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在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S&ED)即將召開之際,中美兩國積極開展經貿交流。受邀來訪的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昨日在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表示,美國政府正考慮放松對華高科技產品出口限制。很明顯,這是美國在對華經貿方面進一步釋放出的積極信號。若中美經貿關系得到改善,將有助于兩國關系新的發展。
中美經貿關系是中美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兩國經貿關系所涉及因素眾多,日趨復雜,既有合作,也有博弈,甚至還有較為嚴重的對抗。不過,可以明確的是,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發達國家之間,愿意以全新姿態,探討形成一種更具現實基礎和坦誠務實的戰略性經貿關系。
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美經貿關系出現了一些新情況,主要表現為:中美經貿的話題屢屢成為美國的政治話題;美國方面貿易保護主義的傾向明顯;美方針對中國企業的貿易救濟個案迅速上升。盡管中美經貿關系的主題仍然是合作,但是雙方在一些領域的矛盾增多,也是不可回避的現實。
這些新情況的發生,其實不值得奇怪。兩個國家之間,正如兩個家庭一樣,為了各自的利益需要,經常會吵吵鬧鬧,同樣也因為利益驅動,又往往會修復關系,重歸于好。中美兩國的經貿紛爭,似可作如是觀。而國與家不同的是,小家的利益主體多為一元,但大國的利益主體卻十分繁雜。
日益的全球化已經給國際關系和人類社會帶來深刻變化。在國家之間的經濟貿易關系當中,作為政治體制核心的國家以及市場主體依舊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包含了公共利益集團和私人利益集團的社會行為體也越來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是隱藏于中美經貿關系背后的政治邏輯所在。也正因此,中美經貿的話題屢屢(盡管不應當)成為美國的政治話題。
顯然,政治性議題不可能永遠停留在討論層面,有學者戲稱的美國“光叫不咬”的做派,也未必是長期的選擇。特別是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后,當美國的國內矛盾需要從外部找到合理出口的時候,貿易保護主義情緒的高漲,幾乎是一種必然。比如在對華經貿方面,2009年美國對中國發起的貿易救濟措施23起,案件數增長53%,案值占中國在全球受貿易救濟調查資金規模的65%。
今年年初以來,中美關系在經歷了一系列的經貿爭端之后,又逢美對臺軍售,種種問題結合在一起,損害了中美合作大局,致使中美關系整體趨冷。可以說,美各方利益集團的要求、美國選舉政治的慣性、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美國國會議員的個人利益等因素糾結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傷害了中美關系。
無疑,中美關系若陷入僵局,不符合雙方利益,也不符合整個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尋求機會解決矛盾、求取共贏,勢在必行。而將于5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則是一個上選的機會與平臺。
這一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必然會涉及事關兩國關系發展的戰略性、長期性、全局性問題。包括匯率、解決貿易爭端等方面,或將仍都是重點議題。應該說,這是中美關系的現實與未來所共同決定的。某種意義上說,駱家輝的訪華,是打了一個前站。從其表態中,我們仍可看出,中美之間合作還是主流,分歧與爭端是可以找到辦法去加以解決的,至少是可以擱置爭議的。
當下的重點,雙方仍是要加強經貿合作。無論中美雙方存在哪些貿易爭端和貿易分歧,無論是爭論比較長時間的所謂貿易不平衡的問題,還是一些貿易救濟的個案,都需要雙方通過磋商和交流解決。駱家輝稱,美國政府正考慮放松對華高科技產品出口限制,希望這個表態能成為現實。事實上,在歐洲逐漸放寬對華高科技出口的背景下,美國若固守傳統思維,勢必造成雙輸局面。
同時,強調反對貿易保護主義,高舉自由貿易的旗幟,依然具有現實意義。中美經貿諸多爭端的根子,來源于美方的貿易保護主義,因此,問題的根本不解決,現實的爭端難消弭。一個基本的共識是,靠貿易保護主義回答不了貿易平衡的問題,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美國的就業問題。
因此,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對于中美雙方達成新的共識,促成兩國進一步的合作,至為重要。無論是從兩國利益,還是從中美兩個大國對于全球的責任角度看,強調中美兩國的合作,于全球真正走出危機非常關鍵。雙方若能從戰略和長遠的角度加強經貿合作,受益的不僅是中美兩國,也將促進全球經貿的發展。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是個解決矛盾的重要機會,不能錯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