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5月24日電題:中國運籌大國外交直面全球“后危機時代”合作
新華社記者
24日,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北京拉開帷幕,國家主席胡錦濤親臨開幕式并發表重要講話。同日,中歐政黨高層論壇也在北京隆重舉行。
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國。
從中美關系到中歐關系的現狀和發展,從鞏固全球經濟復蘇基礎到應對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中美歐三大經濟體各個領域的領軍人物互動交鋒,思考探討后危機時代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
此間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同時與美歐兩大經濟體舉辦對話和論壇,彰顯了中國直面危機的信心和勇氣,推動合作的誠意和努力,面向未來的智慧和承諾,為今年中國推進大國外交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高規格對話,向世界釋放積極信號
大國,對國際關系的衍進有特殊的影響,在全球事務中承擔著重要的責任。大國間的互動,從來都是各國矚目的事件,而兩大外交活動中,“高規格”的出席陣容,中國領導人高屋建瓴的談話備受矚目。
人民大會堂內,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開幕式上的講話擲地有聲:中美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分別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無論是在推動世界經濟全面復蘇和可持續增長方面,還是在處理地區熱點、應對全球性挑戰、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方面,都面臨著共同課題、肩負著重要責任。
萬壽賓館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在中歐政黨高層論壇上的講話鏗鏘有力:作為當今國際舞臺上影響不斷上升的兩大力量,中歐加強戰略合作的必要性空前上升。
兩大活動的規模空前。中美對話中,胡錦濤特別代表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和國務委員戴秉國與美國總統奧巴馬特別代表國務卿克林頓和財政部長蓋特納共同主持,奧巴馬政府中經濟、政治、戰略等各領域的重要閣僚近200人參與。中歐論壇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云山會見了與會代表,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50多個政黨領導人和政要出席。
在對話和論壇期間,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吳邦國、溫家寶、賀國強及李源潮還將以不同形式會見各國政要,充分體現了中國對兩大外事活動的高度重視。
同樣在北京,同樣的時間,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與最大的發達國家、最大的發達國家集團進行對話、舉辦論壇,意在向世界釋放共克時艱、迎接挑戰、深化合作的信號。
中美和中歐,作為中國大國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年以來都曾經歷曲折,最終回到正軌。今天,無論是中美對話,還是中歐論壇,都強調了雙方關系的全局性、戰略性和長期性,從而確立了中國與兩方的關系定位。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是國與國關系中的一大創舉,中歐首個政黨間高層論壇則成為雙方對話新的管道。機制化交流使中美、中歐的相互認識更趨理性,相互關系穩定性和基礎更加鞏固,大國間加強在全球范圍內的合作從可能逐步向現實推進。
面對尚未消弭的金融危機,不斷加劇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亟待重構的世界政治經濟格局,作為世界經濟復蘇“發動機”之一的中國,主動承擔自己的責任,在政府和政黨兩個層面上發揮著積極的建設性作用。
“中美歐三邊互動凸顯出,近年來中國大國外交從被動到主動的變化,從過去的側重營造良好國際環境為國內發展創造條件,到如今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成為規則的制定者。”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歐盟研究部主任崔洪建說。
多贏互諒,體現新時期國與國相處之道
無論形式是對話還是論壇,前提都是相互尊重,目的都是凝聚共識,基礎都是共同利益。在全球化時代,作為全球重要的政治力量和經濟體,中、美、歐三方利益已空前交融。
--中國已成為美國企業獲取海外利潤的主要來源地之一。美國進口中國產品,中國增加對美投資支持了美國經濟多年的低通脹、高增長。中美合作也支持了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并對全球經濟產生了積極影響。
--歐盟連續多年保持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場、第一大技術引進來源地、第二大進口市場。中國則連續多年保持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2009年,歐盟超過日本成為中國第三大外資來源地,中國則超過俄羅斯成為歐盟第三大出口市場。
經歷了多災多難,對抗對立的20世紀,雖然歷史慣性仍在,新舊矛盾交織,但世界的變化亙古未有。在國際形勢大發展大調整大變革的時代,中美歐都已處于安危與共的利益與命運共同體中。
從氣候變化到核安全,從能源、糧食安全到減災防災、打擊跨國犯罪和防治重大傳染病,面對日益增加的全球性挑戰,中美歐任何一方都無法獨自應對,而充分溝通是促進合作的重要基礎。
“再先進的通信技術也取代不了面對面交流。”在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開幕式上,胡錦濤主席說。
克林頓引用中國成語“殊途同歸”闡釋中美歷史和發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強調雙方“共享未來,包括機遇與挑戰”。作為回應,戴秉國將美國電影《巴別塔》的寓意--溝通、理解和信任至關重要——延展到國與國交往的更高層面。
“各國特別是大國必須拋棄一切不合時宜的東西,學會以溝通代替猜忌,以合作代替對抗,以和平代替戰爭,學會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同舟共濟、和諧相處,沒有別的選擇!”戴秉國說。
當天召開的中歐政黨高層論壇,同樣以應對全球性挑戰為主題,是中國共產黨與歐洲政黨首次召開高層、多邊、戰略性對話。這一交流形式為中歐已建立的涵蓋政治、經貿、科技等40多個領域的50多個對話與磋商機制開拓了新的渠道。
“一場爭論可能是兩個心靈之間交流的捷徑。這句名言同樣適用于中美歐之間。”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認為,由于社會制度、文化傳統、發展模式的不同,中美歐之間存在一些矛盾和分歧在所難免,但只要著眼長遠,尊重和照顧對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妥善處理敏感問題,不斷增強互信,就能實現互利共贏,為兩國和世界人民的福祉作出貢獻。
從應對危機到抓住機遇,各方在交流互動中尋找答案
歷經國際金融危機洗禮的世界經濟將走向何方?美國、歐洲、中國--當今世界最主要的三大經濟體將在世界經濟新格局中扮演何種角色?世界期待從對話中和論壇上看到希望。
作為中美60多個對話機制中層級最高、規模最大的一個,此次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重新審視中美關系的基礎上,更多關注全球經濟復蘇、金融改革、能源安全等全球性問題。
同樣,作為中歐50多個對話與磋商機制之一,首屆“中歐政黨高層論壇”不僅開辟了探討中歐政黨交流各自治國理政經驗的新通道,更在新形勢下將國際金融體制改革、氣候變化等國際熱門話題納入對話議題。
上海國際金融學院院長陸紅軍說,無論是中美還是中歐間的對話,討論的議題都已超越單純的雙邊關系范疇,而是用“全球化”視野探討當前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無論是解決地區熱點問題,還是應對能源安全、氣候變化等重大全球性挑戰,都對世界的未來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展望未來,為推動全球經濟的穩定復蘇,中國正在調整經濟結構,努力擴大內需,美國在改變高負債、低儲蓄的增長方式,歐盟也在致力于發展綠色經濟,緩解債務危機。新能源、基礎設施、科技創新、城市化、現代服務業等領域正成為全球新的經濟增長點,而龐大的中國市場無疑將為美國和歐洲帶來更多投資機會。新的合作空間在于通過三大經濟體的優勢互補,共同推動全球經濟的均衡發展。
——展望未來,深化彼此間的了解和友誼也將帶來新的合作空間。此次中美提出建立“人文交流機制”的設想,無疑將為促進兩國文化、科技、教育等領域交流合作發揮積極作用。而中歐間此次開辟政黨間的對話機制,也為增進兩國政府與民眾間的溝通搭建了橋梁。劉云山在中歐政黨高層論壇上說,世界在變化,中國在變化,歐洲也在變化,變化蘊藏著發展的活力,蘊藏著合作的機遇。
——展望未來,世界正期待一個平等、開放、公平、公正的國際經濟新秩序。新的合作空間在于三大經濟體為解決區域和全球化問題所付出的共同努力。攜手國際社會,促進開放的貿易與投資,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繼續推動國際金融機構的改革。
當今世界,安危共存,禍福相依,各國已經形成利益交織,命運與共的共同體。人們期待著這樣的大國良性互動展現出足夠的意愿和智慧,共同除難排險,為世界勾勒出同舟共濟、互利共贏的未來之路。
(執筆:錢彤、李詩佳;參與采寫:韓潔、李忠發、廖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