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美國《福布斯》雜志“世界最富有人士特別報告”的數據,2007年中國擁有20名億萬美元富翁。“2005年這個數字僅為2人。”姜大偉清楚地記得這個數字。在他看來,富豪階層的興起發出了一個明亮的信號:內地已具備發行高端信用卡產品的條件。“中國已有這樣一批富裕人士,他們需要更有價值和方便的高端產品和服務。”
與VISA、萬事達不同的是,美國運通既是向銀行提供清算服務的銀行卡網絡,也是能直接發卡的獨立金融機構。這意味著,運通既可以選擇與其他銀行合作發卡,也能自行發卡。賈立軍曾表示,“獨立品牌運通卡的客戶群將是真正的高端,高于聯合品牌信用卡的用戶群。”這一語道破了運通為何一直沒有推出高端產品的“天機”—先以較為謹慎的方式試水中國市場,待到時機成熟再跳出來單干。如果說運通此前的確抱有這樣的想法并打算伺機付諸實施,現在或許也將緩行。
金融海嘯下,運通主打高端市場的商業模式正顯露出疲軟跡象。1月26日,美國運通CEO Kenneth Chenault在電話會議上已表明了這種擔憂:“高端零售業的放緩最為明顯,而在商旅業務上,持卡人的非必要消費正在削減。”受美國經濟下滑的影響,經濟狀況良好的高收入客戶亦受到拖累。2008年第四季度,運通凈收入下降24%,持卡人未償債人數比例高出2007年同期近1倍。備受困擾的運通宣布了自2001年以來規模最大的重組行動,包括裁員7000人(占到員工總數的10%)。姜大偉謹慎地表示,未來幾年“仍會把主要精力放在跟國內銀行的合作上”。
過去4年多,通過與工行、中信聯合發卡,運通拿到了最有價值的本地經驗和數據。而且,作為國內最大的商業銀行,工行具有龐大的用卡網絡和最密集的營業網點。借道工行,全球的運通信用卡都能在中國使用。
與此同時,隨著監管層對金融業的開放,外資公司可以一展拳腳的空間越來越大。2008年12月,東亞銀行正式推出信用卡,成為內地首家發行人民幣信用卡的外資銀行。此前不久,渣打、花旗和匯豐先后在中國境內發行了人民幣借記卡。
近兩年,運通的另外兩大核心業務—商旅管理和旅行支票,在中國市場都有不同程度的滲入,而且頗有斬獲。迄今為止,運通在商旅管理和旅行支票業務上的份額居中國市場第一。相較之下,其信用卡業務反而成了公司的短板。“運通在國內獨立發卡是遲早的事,它對自己在信用卡市場有比較高的期望,目前這種狀況可能很難讓他們滿意。”原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的一位經理認為。
據《第一財經周刊》得到的消息,一家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正在與運通商談合作發卡事宜,已接近最后談判環節。“很可能卡面上我們銀行的Logo會被弱化處理,看起來更像是美國運通在國內獨立發行的一張信用卡。”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聯系編輯:Liyang@china-cbn.com
|
|
|