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學者博俊談知識產權阻礙經濟增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7日 16:43 人民網 | |
人民網記者 鐘心 米歇爾·博俊(Michele Boldrin)簡介:米歇爾·博俊現任明尼蘇達大學經濟學教授。在美國,博俊稱得上“有自己獨立思想和反叛精神的經濟學家”,近年來,他針對知識產權問題發表的觀點在國際上引起經濟學界和相關領域人士的廣泛注目。博俊認為:在全球性知識產權保護越來越嚴的今天,不僅沒有促進經濟的增長,相反,在許多方面,這種嚴格的保護已經阻礙了正常的經濟增長和技術創新。這一顛覆性的思想,另類的聲音,在美國乃至世界范圍給他帶來了名聲。 米歇爾·博俊教授于上世紀50年代末期出生在意大利帕多瓦的一個鄉村小鎮。1983年,進入羅切斯特大學研究生院學習,1987年以《過去時間的經濟最優化穩定,循環,混亂動態模型》的博士論文獲得羅切斯特大學博士學位。此后兩年,他進入芝加哥大學讀博士后。1987至1990年,博俊在加利福尼亞洛杉磯分校任教,之后又到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學任教。1999年至今,博俊進入明尼蘇達大學經濟學系,現在已經成為該系年輕的經濟學教授和經濟學研究生項目主管。在1987至1999年期間,博俊教授先后到巴塞羅那大學、圣達菲學院、墨西哥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芝加哥大學、南安普頓大學、亞利桑拉州州立大學等多所大學做客座教授,足跡遍布歐洲、美洲和亞洲。 米歇爾·博俊教授興趣十分廣泛,其研究范圍涉及到宏觀、微觀、計量和金融等多個方面。不僅集中研究動態一般均衡模型的發展和運用。還研究動態經濟學混亂模型的運用、搜索理論、增長和發展、資產定價和商業周期、創新理論、公共經濟學和兩代之間的福利狀況、信貸風險的決定性因素、人口統計學行為、產業組織以及知識產權理論等等。出版的主要書籍有《競爭均衡經濟學》、《一般均衡、增長和貿易》、《反對知識產權》等多種。 本文核心提示: -國家授予創新者的獨占權對自然生態或社會并無實質益處 -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由于根本沒有所謂的全球性知識產權存在,在科技方面較為落后的美國對來自歐洲的先進技術也是采取模仿和改造的方法加以學習 -一張唱片賣得這么貴是因為制作方和歌手都想牟取暴利 -中國在和美國就技術進口談判時,不要認為是自己在乞求對方降低價格,而要認為中國正在幫助美國縮短成本回收期 -即使設置專利,其有效期也不應該太長 -無數創新發明,都是在沒有知識產權保護的情況下涌現的 -真正需要專利保護的應該是一些特殊的行業 -企業界也一直在嘗試各種毋須政府介入而自愿解決問題的方案 -西方發達國家侵犯知識產權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 一、問題的提出:版權、專利權等等政府授予的權利不僅強化了壟斷,還會造成附帶損害 2004年9月2日,在武漢大學珞珈山莊,記者與博俊教授共進午餐,在場的還有來自法國圖盧茲大學年輕的經濟學教授Paul Seabright、世界銀行的高級經濟學家鄒恒甫和武漢大學的經濟學教授鄒薇。記得博俊和Paul Seabright兩人在一起非常熱鬧,記者所見到的一些思想活躍的經濟學家往往都是如此。此時,博俊更像一個激情澎湃的詩人。在記者的印象里,博俊似乎有說不完的話,有用不完的精力。他一句漢語也不懂,但堅持不要翻譯陪同上街,一個人在武漢的大街上到處亂跑,能輕松自由地出入各種場所,買自己需要的東西,甚至到一些休閑的場所消費。僅此一點,記者就對博俊便產生了一絲敬佩。 思想的宴席比其他東西更吸引人,真正能吸引記者并愿意與之對話的是他活躍的思想。在武漢大學EMBA的一間辦公室里,在鄒薇教授的參與下,進行了近兩個小時的對話。這篇文章客觀地記錄了那次對話的內容。 在進入采訪對話內容之前,記者首先介紹了前不久美國明尼阿波利斯聯邦儲備銀行發表的一份《完全競爭力的創新》(Perfectly Competitive Innovation)研究報告。這個引起國際經濟學界廣泛關注的報告的主要作者就是博俊,另外一位作者是他的合作者,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艾智仁經濟學理論講座教授戴維·萊文(David K. Levine)。這份報告主要探討現行的著作權、許可證明及專利法等所賦予發明者的獨占權或專賣權,對創新的過程的利害關系。 根據作者的結論,在某些特定市場中,現行的這些規范不利于創新過程。這個報告建構了一個報酬保持恒定條件下創新與經濟增長的競爭性模型。作者認為這個模型可以視為“技術轉變的正向理論”,資料在標準化之后,市場的運作機制符合該模型的假說,包括用真正的競爭環境獎勵創新者,而非透過現行獨占的方式。該文率先提出了“首次銷售權”的建議。這份報告得出這樣幾個主要結論: 第一,在外在因素影響甚小的、完全競爭的環境中,技術創新的歷史進程最易為人所了解;第二,國家授予創新者的獨占權對自然生態或社會并無實質益處;第三,從社會價值的觀點而言,現行的著作權法或知識產權法案將獎勵獨占,對未來的創新并無激勵作用。 他們的觀點立刻引起經濟學界的注意并引發爭論,因為其觀點驚世駭俗:版權、專利權等等政府授予的權利不僅強化了壟斷,還會造成附帶損害,即獲專利保護的產品高價低質,妨礙未來的創新。而充分競爭的市場完全能夠獎勵(從而激勵)創新活動,因而版權和專利權完全是多余的。尖銳之矛直指政府和權威經濟學主流人物。 該報告發表后,甚至招引當代幾位頂級研究增長問題的經濟學家主動發言。索羅認為,這篇論文“給人很多啟發”,但需要進一步細化。芝加哥大學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盧卡斯則說,他們的理論可能沒有問題,但得分清楚適用的范圍。倫敦經濟學院的一位經濟學家則說,這篇論文很重要,它顛覆了半個世紀以來經濟學有關知識產權的形式化思考。但也有學者認為,所謂的“首次銷售權”方案面臨很多難題,它根本就是“不現實的”。羅默教授則直言不諱:他們的邏輯是有缺陷的,他們的假設是不可靠的。 不管結果怎樣,一個長期糾纏并困擾經濟學家的問題已經被重新提出:授予壟斷專有權的做法,對于科研投資所具有的那種風險來說,是否真的就是最恰當和最有效的獎勵方式?如果政府缺席,依靠自由市場本身的規則,是否可以發育出促進技術創新的激勵機制? 這是博俊首次在中國發表他的觀點。博俊的談話主要沿襲了《完全競爭力的創新》的基本觀點,他用通俗的語言和大量生動的事例來說明問題。
  [1]  [2]  [3]  [4]  [5]  [6]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