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元煌,謝揚林 來源:中國經營報
由《中國經營報》的傳統品牌版面“與老板對話”脫胎發育而來,“挑戰企業家”今天誕生了。
一個新生命的誕生,需要十個月的孕育;“挑戰企業家”的誕生,是長達九年的深
厚積累。
1996年9月,在中國市場化財經媒體還未成氣候,《中國經營報》剛剛起飛之際,“與100名老板對話”便以強有力的一翼為報界帶來一股新風。此后,“對話”逐漸成為一種主流意識,讀者的需求越來越多得到尊重,而一問一答的這種報道形式,被賦予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和新意。
1999年,《中國經營報》推出了一加二式的訪談節目——“熱點三人行”,把問答式的報道形式再次包裝、提升,也把《中國經營報》的創新精神、市場感覺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樣,這個欄目也引起廣泛的模仿,從形式到內容。
成功意味著過去,成熟渴望著突破。
除了“與老板對話”品牌不能變,其他一切都可以改變。
“挑戰企業家”的推出,打造了電視、網絡、平面媒體三方聯動,以大學為綜合功能平臺的合作局面,使“與老板對話”從《中國經營報》的一個版面,變成獨有相對獨立發展空間的一個平臺和品牌,傳播渠道多樣化。以往曾經有專家稱贊對話體的優點之一是原汁原味,現在讀者不再是被動地品味經過我們多道程序編輯加工過后的文章,通過網絡等新技術手段的運用,他們可以極大程度地參與產品的制造過程。從新聞報道的角度,這是密切本報與讀者的關系;從經濟學的角度,這含有體驗經濟因素。這讓我想到,皇家馬德里與北京現代汽車俱樂部的比賽,雖然老天下著大雨,但是仍然有那么多熱心球迷到現場觀看。
同樣,以“挑戰”來豐富“對話”內涵,也是一種革故鼎新。以往,“與老板對話”雖然以“張揚企業家精神,提倡平等對話”為旨歸,但是,在媒體與中國優秀企業的博弈中,真正做到平等并非容易的事情。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中國企業又常常處在媒體的捧殺與棒殺的兩個極端之間,被追漲殺跌,榮辱變幻莫測。因此,樹立“挑戰”旗幟,提示企業家如果想繼續獲得更多的鮮花和掌聲,需要與時俱進之外,我們也力圖倡導一種更為平衡的企業與媒體間的關系,不再幫助企業沉湎于成功的歷史,而是引導企業更多地看到不足看到發展,我們請來各界專家,力圖共同以挑剔的眼光、批判的態度、商榷的口吻,達到建設性的目的。這種逆向的思維模式,也可以刺激企業家把經營智慧和人生經驗最大化地呈現出來。而從整體角度看,我們力圖對中國優秀的、有代表性的企業,進行一種整體的觀照與批評。
我們歡迎中國優秀企業走進“挑戰企業家”,也歡迎各界給我們批評指正。
現場聲音
趙彬(《中國經營報》副總編輯):希望探索一種多媒體的傳播方式。這次我們聯合了電視、網絡、平面媒體和其他形式共同來進行。相信這樣的探索,能夠對經濟報道的傳播起到積極的作用。
錢小軍(清華大學經管學院MBA教育中心主任):這個活動使MBA學生有機會用企業家的思維方式來思考,給他們提供了展示才華的平臺,為企業觀察和選拔人才提供了機會。我們支持這樣的活動,也將全面地參與和配合。
小刺猬評論
“利益集團”還是“理想集團”
“管理是將大家的方向統一到客戶價值上來,然后堅定地執行,也就是客戶提前,自我退后。但知識分子有一個特點,就是自我提前,每一個人都可以講出1萬個不執行的理由。”姜汝祥在挑戰現場上認為,做知識產業其實是很難的。特別在知識分子成堆兒的教育行業。就像“全世界管理最差的其實就是商學院,因為每一個教授都有自己的一套”。
新東方正是這種難于管理的企業。
為了完成這種轉變,俞敏洪和新東方經歷過陣痛。從2000年到2003年,“在各式各樣利益的較量面前、權利的較量面前、人性的較量面前,新東方很多次都差一點兒崩潰掉”。那是一個“內部極其混亂和新東方整體改造、人情波動的階段”。
但陣痛只是過管理關的第一步。未來幾年俞敏洪給自己下了一個命令:“近幾年努力把新東方組織結構、文化制度化,其他方面也制度化。”
對創業初始就“人情關系”濃厚的的新東方來說,這是一個挑戰。畢竟,在中國員工職業化缺乏的大環境下,它還經歷過個體夫妻搭檔、朋友合伙制等階段,親情、友情交錯復雜。
不過,“人情關系”并不是最大的挑戰,在本次“挑戰企業家”的對話中我們發現,新東方對員工未來的管理正將陷入兩難的指導困境。
一方面,俞敏洪希望大家把新東方看成是一個理想集團,他在描述新東方核心競爭力的時候強調:“新東方是一個理想集團,不是一個利益集團。我們想得到很多利益,但是我們以理想為引導來得到利益,不是以利益本身來引導。”
另一方面,新東方正在走的發展之路注定了他們將是一家以利益為目的的組織。半年前,他們拿到了國際資本,為的就是“進入海外上市的通道。”作為拿著股東投資的公司,必然是把利益而不是理想作為對股東最直接的答卷。
與其說是理想下的利益,不如說是利益下的理想。
領導一個知識分子成堆兒的企業很難。“理想”往往是聚集、領導知識分子的旗幟和潤滑劑,假如有一天新東方上市了,這種潤滑劑的作用還有多少?
有一種理解是:新東方是一個利益集團,只不過巧妙地披上了“理想”的外衣。而俞敏洪的挑戰將在于,如何穿好“外衣”,讓新東方看起來更像是一個“理想集團”。
或者還有一種思維,那就是俞敏洪放棄當下對新東方核心競爭力的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