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能過剩論"不成立——訪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工業發展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張厚明

"中國產能過剩論"不成立——訪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工業發展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張厚明
2024年07月21日 06:09 媒體滾動

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來源:經濟日報

  近期,美西方一些政客和媒體炒作“中國產能過剩論”,試圖為保護主義經濟政策找借口。經濟日報記者專訪了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工業發展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張厚明。他表示,當前,我國工業產能利用率保持基本穩定,工業原材料和產成品庫存處于良好區間,工業企業利潤增長明顯,我國工業領域總體上看不存在產能過剩問題。此外,全球綠色產能供給不足、我國輸出的優質產能為全球經濟增長和價格穩定作出貢獻等也證明“中國產能過剩論”不成立。

  記者:近期一些國家炒作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論”,我國產能利用情況究竟怎樣?

  張厚明:當前,產能利用率指標顯示我國在工業領域整體上并未出現產能過剩。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從整體看,近年來我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穩定在76%左右,與目前美國的78%相差無幾。平安證券發布的研究報告《詳解產能過剩:歷史對話現實》顯示,2023年我國工業的產能利用率均值為76.5%,較2016年四季度以來的中樞水平76.2%高出0.3個百分點,表明我國工業產能利用率保持基本穩定。

  從新能源領域看,2023年與新能源領域密切相關的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汽車制造業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約為77%和75%,與同期制造業產能利用率75.3%較為接近。

  從庫存看,原材料和產成品庫存均處于良好區間。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從整體上看,今年6月份我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中的原材料和產成品庫存指數分別為47.6%和48.3%,分別較2023年2月份的高點49.8%、50.6%下降了2.2個和2.3個百分點。從2023年3月份至今,我國每月的原材料庫存和產成品庫存指數一直位于50%的榮枯線以下,庫存量持續降低。

  從企業利潤看,我國工業企業利潤增長明顯。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7543.8億元,同比增長3.4%。其中,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827.8億元,同比增長高達12.6%;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329.3億元,同比增長7.6%;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0510.5億元,同比增長1.0%。此外,今年前5個月,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19285.7億元,同比增長6.3%。

  記者:對于全球市場而言,中國產能輸出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如何正確看待中國產能輸出?

  張厚明:當前,全球綠色產能面臨供給不足局面。無論是全球要實現《巴黎協定》規定的目標,還是我國要實現“雙碳”目標,目前的綠色產能均不能滿足需求。

  根據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必須達到4500萬輛(約為2022年的4.5倍)才能實現碳中和目標,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需求將達到820吉瓦(約為2022年的4倍)。麥肯錫發布的研究報告預測,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將達到50%(目前僅為16%),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產能發展空間仍然很大。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預測,國內對新能源汽車的潛在市場需求很大,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由2023年的35.2%提升至2033年的60%,在我國的農村市場和三四線城市,新能源汽車仍存在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我國輸出的優質產能為全球經濟增長和價格穩定作出貢獻。我國經過多年努力,目前已經在新能源領域的核心關鍵技術研發及產能方面獲得突破,有力推動了全球新能源轉型。據有關機構統計,在過去的10年里,全球光伏發電項目的平均用電成本累計下降了80%,風電項目的平均用電成本累計下降了60%,我國為此作出了巨大貢獻。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合計出口金額高達1.06萬億元,每出口3輛汽車中就有1輛是新能源汽車,光伏組件產量也連續16年排名世界第一。

  記者:面對西方提出來的“中國產能過剩論”,我國該如何應對由此帶來的風險和挑戰?

  張厚明:西方近期不斷炒作“中國產能過剩論”,旨在為實施貿易保護政策鋪墊造勢。對此,我們要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推動貿易伙伴多元化,支持和鼓勵企業更好地“走出去”,在開放合作中共同推動全球新能源產業合作。

  首先,加強頂層設計,推動貿易伙伴多元化。本著因地制宜原則,結合共建“一帶一路”倡議、RCEP等多邊協議及合作國產業扶持政策,制定國際產能合作規劃,探索國際產能合作的新路徑與新模式。在全球范圍內充分拓展多元化的市場,推動我國與更多國家建立深度合作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應做好統籌規劃,圍繞重點項目建設指導企業有組織、有計劃、有目標地對外開展產能合作,有效避免企業間無序競爭和盲目投資。

  其次,鼓勵企業“走出去”開展本地化經營,加強相關風險防控。應學習跨國公司本土化經營戰略,鼓勵國內優勢企業在東道國設立分支機構,開展本地化經營,在降低生產經營成本的同時,提升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國內“走出去”企業應嚴格遵守合作國家和地區的文化風俗習慣和法律法規,樹立良好的企業品牌形象。進一步強化國別研究,圍繞重點產業產能情況開展風險評估和風險預警預測,對重點國家產能合作的潛在風險要做到早知曉、早防控。

  再次,要強化服務保障,助推企業更好地“走出去”。結合企業“走出去”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的涉外業務需求,鼓勵和引導稅務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專業服務機構“走出去”,為企業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提供便利。引導政策性銀行、專項基金平臺、國際多邊金融機構等參與國際產能合作項目,加大對企業“走出去”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為企業“走出去”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提供人力資源支撐。 (經濟日報記者 杜 芳)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李桐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07-26 龍圖光罩 688721 --
  • 07-23 博實結 301608 --
  • 07-22 力聚熱能 603391 40
  • 07-15 綠聯科技 301606 21.21
  • 07-11 科力裝備 301552 30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