是一種藝術,領導也是一種藝術,卓有成效也是。那么,既然是藝術,它們就像音樂、繪畫的天賦一樣,如果真是那樣的話,那將是人類的一場浩劫,因為藝術需要一些天賦,而卓有成效并不是,它是一種后天的習慣,是可以經由學習和實踐而獲得的。
坊間以成功為主題的書籍有上千百種,大都是描寫成功的個性、成功的特質、成功的模式、成功的因子,這些書中舉出無數成功的案例,講得頭頭是道,但深究之后,才會領悟道其實都是將“客觀的知識當作主觀的結果”,無法求證。
樣本參差
潘迪亞在點評當代最具影響力的25位領導者的《領導巨擘》(LASTING LEADERSHIP)一書中寫道:“并不是每個人都如此推崇彼得·杜拉克所做出的重大貢獻。在學術界,就有學者認為他的著作就像一位擅長口才辯論的記者所寫的概括性見解,根本不像一位真正的學者。他們覺得一門學科必須以實證研究與統計數據為基礎……然而,他們都低估了杜拉克的方法。他并不是抽象地敘述想法,而是從經驗擷取而來。他深入企業,與經理人面談。管理并不是用統計數據就可以說明的,而是需要親身經由經驗管理情境來佐證的!
就如同杜拉克在其《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篇中所言:“我認識許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真是形形色色,他們的脾氣不同,能力也不同;他們所做的事也不同,做事的方法也不同;他們的個性、知識和志趣,也都各有不同。事實上他們每一方面都各有不同。但他們卻有一項共同點:人人都具有做對的事情的能力”。
像斯隆、朱利安尼、安迪·格魯夫、比爾·蓋茨、杰克·韋爾奇、史蒂夫·錢伯斯、山姆·沃爾頓、邁克爾·戴爾、路易斯·郭士納、沃倫·巴菲特等成功人士,就正如杜拉克所描述的:有性格外向的,也有令人敬而遠之的;有的固執獨斷,有的因循守舊;有的生性爽朗,有的心懷憂慮;有的能豪飲,有的卻滴酒不沾;有的待人親切如家人,有的卻嚴峻而冷若冰霜;當然也有胖有瘦,有的生就一幅令人一望便知其為領導者的外表,也有的其貌不揚,絲毫不能吸引別人的注意。有的具有學者風度,有的卻像是目不識丁。有的具有廣泛的興趣,有的卻除了他本身的狹窄圈子外,其他一概不懂。還有些人雖不是自私,卻始終以其自我為中心;而有的卻落落大方,心智開放。有人專心致力于他的本身工作,心無旁騖;也有人其志趣全在事業之外:做社會工作,跑教堂,研究中國詩詞,演唱現代音樂。在我認識的那些有效的管理者中,有人能夠運用邏輯和分析;有人卻主要是靠他們本身的體驗和直覺。有人能輕而易舉地作決策;有人卻每次都一再苦思,飽受痛苦。
五項修煉
“我現在成了領導者,不能再推卸責任了!庇绕涫恰白坑谐尚А钡闹卮筘熑,更要一肩挑起。唯有“卓有成效的心智”,才能超越個人的視野;也唯有卓有成效的視野,才能擴大不凡的格局;也唯有卓有成效的格局,才能體現企業組織的命運,也才能創造機會于未來?偠灾鹤坑谐尚У男闹牵梢詻Q定不一樣的未來。
“卓有成效”是一種后天的習慣,是一種實務的綜合。既然是一種習慣,便是可以學習的。
杜拉克提出了五項主要的心智,是成為一位卓有成效的CEO或領導者所必須修得的心智上的習慣:
一、時間的心智——有系統地工作,來善用這有限的時間資源。有效的第一步則是清楚認識自己的時間究竟花用在什么地方開始。
二、貢獻的心智——不是要爭取名位、利益,而是“期望我有什么成果”?尤其對我所服務的公司,在績效與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貢獻?
三、長處的心智——不看人的缺點,不專注于不能做什么,而是要養成看人的長處、發揮人的長處(包括自己、上司、同僚與屬下以及環境情勢的長處)的成熟而開放的心智。
四、優先優后的心智——不是淺嘗輒止,不是錯誤地妥協,而是要將優秀人才放在重大的機會上,并決定何者當先則先之,從而創造卓越的成果來。
五、決策的心智——有效的決策,事關處事的系統問題,而卓有成效的決策,必然是在“議論紛紛”的基礎上做成的判斷,而不是在“一致鼓掌”的基礎上做成的判斷。需要的是正確的“戰略”,而不是令人眼花繚亂的“戰術”。
七點共通
彼得·杜拉克在杜拉克基金會出版的《領導大未來》(THE LEADER OF THE FUTURE)一書序文中提到:“領導是必須加以學習的,而且是可以經由學習獲得……,我所接觸過的領導者中,唯一共通的人格特質即是極少具備世俗所謂的‘領袖魅力’,有的甚至完全不具備”。
這些卓有成效的領導者都清楚地知道幾件事:首先,對“領導者”唯一的定義即是有愿意追隨的部屬,他們有些是思想家,有些是先知。其次,一位真正的領導者并不是指受愛戴或是受仰慕的人,而是能引導追隨者做正確的事。再者,領導者不是聚光燈下的焦點,而是樹立典范。最后,領導并非指階級、特權、頭銜或金錢,它應該是責任。
接著杜拉克更進一步指出:盡管在性格、能力、作風和興趣上是多么的不同,但行為上卻有一些共通點:
第一,什么是“必須要做的”,而不是“我想要做什么”。第二,我能做些什么,好讓事情變得更出色。第三,企業的使命與目標是什么,要重新定義。第四,對人的多樣化有絕對的包容性。第五,不擔心屬下的能力比自己強,甚至更喜愛他們。第六,每天早上做自我反省,以改善自己、鞭策自己。第七,真正的領導者并不是傳教士,而是踏實的實踐家。
心智決定未來,心智決定一切。唯有“自我點著的火,才能照亮自己的心靈”。要想成為“卓有成效的領導者”,必然要經過“力行以求知”、“自我發展的實踐”,唯有實踐方為典范,不是要模仿、抄襲他人,而是自我學習、自我訓練、自我啟發、自我控制,最后走上自我更新、自我發展,而成為一位不折不扣的卓有成效的CEO或領導者。
(詹文明,遠流管理咨詢公司、杜拉克管理研究中心大中華區CEO首席顧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