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國際財經 > 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 > 正文
本報駐京記者 廖勤 本報記者 楊立群
為期兩天的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于28日落幕,雙方在兩國關系、經濟金融、全球性問題、國際地區問題等多個領域進行了深入交流,并取得了積極的成果。這次全新的對話對當下的中美關系意味著什么,給雙方未來發展又帶來怎樣的動力?
節能合作是亮點
從這次全新對話的成果來看,收獲可謂頗豐,充分體現了中美面向21世紀的“積極、合作、全面”的關系。
首先,討論范圍之廣可謂空前,從中美關系到經濟金融合作應對金融危機,從全球性議題到國際地區熱點,幾乎無不涉及。
其次,成果切實可見,非泛泛而談。比如,在兩軍關系上,雙方同意擴大各級別交往,年內將恢復高層互訪。
在應對氣候變化及能源合作方面,雙方草簽了關于加強氣候變化、能源和環境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并將建立氣候變化政策對話與合作機制來推動合作。對此,專家一致認為,這是此次對話的一大亮點。
“氣候變化政策對話與合作機制、油氣論壇、能源政策對話這三大機制,可謂涵蓋了中美能源、氣候合作所有領域,對年底召開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也有推動作用。”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陳東曉說。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嵎生表示,奧巴馬政府把發展低碳經濟作為未來經濟增長的引擎,以此占領經濟、科技的制高點,具有戰略性意義。而對中國來說,節能減排也是客觀所需,中美雙方存在合作空間。“不過,在合作的同時,中國更需要自主創新,也要從戰略高度對待這個問題。”王嵎生強調。
中國人民大學國關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則預見,低碳經濟合作或將成為中美關系未來發展的新增長點。
分歧為合作讓道
對中美兩國而言,新對話似乎也帶來新氣象。
中美之間利益攸關,但也存在不少矛盾。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中美雙方在對話中觸及了確保中國在美資產安全等尖銳話題,但整個對話凸顯的是合作姿態,而沒有著意渲染固有的敏感話題。
對此,金燦榮認為,雙方之所以花大力氣討論全球性話題,正是期望求同存異。
陳東曉則表示,雖然最后的共同書面文件中并未點明關于中國在美資產安全這一具體問題,但雙方的關切已經蘊含在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上———安全性問題涉及基本的經濟政策。雙方強調要保持經濟的“可持續”增長,這些措施包括增加美國的儲蓄和提高消費對中國GDP增長的貢獻。
新對話中的另一個顯著變化是,美國的態度似乎頗為低調,比如對人民幣匯率問題只字未提。與美方相比,中國卻反而更見主動性,表達了己方的訴求,如副總理王岐山敦促美方保證中國海外資產的安全,并要求美方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這反映了在國際形勢格局中,中美力量對比發生一定的變化———由過去美國占主導的局面變為相對而言的平等對話。”王嵎生說。
如何落實是關鍵
首輪對話中,雙方還一致肯定了新對話機制對增進兩國互信與合作的作用,并表示首輪對話有助于為奧巴馬總統今年年內訪華奠定基礎。
中美兩國經過新對話的第一次“洗禮”,未來關系又將呈現怎樣的新貌?
“經過這次對話,雙方的共同利益得以拓寬與加深,中美關系將更上一層樓。”王嵎生表示,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兩者的矛盾分歧就此消除,還需雙方今后逐步求得公平公正合理的解決。
金燦榮認為,總體而言,這次對話對中美關系的未來發展是積極利好的,為中美關系向前穩步邁進打下基礎。“但是,我們還應持現實主義態度,清醒認識美國對華政策既合作又防范的兩面性。”
作為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美這次互動在層次、重要性方面無疑都有很大的提高。但陳東曉強調,這輪對話只是第一次,取得的成果抑或存在的問題還需在以后的具體談判中去落實與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